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2942  
标签:教学论文
语文课教学方法初探(教师中心稿)
瓯海区梧埏中学  王茂坤

          如何处理好课文,这是教学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当我们拿到一篇新课文,开始教学时,首先要考虑的是采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教学,怎样把握课文,怎样理好各个环节。一篇课文如果教学方法选择得当,那么教学过程就会顺利,教学效果就会好。根据我自己的教学体会,对语文课文教学的处理大致可以分以下这样几种方式。

         一、从理解文章的主题入手进行教学。任何一篇课文都有一个主题。文章的所有材料都是为主题服务的。作者之所以采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展现材料,就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就应考虑到一篇课文中的每一句话、每一段内容对表现主题能起什么作用,课文是采用什么形式来反映主题的,其语言又有什么特点。在教学活动中也应从这几方面着手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也都应围绕主题来进行。这在我的理解,即在教课中要抓总体结构的问题。

           例如教《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我先要求学生阅读全文,然后提出问题:这里最可爱的人指的是谁?学生回答后,我继续提问:志愿军战士之所以可爱,是因为他们有英雄主义、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品德,本文的主题就是反映战士们的这些品德,那么,课文是怎样表现这些品德的?分别选用哪些材料来表达三方面的品德的?接下去我就要求学生找出表现战士们这三方面品德的具体事例安排在课文中的哪些段落,然后再提示学生,要学生考虑,文章除了三个事例的描写内容之外,开头的几个段落和结尾的几个段落内容有什么用,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至此,学生就会清楚:开头几段是直接赞美、点明主题,中间的三个事例证明主题,结尾直接议论、抒情,结束全文。

           再如《春》这篇课文,主题就是描绘春景美好,催人奋发。根据这一个主题的内容,教学活动过程可以这样安排:

           要学生细读课文时考虑:春景的美好表现在何处?找出描写春天的主要景物: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再考虑,除了这些春景描写的段落之外,那么开头和结尾的几段在结构上在何用处?通过讨论明确,开头是总写春光,结尾引出对人的描写,并直接赞美春天,启发人们深思。然后具体分析:文章各有什么特征?指导学生抓住具体的字、词、句进行分析,领会春的含义。

          在运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时,要注意,那些对表现主题有直接关系或关系很大的内容就要细讲、精讲,而那些对主题只起补充、说明作用的内容就应略讲、少讲。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的那些直接点明主题、抒发感情的要点,须重点分析,至于三个典型事例,我们只要求学生了解一下是些什么事例就行了,不必逐字逐句地进行分析。又如《白杨礼赞》中描写白杨树的外形、内质以及揭示白杨树象征意义的内容是重点,要细讲,至于开头一部分对高原景色的描写内容,只是为了对白杨树起衬托作用,讲解时只须简要提一下,不必过细地分析。

          二、从教材的特点入手进行教学。我这里所说的教材特点,一是指文章不同的体裁特点,二是指课文本身的写作特点。

      1、不同体裁的文章,教法应不同。在教一般的记人叙事的文章时,要想法让学生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事,表现什么人物,而所写的这些材料是怎样组织安排的,找出其中的规律来。还要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记叙语言的特色,是外貌描写,动作描写或是人物本身的语言描写。如《截肢和输血》一文,写的是白求恩的事迹,通过二件事来反映白求恩的品质。那么,在教学时,我们要求学生先了解二件事的经过情况。“截肢”一事是重点写,要概括出这件事的经过顺序。本文主要是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分析时,可让学生找出能表现白求恩精神的语言和动作,领会这些语言和动作描写各表现了白求恩的什么性格特点。

      在教说明文时,要学生抓住文章的说明对象,说明重点(性质、用途或者事物的原理)来理解,要了解说明的条理性,了解说明方法的运用。

          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说明的对象是人民英雄纪念碑,说明的重点是歌颂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说明的顺序是按空间方位来安排的,采用的说明方法有引用、举例、列数据等。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些内容,教学活动中可以这样设计问题: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特点是什么?②按参观顺序,写出作者的参观路线。③本文介绍的重点是哪一部分?④介绍浮雕的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在教议论文时,我们可以这样来处理课文:要了解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出现的,论据有哪些,论证的方法怎么样。要懂得中心论点和论据的关系:中心论点提出之后,各个论据应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论证的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

           如《理想的阶梯》一文,我是这样处理的,先提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来。学生回答后,再问:在大家已经明确中心论点是“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那么怎样奋斗呢,文章讲了哪几种方法?接下去,我就设计了一张表格,要求学生填出中心论点和论证的三个方面,以及各个方面所用的事实论据。

          在教剧本时,要根据戏剧的特点来教学,剧本要有矛盾冲突,剧中人物的语言必须符合各自的身分和特征。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白毛女》时,可这样处理课文。

          在节选的一、二场中,按照人物的变换给二场内容划分情节,杨白劳有哪些语言,哪些动作,请找出来,思考一下,能反映杨白劳的什么性格特点?黄世仁有哪些语言、动作,能反映黄世仁的什么特点?


展开全文阅读
      2、文章的写作特点不同,教法应该不同。我们在备课时,应先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是什么,然后根据写作特点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每篇文章都有它的特色,新编教材中每一篇课文的开头都提出了学习的重点,这学习重点大多是根据文章的写作特点来定的。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只须对照这一重点来教就行了。

          如《故乡》一文是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安排情节,以对比反映人物的思想变化,以肖像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状况。因此,在教学时,我是这样处理课文的:

          第一步,要求学生根据第一个特点,以“我”的活动为线索,把课文分为三大部分,写出三部分的大意: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是什么,有何感受,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是什么(写出层次大意),我离故乡时的感受是什么。

      第二步,提示学生,肖像描写的对比是重点,那么仔细了解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肖像各有什么不同特点?抓住这二段肖像描写的内容反复朗读,体会闰土前后不同肖像的变化。再从文中找出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不同语言、神态、动作来领会变化的根源。在此,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再举出杨二嫂二十年前后有什么变化,以此来补充说明闰土变化的社会根源和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于是就可推想出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对路所发的感想有何含义了。

          再如《论雷锋塔的倒掉》一文,采用的是夹叙夹议的写法。教学活动可以这样进行。

          先提问:文章哪些段落是议论?议论的内容是什么?哪些段落是记叙?记叙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可仔细阅读课文来理解这些问题,并通过讨论来理解课文。再提问:记叙和议论是怎样结合起来的?通过讨论明确:记叙雷锋塔要倒了,影射封建统治要倒,议论它不见得好,反映了作者对封建统治的不满。记叙雷锋塔的由来,旨在说明这是镇压之塔,这也就符合了封建统治者镇压人民的特点,议论作者希望它倒掉,正是希望封建统治的垮台。议论百姓对雷锋塔倒掉的反应,正说明封建统治的垮台是民心所向。记叙法海遭到惩罚,说明反动派没好下场。记叙取蟹和尚的情节既反映了人民的一种愿望,也反映了作者的欢乐之情。议论塔应该倒,这是指出了历史的必然规律,违背人民意志的必定遭到惩罚。

          三、由题目入手,进行教学。许多文章的题目都点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写作方法。题目就像是文眼。因此,有些文章可以由分析题意入手,来设计问题。

           如教《多收了三五斗》一文时,可先让学生按地点的变化,把文章分为三个场面。然后分析题意:这题目的意思是比往年多收了几斗米。那么,从文中找出,哪些句子看出旧毡帽朋友是多收了几斗米呢?多收之后,他们的心情怎么样呢?结果遇到了什么命运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命运呢?再提问:既然遭到了不好的命运了,那旧毡帽朋友为什么还要到街上买东西呢?于是引出了街上购物的一个场面。再考虑,为什么要写街上的场景?于是让学生明确:街上购物反映了老百姓的生活极端穷苦,连最低的生活要求也无法达到;再者,说明米价低的原因,又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民族工业的凋敝。然后再问:他们多收了,结果反而比往年更惨,那么他们将怎么办呢?至此,又引出船上一个场面,反映了他们内心蕴藏的反抗情绪和不满意识。

          再如教学《普通劳动者》一文,可对照题目,来设计问题:①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普通劳动者指的是谁?②为什么说将军是普通劳动者呢?文章写了将军的什么事?把本文以将军的活动为主线分开几个层次。③将军的“普通”从哪些方面反映出来?④作为将军,毕竟有与一般人不同之处,那“不普通”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于是引出“激战风雨”的情节。

           文章中的小李代表了新一代的人,他具有新一代接班人的气质、性格特点。我们可让学生找出小李的性格特征。然后提问:课文里哪一段话把这二代人连接了起来,点出了主题?

         四、通过找文章的主线,来处理课文。任何文章都应有连贯全文的线索,一切的材料都应由主线串联起来,才使文章有条理、有主次。这线索,或是叙事线索,或是抒情线索,贯穿于文章的始终,有的显而易见,有的须仔细领会。所以,我们如抓住线索,就能有条理地分析课文。

          如《白杨礼赞》的抒情线索是“赞美白杨树不平凡”,那么讲解课文时,就可以这样设计问题:

          白杨树的不平凡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它的生长环境、外形、气质是怎样的不平凡?这些不平凡的特点正象征了什么?

          又如《松树的风格》一文的线索是“每当我看见松树,想起松树的风格的时候,就联想起共产主义的风格”。根据这一线索,应这样安排教学顺序:先在课文中找出松树的风格有哪些,再找出由这些风格所联想到的共产主义风格。于是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就清楚了。

           再如《人民的勤务员》中“寻找一切机会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是文章的叙事线索,抓住这一线索,找出文章中写了雷锋做了哪些好事?是怎样去寻找一切机会为人民服务的?于是通过几个事例的分析,可以明确,雷锋的确是时时、处处、事事为人民服务的。

          五、根据文章的组材顺序来处理课文。一篇文章中材料组织安排总是有一定的顺序的,或以时间为序,或以空间为序,或按总分顺序,或以逻辑为序等等。只要理清顺序的安排,才能分出结构。其实,一篇文章分几段几层,就是根据一定的顺序来定的,那么怎样抓顺序呢?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记叙顺序是按地点来定的。那么,我们可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地点给课文分为二大部分,再理解写百草园时,着重写了什么?写三味书屋时,有哪些内容?二个地方的生活有何不同?

          又如《一件珍贵的衬衫》,文章的主体是按照三个不同的地点来安排材料的,我们可指导学生写出马路上、医院里、交通队三个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事情。

          如《巍巍中山陵》是以空间为序,先中间,后两侧,由南到北介绍陵园的建筑,教学中要学生抓住顺序,画出陵园的平面图。

          六、可以朗读入手,进入课文的教学。朗读很重要,许多文章的感情,是通过朗读来体会的。在朗读时要根据文章的感情,制造气氛,使人听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歌,赞美了总理的高贵品质,表达人民对总理的深切怀念。我们教学时,就要仔细体会诗歌的情调。开头对总理深情地呼唤,声调要缓慢、深沉、留恋,使人听来顿感心情沉重,为总理的逝世顿生悲痛之情。接下去恳切地寻找总理,声调既要连续,高声呼喊,又要低缓,轻声诉说,使人感到总理的音容宛在,我们肃然起敬。由此可见,此文的教学效果的好坏,全在于朗读的感情掌握的好坏。

          再如《最后一次讲演》,文章的言辞激切,褒贬分明对反动派愤怒斥责,对李公朴先生进行了高度的赞扬,作者慷慨激昂,置自己的生死于不顾,对胜利充满信心,文章的鼓动性很强。这些全靠读来理解,只有通过读才能体会到敌人的可恶,体会到闻一多先生的革命气节。

          再如《变色龙》中的对警官在处理狗咬人的案件时,六次的态度变化,通过读才能深切理解警官的丑恶嘴脸。

         还有那些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都须从朗读中领会其韵味。

          总之,教无定法,但有法可循。只要不断的摸索、实践,熟练地掌握教学方法,必能启发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标签:教学论文 语文课教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更新理念,用好语文新教材(网友来稿)
下一篇:民办教育的多元化与法制化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