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备课资料
阅读:8068
标签:
备课资料
《六国论》中三个近义词的运用(网友来稿)
江舸
苏洵在《六国论》一文中详细地分析了六国破灭的原因。文章在论述六国破灭时,有三个以“灭”为主体语素构成的近义词,分别用在不同的句子中。我们分析这三个词语,有利于清楚地认识六国灭亡的原因,有利于体味作者的用词精当特点,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这三个句子是:
⑴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⑵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⑶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破灭”“迁灭”“革灭”三个近义词,都有灭亡的意思,但由于语素不同,语义也有些微的差异。
“破灭”一词是个并列结构。其中的“破”:《说文》“石碎也”。《玉篇》“离解也”。可见多指事物的败坏或离解,而有破败的意思。而造成事物的“破”,可能由于外部原因,也可能由于本身因素,或者内外结合使完整的东西受到损伤而变得不完整。战国时的六国破败灭亡,其原因就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外部条件秦国的武力所致,也有其自身的原因所遭成。作者在《六国论》的开头用“破灭”一词,来描述六国的破败灭亡,就是从六国的整体历史事实来写的,所以说是准确的恰当的。因“破灭”的原因包括着“兵不利,战不善”,更包括着“弊在赂秦”等。
“迁灭”是个限制结构的词。“迁”意:《尔雅·释诂》“徒也。”《玉篇》反注“徒,迁也。”迁,一般指住处的移动。而移动的原因,或主动的改变,或被动的改变。总之,陈述的是一件事情的经过,因此也就具有了慢慢地随着改变的意思。六国中的齐国灭亡,据史记载:一、齐不助五国而势孤,二、秦加兵,齐被迫而降,齐王被迁徙“饿而死”,齐也随之而改变灭亡。所以说,“迁灭”一词来反映这一现实也是恰如其分的。
“革灭”也可以看作是一个限制结构词。“革”的本意是兽皮冶去其毛。在古代做甲胄“以皮革为之”(孔颖达语)。因而“革”有了甲胄、铠甲意。《史记·礼书》有“坚革利兵”语中的“革”即铠甲意。以及后来又有了代指兵车的意思,“革者兵车也”(司马贞语)。在《六国论》中“革灭”的意思是用武力消灭,“革”有代指士兵及引申代指战争意。秦灭六国,事实上主要靠“攻取”、用武威慑。苏洵用“革灭”一词来陈述这一历史事实,也是相当精练而又准确的。
从上面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苏洵在《六国论》中对三个不同的历史事实,用三个不同的近义词语来陈述表达,精当准确,恰到好处。从选词造句上,我们就可以肯定地说,苏洵真不愧为宋时的古文大家。
作者邮箱: jiangge@inhe.net
标签:
备课资料
六国论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新春“新标”话“作文”
下一篇:
联想笔记——沟通语文、生活、创新的枢纽(论坛精华帖)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