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170
标签:
教学论文
归因理论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的关系
96中 夏卫红
在学习和工作中,人人都会体会到成功和失败。同时还会去寻找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这就是对成就行为的归因。
人们把自己的成就行为归结为哪些原因呢?这是归因理论首先要回答的问题。一般说来。这种理论会把行为归结于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是指存在于行为者本身的因素,如努力、能力、兴趣、态度、性格等等。外部原因是指行为者周围环境中的因素,如任务的难度,奖励与惩罚等等。
我们知道。归因会引起两方面的心理变化:
第一、 归因将导致学生对下一次成就行为结果的期望发生变化。如果把成就行为归结为努力的结果。那么,可能产生下一次也成功的期望。也可能不产生。因为努力是不稳定的因素。成功与否取决于下一次是不是努力。但是,如果把成就行为归结为能力或任务的难度这些稳定性较强的原因。那么下一次成就行为结果的期望往往与这一次成就行为的结果是一致的。例如,学生把失败的原因看成是自己的能力差。那么他就会担心下次还会失败。因为能力是比较稳定的。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变。
第二、 归因还会使人出现情感反应。把成就行为归因于内部原因。会出现较强的情感反应。在成功时感到满意和自豪;失败时感到内疚和羞愧。但如果把成就行为归因于外部原因。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不会出现太强的情感反应。而情感反应越强。对行为的影响越大。
结合外语教学。我通过归因训练来提高学习差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会进行归因。好成绩是怎样取得的?成绩不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根据归因理论。归因引起的心理变化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我在教学实践中出现: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差的学生之间最明显的差异不是在智力上,而是在学习积极性上。而他们各自的学习积极性与他们对学习的归因有密切的关系。例如:好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成绩不好时,一般是归因于努力不够。努力是不稳定的内部原因。不会使他们因一时的失败而放弃将来会取得好成绩的期望。反而会促使他们去坚持不懈的努力。直至最后成功。与之相反。差生在失败时总是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低,脑袋笨,力不从心。能力是稳定的内部因素。一时半会儿改变不了。所以他们会陷入对自身失望的状态。感到自己将来也难以提高学习成绩。努力也没有用。这些会使差生自暴自弃。进一步导致学习成绩下降,造成恶性循环。
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归因方式叫作积极的归因。实践证明正确地把积极归因有助于学生学习。
例如:我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比较注重调动学生总体的积极性,注意多表扬,少批评。不轻易给哪个差生下定义。如果教师给学生下“笨”、“傻”的定义,那就会使学生感到学习真的没有希望了。并由此产生一种自卑感。我对学生采取具体分析的方法:学生取得较好成绩。我都及时给予安慰,说一些温心的话。同时在态度上不歧视。并想办法让班上英语好的同学利用课间时间互相帮助。这样的措施。让差生成绩有所提高。用事实克服畏缩情绪。
除了学生对自己学习成绩进行正确归因之外。还要防止教师在对学生行为进行归因上的某些偏差。
一般来说,教师倾向于把学生的失败行为归罪于学生。而较少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虽然我们不否认这样的归因有时是实际的。但这样做有时会有偏差。这就会导致教师对学生的错误理解。如:把由于自己教学不当所引起的学习成绩下降归罪于学生不努力,从而不适当地批评和斥责学生,这也是有教训的。
在教学中,教师还往往喜欢学习成绩优秀和听话的学生,而不喜欢学习差和不服管教的学生,实践中有大量实例告诉我们:教师对自己喜欢的学生和不喜欢的学生的归因不一样。当喜欢的学生取得好成绩时,教师常归因于他们的能力。取得坏成绩时,归因于考试难度。偶然因素等外部原因。当不喜欢的学生取得好成绩时,教师多归因于外部原因。取得不好成绩时,归因于没有能力。总之,教师总是认为好学生的成功是内部原因造成的。差生的失败也是内部原因造成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总是对好学生进行表扬。对差生进行批评。
由此可见,教师在对差生的归因有时也会存在一些偏差。这对于提高差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十分不利的,差生也会取得一定的进步。但却难以得到教师相应的鼓励。倘若他们表现不佳,就更容易被教师斥之为当然。在这种条件下,差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更受“挫折”,变得“不可救药”。
例如:我所教的班上有一个叫徐健的女同学。英语成绩不理想,家里人和周围的同学都说她笨,因此,徐健同学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学习成绩每况愈下。一年不如一年,后来我注意仔细开场合发言,并介绍她参加学校合唱队和舞蹈队,后来她学习有了一点儿进步。我又及时给予表扬,并指出她胆子小的毛病。还鼓励她克服缺点,加强锻炼。
从此,徐健同学在学习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一学期她的英语和两门副科不及格。到了第二学期,她只有一门副科不及格了,英语成绩一下子提高到78分。从徐健同学前后判若两人的变化过程,我们可以说,正确的归因能使学生在学习上产生飞跃。而偏差的归因也可以使学生终生消沉。
总而言之,在运用归因理论教育学生指导英语教学时,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积极的归因,还应该使教师注意防止自己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归因时所产生的各种偏差。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
标签:
教学论文
归因理论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从鲁迅的文章谈起……
下一篇:
在上海陶行知纪念馆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