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案例
阅读:360  2017-07-19
标签:教学案例 七年级教学案例
长文如何短教——《在沙漠中心》课例品读 教学案例(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案例)
文/陈玉蓉

      《在沙漠中心》一文曾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探险单元(现在部编教材没有了),教过几次,始终没有突破。篇幅如此长的文章很难静下心来阅读。冗杂的心理描写,没有集中的故事情节,也没有过多的人物和生动的描写,作为七年级的教材真是不知如何下手。依稀记得当初要么安排学生课内自读,要么就是蜻蜓点水讲讲:主人公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从中看出,他的心理有哪些变化;文章表现了主人公什么样的精神品质,给了我们什么启示。非常程式化的教学,就连自己都没有兴趣,又如何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了。

      今天读到肖特的《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一书中《在沙漠中心》的课例才豁然开朗。

      首先,自己没有读懂文本,更没有被文本感动。试想,一篇连自己都没有感动的文本怎能感动学生,不过就是一生硬的传声筒。其次,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的必备基本功。像这样的长文如果没有十次以上的阅读,是不可能把握文本的特征的。还有,外国文学作品不同于中国的文学作品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外国文学擅长心理描写,长篇累牍地、不厌其烦地描写。读者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是很难读下去的。这就有赖于化繁为简、化长为短。肖特敏锐地发现了文中“我”只有三句“话”,而前两句是心理描写。据此梳理出全文的心理描写:有的是“我”对自己说,有的是用环境来衬托心理,有的从动作中流露“我”的心理,这就抓住了文本的特点。然后将这个文本的心理描写与标题上的“心”打通了,从而找到了文本的突破口,这是一个多么独特地发现。这哪里是浅,而是潜。潜到文本里。

      从课例来看,这堂课教得新、教得实、教得活

      一堂好课,首先要新。创新是课堂的生命力。学生上课打瞌睡,或者做其他科作业,我们常常会责怪学生不听课,我们换个角度想,是不是自己的课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呢?肖特整个课堂的核心就是抓住主人公的三句话。这三句话提纲挈领,将文本冗杂的心理描写条理化了、层次化了。肖特让学生进行变式练习“我对自己说”,这就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细化了。这哪里是浅,而是细。细到:

      我对自己说:“这不是寒冷,是别的原因。是我的大限到了。”

      我对自己说:“我从前从不怕冷,而现在我却感到自己要冻死了,干渴产生的反应多奇怪啊!”

      我对自己说:“冻死的想法让我难受,我宁可死在内心的幻影里。”

      我对自己说:“我发现沙漠里根本就没有藏身之地。”

      我对自己说:“我跑不动了,我再也没有力气了,我逃不出凶手的魔爪,我跪倒在地,脸埋在手心里,屠刀就在我头上!”

      ……

      变式训练在语文课上是经常运用到的,如有老师将散文变换为诗歌来读;将诗歌变换为剧本来演;将诗歌变换为散文来写。将陈述句变为感叹句来读;将反问句变为陈述句来读;将双重否定句变为陈述句来读等等。运用变异思维,进行变式训练可以创造出许多新鲜的东西,这样的课堂难道学生不喜欢吗?常规的课堂我们也要多在“新”字下工夫,让学生克服审美疲劳,让每一堂语文课都有不同的感觉,那么,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不会太低。

      教得实。语文课要将语言能力训练落到实处,余映潮老师这样说。语言简洁是学好语文的一个重要标志,而锤炼语言,几乎是每节语文课都要做的。肖特这堂课,对概括能力的训练,尤其是语言简洁方面的训练是实实在在的。

      师:……《在沙漠中心》这篇文章,写的内容是什么?你能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吗?哪位同学试试?

      生:围绕着圣埃克絮佩里的航空经历描述了法国飞行员惊险豪迈的生活。

      ……

      师:你说的不够详细,应该是说没有落实到文本的具体内容上吧。

      当学生概括出:

      《在沙漠中心》写的是1935年,一位飞行员在一次事故中,飞机坠毁在沙漠,他的求生欲望很强烈,在沙漠中心经过很大挫折,他在自己内心中找到了一片平静。

      老师提示:最后——

      生:最后勇敢地站了起来,继续寻找生的希望。

      师:大致内容清晰了,还有没有同学概括得比他更简洁一些?用“我”来说。

      生:讲了“我”从飞机上坠到沙漠以后,从痛苦到绝望到心中的平静,然后再到最后努力站起来战胜困难的过程。

      师:从痛苦到绝望到心中的平静,然后再到最后努力站起来准备战胜困难,这么长的一句话你能只用一个词来概括吗?什么?

      ……

      师:接下来再叫个大家一个任务:把标题嵌进去,把“我”放在句子的开头,再把“所思所想”四个词嵌进去再来概括。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大意完整的基础上往简洁方向发展,由一段话到一句话,这是提炼;再由两个词到一句话这是重组。“飞行员‘我’在飞机坠毁之后,在沙漠中心的所思所想。”让学生明白概括大意要从主人公的角度、核心事件和文本特定的环境考虑。这样层层推进的训练,必定学生在今后进行概括时会注重语言的锤炼。好的课堂应该课中有收获,这样的语言训练,学生的收获是实在的。


展开全文阅读
      教得活。表现在心理描写品味时的追问和换标题。

      这堂课的核心就是品读沙漠中心的三句“话”。

      我对自己说:“这不是寒冷,是别的原因。是我的大限到了。”

      我听见自己说:“这里有一颗干枯的心……一颗干枯的心……一颗干枯得挤不出一滴眼泪的心……”

      “上路吧,普雷沃!我们的喉咙还没有噎住: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学生找出文中“我”的三句话后,教师让学生品读。

      师:请一位同学读第一句,看看读得是不是沙漠中的味儿。

      生读

      师:你想读出什么味道?

      生:绝望。

      生读得很悲观。

      师:这句话为什么要读得那么绝望,那么痛苦?是什么原因让“我”那么绝望那么痛?

      生: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我的牙床冻得格格作响。

      ……

      师:“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哪个词最值得品味?

      生:只是。

      ……

      品读副词,悟绝望。

      生:“没有一棵树,一道篱笆,一块石头可以容我藏身”,我觉得这句话说明风很大,“我”没有藏身的地方,“我”很绝望。

      接着教师建议加上前一句“在白天它不会为你提供一点阴凉”一起读。

      ……

      师:你觉得你读的这些句子里面作者哪个词用得特别有意思?哪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

      生:“一”字。

      ……

      师:这就叫学语言,不错。

      品读数词,悟绝望。

      师:沙漠的匮乏,作者还有一个比喻句来写的,能找到吗?

      生:沙漠像大理石那样光滑,是说沙漠一览无余。

      师:大理石不是很美丽吗?他想说什么?

      ……

      品读比喻,悟绝望。

      层层铺垫之后,再让学生读“我”的第一句话,这样从放到收,学生对“我”的绝望感悟就具体了。越是体味到“我”的绝望,那么,后面“我”战胜自我就更显得可贵,学生的感受就会更强烈。

      当学生读完第一句“话”,教师点拨这就是心理描写。之后让学生寻找可加上“我对自己说……”的句子来表现“我”在沙漠中的心理。

      当学生变式了许多句子(前面“教得新”的层次有所列举)后,教师点拨提升:

      这篇文章几乎整篇都是心理描写。有的是“我”对自己说,有的是用环境来衬托心理,有的从动作中流露“我”的心理。老师出示句子,学生一起读。

      在这个教学板块,教师三个问:你想读出什么味道?这句话为什么要读得那么绝望,那么痛苦?是什么原因让“我”那么绝望那么痛?串联起了内容的理解分析。试想如果换成:这句话写出了“我”遇到了哪些困难?“我”的心情如何?这样两个问,课堂会是怎样一种情形?那就是一问一答,问答式的教学,哪有情感而言?刻板的教学只会让学生生厌。而肖特的三个问,是师生对话式地解读文本,达到师生心灵上的共鸣。这是语文课上多么可遇而不可求的默契。

      教师小结之后开始品第二句话。

      我听见自己说:“这里有一颗干枯的心……一颗干枯的心……一颗干枯得挤不出一滴眼泪的心……”

      师要求学生自由朗读,然后

      师:这句话怎么读?

      一生读得较快。

      师:同不同意她的朗读?你来说。

      生:后面“一颗干枯得心”读得不太好。

      师:什么标点没有读出来?

      生:省略号。

      ……

      师:为什么连用三个“干枯”,只说一个“干枯”,这里有一颗干枯的心?行不行?

      生:很干枯,能够表现出作者在当时的环境下非常的绝望。

      生:我觉得“挤不出眼泪的心”,说明作者的内心有所平静了。

      生:我觉得干枯得挤不出眼泪,是说他不打算哭了,不再软弱,坚强起来了。

      师:挤不出眼泪,不再软弱,不用哭泣去面对这种干枯。那整个句子能不能这样直接说成“我又一颗干枯得挤不出眼泪的心”,这样说行不行?

      ……

      品读标点,挤出“干枯”的心,挤出平静、坚强。

      师:那么,挤不出一滴眼泪,在沙漠中心,作者最后“挤”出的是什么?

      生:挤出的是求生的欲望。

      师要求学生找出原文中的句子读。

      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就是生命。

      师:所以,他挤出的是对生命的热爱。

      之后学生还说挤出的是“勇气”。

      接着品读“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型种寻找自己的真理。”

      “我感到,有一股图像的激流把我带到一个宁静的梦里:在大海深处,江河就平静了。”

      生又找了“……在沙漠里寻找行踪,把露水当做希望……他们自以为是人,然而他们却因承受着某种他们感觉不到的压力而沦为像蚂蚁一样的虫豸。”

      品读比喻句,挤出勇气、挤出期待、挤出平静、挤出希望。

      “领略过一次海风的滋味的人,永远都忘不了这种滋养。”

      “我没有一点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这对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也很平常。不过,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了。”


展开余文
      ……

      品读哲理句,挤出淡定、挤出生命的意义。

      品读第三句“话”

      “上路吧,普雷沃!我们的喉咙还没有噎住: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学生齐读,然后老师要求学生先把感叹号读出来。读出对同伴的呼喊。

      师:“把句号改成感叹号,是不是更有英勇豪迈的感觉?”

      改动不好,齐读感悟“我”的坚实沉稳。

      品读标点,感受坚强。

      句号改感叹号,一个小改动,实际斟酌的是文章的思想感情。

      改写标题,将课堂推到了顶点。

      教师要求学生将原标题当成副标题,再添一个正标题。

      生:走下去,继续走下去——在沙漠中心

      生:内心的平静——在沙漠中心

      生:感悟生命

      生:为人类冒险

      生:领略一次海风的滋味

      ……

      师:好,文章的中心领会了,其实不用加正标题,我觉得原标题上只要加个字,文章的主旨就会凸显。你知道是什么吗?

      ……

      师:文章其实就是为了让我们记住这颗在沙漠中的心。

      改写标题,联通了文章的内容和文章的写法,又做了拟题训练,一举两得,非常灵活。为这节课画了一个圆满的圆圈。

      这课的教学,为长文短教做了很好的示范。读懂文本,找到突破口,变换形式地咬文嚼字,扎实有序地训练,这样的课才是鲜活的、高效的。

      肖特《在沙漠中心》大体教学流程:

      一、整体感知

      从询问同学们读过文章没有开始,到齐读第一段检查学生课前朗读情况到引出作者引出《小王子》到概括本文的大意。

      二、找出沙漠中心的三句“话”,个别读和齐读。

      三、品第一句话,读出沙漠里的绝望。

      四、品第二句话,“挤出”沙漠里的心。

      五、品读第三句话,感受沙漠里的坚强。

      六、改写标题,记住“在沙漠中的心”

      整个教学过程,主问题就是三句话,板块非常分明,重难点非常突出,是长文短教的经典课例。

      我的疑惑:

      肖特这堂课在进行概括训练时,有个学生概括:讲了“我”从飞机上坠到沙漠以后,从痛苦到绝望到心中的平静,然后再到最后努力站起来战胜困难的过程。我认为这句话概括得很精练,既从主人公的角度,又点出了特定的环境,且理清了作者的心路历程,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这样的概括很完整,很准确。特别是如此长文能够梳理出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是不容易,说明这个学生读书很用心。那么,老师非要让学生按照自己预先设定的方向去概括吗?尽管我不否认,肖特对简洁的要求的训练非常到位,但仍然有这样一个疑惑。而后来,老师所要求的答案“飞行员‘我’在飞机坠毁之后,在沙漠中心的所思所想。”这个短语并没有点出这个文本的实质性内容啊,还不如“从痛苦到绝望到心中的平静,然后再到最后努力站起来战胜困难的过程”具体?而且“所思所想”这样概括在许多文章里都可以套用哦。比如《故乡》写“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见闻感受。《最后一课》写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的见闻感受。

      总的来说是很喜欢肖特的课的。对文本的切入、对文本的品读都是我需要加强的,愿继续徜徉在肖特灌注的浅浅的语文小溪里游弋,做一条快乐的小鱼。
标签:教学案例 七年级教学案例 长文如何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风雨飘摇中的老王——《老王》教学追记(肖培东)
下一篇: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