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5555  2018-05-30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驿路梨花 名师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驿路梨花》是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文章,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彭荆风。小说围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展开,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结尾处作者引用“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点明本文的主旨:学习和发扬雷锋精神。本单元在阅读上要求重点学习略读,观其大略,粗知文章大意,还要注意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价值判断, 对中华美德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对这篇诗情画意,精神高尚的小说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篇文章将会让学生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在阅读方法上,七年级学生经过上学期朗读、默读、快速阅读和本学期精读等方法的训练,阅读能力有所提升。本单元阅读要求是略读,实际上是对学生阅读方法上一个相对高的要求,同时也是一个检测。因此,学习活动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习略读, 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理解 “梨花”的象征意思和作用。

2.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构思巧妙,设置悬念、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的写法。

3. 体会文章描写的朴实民风,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能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 

1.进一步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粗知文章梗概。(要求用 5分钟时间,略读全文,完成课后“思考探究”第一题)

2.厘清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分析小说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 发生 了两次误会,三次悬念,理解“设疑——释疑——引出新悬念”的巧妙构思及作用效果。)

3. 细读课文,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各自的含义和作用,品味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引导学生先略读课文,勾画文中描写梨花的语句;再细读课文,分析其各自的含义和作用。分析、理解、品味标题“驿路梨花”的妙处。这样,就顺理成章地理 解了本文歌颂助人为乐的精神,揭示雷锋精神代代相传的主题。)(教学难点)

4.教学方法:略读法、 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作者彭荆风的资料,南宋诗人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首先欣赏一首诗,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南宋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这首诗最后一句“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是说,可以预料到来年寒食节,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表达了陆游听到收复西京的消息,异常高兴的心情。作家彭荆风借用这首诗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写了小说《驿路梨花》,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探究彭荆风要通过“驿路梨花处处开”表达怎样的情感?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略读,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 “梨花”的象征意义和作用。

2.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构思巧妙,设置悬念、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的写法。

3.体会文章描写的朴实民风,在读文的基础上,能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三、检查自学情况

1. 作者彭荆风 

2.写作背景

3.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

   露(lù)宿 喷(pèn)香 菌(jùn)子 麂( jǐ)子 撵(niǎn)走 葺(qì)    

晶莹(yíng)驿(yì)路 竹篾(miè) 打扰 (rǎo) 香气四溢(yì)

4.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修葺:修理(建筑物)。葺,修理、修建。

驿路:这里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迷茫:广阔而看不清楚。

恍惚:不真切,不清楚。

香气四溢:指香气浓郁,向四面飘散。

四、师生互动 解读文本

教学活动一:略读课文,整体感知

1.略读课文,围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 ” 概括本文有哪些人?做了什么事?1.文中的一组人物分别与小木屋有过什么故事?

2.“谁是小茅屋的主人 ” ?

【学法指导】 略读:侧重观其大略, 粗知文章的大意。 略读时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 确定阅读重点, 其他部分的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 另外, 还需注意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对 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强迫自己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读完一篇文章, 开始时阅读速度每 分钟 400字,以后逐步提高。

明确:“我” 和老余发现小茅屋 —— 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 —— “我们” 一起修葺小茅屋 —— 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 —— 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 —— 姐姐 梨花照料小茅屋。 

所有为小茅屋做过好事的人都是小茅屋的主人。

教学活动二:品读课文,解析构思

本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这种写法,说说其表达效果。

明确:作者巧设两次误会和三个悬念。

两次误会:第一次是 13和 14段,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他说不是;第二次是 30— 32段,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

三个悬念:第一个是 7、 8段,我们正焦急时,发现了小茅屋,里面却没人没灯,于是 发出疑问: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第二个是 12至 14段, 我们认为是瑶族老人是主人, 老人 不是。 到底谁是主人呢?第三个是 29至 32段, 分角色朗读一下吧。 旁白 +瑶族老人 +哈尼小 姑娘。这一处的悬念是解放军叔叔为什么盖房子呢?


展开全文阅读
【学法指导】悬念:即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未知的情节的发 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 目的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使读者自觉不自觉地进入文 章所创设的情景之中。

教学活动三:细读文章,赏析语言

1.请先略读课文,勾画文中描写梨花的语句;再细读课文,分析其各自的含义,并说说这几次出现对全篇结构的作用。

2.品味用“驿路梨花”做标题有什么妙处?找出文中四写梨花,分析梨花的象征含义,进而理解标题的妙处以及主题。

小组讨论,明确:

(1)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实写,洁白美丽的梨树林,给我和老余带去了“有人家的”欣喜和希望。点题,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2)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 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实写,以自然环境美烘托不平常的小屋,把读者带进优美的意境之中。)

(3)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 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虚实映衬,以自然美衬托人物美,使自然界的梨花与梨花姑娘相映生辉,表达对小茅屋主人助人为乐精神的赞美之情。照应文题的同时,产生了第二个误会,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4)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融为一体,花美人更美。引用诗句,以花喻人,比喻雷锋精神就像洁白的梨花,在祖国大地处处开放,升华了文章主题。结构上,再次点题,题文相映,首尾呼应,使作品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2.用“驿路梨花”作标题妙处:

“梨花”一语双关,既是自然界的梨花,也是梨花姑娘,还是雷锋精神的象征。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达到了和谐的统一,自然而深刻地表现了文章的中心意思。

五、联系实际  积累拓展

同学们,这篇小说所写的朴实民风是否让你感动?读完后,你对“公德”这个概念有什么想法? 联系现实,和同学讨论这个话题。交流你的体会和想法。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略读的方法,梳理文章内容。还体会到了本文精巧的构思。最后理解了标题的含义和作用,进而理解了本文的主题。同学们,梨花是洁白的,梨花姑娘也是美的,所有为小茅屋的存在做过贡献的人都是美的,因为他们身上闪耀着雷锋精神。只有让我们不忘初心,将雷锋精神谨记心头,我们的未来一定是“驿路梨花处处开”。

七、布置作业:

有人认为,我们这个时代,“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请你写一段文字发表你的看法。要求:有观点,有分析,有例证;不少于300字。

板书设计:

驿路梨花  

彭荆风

一间茅屋     

两次误会           驿路梨花处处开

三个悬念。         雷锋精神代代传

四处梨花     

 

胡敏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驿路梨花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特级教师余映潮《神奇的极光》课堂实录(部编人教版八年级)
下一篇:《报任安书》文本分析之司马迁何以受极辱而不自杀?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