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654 2018-03-06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汉字王国中的人》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教学目标
1、了解与“人”字及人体部位有关的汉字起源与特点。
2、归纳作者的行文思路,学习图文并茂的解释方式。
3、增强对汉字的理解能力和作为华夏儿女的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解释文题
1、汉字作为中华民族恒古至今的文字,是承载民族文化的工具,横竖撇搽都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
2、看图猜字(唐僧、猪悟能)
3、“车”字起源,引出汉字的演变
一片甲骨惊世界,中华汉字美名扬。汉字不仅是我们国家的瑰宝,也是世界的宝库。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汉字王国,去探索奥秘吧!
4、题目解说
“字王国”借指汉字的领域,形象生动。“汉字王国”作“人”的定语,说明文章的内容 是有关“人”的汉字,是要分析“人”字和有关汉字的关系。
二、走进作者、作品
林西莉,瑞典人,生于 1932年。现在是教授、作家 和汉学家、摄影家。著有代表作:《汉字王国》《古琴》等。1971年起,林西莉在瑞典任汉语教师,1978年后瑞典电视台做有关中国语言的节目。现专心研究中国文化。出版有 关中国的著作多部,两次获瑞典最高文学奖—— 奥古斯特文学奖,在瑞典掀起中国热、古琴热。
“令全世界的华人汗颜的书”:《汉字王国》
该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 讲述中国文字的起源和特点,选取200多个与人的生 活有关的字进行细致的讲解,如与人的身体、住房、 器皿、丝和麻、家畜、农具、车船、道路等有关的字,同时分析和描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从而使人加深对文字的理解,把学术性与趣味性熔于一炉。是西方人学习汉语的主要读物。
为了写《汉字王国》,林西莉到中国进行了十多年的田野调查,因为她等不及考古报告的出版,决定亲自到 考古工地上找寻那些汉字最初的故事。
“我见了很多考古学、建筑学、语言学、植物学等的专家,他们都对我非常好,给我看他们的研究 成果,讲解我不明白的东西。”1989年,历时十五年完成的《汉字王国》在瑞典出版,它让林西莉第一次获得了奥古斯特文学奖。后被媒体评论:林西莉的书“令全世界的华人汗颜”。
三、目标导航,检查预习
(一)明确目标:
1、了解与“人”字及人体部位有关的汉字起源与特点。
2、归纳作者的 行文思路,学习图文并茂的解释方式。
3、增强对汉字的理解能力和作为华夏儿女的自豪感。
(二)检查预习
1、注字音
发髻( jì ) 主宰( zǎi ) 辛亥( hài ) 驭手( yù )
拓片( tà ) 虔诚( qián ) 颧骨( quán ) 雏形( chú )
饥肠辘辘( lù ) 大腹便便( pián ) 肚脐( qí )
2、释词语
拓片:将碑文石刻、青铜器等文物的形状及其上面 的文字、图案拓下来的
纸片。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教信仰)。
驭手:驾驭车骑的人。
大腹便便:形容肥胖的样子。
饥肠辘辘:形容十分饥饿。
四、整体把握
1、本文从《汉字王国》的 “人与人类”这个章节节选出来的,他围绕着与人
相关的字进行溯源和分析,我们可以把这16个字分成几类?
明确:三类:“人”的由来;“人”的合体字:人体不同部位的字。
2、解读“人”字
作者的初理解以及其变化。
明确:“腿的形象”,由甲骨文和金文,了解是“人”的侧面的形象。
3、概括作者的行文思路
明确:“由点及面”的行文思路。
4、作者解读汉字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图文并茂。它既有不同时代演变中的图片来佐证,又有小字的解说, 还
有生动的故事,使一个个的汉字灵动起来,富有了情感。
小结: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只有将汉字还原成画、故事,学生才能掌握汉字规律,才能真正做到音形义的紧密结合,才能提高识字效率。这只有追根溯源。这本书恰恰提供了这方面的素材。
五、合作探究
(学习“从”字部分)
1、“从“字的由来。
明确:在“人”的基础上,组合成“一个跟着一个”
2、“从”字的方向统一。
明确:在秦朝统一了文字。由此引出作者对于文字演变了解之透彻,对中国文
化和历史认识之深。
(学习“身”字部分)
1、分析“可能仅仅是一个般的挺着大肚子、举着手的胖子吧”一句。
明确:“挺着大肚子、举着手的胖子”说出了“身”字的字形特点,用“可能”
“仅仅”加以限制,是因为对“身”的来历没有定论,只能猜测。
2、分析选用“喜佛”一例的好处。
明确:选取喜佛做例子再恰当不过。他在中国广受喜爱,且胖的特征鲜明,因
而具有典型。尤其是“他变得这样胖要吃多少东西”的感叹,形象的表
现出贫穷饥饿的人对“胖”的羡慕,为喜佛的流行找到了根源,为解释
“身”字的大肚子寻找证据。
3、为什么要提到中国的两句问候语“吃饭了吗”“你发福了吧”?
明确:(1)这两句问候语都和“吃”有关,吃而变胖,从而为解释下文的“身”
的字意义作铺垫。
(2)文字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是人类在生产和劳动中创造出来的,
从文字可以看出人类生活所发生的变化。
4、“如果这种解释正确的话”中“这种解释”是什么?你认同吗?为什么说
展开全文阅读
“如果”“大概”?
明确:(1)“这种解释”指的是把“身”这个概念描绘成一个挺着大肚子的
孕妇。
(2)作者的解释有一定的道理,但毕竟是一家之见,从《说文解字》
来看,“身躬也。象人之形”,因此,“身”不一定指孕妇的形象。
(3)用假设的方法将不同的“身”字联系起来,体现了作者清晰的推
理思路,表现了作者清晰地推理思路,表现 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
六、重点讲解,深度研习
本书的中心是反映了汉字的起源及其发展中的中国文化史。从理论上讲,这是一部关于中国语言和文字的作品,但内容却关系到整个中国的文明史。这本书是作者使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一个个“故事”,是作者个人经 验、经历和观点的一部分。作者没有使用“经院式”的语言,而是使用她特有的表达方式:轻松、 自如、优美、动听。
七、知识延伸 (造字法)
1、象形字: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文字描摹实物的形状)如:
人、门、日、月、山、水、衣、目……
2、指示字: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文字由指示性的符号构成)
特点:多为抽象事物,而无具体形象可画,所以往往在象形字上加上象征性符
号来表示。例如:
木—本,添加的部分表示树根;
木—末,添加部分表示 树梢;
木—朱,表示红色的树芯;
刀—刃,表刀口处;
……
3、会意字: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
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如:
灶、尘……
4、形声字: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就是取一个字表示事类
(一般称为“形旁”),另一字表示读音(一般称为“声旁”)。江字、河字就是这
样的。
八、当堂达标
1、请仿照下面的示例,任选两组字写出你的趣解。
(1)厌:可庆贺的事情偏差一点,就会令人讨厌。
(2)人对仙说:堂堂正正做人,何必寻找靠山。
备选字:阅、出、您;心对敢、乒对乓 、炎对毯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对汉字的趣解首先要理解字意。要仔细观察给出字的字形,联想字的意思,不必强求句式的一致。
答案:
(1)阅:进门阅读就能获得知识。
您: 把你放在心上,表示尊重。
出:翻过两座山,总会找到出路。
(2)心对敢说:只凭胆量而不用心, 那就是憨。
乒对乓说:我们都是兵,同病相怜都断腿了。
炎对毯说:都这么热了,还盖个毛毯!
九、课外延伸
鲁迅先生说过汉字具有三美: 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纯洁
祖国的汉字是我们每一个华夏子孙义不容辞的义务 。请搜集大街上、广告中的错别
字并予以更正。
在电脑普及的今天,我们理应写好汉字,为中华文化的弘扬尽自己的 职责;在世界交往频繁的今天,更应适当收入外民族的语言来丰富本民族的语言。
侯晓旭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汉字王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一专题《语言的演变:古今言殊》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下一篇:
汉字王国中的“人” 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