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344 2018-03-24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鸿门宴》教案简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教学目标 理解对项羽悲剧性格命运的揭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公正客观地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理解对项羽悲剧性格命运的揭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公正客观地评价人物
授课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梳理知识
师:抽同学朗读课文第四段,正音。然后全班齐读。
(1)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3) 瞋()目视项王 (4) 目眦()尽裂 (5) 项王按剑而跽()曰 (6) 拔剑切而啖()之 (7)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8)刑人如恐不胜()
师: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情感与心态。
师:请一同学梳理重点字词的意义及用法,其余同学及教师补充讲解。
(1)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2)头发上()指 (3)哙拜谢() (4)臣死且()不避 (5)刑()人如恐不胜() (6) 而听细说()
师:提问重点句子:
(1)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2)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师:“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课文从哪几方面刻画樊哙这一人物?
提示:课文对樊哙这一形象的刻画可谓浓墨重彩,形神兼备。
语言描写:“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语句短促急迫,紧张的形势,急迫的心态,忠勇的性格跃然纸上。
行动描写:“带剑拥盾入军门”,“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立而饮之”,“拔剑切而啖之”,无所顾忌,无所畏惧,何等英武。
外貌描写:“瞑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着墨不多,却极为传神。
师:抽同学朗读课文第五,六段,正音。然后全班齐读。
(1)如今人方为刀俎() (2)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 (3) 道芷阳间()行 (4) 度()我至军中 (5)沛公不胜杯杓()
师:梳理重点字词的意义及用法。(1)会()其怒 (2)相去()四十里 (3)道()芷阳间()行 (4)度()我至军中 (5)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6)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师:提问重点句子。
(1)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3) 项王曰:“沛公安在?”
师:这三段讲述了哪几个情节故事?
刘邦脱逃 张良留谢 刘邦诛曹
小结:
师:鸿门宴是为谁设的一场宴会?最后得利的人又是谁?为什么会造成这样一种结局?
(引导学生从人物性格方面去谈)
作业:
找出能刻画人物的语言
整理知识点在笔记上
侯晓旭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鸿门宴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鸿门宴》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下一篇: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教师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