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1116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我与地坛(节选)教案设计(教师中心稿)
张三
教学设想: 本文作为第二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处于阅读训练序列的最后一环(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筛选信息——研究探讨——分析评价),所以对学生的要求也更高。
本文写的是有关生命本身的问题:人应怎样看待生命中的苦难。第二部分则写了永恒的“母爱”,表达对母亲的追思、理解。对母亲对待生命对待命运态度的理解。从侧重点上看:第一部分重在写“生命”的意义;第二部分重“感情”的意义。同时对感情的理解又回答了作者对生命的疑惑——母亲的活法就解答了“怎样活“的问题,在一问一答中浑然一体。
从以上考虑,教学目的的设计上,不但要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也要让学生在情感心智上得到启示,重“感悟”,将“情感熏陶”作为借鉴的内容之一。
从课文篇幅看,7000多字,属于较长的一篇文章,怎样引导学生、寻找好的切入点很关键。通过分析,了解到本文无非涉及到作者、地坛、母亲三个因素,文章除内容的浑然一体外,结构上也有一个转接(承上启下)(第二部分的第一段),以此作为引导学生阅读理解的枢纽。显得很有新意:7000多字,只讲一句话。
作为自读课文,更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起一个引导作用。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去体会。
教学模式:学文——悟道——借鉴——创造(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课时:一课时
课型:感悟鉴赏课
教学目标:1 解读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2 品味语言
教学步骤:
一 导入:以贝多芬导入。
二 作者简介:略
三 明确目标:1 解读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2 品味语言。
四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 第一部分:古园风景及作者地
2 第二部分:对母亲的追思,对母爱的理解。(过渡句:第二部分第一段。)
五 分析评价第一部分。
1 作者“跑”到地坛思考了什么问题?
为何生,怎样活?
2 地坛使他的感情变化如何?分析我与地坛的关系?
绝望——希望。 亲近——喜爱——皈依
颓废——豁达——顽强
地坛——精神家园
3 读完本段,你受到哪些启发?
六 分析评价第二部分。
1 给母亲出了怎样的难题?母亲怎样面对这样的难题?
送——理解
忧——坚忍
找——关爱
2 从母亲面对难题的态度上,我们可以看出这是怎样的一位母亲?
理解儿子,关心儿子,意志坚忍,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3 这样的母亲给作者留下了什么?
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4 现在作者“怎样活”的问题解决了吗?
母亲对待苦难的态度给了作者生存的启示:要坚强的承受苦难,要坚忍的活下去。
母爱——生命航标
5 读完本段,你受到哪些启发?
七 分析本文语言。1 语言新奇别致。
2 语言的含蓄性。
展开全文阅读
八 小结(借鉴吸收)1 学习本文语言的运用。
2 如何对待生命:⑴珍爱健康,珍爱生命。
⑵顽强的开辟自己的人生之路。
3 如何理解母爱:设想,感受。
九 作业:1本周周记题目《我的生命与我的母亲》
2 课下做《基础训练》中的本课练习。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我与地坛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摆渡》之美(网友来稿)
下一篇:
高考话题作文模拟训练一例(附考场作文四篇)(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