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762  
标签:教学论文
提高课堂教学思维活动的频率(教师中心稿)
————双流棠湖中学:刘勇      黄明丽

    语文学习,无论是语文素养的提高还是情感、艺术的薰陶,都是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中实现的,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堂教学,应创设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激活他们已有的知识,放飞他们的心灵,允许他们自由抒写五彩斑斓的人性。摒弃“满堂灌”的注入式,也应防止“满堂问”及“满堂讨论”的低效热闹式;给出终极的诠释固不可取,但任凭学生神思“乱飞扬”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要在讲解、启发与学生思维活动之间维持一种“必要的张力”。

这种“必要的张力”就是提高语文教学思维活动的频率。低频率的思维活动显现为学生思路堵塞,思维呈封闭状;或思绪零乱,思维呈无序状。高频率的思维活动显现为教师能诱善导,巧设氛围;学生思路开阔畅通,思维活跃。

一、挖掘教材潜质,促进思维深化  

 教材选文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文学作品看似平凡,实则蕴意深刻,如果善于挖掘能激起学生深层次思维的词语和句子,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如鲁迅《风筝》一文,其思想内容是极其丰厚的,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挖掘,可以探究出深刻的内涵。在教学中,充分铺设时代氛围,利用恰当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关键语句,抓住语言艺术和选材的精巧来体味思想的深邃:①风筝被毁坏了,小弟是什么心情?②“我”当年是什么心情?现在是什么心情?③为什么说我是“不幸”地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④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 “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从中你又感悟到什么?⑤如何理解“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二、变换问题角度, 扩展思维领域

    任何事物都有他的多面性。教学时,就一个问题从多种角度进行探讨,引导学生的思维朝各种可能方向扩散,引出更多新信息,使学生多维度思考,不拘泥于一个途径,训练思维的广阔性。《皇帝的新装》中一个个粉墨登场的人物丑态百出,具有强烈的美育功能,它在教人们审美的同时还教人如何审丑,它的精心构思的情节和高度漫画化、典型化的群丑形象是审丑的极好教材。教学时,我提出五个不同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议,层层推进,将阅读一步步推向高潮:①读《皇帝的新装》,你觉得谁最可笑?②读《皇帝的新装》,你觉得谁最可鄙?③读《皇帝的新装》,你觉得谁最可恨?④读《皇帝的新装》,你觉得谁最可爱?⑤众目睽睽之下,骗子行骗为何一路绿灯?……

三、加强综合训练,增加思维强度

    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其特点之一是综合性。语文教学往往不是进行单纯某方面的训练,而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科整合和跨学科综合。如教学《化石吟》,先虚拟一个化石博物馆,引导学生介绍化石的来历;然后让学生给诗另拟标题;之后反复呤诵,引导分析和品味。纵观全程可见:既有阅读品析又不乏听说训练,既有认知活动又有情感体验,还渗透着历史文化,确为学生喜闻乐见。

四、创设生活情境,培养想象思维

想象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研究表明:创造想象是人们进行一切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活动,它是进行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文学创作活动的必要条件。爱因斯坦曾指出:“现象力比科学更重要。”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马致远《秋思》一曲,以短短二十八个字写出了日暮十景,但显然不是耳闻目睹的流水帐;引导学生以对现实生活的感性经验为基础,通过形象的生成、运动、组合和创造,使其更加具体、生动、独特而富于深刻的内蕴。“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紧扣“断肠”一词,情、景交融,清晰地再现作品中的生动画面,构成一个丰富的艺术世界的审美空间。实践证明:在想象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极其活跃的自觉状态,可以通过对事物的加工整理、重新创造去发现和探寻事物之间的联系。

五、进行正反剖析,培养辩证思维

    初中生的思维活动由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他们思考问题往往是片面的,认为好坏、难易、深浅往往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时可就某一事物引导他们进行反复剖析,训练其辩证思维。如《人生寓言》两则:拥有显赫的财富和权势会紧张不安,难道说一无所有、赤贫如洗才自在吗?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那没有遭遇过厄运的人应该怎样培养坚强不屈的意志呢?引导学生剖析这其中闪烁的辩证光芒,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六、填补艺术“空缺”,培养创造思维

米洛斯的“维纳斯”以其独一无二的残缺艺术享誉于世,无以伦比。正因其断臂才拥有了无数个完美手臂的遐想,引众多雕刻家为之而“折腰”。文学作品出于表达效果的需要,往往比较含蓄,留有艺术“空缺”。而文学欣赏具有创造和再创造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作品的情节、意境作创造性的分析领会,去发现文本潜在的密码,才能使学生真正领略到文学艺术的优美、高雅及其价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空缺”填补:①利用标题中的“空缺”;②想象结尾中的“空缺”;③思考标点中的“空缺”;④挖掘内容中的“空缺”。如教学弗罗斯特的诗《未选择的路》时,我班学生来自于西藏,离开拉萨来到成都,利用这首诗的艺术“空缺”之处,很容易地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和丰富想象:作者为何将写作重点放在未选择的路上?未选择的路又是怎样的呢?怎样对待选择的和未选择的路呢?课堂上,学生思绪飞扬,慷慨陈词,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运用之妙,存乎于心”,以上几个方面在实践中往往是综合起来运用的。学生思维活动起伏跌宕,张驰适度;课堂教学清新别致,诗意灵动,流光溢彩。方能使语文课堂成为源源不断、经常更新的一泓活水,才能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标签:教学论文 提高课堂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试论CAI环境下诗文情景教学(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自主、合作:作文互动修改的探索(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