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568 2017-10-30
标签:
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背影》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特征选材的方法。
2、朴实的语言风格。
3、学习民族传统美德,感受父子间的一片深情。
学习课时:两课时
一、新课引入
二、走近作者
朱自清(1898-1948), 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作有《朱自清文集》里,名篇有《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
《背影》是记实散文。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三、写作背景
《背影》写于1925年,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
作者当时在北大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四、注音释义
交卸( ) 奔丧( ) 踌躇( )
迂腐( ) 蹒跚( ) 颓唐( )
琐屑( ) 差使( ) 狼藉( )
栅栏( ) 簌簌( ) 拭( )
祸不单行:
奔丧:
狼藉:
赋闲:
迂腐:
蹒跚:
触目伤怀:
展开全文阅读
五、粗略理解
《背影》是一篇 (体裁)文章,表现父亲的 (感情)。
六、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这篇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3.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 主要写谁?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4.我与父亲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请从文中找出写见面背景的句子。
5.请找出本文的文眼并说明理由:
文眼:
理由:
七、探究赏析
1.课文从哪些方面表现了父子间的深情?(文章抓住人物的那些特征来突出父子情深?)
2.背影在文章中共出现了几次?请从课文中圈画出来。你认为哪个背影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
3.认真阅读课本59页父亲买橘子的段落,划出关键动词并体会父亲的爱子之情。
4.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四句话,这四句朴实而简洁的话包含着父亲怎样的深情?请具体说明。
句 子 包含的感情
第一句:
第二句:
第三句:
第四句:
5.《背影》中作者流了几次泪?请具体找出并概括其含义。
八、作业与提高
1.完成南方新课堂第7课的练习。
2.青春年少,我们也曾对挚爱我们的父母任性过也有误解过他们的爱心,请以 “ 我想对您说”为开头给你的亲人写一段心理话,200字左右。
吴_烨
标签:
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背影》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下一篇:
《老王》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