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4294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口技(网友来稿)
黄浩光
词语解释:
会:适逢,正赶上。 厅事:大厅,客厅。 施:设置,安放。 团坐:围绕而坐。
少顷:一会儿。 但闻:只听见。 满坐寂然:全场静悄悄的。 一时:同时。
未几:不久。 倾侧:翻倒倾斜。 虽:即使。 名:说出。 股:大腿。
几:几乎。
提示:
文中描摹音响的语句。
1.表现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过程。
○1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小而大,由分而合。
○2由小而大,由密而疏,微闻余声。
2.表现从失火到救火的情形。
○1响声大作,由少而多。
○2百千齐作,应有尽有。
注意:
中间(jiàn) 曳(yė)屋许许(hŭ hŭ)声 股:大腿。而不是屁股之意。
问题:
(1)、文章中哪一个字统令了全文,为什么?
答: 文章中的“善”字统令了全文。因为全文的描述都是要让读者领会到表演者的“善”于口技。
(2)、文章中的哪些词语可以写出表演者的技艺高超?
答: 文章中的“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等词可以写出表演者的技艺高超。
(3)、文章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方法,它们分别写了什么?
答: 正面描写:写了口技人的精彩表演。侧面描写:写了听众的反映和口技人的简单道具。
(4)、在第二自然段中,写了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众妙毕备。这写出了什么?
答: 这写出口技人模拟这一家人深夜里的生活琐事,也表现出口技人的高超技艺。
(5)、在第二自然段中,“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答: 作用是:描写了听众的神态、动作,从侧面烘托出口技者的高超技艺。
(6)、文中前后两次把极简单的道具交代的一清二楚,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
答: 作用:首尾呼应,进一步地强调了上述演出这复杂的声音,反衬了着技艺者的高超。
练习:
一、别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将它们分别填在横线上。
少顷 既而 是时 一时 未几 忽 俄而 忽然
1.表示突然发生:----------、------------
2.表示相继发生:-----------
3.表示同时发生:------------
4.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
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二、解释下列字词。
1.宴
2.但闻
3.呜
4虽……名……
4.股、走
板书设计:
正 图一:梦中惊醒 高
面 图二:醒而复睡 超
描 图三:火起群慌 技
写 艺
如 如 一、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侧
闻 恒 二、意少舒、稍稍正坐 面
其 其 三、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描
声 境 写
作者邮箱: aoshuwangzi@163.com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口技(网友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最后一课(网友来稿)
下一篇:
说明文复习(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