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571  
标签:教学论文
诗词教学:中学人文教育的最佳切入点(网友来稿)
连城一中  沈在阳

清华大学电机系学生刘海洋,成了媒体关注的人物。季为了验证“笨狗熊”说法是否成立,先后两次把掺有火碱、硫酸的饮料倒在北京动物园里5只狗熊身上和嘴里,造成狗熊不同程度的严重伤害。

一个高智商的人何以对国家珍稀动物痛下毒手?这不禁引起社会各界对这一“伤熊”事件深深的思考。并与以前发生的“卢刚事件”相联系。卢刚被丁肇中招到美国去,但他极端追求个人私欲,竟然杀死了5个博士。伤熊事件再一次引发了我们教育界的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人才?为什么我们的大学生如此缺乏人文精神?

我们的人文教育现状令人忧虑。著名学者季羡林认为,大学生应提高人文素质。可人文素质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它的形成是一长期熏陶潜移默化的过程。人文教育应从基础教育抓起。

在中学,我们应如何来实施人文教育?

语文作为最重要可人文学科,理所当然要担负这个重任,可在实际上,语文却就很多学生最不喜欢的学科。所以语文教育不改革,人文教育无从谈起,板起脸孔说教是毫无用处的。

笔者经过多年实践发现,以古典诗词教学为切入点,实施人文教育、改革语文教育,不失为最佳途径。

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就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纵览历史横对现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传统优秀文化,没有民族人文精神,就会虚无,就会异化,甘愿为奴隶,人文文化对感情的感染,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环境的造就非常重要,它还对启迪思维、培养灵感、孕育创新能力有巨大的作用。正因为如此,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他所指导的博士必须学背《老子》和《论语》,否则不予论文答辩。

笔者选择诗词,是因为经典诗词在人文教育方面有其独特的魅力。

首先,诗是所有文学形式中最美的文学形式。我国是诗的国度,诗歌在中国人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从“诗经”“楚辞”双峰对峙,到唐诗宋词元曲的各领风骚数百年,诗歌以她完美的形式,不朽的艺术审美价值熏陶了数不胜数的名人志士。诗的背后有广阔无边的天地,有鲜活生动的形象,有流畅动听的音节,有真挚深刻的情感……可谓美不胜收。

其次,诗词还是最富抒情的文学形式,对人的情感方面的熏陶是其它文学形式作品所无法比拟的,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情感熏陶。在吟诵经典诗词中,感情能逐渐获得升华,并逐渐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完善。

再次,诗词语言富有音乐美,而又高度精练,琅琅上口,易诵易记,这也是诗词的一大优点。我们的学生虽然处于记忆力最佳的时期,但他们对长篇大论并不感兴趣,他们更喜爱短小而优美、耐人寻味的诗词。

还有一点,就是阅读诗词是一项极富创造力的活动。诗词往往通过极精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通过意象的组合反映出思想内涵,感悟诗词的内容、思想、意境、含蓄的语言须调动联想、想象和各种体验,这些活动都是极有创造性的,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极大的帮助。

也正因为如此,新的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诗词在实现这些目标方面有自己的独到而强大的优势,因此选择诗词作为人文教育的切入点,笔者以为是最佳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启动,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实践范例,作为育人为主的学校更应大力推广,以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人才。

如何让诗词在人文教育中大显身手呢?这是最关键的问题。有了好的人文教育资源,不善于利用,所起的效果也是不理想的。如何让诗词的优点充分地表现?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是大兴朗诵之风。读诗歌,学诗歌最原始,也是最好的办法,就是诵读。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操作理念就是“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终生受益”,诵读之重要由此可见一斑。

诗味是在朗诵中悟出来的,即“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一首诗,先不管理解不理解,大声地读几遍,也许就粗知大意了。笔者反对把诗歌作全面的分析,太多的分析会破坏诗的意境。作为教师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读,读出韵味,读出意境。

多朗诵对学生学习语文是大有好处的。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众多的语文活动中,诵读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的语文活动,它应贯穿于语文学习的始终。可惜的是,我们不少语文老师却热衷于自己讲,不肯让学生读。实际上,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非让学生朗诵不可。无数事实都证明朗诵对学好语文、提高各种能力都有极大的帮助。日本人对朗诵情有独钟,他们认为朗诵不仅可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它还是一种思维体操,可减缓记忆衰退,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发生。杨振宁教授在亲身的经历后也说朗诵不仅可以克服中国学生常有的发音障碍,而且可以发现语法逻辑等一些自然规律。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其实是很爱朗诵的,尤其是对诗词的朗诵,总是兴致盎然,乐此不疲。诗歌常读常新,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对诗歌的内涵的感悟也会不断加深,会觉得诗的意味无穷。

笔者在大兴朗诵之风方面,规定语文课一定要有5分钟时间朗诵诗词,做到班班有读诗声。因为一节语文课没有诵读声,是很难称之为语文课的。

我们不必苛求学生对诗歌有多少理解感悟,因为他们的年龄阅历和认知心理决定他们读诗首先必须大量背诵,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不断加深感悟。这些将成为学生“终生受益”的东西。何况很多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需要的是用心去悟,最能让学生用心去悟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读、读、读!而且是大声地读,在读中悟诗中的意、诗中的情、诗中的韵,只要有一点点自己的体会,就足够了。作教师的,不可求全责备。诗无达诂,就是说诗本身可以有很多的理解。

要让学生大量诵读,还有个诗选的问题,仅靠课内几十首诗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让学生大量积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笔者编写了《千家诗选读》和〈唐宋名词178首〉供学生朗诵,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朗诵的形式可以多样,老是一种形式也是乏味,根据学生的好胜心理,多开展一些朗诵方面的活动,有利于提高他们朗诵的兴趣。在这方面,笔者主要采用竞赛的形式,从班级开始直至全校,可谓“小赛不断”。让学生在竞赛中体会读诗的乐趣,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在班上,朗诵运用男女生对抗的形式,很受欢迎,笔者多次这样做,学生总是兴致勃勃。每一轮由男生女生各挑出一名选手参赛,胜者的得1分,负者得0分。还有朗诵擂台赛,这有点像“银河之星大擂台”,通过朗诵比赛,选出擂主。然后大家向他挑战,直到把他攻下擂台为止,每天2人攻擂,选手朗诵的诗不能重复。让吸收主持擂台赛,语文老师点评。,这些活动都极大促进了学生的朗诵热情。


展开全文阅读
朗诵活动的原则是全部参与,不管他是内向的还是外向的,只有大家都参与了,才能把朗诵之风刮起来,这是最关键的。平时的朗诵,老师总喜欢叫朗诵水平较高的学生,结果是大部分学生失去了朗诵的兴趣。要真正让诗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就必须全部参与,让诗的吟诵之声不绝于耳,潜移默化,移情的作用便产生了。同时还要注意运用鼓励原则,不管同学朗诵地好与坏,一律以鼓励为主,不可打击、批评。有的同学的朗诵时声音比较小,应让他多上台,鼓励他大声朗读,没几次他就会改变了,变得声情并茂。出于这种考虑,朗诵活动范围宜小,这样可使人人都能参加,都能体会朗读诗词的乐趣,获得诗词朗诵带来的享受。朗诵活动的还有一个原则是习惯性原则。只有当朗诵成为学生学习伤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形成自然的习惯后,它便会产生巨大的力量,这也是无数事实证明的,鲁迅、巴金、茅盾等大文豪的博闻强识是令人叹服的,这无不与他们小时养成朗诵的习惯有关,他们深厚的文化攻读为他们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叶圣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笔者认为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让学习成为习惯,成为一种自觉的要求。根据心理学,当学习个体产生需要是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诵读作为语文学习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最好的问活动。一定要坚持不懈,使之成为习惯,通过大量的活动,使学生提高朗诵兴趣的同时自觉形成朗诵的习惯。

二是在大兴朗诵之风的基础上,结合各种体验。诗歌的阅读离不开感悟,而感悟的获得离不开体验。一个缺少家庭温暖的孩子怎能体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感情?一个不爱大自然的孩子,又怎能体验“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气势?一个不注重右倾的孩子又怎能体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难舍之情呢?一个不爱国的孩子又怎能体验“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悲壮呢?

所以,诗词教学除了朗诵外,还应结合自身的体验。诗词欣赏须调动各种体验,才能深刻感悟,这也是初中生阅读诗词的难点所在,作为语文老师需要组织他们体验生活:体验友情、体验亲情、体验成功、体验失败、体验坚信、体验美、体验丑……在体验中感悟真情,理解诗的内涵、意境。

说到底,就是体验生活。会体验生活的人,他的生活本身就是一首诗。

教育核心是学会做人。这是教育的对象本质所决定的。据《教育文摘周报》载:中国城市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家务劳动时间几乎成了全世界小学生最低的。美国1.2小时;韩国0.7小时;英、法、德、意等约0.6小时;日本0.4小时;而中国不足0.2小时,即不足12分钟!哈佛大学的学者们跟踪研究20年,得出一个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失业率1:15;犯罪率1:10离婚率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有显著差别。

这就是体验与不体验的区别。我们的学生体验太少了。据报载:日本一家公司招聘时提出独特要求——应聘青年必须为母亲洗一次脚。一位青年回家执意为母亲洗一次脚,发现母亲的脚像木头一样僵硬。他搂着母亲的脚潸然泪下。第二天他深有体会地对老板说:“现在我才知道,作为一个母亲为了她的儿女付出是实在太多,您使我懂得了在学校无法学得的道理。我要照顾好母亲 ,再也不让她受苦了。”最终他被录用了。

这就是体验的教育效果,它比我们讲一千句爱母亲的道理管用。要让我们的学生将来堂堂正正的做人,就要让他不断体验生活!

语文老师要抓住一切机会让学生去体验生活。让学生假日、周末帮父母做家务;班上有特别贫困的学生,不妨带几个平时家庭较优越的学生去看看,让他们体验一下苦,他们会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看看天、白云、绿树、红花,这何尝不是一种体验呢?节日给老师、同学、父母送去节日的问候和祝福,利用节日进行诗词朗诵比赛,并安排一些体验活动,效果特佳。如在母亲节,安排学生为母亲做家务、说一句祝福的话,或亲自做一个小礼物送给母亲,这些体验都将成为人生美好的回忆。这些对培养孩子的情感和人格完善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此外,诗词教学还可以与说和写相结合。诗词教学还不能满足在读上,还要体现在说话和写作上。与语文的两大能力——说与写相结合,诗词在人文情感、人格完善、思维能力方面将起到更大的作用。

与说结合,即让学生讲诗,谈自己对诗的理解,老师除了交代一些必要的背景常识外,不必太多学究式的分析,放手让学生自己悟、自己说,会有更多精彩的内容,不仅学生受益,我们语文老师也可以得到提高,学生瞬间智慧的火花将点亮我们的心灵,在学生说诗的过程中,比值发现学生说出的点点滴滴是那么精彩!虽然有些不免幼稚,但表现出来的感悟却是令人叹服的,他们用自己的心灵用自己语言诠释诗的内涵,不正是个性的充分展示吗?作为语文老师,听到那一句句鲜活的语言、智慧的火花,能不感动吗?让学生去说,让他们个性的在说诗中飞扬。让他们的感情个性在说诗中绽放!

与写结合,就是让学生在写作自觉地运用诗词,让自己的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这一过程相对较难,语文老师应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笔者在教学中采用描述意境式和随想式的训练方法取得的效果很好。所谓描述意境式,即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诗的意境写出来。让人更容易理解,那些抒情写景的“诗中有画”的诗尤其适合作这种训练;如《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有的学生把它改变成一个小剧本,极富情趣:

(清晨,渭城下起小雨,客栈旁的青柳把枝条垂得更低了,渲染出无限伤感。客栈里王维设宴为元二送行)

王维:来,元兄,干了这杯酒。

元二:干了。(饮酒)

王维:你此去安西,不知何日再能相见!

元二:王兄,不必过于伤心,我不过去去就来,咱们兄弟二人又能喝酒吟诗了。

王维:(叹气)你我身为官场中人,身不由己啊!

元二:王兄所言极是呀!

王维:(端起酒杯站起来)来,元兄,喝酒罢今朝有酒同醉,明日却空余我一人独饮,干了吧!(饮酒)

元二:干了。(饮酒)

王维:小二,再来一壶酒。

元二:王兄,就到此此为止吧。

王维:元兄啊,再喝一杯吧。你此去安西,出了阳关以后,就再也没有老朋友与你一同喝酒啦。

元二:(激动的)再干了吧!(一饮而尽)……

(元二踏上马车走了。王维愣在那里,呆呆地看着他离去的方向……) 

所谓随想式,即通过对诗的感悟,获得的点点滴滴的启发,以杂感的形式写下来,三言两语连缀而成。这不仅是一个感悟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一些带哲理的诗,就很适合作这种训练。

上面就是我在运用诗词进行人文教育的一些实践,这些做法确实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语文课上诗声琅琅,作文中佳言妙语,说话时有诗词吐露,我们的学生已把诗词当作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

 作者邮箱: szaiyang@263.net

标签:教学论文 诗词教学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争鸣:“禁补令”的尴尬与“阳光补课”的自然
下一篇:自由作文: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