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610 2017-05-23
标签:
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语文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醉翁亭记》导学案(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主备:禤德育 审核: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第十一周使用 班级_____姓名______
一、教学目标
1. 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精美的语句。2. 能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疏通文意。3.理解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与民同乐的情怀。4.“乐”为主线,前后呼应,严谨的结构。
二、背景资料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江西吉水人。他4岁丧父,母郑氏教他识字读书,10岁能作诗赋,21岁中进士,其后任监察御史,因为同情范仲淹遭贬斥,写信切责高若讷被贬夷陵(今湖北宜昌)令。后回朝任太子中允、龙图阁直学士等职,以后又被贬知滁州、转知扬州等。回朝后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文忠。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著有《欧阳文忠公集》。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实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疏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一些政绩。《醉翁亭记》就写于这个时期。
三、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环滁( ) 琅琊( )( )林壑( ) 饮少辄( )醉 林霏( )开 岩穴暝( ) 晦( )明变化 伛偻( )( ) 酒洌( ) 山肴( )野蔌 ( ) 弈者胜( ) 觥( )筹交错 颓( )然 树林阴翳( )
2.借助课本注释和工具书翻译全文。
3.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是什么?
四、课内交流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环滁( )林壑尤美( )山行六七里( )名之者谁( )饮少辄醉( )故自号曰醉翁也( )( ) 醉翁之意不在酒( )寓之酒 ( )林霏开( )( )岩穴暝 ( )晦明变化( )弈者胜( )野芳发而幽香( )( ) 负者歌于途 ( ) 伛偻提携( )( ) 临溪而渔( )酒洌( )前陈( )( )宴酣之乐( )非丝非竹( )觥筹交错( )( )颓然乎其间( )已而夕阳在山( )阴翳( )游人去( ) 醒能述以文( ) 太守谓谁( )
2.解释下面的多义词。
(1)乐 山水之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
(2)秀 蔚然而深秀者 ( )佳木秀而繁阴 ( )
(3)归 云归而岩穴暝 ( ) 太守归而宾客从 ( )
(4)临 临于泉上 ( ) 临溪而渔 ( )
3.指出下列虚词的用法。
(1)之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醉翁之意不在酒( )
名之者谁(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 ) ( )
(2)于 泻出于两峰之间( )临于泉上 ( )来饮于此( )行者休于树( )
(3)选择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将字母填入括号里。
A.连接两个并列的词、短语或句子 B.表示两个动作或两句之间的承接关系
C.表示两个动作或两句之间的转折关系 D.连接状语与中心词,表示修饰关系
①蔚然而深秀者( )②日出而林霏开( )③临溪而渔 ( ) ④泉香而酒洌 ( )⑤杂然而前陈者( ) ⑥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展开全文阅读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6)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7)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8)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9)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0)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1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5.问题探究(1)找出文中含有“乐”字的句子,看看作者写了哪几种乐。
(2)课文第一段在总写滁州山景后,由远及近依次写了“西南诸峰”、“ ”“ ”、“醉翁亭”等景物。(3)用四个结构相同的短语依次概括出课文第三段描绘的四个场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概括文章的主题____________
五、巩固反馈
1.按提示默写。(1)描写醉翁亭朝暮之景的语句是
(2)描写醉翁亭春夏之景的语句是
(3人们常说“意在言外”,本文中与这句话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4)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2.找出自于本文的四个成语,说出它们的意思。
(1) 意思: (2) 意思:
(3) 意思: (4) 意思:
3.根据本文及《桃花源记》的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禤德育
标签:
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语文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醉翁亭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为人民服务》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下一篇:
《樵夫,别砍那棵树》导学案(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