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育新闻
》
作文指导
阅读:620
标签:
作文指导
教师为何不读书?莫要扣帽子
中国教育报 2003-02-20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蓬街私立中学 傅明乔
本文是对“给乡村教师一个读书环境”(刊于《中国教育报》2003.1.30“读书周刊”八版)一文的回应。
●傅先生不赞成该文中“眼下全社会的年轻人不爱书,显然与教师有很大的关系”的看法。
●他认为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政治性的全民读书运动不足取。
●他说,要求教师每年读多少书,写多少读书笔记,是个百分之百的馊主意。
最近在《中国教育报》上读到一篇文章,题目是“给乡村教师一个读书环境”(2003.1.30“读书周刊”,作者系一小学教师)。我对文中的一些观点实在不敢苟同。
其一.作者说“眼下全社会的年轻人不爱书,显然与教师有很大的关系”。我以为作者把这样大的责任全揽到以自己为代表的教师身上,未免太自作多情了。眼下的年轻人不爱读书,是整个社会大环境造成的,金钱至上的社会价值取向、媚俗文化的泛滥成灾、生活节奏的加快、娱乐方式的多元化等等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因素。这些难道也是处于弱势群体的大多数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所能改变的吗?魏我们不要把教师看成救世主,当然更不能把教师当成替罪羊。
其二.作者说“便是六七十年代的文革时期,各乡村学校也有图书室。现在基本消失。”我清楚地记得,文革时期,不仅各村各校有图书室,而且家家都有“宝书台”,人人怀揣小册子。但那些书有几个人去正儿八经读过?那都是些什么书?八十年代初,我帮着清理学校图书室,装了满满一卡车送到废品收购站去了。那种全民爱读书的“辉煌景象”,不过是政治上走火入魔产出的怪胎罢了,今天还有什么好羡慕的呢?我们的文化建设从来就没有发展到村村都有图书室的高度。
其三.作者说“可以要求教师每年读多少书,写多少读书笔记,从而约束教师读书,增加知识,提高素质”。我认为这是个百分之百的馊主意。教师不想读,你强迫他读?亏你还是个做教师的,连最基本的教育规律都忘了?学生厌学,你强迫他学,就学得进去?可想而知,这样做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反感和怨声载道且不说,大不了天下文章一大抄,敷衍了事。教师为什么不读书?工作忙仅仅是一个次要因素,关键在于自身失去了上进心,为什么失去上进心?说穿了还是因为教师职业没有吸引力。尤其是在乡村那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教师很容易被周围环境所同化而产生惰性,读书并不能给教师带来什么实际生活的改变。我以前在家乡教书时也不读书,课余不是打牌、下棋,就是钓鱼、喝酒;现在我到了南方的一所私立中学,我不仅拚命读书,而且还经常在报刊上发表一些“豆腐块”。这不仅是因为压力,更重要的是我想读书,因为只有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我才能获得更为丰厚的回报。没有物质生活的基本保证,精神不过是一句空话。
曾国藩曾经说过:“苟能发愤读书,则家塾可以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均无不可读书。苟不能发愤自立,则家塾不亦读书,即清静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这段话可以从更广阔的意义上去理解,说白了,之所以不读书,首先是因为你不想读书,而非客观条件不具备。要真正解决教师读书问题,关键在于如何使教师想读书。要想在全社会形成好读书的良好氛围,那就要使全社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想读书,必须让人们看到,读书不仅是人的精神需要,也是人的物质需要。
标签:
作文指导
教师为何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压抑创新 正视的教育失误
下一篇:
考试分数有借有还引出争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