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育新闻作文素材
阅读:6245  
标签:作文素材
关于为教师减负的讨论(论坛精华帖)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论坛 (http://bbs.ruiwen.com/index.php)

- 文心雕龙 (http://bbs.ruiwen.com/forumdisplay.php?forumid=24)

-- 为教师“减负”----我眼里的中美基础教育[转载] 「2914字」 (http://bbs.ruiwen.com/showthread.php?threadid=2927)

--------------------------------------------------------------------------------

由 夏夜萤火 于 10-16-2002 18:10 发表: 

为教师“减负”----我眼里的中美基础教育[转载]

徐浩渊 博士(美) 

三年前,回到阔别十七年的祖国,在与教师越来越密切地接触中,我深深感到,在现今的中国,做一名好教师真难啊!家长对子女的超常期望、独生子女的畸形发展、新旧教育体制更替过程中的复杂矛盾、法制的不健全、中国传统文明与西方现代文明的冲撞,统统化作巨大的压力,结结实实地落在了每一位教师单薄的肩膀上。

教师痛恨应试教育

提到应试教育,人们立即想到自家孩子面前如山的作业,如海的习题,都抱怨教师给学生的负担太重了。于是乎教育部门向教师发出了为学生“减负”的指令。殊不知最痛恨应试教育的恰恰是广大教师。在教师们钟爱的教育网K12的论坛里,点击率最高的帖子是“教师最大的痛苦:被逼搞应试”,有8846人次点击,115人回帖。所有教师都在诅咒当前的升学、考试制度给他们和学生带来的灾难。就连应试教育的全国冠军——黄冈中学的骆书记也说:“其实,我们并不想这样教!” 但是,在现行高考制度的背景下,为了农村孩子的前途,黄岗的教师们只好将学生的应试能力推到极至。

“应该学习美国,废除高考!”有些完全不了解外部世界的人们开始编造谣言。其实,美国的高中毕业生入大学一定要参加全国的统一考试SAT。每年允许考五次。考生选择最高分数报考大学。每个学校用SAT成绩对考生做第一轮筛选,再根据考生的其它条件,如平时成绩、社会工作、个人特长、科学奖项等做最终挑选。如果按照哈佛大学收生的程序,我们偏远农村的孩子们恐怕很难步入清华、北大的校门。难怪一位分管“文教”的领导人说,中国现行的高考制度,是目前国情下相对公平的办法。

分析起来,高考的白热化竞争,首先源于我们几千年科举制度的遗风。过去考状元不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吗?天下学子,将前途全赌在这一“考”上;其次,源于学生家长不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心态。成年人对自己的前途没有安全感,便一股脑地将自身的焦虑转化成为对子女前途的超常期望——自己拼不过人家,却硬逼着自家的孩子与人家的孩子火拼。这样的考生哪里有学习动力?教师拼上老命,成效有限。考好了,家长夸自己的孩子聪明。考砸了,教师成了罪魁祸首,奖金、晋升都得打折扣。面对这样的评价系统,教师实在痛苦不堪。

教师工作是职业?还是事业?

对这个问题一直有争论。翟博等三人对上海、湖南、宁夏中小学的调查报告中显示,把教师工作当作职业来干的教师占50.2%,当作一项事业干的占46.8%(N=1150)。但是社会的期望是,全体教师全身心投入对学生的教育与关爱中去。在中国进入市场经济的今天,我想,对任何一个行业做统计,把自身的工作当作事业的人数比例,恐怕都不会有教师群体这么高了。

教师也是人。他们与大家一样,要生存,要养家。与其它职业一样,社会只能对教师有明确的职业规范与要求,却无权力、也不可能使得教师生出事业感来。如同医生、理发师的职责是将病看好、将顾客的头发做好一样,教师如果能够将知识正确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自身行为端正,就是职业水平的好老师了。在这个基础之上,哪一位老师能够进一步发展出对教师职业、对学生的由衷热爱,将这份工作升华成为终身追求的事业,那是她/他的福气。我一直认为,能够做自己热爱的职业是人生的最大幸福。然而,这一份发自内心的幸福感,不会因为外界的要求而生成。是我们自己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艰辛工作中品尝出来的,是金钱永远买不来的情感,也是人类进化的更高境界。

素质教育的困惑

谈到素质教育,大多数人马上想到学校,认为那是老师的责任。其实,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对于孩子的整体素质发展的影响远远超过学校。父母往往是孩子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行为楷模。自己用空闲时间看电视、打麻将的家长,很难培养孩子爱读书的习惯。金华中学生徐力杀母的行为完全是从母亲学习来的。为了逼迫孩子学到班里前十名,徐母经常把儿子打得死去活来,用打儿子发泄自己对命运的不满,徐力自然也就学会了用暴力发泄愤怒。可是青春期的男孩子动起手来可就没了轻重,酿成毁坏他一生的悲剧。家长素质是影响孩子素质形成最重要的因素。

不少学校让学生唱歌、跳舞、打保龄球,认为是搞素质教育。把刻苦学习与素质教育对立起来。其实,学生面对强大的应试高压,着实提高了自己努力的能力。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素质,为他们今后人生之路上克服重重困难打下了基础。我在中学时代,是学校里最淘气的学生,深恶痛绝学校给我们的学习压力。可是十几年以后,在美国读研究生、做事,我却深深地感激中学老师留给我的宝藏。大量的几何习题,给我的逻辑思辨能力以坚实的基础;博览群书使我具有优于美国学生的想象力。特别是开始语言不通,象个聋子哑巴的阶段,凭着少年时代留下来的克服困难的童子功,咬着牙,走了过来。大多数中国留学生都经过这样的路。而美国的学生,努力的能力是在生活实践和大学里形成的。

与中国相比,美国的中小学教育走向另一个极端。特别是小学,进度太慢。有一次我去开小学二年级的家长会,很多孩子还在掰着手指、脚趾做二十以内的加减法。读研究生时,我们宿舍的四个学生来自法国、墨西哥、中国、美国。大家一起比较了自己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课,发现中国的进度比美国几乎快两年,法国快一年多,连墨西哥也快一年。我的儿子从小在美国长大,上中小学时,学校教的内容实在太容易,智力总是吃不饱,所以他没有造就智力上努力攀高的素质,进了大学感到压力非常大。在美国读研究生要教大学生的实验课。我们学校基本招收中学里前5-10名的学生,习惯了成绩永远是A。进大学的第一次考试卷子发下来,我的学生全傻了。分数多是D、F,不及格!


展开全文阅读
人们不免要问,对美国的科技在世界领先如何解释呢?在美国的高科技行业里,亚洲人,特别是第一代中国移民的比例特别高。美国用它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与优越的管理制度吸引着全世界的人才。外国移民的智慧与奋斗是美国高科技领先的巨大动力。而且,美国孩子也有培养能力的办法,他们从小就参加社会劳动。12-15岁给别人看小孩,16岁到了合法工作的年龄,假期去加油站、麦当劳打工,零花钱是自己挣的。在大学里,食堂、图书馆、清洁工往往都是勤工俭学的本科生,那才是最好的素质教育。从小培养孩子负责任,自食其力的能力;学会与老板、同事、顾客打交道的能力;学会尊重别人,同时赢得别人尊重;学会掌握成功的喜悦、面对失败的痛苦。从小对社会,对人生有着接近现实的认识与理解。这才是我们中国孩子最最需要的素质教育!因此,学生的素质教育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撰写此文,希望能澄清一些事实与概念。更重要的是,希望背着沉重负担的广大教师读了这篇文章以后,心里能够轻松些,全社会都来关注中国的基础教育。

对美国初等教育的观察与思考

谈及美国的初等教育,我国教育界有个比较普遍的看法,认为其教材内容浅显,教学水平不高,教育管理松懈,总体质量难与我国相比,可供借鉴之处有限。我国许多留美人员也反映,他们的子女从国内来美后,学业压力骤减,虽然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但学得太少,玩得太多,其所学知识无法与国内同龄孩子竞争。连美国本身也对其初等教育屡有批评。但与此并存的是,美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高等教育十分发达,源源不断地向社会各界,尤其是科技、产业、工商界输送大量人才,推动美国高科技水平不断发展。美国以其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吸引了大批国外培养的优秀人才,但在美国科技人才中,他们毕竟只占少数,大部分人才仍为其本国高校培养的美国人。 

  于是,人们在美国看到一种奇特的现象:低水平的初等教育续接发达的高等教育,顺连高科技的社会。这种现象值得认真分析,如能借鉴其合理的成分,对发展我国的初等教育将大有裨益。

美国初等教育的主要特点

——知识传授水平低、时间迟。以算术为例:美国小学三年级教授100以内的四则运算,只相当于我国小学一年级下学期水平,六年级小学生作文长度及表达能力大体相当于我国小学四年级水准。

——课程、教材虽浅,但涉及的面宽。如“科学”课较我国“自然”课内容多,涉及当代科技基础知识。另有介绍政府、政治等内容的课程。 

——日授课课时比例小。美国小学生每日在校约8小时(包括午餐时间),课堂教学仅占约一半时间。

——校内活动丰富、生动。除算术、英语、科学等课程外,其他课程均以活动形式进行,用孩子和家长的话说,就是“玩”,如游戏、绘画、手工制作、植物栽培、表演等。

——教学管理气氛轻松。众多教学科目教师只负责组织,具体的由孩子凭想像去干。例如手工制作,孩子可利用各种工具、材料“为所欲为”,教师不多干预,作品五花八门,别出心裁。 

——课外作业量少,但有趣。作业形式大都符合孩子的心理,使其乐于完成。如观察某一现象(像种子在水中如何发芽等)、制作一手工制品、画一张画、编个故事等。孩子完成的作业虽然幼稚,有的不伦不类甚至荒诞,但毫无思想制约,体现并开启了孩子们的想像力、创造力。 

——注重培养组织、演说、社交能力。不少活动教师布置后即由孩子自己独立完成。我国驻美机构时常收到美国小学生来信索要有关中国的材料,他们要用这些材料办“展览”,作报告,既令人好笑,又发人深思,但从中不难体会到美国小学生的勇气和自信。

——广泛接触自然和社会。针对孩子爱玩的天性,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外出参观、旅游,使他们接触自然、认识自然、了解社会。美国的风景区、历史和文化设施均对学生参观优惠。 

——发展个性。美国是政治、文化多元化社会,注重人的个性,学校不以统一模式“铸造”学生,教师对学生“管”得不多,评语多是鼓励性的,以国内观点看,未免有些“放任自流。”

——爱国主义教育潜移默化。美国小学不开设与我国对应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他们的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参观、访问、了解重大历史事件来进行,不讲很多道理,却直观、形象地从小培养孩子的民族自豪感。

——教师负担相对较轻。由于教材内容不深,作业量少,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学校并不包揽学生一切事务,“放”多于“管”,故美国小学教师与我国小学教师相比,负担轻得多,师生关系平等和缓。教师收入属中等水平。 

中美初等教育的比较

  上述分析表明,美国初等教育就其传授的知识水平而言的确低于我国。但人才培养和人才构成要素包括多方面,除知识传授外,还包括能力培养与潜力开发。我国初等教育侧重于知识传授,形成教材深、课时多、作业量大,学生、教师负担重,课余时间有限,课外活动面窄,社会活动单一,学生主要在课堂上靠书本获取知识,共性培养重于个性培养,对孩子以管为主,学校几乎包揽一切这样一种格局。事实表明,这种格局在知识传授上有其可取之处,但在能力培养,尤其是潜力开发上则显得不足。   美国的初等教育不过分侧重知识传授(实际上重视不够),而注重能力培养和潜力开发。根据孩子心理发育特点,适应他们爱玩、好动、好奇的天性,寓教于乐,寓教于玩,使孩子们在玩耍中锻炼了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充分发展了想像力、创造力和个性。如此培养的学生知识量不及我国的小学生,但实际能力强,后劲足,潜力大,对今后发展、深造明显有利。

对发展我国初等教育的建议 

  总体而言,我国小学生知识水平高,美国小学生思维活跃,潜力大。两者长处相结合,应成为培养人才的最佳途径。为此,建议我国初等教育:

1.“还孩子以童年”。控制课程门数及课时量,削减书面作业,让孩子从沉重的书包下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空间按其年龄心理、兴趣、爱好,自然发展。

2.因地制宜开设更多有益智力、能力、潜力开发的活动,列人教学计划,做到智力、能力、潜力并重,学习、娱乐结合,使以往单一枯燥的教学过程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情趣。

3.鼓励教师创新教法,破除统一教学模式的传统观念,开创生动灵活、百花齐放的局面。 

4.缓解升学压力。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个问题在初等教育中不很突出,但目前的重点、非重点学校划分及社会传统观念对教学过程仍有影响,教师、学生承受着很重的心理压力,不利于教学双方主动发展。

5.思想教育不可偏废,但应从实际效果出发,形式多样,潜移默化。

6.加速扩充、更新教学设备,特别是计算机教学。美国孩子计算机能力强,这与美国计算机普及,孩子从小接触有关。对此问题,我们应从培养人才的战略眼光予以重视。

  (作者 中国驻美国芝加哥总领馆教育组) 

美国初等教育的主要特点 

  1.传授知识时间迟。以算术为例,美国小学三年级教授100以内的四则运算,只相当于我 国一年级下学期水平。 

  2.课程、教材虽浅,但面宽。如“科学”课较我国“自然”课内容多,涉及当代科技基 础知识。另有介绍政府、政治等内容的课程。 

  3.日授课课时比例小。美国小学生每日在校约八小时(包括午餐时间),课堂教学仅占约 一半时间。 

  4.校内活动丰富、生动。除算术、英语、科学等课程外,其他课程均以活动形式进行, 用孩子和家长的话说,就是“玩”,如游戏、绘画、手工制作、植物裁培、表演等。 

  5.教学管理气氛轻松。众多科目教师只负责组织,具体由孩子凭想象去干。例如手工制 作,孩子可利用各种工具、材料“为所欲为”,教师不多干预,作品五花八门,别出心裁。


展开余文
  6.课外作业量少,但有趣。作业形式大都符合孩子的心理,使其乐于完成。如观察某一 现象(像种子在水中如何发芽等)、制作一手工制品、画一张画、编个故事等。孩子完成的作 业虽然幼稚,有的不伦不类甚至荒诞,但毫无思想制约,体现并开启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 力。 

  7.注重培养组织、演说、社交能力。不少活动教师布置后即由孩子自己独立完成。我 们时常收到美国小学生来信索要有关中国的材料,办“展览”,做报告,既令人好笑,又发 人深思,但从中不难体会他们的勇气和自信。 

  8.广泛接触自然和社会。针对孩子爱玩的天性,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外出参观、旅游,使 他们接触自然、认识自然、了解社会。美国的风景区、历史、文化设施对学生优惠。 

  9.发展个性。美国是政治、文化多元化社会,注重人的个性,学校不以统一模式“铸造 ”学生,教师对学生“管”得不多,评语多是鼓励性的,以国内观点看,未免“放任自流” 。 

  10.爱国主义教育潜移默化。美国小学不开设与我国对应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他们的爱 国 主义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参观、访问、了解重大历史事件来进行,不讲很 多道理,却直观、形象地从小培养孩子的民族自尊自豪感。 

  11.教师负担相对较轻。由于教材内容不深,作业量少,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学校并不包 揽学生一切事务,“放”多于“管”,故美国小学教师与我国相比,负担轻得多,师生关系 平等和缓。教师收入属中等水平。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芝加哥总领事馆教育组调研报告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的美丽是因为心情的美丽才美丽!

--------------------------------------------------------------------------------

由 夏夜萤火 于 10-16-2002 19:27 发表: 

我国中小学教师心态大型调查系列报道之八

教师的精神压力来自何方? 

记者 刘微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用人机制的逐步形成,使在职教师也有了“下岗”的危机感。此次调查中,有78.6%的教师认为,当前教师的精神压力太大。 

  那么,教师的精神压力究竟来自何方呢?从教师们对本次调查的开放性问题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其压力是多方面的,主要来自改革与职业竞争、家长的过高期望以及社会的要求等。 

  不可否认,随着改革的深入,新的用人机制的形成,铁饭碗被打破,教师实行聘任制,末位淘汰制,学生挑选教师,岗位竞争加剧,使在职教师也有了“下岗”的危机感。所有这些都使教师产生了很大的精神压力。 
  从教师对开放性问题的回答中可以看到,学校对教师的各项考核,统考成绩和与之相连的末位淘汰制成为教师精神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 

  调查显示,教师对“实行教师末位淘汰制是优化教师队伍的好办法”的看法分歧很大,37.2%的教师表示赞同,28.3%的教师无所谓,34.5%的教师不赞同。 

  许多教师反映,学校实行末位淘汰制,每年都存在下岗的可能性。许多基层学校大搞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并以考试来排学生名次、排教师名次。学生的成绩直接影响着教师是否下岗,就使得教师刻意追求高分。学生厌学、辍学现象严重,校长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很尖锐。无形中给教师的日常生活中造成很大的压力,每个教师都在高度紧张的环境中工作、学习。正如杭州的一位教师所说,“升学率的攀比怪圈,让教师喘不过气来”。 

  重庆梁平县一位小学教师说,教师的精神压力主要来自学校对教师教学的考核制度与人文教育观的不一致。学校考核教师工作成绩,只注重学生语文、数学成绩的平均分、合格率、优生率,导致教师不得不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系列违背人的发展和教育规律的措施——题海战术,疲劳战术,机械重复练兵,填鸭灌输……从小学开始,周而复始,恶性循环,教师看在眼里,苦在心里。 

  基础教育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但从整个社会来说,承担教育责任的绝不仅仅是学校和教师。当前,家长对子女的普遍高期望和社会对学校的种种要求,使教师感到精神压力很大,甚至如履薄冰。 

  山西河曲的一位教师说,现在的家长普遍对子女期望值过高,而又对什么是子女的幸福和快乐,什么是成功与成才缺乏真正的了解,把一些流行于世的庸俗的社会功利性的观念作为尺度,平时对子女严格要求甚少,却要教师成为这些学生的“救世主”,结果教育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从社会的角度看,提倡素质教育人人都能接受,但往往是口号归口号,行动归行动,人们更看重的还是“分数”。很多教师无所适从,竟不知道怎样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才算得上一个称职的老师。广东番禺一位中学教师说,社会、家长对学生成绩的关注转变为巨大的压力强加在教师头上,而学生厌学情绪依然严重,如何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生成绩就成为教师心头最大的痛。 

  此外,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娇嫩、脆弱。而社会对学校要求也很高,只要学生出一点事,媒体和舆论就会争论来争论去,总是学校和教师有责任、受到指责。一些媒体不宣传绝大多数呕心沥血的教师,而对个别教师有违师德不恰当地进行大肆渲染,横加指责,在客观上给广大教师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珠海的一位教师说,我们的教师常以“蜡烛”、“春蚕”、“人梯”、“人类灵魂工程师”等字眼自诩,头戴闪闪发亮的光环,承载了社会、家庭太多的希望和责任,但从收入、住房、福利待遇到社会地位基本上是知识层最低的。这种反差使得教师的心里承受很大的压力,其社会地位却得不到认可和尊重。 

  任何一个人,无论他从事何种职业,第一需要是生存,其次是安全,包括心理安全,没有后顾之忧。长期以来,我们的社会对教师这个概念的理解仍有问题,老是强调奉献和责任,可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平凡人的需要和获得,缺乏对他们的温暖和关爱。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广大教师渴望参加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国家也对教师培训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要求。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特别是在基层,确实存在许多问题,也给教师们造成精神上的压力。 

  教师们列举的精神压力还远不止这些:繁重的教学工作压力、工资被拖欠……如教师所说,教书育人是神圣的职业,可教师不是神。 

  其实,竞争的社会每个人都会有压力,这是好事。压力可以激发活力,转化为动力。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对于肩负着教书育人特殊职责的教师,承载过多,必然对教育工作产生负面影响。更何况,教师过大的精神压力来自于改革的不完善,评价体系的不健全,政策执行不利,以及家长、社会对教师的过高期望和要求等等。因此,我们呼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整个社会关注教师精神压力过大的问题。 

   中国教育报    

为教师心理号脉:压力来自社会的沉重期望

心理问题向来就被视为一个神秘的领域,而教师由于其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某种意义上显得更为复杂。

教育体制改革挑战教师的心理承受力。研究表明,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正进行着全面改革,诸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等,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有的能适应形势需要,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但也应该承认,一些心理比较脆弱的教师则往往因压力过度而导致心理危机。

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常常超负荷。教师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这种职业的神圣感在客观上迫使教师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同时,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面对家长的望子成龙和学校的以升学率论英雄,以及社会的沉重期望,不少教师往往“载不动许多愁”,如不及时加以有效的疏导,长此以往,势必会使心理不堪重负。

过重的工作压力导致教师心理空间被严重挤压扭曲。“近来不知何故我开始变得脆弱、多虑,老是担心教不好课程,担心教学质量上不去……总之,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压得我透不过气来,整日心绪不宁!”一位教师的这番话反映出当前在教学任务繁重、升学压力过大、工作超负荷的现实情况下,许多中小学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的美丽是因为心情的美丽才美丽!

--------------------------------------------------------------------------------

由 夏夜萤火 于 10-16-2002 19:50 发表: 

如何改善教师心理挫折感

消除教师的心理挫折是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所必须的。那么,教师怎样才能预防挫折感,保持良好的教学心境呢?

首先,心理挫折是一种主观感受,是否产生挫折感和产生何种程度的挫折感,与当事人的主观状况有直接关系。教育心理学认为:制约人的心境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理想信念。所以,从教师主观上来说,要消除挫折感使自己处在良好的心境下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挫折观,要勇于面对各种困境,正确对待升学竞争。有了正确的态度、观点、方法,有了百折不回的精神,有了顽强坚毅的意志,有了乐观进取的精神,挫折感一般说来是可以避免、消除、缓解或得以解脱的。

其次,作为教育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对不利环境的的适应能力,增强心理耐挫力。耐挫力是指在遭受挫折时避免行为失常的一种适应能力。耐挫力有着明显的个人差异,一般说来,容忍力强的人不易遭受挫折;容忍力弱的人,挫折感则易于产生且感受也深。所以,教师要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就必须克服由焦虑和疲劳所产生的内部心理挫折感,增强工作自信心,培养乐观、豁达的胸襟,多与学生交朋友,同时还应加强体育锻炼,劳逸结合,提高自我保健意识。这样,广大教师才能精力充沛地投入到高效率的、和谐的课堂教学之中。

再次,要注意情绪的自我释放,掌握自己的心境,做心境的主人。就是说要创造和提供一种机会,以抒发受挫者的情绪而不再感到压抑。人的情感由外界条件引发,消极刺激使人情感低落、烦闷;积极刺激使人感到精神愉快。教师要注意课前愉悦情感引发,培养良好的心境,消除不良心境,可以进行积极刺激。想一想组织对自己的关心;学生特别喜欢听自己的课等。做一做自己喜欢的事。总之,在课前几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内,选择能使你愉悦的事来做,来回忆,进行积极的刺激,都会使你产生快适的体验。形成良好的心境,消减不良的心境,以利于课堂讲授。


展开余文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的美丽是因为心情的美丽才美丽!

--------------------------------------------------------------------------------

由 夏夜萤火 于 10-16-2002 20:48 发表: 

转载了一篇文章,仍觉得它的疏导有气无力

在社会没能为我们减负之前,我们得学会自己给自己减负。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在目前的中国,至少我认为还是个神话。

只要我们已经尽力,轻视一下那个结果又何妨?为了我们的身心健康,老师们,别再往自己的肩上扛太多的枷锁!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的美丽是因为心情的美丽才美丽!

--------------------------------------------------------------------------------

由 边缘心情 于 10-17-2002 10:22 发表: 

可是如果有人在后面催着怎么办呢?——事实上,不顾死活的榨学生,平均分还是可以上去的。——而教师,都是要面子的。

而学生呢?前几天。居然有个学生对我说他就需要某某班的“魔鬼教练”式的方式,虽然其他同学一致说他,可我心里还是不开心。

这几天在看老庄、看许地山,试图让自己心里“空”(第一声)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

由 寒柳 于 10-17-2002 11:42 发表: 

于我心有戚戚焉。   

--------------------------------------------------------------------------------

由 夏夜萤火 于 10-17-2002 21:27 发表: 

教师的可悲或许也正在于此。总是要被逼着做很多违背自己意愿的事。尤其是一些好脾气的老师,学生不自觉不领情时,非得变个凶巴巴的样子偶尔学一学魔鬼的样不可。因为违心,自己也不好受,又不得不做。——不知边缘和寒柳是否也有同感?萤火虫可是深有体会。

想起去年带初三时那段地狱般的日子,那种不是人扛的超负荷的压力,付出很多但回报还是很小的无人知晓的劳动,至今仍让我不寒而栗。与做班主任时的心理压力相比,现在的我真象是从地狱回到了天堂。

但是眼看着身边的、远方的、知名的和不知名的班主任依然背负着不可名状的重荷,我这心里仍不是滋味。

我们学校的评价体系不是很合理。如果你是班主任,整个班其它科目的成绩,全得算到你头上。这也许也是大多数学校目前推行的制度。可人毕竟不是万能的呀。师资力量又极不平衡。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却非赛出个高低不可。以我自身为例,初一时,我班的数学成绩比年级平均分低10多分。初二时调整了一下老师,却仍不能力挽狂澜,反而更差。有一阵子每天放学以后我都把学生给留下来,做完数学作业才放他们走,为的是防止他们作业抄袭。但学生上课不听还是做不出来仍是白搭。可恨的是还要雪上加霜,初二时我班的英语老师生孩子去了,学校里没有合适的候补老师,于是就跟走马灯似的,一个学期换了七八个英语代课教师,我去校长室哭都没有用。眼看着本班成绩远远落后于其它班,数学低10多分,英语再低10多分,那个焦急无奈与西惶,我真一辈子都不想再体会!可是真正受委屈的还是与自己朝夕相处三年的无辜学生哪。中考时我班差重高分数线6分以内的就有5个。中考结束时,别的班主任超出预定名额10来个,喜滋滋地跑去拿奖金。我班只刚完成“任务”。与我搭班的所有任课老师也都受到牵连,因为一部分奖金是捆绑式的。这就是我所带的仅有的一届毕业班,也是我投入精力最多的一个班。我原打算生孩子前倾全力好好带一届的。这么一来,感觉热情都耗得差不多了——倒不是计较那几块钱。付出不被承认,或不全被承认,心里忍不住有些冤而已。

今年的初一,因为有校长的儿子在,分班时就是明显的不平等(据内部消息),看着几个蒙在鼓里的起早摸黑拼命干的新教师,我好象看到了自己原先的影子,但是爱莫能助,唯有同情和感叹罢了。

黄连再苦,也比不上带毕业班的班主任兼主课老师来得更苦。月考,月考,各科成绩就像几座大山压在班主任的肩膀之上。不堪重负,但又不得不扛。“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所以,只有班主任才感同身受真正理解班主任,也只有班主任才打心底里同情班主任。那简直不是人过的日子。学生的成绩谁最在乎放在心上?——班主任。成绩不理想谁受的打击最大?——还是班主任。而且这种低落的情绪不是哪一个人一两句话就能劝得转的。

有些失败通过个人努力是能够扭转的,但有些需要合力完成的工作,个人纵然三头六臂使出浑身解数也是无能为力的。带完初三,我最大的感悟便是——这也是一个老教师反复劝导我的,称之为“经验”怕也毫不为过——当班主任个人的能力不能扭转全局时,千万得记住管好自己这门课。这才是你立足的根本。幸好我那届学生语文考得还算争气,否则,中考失败后的我,现在过的不知是怎样一种水深火热抬不起头的日子!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的美丽是因为心情的美丽才美丽!

标签:作文素材 关于为教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教师职业在变热 压力也在增加
下一篇:成功班主任的要素(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