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阅读:2035  
标签:备课资料
贱与耻 ——《阿Q正传》教后思
    《阿Q正传》的讨论正进行着。 

     这堂课没有具体的目标任务,作为教者我的意图只有一个:自由讨论,着重看看本单元的“研读”的“研”字体现得如何。(本来给了一周的时间让他们研读,由于国庆放假,事实上他们已经研读了两个星期了。)话题最好由学生引出,只要围绕《阿Q正传》就行,不作任何限制,也没任何禁区。这种课堂我称之为“主题性聊天”,学生是很喜欢的。 

    开场话题由“革命”二字引起。提出问题的学生说,“革命”让他很有感慨。按说革命就是要解放阿Q们的,可阿Q最初听到这两个字却“深恶而痛绝之”,而随后未庄的“震荡”又使阿Q很快的向往革命急于投奔革命党并迫不及待的宣布自己革命了,而且这一宣布硬是让他着实享受了一把做人的“尊严”(这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次),谁知当他美美的睡了一觉后他革命的资格就被假洋鬼子给取消了,最后甚至他自己倒被革掉了“命”。该生说他越想越不是滋味,大家也表示深有同感。我说我们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大家答不出。有个学生说,联系历史,这是事实。又有个学生说地主比农民狡猾,他们总能投机,还往往成功。还有个学生说,革命要变味,要变色,这恐怕是革命的必然。我问为什么,他说事实证明。(此时我倒有所感了,我本来想谈谈“异化”,还想说说“革命”本身值得反思,但我终于没有说。)我说关键在于阿Q们的觉醒。 

     下来话题又扯到鲁迅给阿Q设计的结局的合理性上了。有学生说不该把阿Q枪毙了,应该让他活着,好给国人一个警示,不然大家会以为阿Q已死,阿Q时代已经结束。该生抛出此话题后,马上有学生批评他读得太死,阿Q死了并不意味着阿Q这种人就没有了。我说照你的意思阿Q如果还活着,他会怎样活下去呢?该生笑笑,说没有想过。我说他会参加真正的革命吗?那当然。我说他会参加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吗?他可能还会参加长征,参加抗日,参加解放战争……大家笑了。接下来又有学生提出阿Q形象今天还为我们津津乐道这现象是可喜还是可悲,怎样看待未庄这些人,怎样评价吴妈等等。 

    我上的三个班的这种讨论课都自然而然地重点落在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上,而核心问题是如何评价阿Q的精神胜利法。基本上形成两派,一是认可,一是反对。认可派承认阿Q这种精神胜利法可笑可鄙,但在生活中确实有用。他们往往从自身实际和社会实际出发,通过很多事例证明其合理性。比如说考试失败,遭遇歹徒,面对社会丑恶而又无能为力时等等,不来点精神胜利法还不行,总不能让精神崩溃呀。反对派认为精神胜利法表面上看是可以使人乐观面对生活,但那不是真正的健康的乐观精神,而是一种精神麻醉,实际上是不济事的。实际生活中没有谁是靠精神胜利法取得了事业的成功的。由此又引出了什么是生活的强者的问题。当然还有适度论者,有折中论者,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面对这局面,我想到了价值取向,想到了世界观、人生观,我想到了思想自由,人格独立,想到了价值多元,个性张扬,想到了宽容,想到了互动。我甚至想到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论与工具论之争,我甚至反省到我的这种课是不是就是某些工具论者所批评的不务正业,放弃语言训练,把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什么的…… 

    讨论仍在进行。想归想,我还得按自己的理念坚持上。 

    对认可派,我给他们提供补充,我说头痛粉中为什么要加少量的吗啡因哪?他们说那是麻醉剂,可以止痛。对反对派,我还用头痛粉的例子,我说头痛粉能解决根本问题吗?他们说不能,吃多了还会上瘾。我在这里“不偏不倚”,当好好先生,呵呵。我认为言与思本来就是二而一的东西,只要他们能兴致勃勃的七嘴八舌地辩难,这不就是所谓的言语习得吗?换句话说这不就是语言训练吗?结论吗,没有不更好吗?干嘛要求统一呢? 

    认可派中又出了更极端的,她说:“阿Q的精神胜利法岂止有用,那简直是一种境界呢!”我说这倒新鲜,能说说理由吗?她笑而不答。我想激她一下。说:“那我们可要认真学习领会阿Q同志的精神胜利法,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他的精神胜利法喏?”发生作用了,她红着脸站起来,说:“我知道你周老师是鲁迅那种人,其实你们没有意识到,你们的所作所为根本就是徒劳的,你们太理想主义了。你们也不能上升到阿Q那种境界。”几句话还真把我给怔住了,怎么回答她呢?我甚至弄不清楚她说的是正话还是反话。她是该班有名的“思想者”,而在同龄人中所受的磨难也最大。当然我可以找到很多话来驳斥她,“开导”她,但我觉得在当时情景下似乎都不必。我说:“你说的也许对,不过我现在还是坚信我现有的理念。你也一定会继续思考的。”(在课堂上现窘相,我几乎已经习惯了,也就无所谓了。) 

     这时一个男生几次欲言又止,我点了他发言。他说:“我认为阿Q的精神,可以用一个字概括:贱。他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那一样不体现为一个‘贱’?下贱,这就是我们很多中国人的真实写照。”一句话说得我心头一亮,而全班这下却出奇的静,大家低下了头,没有谁作声,教室的后排还传来了几下掌声。 

     这时我真的不能自已了,滔滔地说了以下的话: 

     一个“贱”字深深刺痛了我,也可能刺痛了大家。你说我丑,说我苯,说我落后,说我愚昧,说我麻木,我可能都受得了,可我就受不了这个“贱”。贱,下贱,这是对人最大程度的蔑视,是人生的最大耻辱。就是阿Q,他都受不了这个“贱”字呢!大家想想,鲁迅为什么把小说的第二、三两章标题为“优胜记略”和“续优胜记略”呢?优胜是什么意思?不就是说阿Q拼命地想让自己活得高贵些,有点“人样”些吗?尽管他挣扎的实际效果适得其反。阿Q尚且受不了这“贱”字,况读书人乎? 

我们的课本上列举了读《阿Q正传》14次每次的感受。而我读这篇小说的心理历程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快—悲—痛—耻。我的最后感受是从中读出了人的耻辱,人格的耻辱。《五人墓碑记》中对那些苟活的缙绅是怎么评价的呢?“辱人贱行”。如果一个人的一生被后人用这四个字来定论,那是再耻辱不过了! 而耻之最又在于耻而不知,这叫无耻。我认为世界上骂人的话中最毒的就是“无耻”二字。古人说,士不知耻是为国耻。阿Q们不知耻,还情有可原,他们本就没有文化;而读书人不知耻,则是最令人痛心的,而中国的问题就是相当多的读书人不知耻! 


展开全文阅读
    孔子说:“知耻近乎勇。”因为知耻就会使人远离耻辱,这叫“雪耻”。孟子很讲究“义”,他的“浩然之气”就“义”,他曾解释义的本质就是“耻辱之心”。人只要知耻,自然就要追求人格的高贵。这就是价值取向,人人都追求人格的高贵了,我们的社会就有希望了。 

     下课铃声响了,我还激动着。可惜只有一个班让我讲了以上的话。那两个班我没有这样讲,因为当时没具备那种契机或氛围。我上课追求自然,水到渠成。我曾给学生讲,我是一口钟,不撞不鸣。 

     这节课我结尾的演讲,我自以为还比较满意。一是自然引出,不做作,不矫情。二是真情投入,有一定感染力。三是体现了那么一点人文关怀,同时也没有忽略语言和思维训练。但也有遗憾。一是没有对“贱”或“下贱”作具体分析,比如贱还要分地位的贱和人格的贱,主动的贱和被动的贱,自觉的贱和不自觉的贱等。二是没有联系作品如阿Q和赵太爷、假洋鬼子的比较中来分析“贱”与“耻”。三呢,可能是时间太紧,让学生独立思考还不够。不过教学似乎永远是一种让人遗憾的工作。多多总结,反思,尽量少留些遗憾,如此而已。 

                   周迪谦 2002-10-13于涪陵五中容膝居

                                      k12论坛
标签:备课资料 贱与耻 —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为了痛 更为了爱的思考者 ——访青年作家余杰
下一篇:白马湖寻梦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