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学论文
阅读:4279
标签:
教学论文
该如何理解课程整合
中国教师报 2003-04-10
近年来,针对课程整合出现了许多观点和看法,教育界尤其是在一线教师中出现百花争艳、百家争鸣的局面。在此,我们将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刊登出来,希望能给老师们带来一点启发。如果您有不同的意见,我们期待您的积极参与。
◆课程整合应该是“学科本位主义”的对立面
□ 张 霞
我所理解的课程整合应该是针对学科本位本义提出的,是学科与学科之间知识的交叉和融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科本位主义思想严重阻碍了现代新型人才的培养。学科整合,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相互整合的学科之间互助互动、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简单将现代教育手段(信息技术、网络)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整合。在这种教学模式中,网络、信息技术等只是作为一个教学平台,或者说是教学工具,它的应用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和学习观。
抛开信息技术在传统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注意,我用的不是整合),传统各学科之间也能做到相互整合。这里所说的抛开信息技术在传统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并不是指我们要摒弃信息技术这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平台。相反,我们要大力提倡在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这种新型的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现代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相信,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带来的不仅仅是更为有效的教学手段,而且必将引起真正的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提供的这个平台上,我们的传统学科自身应抛开学科本位主义,自觉地走到一起,相互融合,相互沟通,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才能培养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课程整合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1. 相互整合的双方或多方应相互支持
课程整合应以学科之间的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为目的,其实质是一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整合的双方或多方应互相支持,而绝不能单方面的一方以另一方为工具或手段。在目前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所欠缺的情况下,信息技术应积极与传统学科配合,既要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探究到学科知识,又要让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积极地学习信息技术,主动地掌握信息技术这种先进的学习手段。
最近,湖北某校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和一位语文教师尝试了这样的课型: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Word来写作文,这样的前提是学生必须会Word的基本操作,能进行简单的版面设计。而学生初学Word,在这方面肯定还有一定的困难,这需要两个教师合作,如同学们Word操作上有问题,信息技术教师要给予个别解决。在这样的课堂上,两门学科都能有所提高。后来又发展到上古诗课时也利用Word进行处理,先叫同学们读古诗,然后上机将古诗输入Word中,再根据自己的理解上网找图找音乐,进行诗配画、画配诗、诗配音的训练。同学们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将Word用活了,不少作品质量很高。这样的课尽管没有激动人心的课堂表演,但是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合作,信息技术教师也不用再专门讲文字处理了,我想就是专门利用信息技术课堂讲,也未必能达到这样好的效果。
2. 整合不必过分强调信息技术
整合不必言必提信息技术和网络。真正的整合应是该用时就用,不该用时就不要乱用,要用得恰到好处。在课程整合炒得火爆的今天,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更应该静下心来平静地对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课程整合的实质、课程整合的精髓,而不要被它在现代教育技术装饰下的华美外表所蒙蔽。而现在的优质课评审,却将是否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了能否成为优质课的必要条件之一。
3. 整合内容应是多方面的
如今的整合所指代的多是知识整合,而能力、素质也是可以整合的内容,而且也是教师应该研究的重点。敏锐的思维、鲜明的个性、坚定的意志、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渊博的知识一样成为现代人走向成功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所以在课程整合中,还应渗透素质能力的教育。
◆课程整合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 吕森林
1. “课程整合”并非“学科整合”
有相当多的教师把“课程整合”与“学科整合”混淆了,其实连笔者刚听说课程整合这个术语时,也是不由自主地把这两个术语混淆了,后来经过深入地研究才发现,原来这两个术语存在非常大的区别。
“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的简称,主要是指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数学、语文、物理、化学或综合课等其他学科教学的过程,属于教育信息化范畴。而“学科整合”指的是学科之间,如数学、语文、物理、化学之间的相互贯通,属于课程改革范畴。
由此可见,“课程整合”与“学科整合”是并不相同的两个概念。虽然它们在外延上存在交叉关系,但是各自分属于不同的教育科学研究体系,二者之间的差异也是非常大的。
展开全文阅读
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由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式的提法来源于教育部在2000年《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通知指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
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
关于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国内许多教育技术专家给了定义,但是都不太容易理解。我们这里浅显地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解为“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其它学科的教学”。
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表现形式
其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没有那么神秘,它就在你的身边。凡是在教学中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都算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比如,用PowerPoint、Authorware等工具制作和演示课件、使用教育资源库查找资料、用Word编写教案和试卷、用Excel统计学生成绩、用智能组卷系统命题组卷等等,都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与“CAI”的区别
首先,“计算机辅助教学”只是指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学,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用信息技术“整合”到教学中去。所谓“整合”,就是“有机地成为一体”,成为像粉笔、黑板一样的老师离不开的工具。当然,信息技术不能只起代替粉笔和黑板的作用,还要发挥其强大的对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
比如以前组卷,老师用题纸加浆糊,出一套试卷怎么也得几个小时吧?一旦用了智能组卷系统就不一样了,三下五除二,几分钟一套试卷就出来了,你还可以修改,方便吧?
◆课程整合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工程
□ 杨 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表现为课程如何有效应用技术的理想追求,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中各要素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从而达到聚积效应,获得更好的教育效益和效率。它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它应时而生,也会随技术应用成熟度而发生变化。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既作为基础学科,又作为认知工具,教学的总体能力目标是一致的,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但对于不同学科定位,信息技术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为此可以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也就是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体现整合,而不是孤立于其他学科之外,单纯地讲解技术,目前有效地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不失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突破点;要开好信息技术课程就必须在课程中体现整合,这是由它的基础性、工具性、高速发展性决定的。如果信息技术课程脱离了其他学科,那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将显得苍白无力,“英雄无用武之地”,缺乏其发挥的空间,有效地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可以解决目前存在的“两张皮”问题,可以改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个外部因素即教师、环境、学生。其一,可以改变学校的软硬件环境为教师开展课程整合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其二,影响到全体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其三,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整合的目标得以实现。
第二层面:其他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通过信息技术有机地运用到其他课程,使信息技术成为教师教学的好帮手,学生学习的好伙伴,从而提高学科的教学效率;这是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第三层面: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科间的整合,有两层含义:一、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间的整合,使信息技术成为各学科整合的联系纽带和工具,使课程实施更趋合理;二、通过信息技术的影响改变课程结构促进课程间的整合,使课程结构更趋合理。
我经常听到老师们问:用什么技术来进行整合,怎么样进行整合。我认为课程整合可从局部做起,全方面开花,最终将其系统化。如信息技术课堂中采用语文、数学、生物等学科的内容;各学科利用信息技术,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也可以营造协作式学习氛围,为学习者提供对相同问题的多种不同的观点的比较、分析和思考的条件,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深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和效果;结合现行的课改踏踏实实地从新课标实施入手,从研究性学习入手……最后涓涓细流汇成河。
◆建构网络环境下新的学习方式
□ 徐建勤
首先信息技术应用的核心是什么?我想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应用信息技术的主要目标。我们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技术在教学中的单纯呈现上,而忽视了技术与课程的真正整合。其实技术不是目标,学习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如何使用技术比技术本身更为重要。仅仅用一种技术代替另一种技术不可能使教育更为有效,在使用技术的过程中,教学观念要发生相应的变革,思考、实验、发展和完善新的教学策略是更为重要的事情。
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要把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只有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日常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之中。提高学生的网络信息素质,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习的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建构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这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追求的目标。
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我们培养出的人才必须具备下面的特征:
1、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能力:尽守职责、与他人合作。2、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3、书面交流和口头交流能力:懂得如何表达思想与信息并能获取信息与思想,这就是信息素质的体现吧。4、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和策略性地思维,富于想像力。5、组织能力与领导能力。6、计算/数学问题能力理解和解决涉及数据和数字的问题。8、学习能力:计划、监测和评价学习。
◆课程整合是被整合资源的融合
□ 申屠待旦
课程整合不是不同科目的简单拼合相加,也不是指经过整合后的综合课程。它是指被整合资源的融合,这些资源既可以是课程资源,也可以是课程实施的手段。因此,它体现在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如果是原本不属于同一科目内容的整合,形成了更具有现代性的课程,包括通常说的综合课程,这时的课程整合是存在于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如果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使信息技术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识工具,而这时的课程整合就贯穿于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课程开发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课程开发要坚持素质教育的理念,必然要求课程整合,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做到社会需求、学生持续发展、学科特点相结合的原则,使开发的课程体现出科学性、人文性、开放性、综合性、层次性的特点。这是课程开发的要求,也是课程整合的要求。我们所提倡的课程整合,就是要把人文知识融于科学知识之中,不是单一学科知识的封闭,而是以特定学科知识为基础的多门学科知识的渗透;不是脱离学生认知需要的高深理论陈述,而是在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基础上的理论与现实的有机结合。提倡课程整合并不是说否定单一学科存在的必要,而是指现代社会需要各门学科的开放,需要更多的综合课程的诞生。当然,整合也要有度,这个度没有明确的界线,看它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是否考虑到相关学科的特点,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是否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发展。
课程整合不仅是对课程开发的组织者、管理者的要求,也是对开发者的要求;它不仅是教师的事,也是学生的事。过去,国家课程一统天下,开发者大多没有课程整合的理念,即使有也不能付诸实践。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信息技术首先被广大教师整合于课程的实施之中。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综合课程、校本课程日益增多,教师与学生也成了课程开发的主体,这主要体现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因此,课程整合也自然成为对广大师生的要求,为此,观念需要转变,素质需要提高,只有明确课程整合的内涵、原则、目标,才能使课程整合落到实处。
标签:
教学论文
该如何理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别用孩子的健康换取利益
下一篇:
别再拿“考试”来折腾老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