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413 2017-04-13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五首》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五首诗歌。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3、培养大家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领会诗意,体味诗情,并积累名句,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基础达标
作者作品介绍
1.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号 ________ ,世称靖节先生。田园诗派的鼻祖。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 。
2. 李白,字太白,号________,________朝诗人,有“ ________”之称,与杜甫合称 ________ ,伟大的________主义诗人。杜甫赞其诗歌 “笔落惊风雨,________ ”。
3. 杜甫,字子美,自号________ ,伟大的________主义诗人,被后世尊称为“________”,他的诗被称为“________”。郭沫若赞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4.岑参(715—770),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他是唐代 诗人。他与高适齐名,并称“ ”。岑参早年的诗以风华绮丽见长。由于后来历参戎幕,往来边陲,风格为之大变。其诗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思想。“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的代表作之一。
5. 龚自珍,字________ ,号 __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的先驱者。他的诗文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背景介绍
1、《饮酒》组诗共二十首,不是一时所作。大约是义熙十三年,陶渊明五十三岁时写的。这二十首诗都是借酒为题,直抒胸臆,写出了从出仕到归隐后的生活感受,表现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2、《行路难》是李白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反映的是天宝三年(744),李白被“赐金还乡”离开长安时,友人盛情地送别与诗人愁闷愤懑、向往重返长安施展才华的复杂心境。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公元761年,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安史之乱”时,杜甫流寓成都,在浣花溪畔筑草堂。诗中的茅屋即指成都草堂。
4、唐代天宝年间,李唐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边境战事不断,许多文人也纷纷投入军人幕府,寻求个人发展。天宝十三年(753),岑参任安西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他在轮台幕府中送友人归京所作的一首送别诗。
5、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四月,龚自珍辞官南归,不久北上迎眷,岁未回。往返途中,根据自己所见所闻所感,陆续写成七言绝句三百一十五首,总题《己亥杂诗》。
字音、字形、词语
1.给下列字添加注音
喧( ) 金樽( )珍羞( ) 投箸( ) 歧路( )
罥( )塘坳( ) 布衾( ) 庇( ) 突兀( )狐裘( )
瀚海( ) 阑干( ) 掣( ) 吟( )岑参( )
2.解释下词语的意思
俄顷: 丧乱: 何由彻:
安得: 突兀: 结庐:
尔: 珍羞: 济:
控: 阑干: 掣:
3.通假字
玉盘珍羞直万钱
(二)初读感知
1.熟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出感情。
2.借助注释、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歌内容;试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合作探究
(一)研读赏析
1.读《饮酒》,思考: “此中有真意”,你认为所谓的“真意”指什么?
2.读《行路难》,思考: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怎样?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可分几层?各写了什么内容?
4.请赏析一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写景句。
5.《己亥杂诗》中的名句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从这两句诗中你联想到了什么?
展开全文阅读
(二)展示交流
三、拓展延伸
(一)、原诗文默写填空。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名句是: , 。
2.纷纷暮雪下辕门, 。
3.同为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王勃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意,而岑参用 , ”的诗句表达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4、 ,将登太行雪满山。
5.《饮酒》写诗人悠闲自得的诗句是: , 。
(二)、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渗淡/万里凝。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下列句子没有使用对偶修辞的一项是( )
A.欲渡黄河冰塞州,将登太行雪满山。
B.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C.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D.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1.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3.下面对句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意思是其中的真意不可言说,也无须言说)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言外之意是劳碌奔波于官场的过客,也应该远离世俗,寻找自己美好的归宿)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作者矛盾复杂的心理)
4.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饮酒(其五)》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5.选出对《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表现出了诗人在酒宴时,即将离开朋友而产生的无限依恋之情,连平时号称“酒仙”的他都难以豪饮而醉。
B.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巧用典故“吕尚垂钓”“伊尹乘舟日边”表明自己虽然有着失意和无奈,但并没有就此消沉,想到政治上也曾历尽坎坷的吕尚和伊尹,诗人又增强了信心,坚定了信念。
C.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D. 李白这首诗跳荡纵横,一波三折,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苦闷彷徨,抑郁不安,但又不甘寂寞,通往直前的起伏变化的思想历程,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倔强、自信,执著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6.下面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己的茅屋被秋风摧残后的窘况,同时表现了诗人为天下“寒士”着想的高尚情操。
B.诗歌以描述开篇,用写实的手法,写了秋风的威力,声势和战绩,也写了诗人无可奈何的情状。
C.当秋雨来临,诗人不再关心自己的茅屋,而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关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上。
D.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频繁的韵角体现“歌”的特点。
7.阅读龚自珍的《己亥杂诗》,选出对这首诗词句理解不当的一项( )
A. “浩荡离愁”,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B. “吟鞭”指诗人马鞭。“东指”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C. “落红”指落花。此句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
D. “更护花”的“花”喻青少年,此句表明作者要为培养下一代做出牺牲。
E. 全诗抒发了诗人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顽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三)推荐阅读
杜甫《兵车行》
•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四、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30课
五、板书设计
无车马喧————生活宁静
宁静致远
心远地偏------------内心恬静
采菊悠然------------生活闲适
淡泊名利
山夕飞鸟————内心愉悦
金樽清酒 玉盘珍羞------欢乐气氛
停杯投箸 拔剑四顾——内心苦闷
坚冰塞川 大雪满山——道路艰险
闲钓碧溪 忽梦乘舟——相信希望
长风破浪 挂帆济海------充满信心
秋风破屋————惨
群童抱茅————悲 胸怀天下
长夜难眠――――哀 忧国忧民
广厦庇寒————愿
边塞奇丽雪景
咏雪 边地奇伟风光
将士苦寒生活
瀚海愁云
送别 气氛雄浑雄壮
雪中送友
抒情叙事
点明离愁
移情于物
点明心迹
韩三其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下一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