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373  2018-05-13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辛弃疾词两首》之《永遇乐》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一.教学目标:

      1.赏析《永遇乐》,能准确说出词中的典故,并理解其中寄寓的情思 

      2、背诵并默写《永遇乐》

      二.教学重点:

      赏析《永遇乐》,能准确说出词中的典故,并理解其中寄寓的情思 

      三.教学难点:

      背诵并默写《永遇乐》

      四.学法指导:

      朗读 自主 合作  探究

      五.教学过程:

      一、背景介绍

      《 永遇乐》写于开禧元年(1205),时年66岁。这之前,辛弃疾因政敌的弹劾而被罢官。先后被 闲置达八年之久!直到嘉泰三年(1203)又被朝廷召人京师,并派他出任镇江知府,这首词便是在镇江任上所作。这时宰相韩侘胄想用北伐做幌子来笼络时人,以提高自己的威望,扩大自己的权势。辛弃疾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镇江任职的。他本以为到这里能有所作为,可以积极备战练兵,积蓄军事实力,准备北伐。但 很快他便发觉了韩侘胄是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而朝廷则毫无北伐复国之意。于是作者深感失望和气愤!他登上了北固亭时,联想起历史上这里的人和事,再回忆自己的经历,并对照自己的现实处境,更加感到悲愤不平!便以怀古为名,借用历史典故,把自己的一腔怒气和怨恨尽情地在这首词中发泄了出来。

      二、大声诵读全词,依据提示,用原文词句填空 并尝试背 诵。

      1.紧扣词题“怀古”,词的上片即景生情,由眼前所见而联想到两位古代英雄。

      首先想到孙权: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想到刘裕: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开头三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写的是       

      _________________(人名)北伐失败的典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写的是四十三年前作者率部从北归南时的战斗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写的是眼前所见长江北岸的生活情景。

      三、 合作探究

      ①追忆孙权,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情感呢?(提示:注意关健词“无觅”)?

      ②追忆刘裕,作者满怀赞美之情,暗示出作者怎样的心思?

      ③本词的主旨归在结句“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上,试结合全词 内容,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提示:先说出这个典故的 具体内容,然后再说明作者寄寓在典故中的情思)

      【当堂总结】

      这首词的用典最为突出,可以说是一句一典,作者的生活经历和现实处境、思想主张和内心情感,几乎全是通过历史典故诉说出来的。辛弃疾的用典总是很恰切,善于用简短的语句涵盖极丰富的内容。辛词刚健、雄放的独特风格和繁富、新颖的典故用法,使他在词史上成为豪放派的杰出代表,对后世产生极大的影响。

      拓展阅读

      把栏杆拍遍(节选) 侯晓旭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辛弃疾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李清照词两首之声声慢》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下一篇:辛弃疾词两首之《水龙吟》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