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2828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设计者:贾文欣
语 文 学 科 第 十 册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理解诗句
能力目标: .背诵这两首诗。
情感目标: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心情格外欢快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理解诗句。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学习古诗《示儿》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诗《示儿》。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代,相当于遗嘱。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示儿)二、预习课文,提出预习要求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三。指导学习《示儿》 1.指名读课文。(重点提示:祭,读j )2.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学生讲后,教师加以归纳) (“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的意思;“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亲。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J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l(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4.练读课文。(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 5.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 五、各自背诵课文六、指导学习生字 “乃”的左边是一撇,注意不要写错。七、默写这首诗。(学生互相检查) 八、板书:示儿元知九泉所盼 北定 临终所议 但悲 (生)渴望统一 告翁 (死) 第二课时学习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1、背景简介2、板书 二、检查预习1、指名读课文。2、提出读不懂的语句。三、理解诗句 四、了解内容(体会作者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五、朗读课文(要求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讲错的地方互相订正,教师相机指导) 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来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答出: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毕生的心事和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学生互相纠正字音,教师重点强调以下字音:涕:读t ,不读d ,还:读hu n,不读h i。)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古诗两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写一个通知(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