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425 2018-03-12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师说》 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学习目标
1. 了解韩愈文学地位及《师说》的主要内容。
2.准确翻译《师说》。
3.通过学习《师说》掌握对比论证的特点及运用。
4. 通过学习《师说》学习议论文的构思与结构。
5掌握"师.道.无.所以 "等词的用法和意思。
6、复习“其”“而”的用法,归纳总结“之”用法。
5.在准确理解翻译的基础上背诵并默写《师说》。
【知识链接】
1、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人(今河南孟县)。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之为韩昌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 著《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传颂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
2、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韩愈用其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师说》可看作是提倡古文的 庄严宣言。
3、写作背景。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做《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4、“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 说”一类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 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 的道理来理解 。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刚才说过,当时社会风气不重视从师之道,认为从师学习是可耻之事。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
【预学能掌握的内容】
一、填空
1、韩愈(768——824)字退之。著名文学家,哲学家。 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之为韩 ,死后谥“ ”,故又称“ ”。 著《 》四十卷。
2、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 ”、“文道结合”的观点。
3、“说”是一种 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 》等等都属“ 说”一类体。《师说》,即“ ”,意思是 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4、古代教育科目的“六艺”指的是: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诗经》中的“六义” 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本文中的“六艺”指的是《 》《 》《 》《 》《 》《 》六种经书,
二、基础知识
(一)正音
句读( ) 或不焉( ) 经传( ) 聃 ( )
读书( ) 不能( ) 传道( ) 冉 ( )
蟠 ( ) 苌弘 ( ) 近谀 ( ) 贻 ( )
展开全文阅读
潘 ( ) 长幼 ) 须臾 ( ) 怡 ( )
(二)熟读课文,翻译第一段文字,把不会翻译的句子标出来。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侯晓旭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师说》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师说》预习案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下一篇:
《师说》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