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401  2018-03-16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 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增强语言感悟力, 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

      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 

      1.朗读法。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基于这一点,教师宜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

      2.讨论法、点拨法。

      3.竞赛激励法。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 情和学习兴趣。

      4.延伸拓展法。扩展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物候知识,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便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影音资源】《美丽的大自然》《多彩的自然界》《大自然——植物》

      2.导入语:春柳 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就是物候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先生。

      3.走近【作者作品】

      竺可桢(1890—19 74),字藕舫,浙江绍兴人。气象、地理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是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也是我国物候学研究的创始者。对我国近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物候学和 自然科学史等研究领域有杰出成就。他重视并带头参加科学普及工作,《物候学》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

      写作背景:竺可桢在20世纪30年代就倡议应用新方法开展物候观测,从而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1962年在他的领导下,又组织建立了全国性的物候观测网,进行系统的物候学研究。1963年出版《物候学》(竺可桢、宛敏渭合著),系统介绍物候学的基本原理,我国古代的物候知识,利用物候预告农事的方法等,本文即选自其中。

      二、整体感知

      1.掌握“生字新词”。

      (1)字词认读

      翩然(piān)       孕育(yùn)     销声匿迹(nì)

      农谚(yàn)      避免(bì)       草长莺飞(yīng)

      (2)字形辨析

      衰:             赖:         

      哀:             懒:         

      (3)词语释义

      翩然:形容动作轻松迅速的样子。

      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草长莺飞:绿草茂盛,莺儿啼飞,形容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

      萌发:开始发芽。比喻事物的开端。

      次第:次序;一个挨一个。

      (4)多音多义

      观:                      翘:

      2.请同学们欣赏【影视课文】,划分文章结构,理清全文思路。

      【明确】

      第一部分(1—3段): 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展开全文阅读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3.理清说明顺序。

      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介绍本文的说明顺序。如有不同见解,其余同学可自由质疑或说出自己的理解。

      【点拨】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即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也就是事理顺序,如由一般到特殊,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文章四部分内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第一部分引出说明对象,第二部分对此作具体阐释,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进一步深入,又是第四部分说 明的基础。全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局部探究

      (一)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品析:这一句非常生动。“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很自然地运用比拟的写法,“沉睡”“苏醒”两个词用得贴切而生动,具体地喻写了严冬的大地和早春的大地的不同情态。第二句中“翩然归来”是轻松、活泼的动态描写,而且还包含有亲切、欢迎回到家来的感情。

      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品析:这几句紧扣“大自然的语言”,先后用了比喻、拟人的写法,还模仿布谷鸟的叫声,写成催促农民耕作的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比直接说“及时耕作”要新鲜、生动得多。 

      3.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 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品析:“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簌簌”模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 的肃杀;“载”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

      可参考【微课堂:生动的说明语言】

      (二)疑难探究

      1.说说看,原文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课文为什么把它改为“大自然的语言”?

      点拨:课文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

      可参考【微教案】《拟人化的好处》

      2.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点拨:作者把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 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纬度和经度的不同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而高下差异是指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这样排列使文章条理清晰。

      可参考【微教案】《文章的说明顺序》

      3.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点拨:本文语言十分生动形象,主要体现在第一、二两个自然段。这两段 都以时间为序。运用拟人手法把物候现象写得有情有感,这种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的写法,增强了说明文的生动性、趣味性。

      (三)写作特色

      1.科学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本文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对于一般读者,尤其是文化层次较低、科学知识较少的读者来说,物候学不是一门容易懂得的科学。而文章正是要写给这样的读者看的。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充分考虑读者对象,在写作时把抽象的事物尽量形象化,使读者容易接受;作者在行文中尽量少用专门术 语,而用大众都能理解的词句来表达;大量运用优美词语、描写性语句和修辞手法,使本来枯燥的事情变得生动形象。

      2.层次分明的结构顺序

      文章首先从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谈起,用短短百十来字,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情况,既生动形象,又高度概括,自然引起读者的兴趣,使人对物候学有了直观的认识。接着,作者再以具体现象作例,作者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自然引出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等问题,这就是由表及里的说明。文章前后形成了照应,说明有轻有重,全文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深刻的印象。

      四、总结拓展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本文语言严谨而生动,兼具说明的科学性和生动性,是一篇极有价值的科普文。文章同时告诉我们: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让我们零距离接触科学,从而热爱科学。

      【图片资源:大自然,大雁,大自然中的花,四季相关】【影音资源】《大自然的奥妙》《鸟语花香》

      五、作业设计

      仿写训练:文章第一自然段采用拟人的手法进行写作。请仿照此种手法,写一段描写家乡四季变化的文字,注意写作手法的运用,不少于100字

      六、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说明语言:      生动优美、准确严谨

      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大自然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大自然的语言》学习单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下一篇:《大自然的语言》精品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