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704  2018-06-07
标签:教学论文 七年级教学论文
记叙文阅读知识与答题技巧
一、记叙文知识要点:

      1.标题的作用;

      2.开头第一段的作用;

      3.最后一段的作用;

      4.环境描写的作用;

      5.倒叙、插叙的作用;

      6.小说中人称的作用;

      7.表达方式。

      二、标题的作用:

      1.标题揭示主旨,点明作者真用意;  

      2.标题通常用修辞,蕴含感情有哲思。

      三、记叙文开头句子或第一段的作用: 

      1.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2.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3.环境描写(或交代时间、地点、社会环境),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四、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五、记叙文结尾句子的作用: 

      1.篇末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2.首尾呼应(照应开头); 

      3.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卒章显志);

      4.令人深思,给人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

      六、全文的作用:

      1.首尾呼应;  

      2.行文线索(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

      对策:线索可找关键词,反复出现呼主题;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

      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七、环境描写的作用有:

      (1)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景物特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社

      会环境描写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

      (2)描写了______环境,渲染_____气氛。 

      (3)烘托人物____心情或烘托人物形象。 

      (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5)突出、深化主题。 

      八、顺序的作用:

      1.顺叙作用:便于安排材料,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也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2.倒叙作用:引发思考,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引人入胜,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首尾相合,结构完整。

      3.插叙的作用:

      (1)补充交代某一故事情节(交代____的由来、原因),丰富文章的内容。

      (2)推动某一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3)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增添文章的趣味性。

      (4)为______增添一份神秘的色彩。(插入传说、故事)

      九、小说人称的作用:

      1.第一人称的作用:便于自我抒情,感情真挚;真切自然,直接表达或渗透作者的主观意识;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2.第二人称的作用:缩短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抒情更亲切自然强烈,更有感染力。

      3.第三人称的作用: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地反映客观内容。

      十、记叙文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描写:概括与细节;正面与侧面;虚写与实写;环境与 人物(分类);

      近景与远景、俯视与仰视、视听嗅味触五觉等(角度)

      人物描写: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表现人物性格;体现人物内心世界;揭示文章主题)

      抒情:直接与间接(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史咏怀)

      议论:引发思考,点明人物、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 画龙点睛

      2.表现手法:设悬、伏笔、铺垫、烘托、对比、侧面烘托、反衬、象征、讽刺、托物言志、托物寓意、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小见大、欲扬先抑


展开全文阅读
      3.修辞手法:

      比喻(生动形象)

      拟人(赋予人的情志,生动形象)

      设问(引起思考,激发兴趣)

      排比(增强气势,加强语势)

      反问(加强语气)

      夸张

      4.语言特色:

      含蓄(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

      口语(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生动(生动形象、轻松活泼、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引发阅读兴趣)

      凝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

      十一、赏析描写生动或运用了人物描写方法或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的句子,它好在哪里(或者它的表达效果)?

      答题格式:运用了          的描写方法(或修辞手法),(比喻要写出将……比作……;拟人赋予……以人的情感特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反问: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的语气,增强了……的表达效果。

      设问: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对……特征的注意和思考。

      对比: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排比:运用排比使句子产生……气势、加强了…… 语气、强调了……。

      反复: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突出了……感情。

      十二、把握关键句,领会文章主旨

      (一)把握关键句:

      1.从内容上,要抓住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语句,抓住每一个段落中有概括段意作用的语句。

      2.从表达上,要注意文章中那些抒情和议论的语句。(如以“可见”“因此”“所以”“由此可见”等作为语言标志的语句。)

      3.从结构上,要注意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表示过渡的语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位于文、段开头或结尾的领起性、总结性语句等等。

      4.从修辞上,要注意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象征等手法的语句,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语句等。

      (二)提炼中心、主题:

      答题格式:如概括主要内容:记叙了……;如概括写作目的和蕴含的思想感情:反映

      了……,表达(抒发)了……,赞美了……,揭露了……。

      (三)概括事情:

      答题格式:人物+事情(时间、地点、环境)

      (四)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答题格式:事件+人物性格特点

      (五)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

      对策:1.可举名人事例,更有说服力,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3.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六)阅读短文谈自己的的感受、看法或体会:

      对策:要用第一人称写;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感受、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一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谈一谈。

      (七)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对策:1.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要改为陈述句。

政哥

标签:教学论文 七年级教学论文 记叙文阅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贞观政要•论俭约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下一篇:说明文阅读知识与答题技巧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