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2019  
标签:教学论文
对高中语文过程性评价的几点思考
                                        文/何晓波

 

  一、高中语文过程性评价的基本目标

 教学活动就是达成教育目标的活动。评价目标是建立在教育目标之上的。对过程性评价来说,具体的教育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指南,也是评价的依据。

 教学过程具有动态的特点,因此教学目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不仅要受到作为体现国家意志的育人目标(教育方针、政策)、学科的学业目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以及学习个体年龄心理特征这三个因素的制约,也要受到教学进度、学情和情境的制约。高中语文过程性评价目标可以划分为三个级次:

  第一级次:依据国家对中学教育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国家对高中语文教育的期待。把学习个体的和谐进步放在首位,培养有觉悟、有文化的“四有”新人,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因此,高中语文过程性总体评价目标可以表述为:受教育者在德、智、美诸方面健康的发展;知识和能力,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已有水平上获得长足的进步;具有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文明地交际,有良好的团队素质。

  第二级次:知识和能力目标。语文基础知识、社会文化常识、思想方法论;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有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文明交际,思维品质好,有批判精神。

  过程和方法目标。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具有个人的学习体验,有正确、良好的学习方法,有正确的方法论思想。

  情感态度目标。积极地为人生,孜孜不倦地学习,富有责任感;爱国、忠诚、高尚、尊老爱幼,富有同情心与牺牲精神。

  第三级次:这一级次与教学活动密切关联,所以它是具体的、动态的。这一层级的每一个目标的确立,都取决于具体的学情,是一个建构的过程,而非完全的形而上的预设。但正是这个建构的过程,才使得语文教学目标一一实现,学习个体的心智得以健康的发展。因此,这一层级的评价目标也是具体的、动态的。

  三个级次的目标把人的塑造凸显在十分显著的位置,是理想的现实化。而人是具体的、有差异的,因此对目标达成度的认同,也有个差异性问题。只有这样,“异质”发展才有可能。

  二、过程性评价的基本方式与手段

 高中语文过程性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是与教育的最高追求相一致的,那就是对人的关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也强调指出,评价是为了“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基于上述认识,语文过程性评价的方式与手段要起到催化智育、净化心灵、提升品质、学会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作用。

  建立激励机制

  ①挖掘闪光点。学习个体是一个有着多种需要、多种文化层次需求的特殊群体,由于个体心理文化知识前结构的不同,由于智能的差异性,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不同的认知状态。有的学生可能学业不太好,有的可能语文成绩差,但在课中的表现尚佳,譬如,积极学习语文,对某一个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或在某一次作文中有明显的进步,等等,老师要采取积极的态度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表彰他们的闪光点。

  ②鼓励独创。按照现代阐释学的观点,文本的意义是由读者参与建构的。任何一个文本,都由于阐释者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意义。课文也是文本,有历史视界;由于师生这个特殊的读者群的参与,也就获得了现时视界。这种“视界融合”的结果,就是文本新意的产生,也是新意永不枯竭的源泉。从传播学的观点来看,教师与学生都只是意义建构者之一,对课文都只有“一票”的权力,因此,老师是与学生平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的建构之中的,一般而言,答案不应该是唯一的。鼓励学生的独创,尊重学生的体验,是培养批判精神、创造精神,发展异质的好方法。

  ③培育成就感。最能调动学习个体学习积极性,并把这种积极性转化为一种持久的人生趣味的,就是成就感。因此,在过程性评价中,要突出成就感的地位。但要避免成就感的成人化。成就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对学生来说,在已有水平上的任意一点进步都可以定义为成就。对一个学业落后的学生来说,一次有亮点的课堂发言,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这三种激励方式的“物化”和制度化是提高评价效果的重要前提。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等级评定制对上述三项指标进行评定,并把这个评定纳入总结性评价中,就会产生良性效果。

 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①变考试为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这样一种评价:不断地反馈给学生学习成功或失败的信息。“它的重点在于对学生学习中屡犯错误深层原因的调查。”(《教育评价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在认知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对一个单元、一个知识点进行诊断,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任务。把以检测知识为目标的考试转换为诊断性评价,就提升了教学品质。

  ②变训练为诊断性评价。解题能力是学习素质之一。但在训练中,题量太大、只重结果的现象却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如何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就值得认真研究。事物都有“量”与“质”两个方面,分数是“量”的表现,而“质”则表现在作业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智力状况等其他因素。比较突出的例子是阅读与写作训练。是把这两大类型的语文练习作为纯技术训练来看待呢,还是可以同时开发他途?从语言的特殊性来看,语文练习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技术训练。因为语言既是交际工具,又是文化载体,同时还是呈情显才的魔方,是情意智的产物。因此,学习个体在阅读与写作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就不是一个纯技术的问题。如果我们既注意从知识性、技术性的角度去研究问题,又注意从情感、态度等非知识性、非技术性的角度去研究问题,就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展开全文阅读
  ③变总结性评价为诊断性评价。在学校教育中,总结性评价往往表现为学期考试、学年考试。对这种考试,大家的目光都不自觉地聚焦在分数上,也就是把定量评价的价值夸张到最大限度。但人们又往往忘记了分数不等值规律。因此,在对学习个体的学业成就进行分析时,更多地要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去研究考试效果。比如,在成绩评定完了之后,及时组织对试卷的分析、评讲,以补救不足,从而在实践中完成由总结性评价向诊断性评价的转移。

  ④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在过程性评价中,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都是重要的评价方式。用数字精确地描述被评价的对象,是定量评价的特点。而定性描述则是对被评价对象的性质、特点、状态的描述,具有模糊性。而语文恰恰具有模糊性。整合其效能,无疑会强化语文教学的效能。

  在目前,对定量评价的重视远远超过了对定性评价的重视。这不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也不符合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譬如对研究性学习的评定用定量描述就存在困难。我们要把定性评价纳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掘它的育人效能。

  定性评价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来自观察。在自然实验状态下,观察是重要的研究方法,所以,观察必然是定性评价的重要前提。观察要求做到:客观、周到,积极;连续性与典型性的统一。对观察的结果要进行记载、整理,为书面的定性评价做准备。

  在教学活动的不同阶段,及时召开座谈会,或进行个别谈话、家访,也是收集信息的重要方法。

  多种评价手段的组合,就会形成一个整合信息的网络,这是高质量教学评价活动的重要依托,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建构学生评价机制

 ①自我反思。“评价作为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总是以一定的价值尺度为基础的。自我分析就是把自身的行动及其结果,与一定的价值尺度相比较的过程。”(同上)自我分析是个体认识自我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社会尺度与他人尺度的比照,对自己进行理性分析,获得个体言行、社会形象的解释,这是个体良性发展的重要心理基础。

  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一是要培养他们的积极态度,二是要教技术,三是要养成自我分析的习惯,四是要有评价措施。

  ②同学评价。同学评价是认识自我的又一条路子。人总是从别人对自己的反映中去认识自己。虽然这种认识有危险(也许别人的认识是偏见,也许别人的标准与自己的不尽相同,等等),但人总是有社会角色期待心理的,如果别人对他的评价是比较好的,他就会按着这个期待去行动,因此如果老师能够善于利用这个心理特点去引导学生的行为,那么不仅教学质量会更上一层楼,就学生而言,作为个体的“人”的发展也会上一个台阶。

  ③家长评价。这可以通过问卷、访谈、对话等形式来进行。

  学习生活的丰富性、学习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评价手段的多元化,而整合评价手段,科学地分配权重,对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过程性评价的三翼

  语文学习的整体性,语文素质的综合性,决定了语文评价系统的多翼性。作为高中过程性评价系统,它应该包括必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三个子系统。必修课体现基础性教育,重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打好基础。选修课更多的是为了突出“异质”教育,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而语文课外活动则是把“异质”教育推向极致,使个性化教学变为现实。而贯穿其间的学习方式应该是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必修课有两个视野:一是宏观视野,一是微观视野。宏观视野是从教学的全过程来看的。一个学期,一个学年,三年高中,都可以说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它是系统性、发展性观点的具体依据。它可保证教育教学的完整与连续。微观视野是从一堂课、一个单元的角度去看的。它是教育教学的基础。

  从宏观的角度去施行评价,可以采用布朗(Brown F.G.)的组合法。他把定位性评级、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组合成一个系统,用于教学评价活动中。

  定位性评价又称安置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学业、兴趣、习惯、个性等的判断。形成性评价主要在于反馈学生学习成功与失败的信息。诊断性评价的重点在于对学生学习中屡犯错误的原因的调查。而总结性评价则是对教育教学达成目标度的判断。这些评价手段作为系列化的技术,可以完整地体现在教学活动的过程管理中:学年(学期)伊始,对学生进行新学段的知识检测,或者进行兴趣、个性等心理因素的调查,以确定教育教学目标。在学月、中期进行考测,以检查教学的效能。期末,对学生学业等方面作一个总结。定量描述与定性描述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是一个运动的连环。实践证明,这个模式的实际运作与逻辑的推理是一致的。从效能上讲,遵循了这个评价模式的教学过程其教学质量总是高于没有运作这一模式的教学过程。

  微观角度的评价则更多的是选择自然主义的方法。它的基本程序是:背景分析,信息收集,作出反馈,调整计划。背景分析主要是确立问题,以最需要的目标作为教学的先行组织者。以诗歌教学为例。老师准备用研究性学习作为诗歌单元的基本学习方式,但学生并不懂得研究性学习,这时老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背景分析在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所谓有的放矢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信息收集的手段在课堂上主要是靠观察:观察个体在学习态度、情绪等方面的反映。也可以通过问答、讨论、课堂练习等形式去把握学习个体的状态。作出反馈也就是作出评价。评价的目标就是改进工作,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改进在教学活动中或许是立马进行,或许是下一堂课进行。一个循环结束之后另一个循环又开始了。正是这种循环往复,构成了微观评价的活动框架。

  在微观评价活动中,高情境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对此,我们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需要指出的是,选修课和课外活动是课改的重要内容,是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选修课和课外活动的考查应该采取操作性强的、有效的评价方式以促进其工作效能,而不是流于形式。目前,有的学校经过试验,在这一点上已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运用“学分制”的方式来记录学生在这两门课中的成就,并把这个成就记载在学生的档案中,成为定性评价的重要材料之一。也就是说,只有把这些成就与学生个人的发展前景联系起来,才有可能真正地推动选修课、课外活动课的建设,也才有可能培养出语文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评价的整体性、系统性、多翼性无疑会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结束语

  过程性评价强调在“过程中”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在“过程中”养成语文能力及其情感、态度,强调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它始终把学生与教师的活动看成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始终把学生视为独立的生命个体,而不是抽象层面上的“学生”。

                           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 

标签:教学论文 对高中语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教材处理的艺术(之六)
下一篇:如何辨别“象”“像”“相”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