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反思
阅读:1279  2017-12-24
标签:教学反思
穿行,一个鲜活的历史故事——《曹刿论战》教学品课(肖培东) 教学反思
肖培东

      《曹刿论战》短短二百多字,就给我们呈现了历史上著名的齐鲁长勺之战,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战火硝烟的现场,人物的一言一行,栩栩如生,宛然在目。遥望岁月尘烟,我们唯有穿过文言的密林,才能走进这个鲜活的历史故事,探寻古代经典的魅力密码。本期镜头的五位教师,都尝试着用文言的方式,语文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这一历史的经典,文学的经典。

      诵读是穿行的一种方式,是走进故事,特别是文言经典故事的不二选择。生命和声音历来都是相携而行的,好的文学经典必然是“谈欢则字与笑并,论戚则声与泣偕”(刘勰)。创作如此,阅读亦然,要探求古人蕴含在文字中的“笑”与“泣”,也只能通过文字的声音。古人十分讲求“因声求气”,也就是通过诵读把握文章的语气语调、节奏韵味,从而感受诗文语言的节奏,把握作品的精神。《左传》记言的艺术精彩绝伦,历来为人称道。《曹刿论战》的魅力更在人物的语言描写艺术上。要读懂人物,走进故事,必得聚焦人物语言,读出其中精彩。

      宋文召老师对“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的反复诵读,把握反问语调中传达出的乡人之“鄙”,也读出了曹刿的“远谋”,两相对照,境界高下,自然胜过繁琐讲解。张寰宇老师“揣摩式朗读”体验,师生分角色对读“战前对话”,抓住了“也”“必”“弗”“未”等能充分表现人物精气神的词语,引导学生反复揣摩人物语气,设身处地地体味人物对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朱熹),读出了鲁庄公自以为是、自鸣得意,读出了曹刿的“温和,委婉,有诚意”以及“远谋”,最终走进了鲜活的历史现场。

      比较,穿行和破译文言密码的一把钥匙。张晓春老师为了让学生体会作品人物语言的“缓者缓之,急者急之”,把曹刿战时和战后的语言进行比较,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人物的语言要切合特定的场境”,更让学生读出了文字背后站着的立体的曹刿形象——一个既能在紧张的战场上果敢决断、精通谋略的指挥官,又能在战后侃侃而谈、文韬武略的军事家。同样是聚焦人物的战时语言,张寰宇老师对曹刿简短的八个字进行了扩展,与原文进行比较,进行“比换式朗读理解”,读出了一个卓越的军事指挥者的淡定从容、谨慎细致。其实,在品读曹刿这个人物形象的时候,五位老师都采用了比较的方法,通过曹刿和乡里人、和鲁庄公的比较,来更深刻地认识曹刿这一人物形象,从而走近和走进一个立体的、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

      栾娟老师,独辟蹊径,让学生关注作者没有写出来的东西,其实就是紧扣文学作品的特点,利用文本的空白,让学生在想象中填补,在想象中走进历史现场,包括不同场景下人物的神情动作,战场上两军交战的刀光剑影、搏杀追击的宏大场面,近距离真切感受这次遥远的战争。更值得称道的是,栾老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作者没写这些,从而在加减比较中体会文章“瘦身”后的艺术效果,明白“写战争是有选择的”,选择应该“围绕中心”。文学作品的教学主要就是通过“教”来让学生“能够体验”,并且体验得真切、深刻。栾老师的教堪当此任,通过比较,学生对人物在什么时候说、说什么话以及怎么说有了更加深切的认识,也更加深入地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当然,无论是诵读,还是比较,都是“技”,作为一篇文言文,教学必然要聚焦到文言这一“器”上,文言是穿行故事世界的唯一钥匙。“文言文教学的着力点,都要落实到理解和感受‘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的文言上。”(王荣生)五位老师在这方面的用心和用力显而易见,张晓春老师、栾娟老师、张寰宇老师的教学点,显然都聚焦在这些地方。这里仅举宋文召老师的镜头,宋老师紧扣一个“请”字,分别是“曹刿请见”中的“请”和“战则请从”中的“请”,关注这一重复出现的词,体会作者炼字的用意,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一个“请”读出的是人物的胆识和爱国精神。

      我们说,文言文教学的最终的落脚点是文言文所传达的中国古代仁人贤士的情意和思想,所以,穿行的最终意义必然是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因此,如何历史地、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必然是文言文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在这方面,张寰宇老师和梁战柱老师都做了有益的尝试。张寰宇老师用思辨式问题引导学生联系整个时代背景,看待曹刿为何一定要参与,从而读出了曹刿身上“一种士人的风骨和担当”,赋予了历史人物以时代意义;而梁战柱老师则是以“鲁庄公的‘鄙’与‘不鄙’”为话题,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各抒己见,让学生看到了一个真实的、立体的鲁庄公。其实,有一段时间,我们在解读这篇课文人物的时候,一直仅仅是把鲁庄公作为曹刿的衬托者来对待的,而梁老师的教学镜头不仅改变了人们对人物的片面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客观地看待历史问题的思维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镜头的意义远不至“怎样看待一个鲁庄公”这样简单。

      对于《左传》,钱钟书在《管锥编》中曾说:“盖非记言也,乃代言也。如后世小说、剧本之对话独白也。左氏设身处地,依傍性格身份,假之喉舌,想当然也。”左氏“设身处地”地“代言”,成就了《左传》一个个鲜活的历史故事。作为今天的我们,只能穿行尘封的文字,欣赏一路文字的风景,与遥远的左丘明,与曹刿,与鲁庄公,与那场曾经的著名战争对话。感谢本期镜头的五位教师,他们的教学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当然,如果给学生诵读的机会能再多一些,如果能从《左传》的艺术层次上,高屋建瓴地去看《曹刿论战》“这一篇”的艺术形式,如果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去看待曹刿、看待鲁庄公,那么可能教学的视野会更开阔些,学生的收获也会更丰富些。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穿行,永远是无止境的。
标签:教学反思 穿行,一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我喜欢这“美丽的颜色”——肖培东《美丽的颜色》品课 教学反思
下一篇:肖培东《管仲列传》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