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502 2018-06-11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离骚(节选)》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学习目标
1、了解“楚辞”及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学习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3、疏通生字、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第一课时
一、知识链接
1.了解作者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战国时代楚国人。初辅楚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 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后遭到守旧贵族子兰、靳尚等人的谗害而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长期流浪 沅湘流域,比较接近人民生活,对黑暗现实愈益不满。后因楚国的政治更加腐败,首都郢亦为秦兵攻破,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汨罗江而死。所作《离骚》《九章》《九歌》等篇反复陈述其政治主张,揭露统治集团昏庸腐朽、排斥贤能的种种罪行,表现了他对楚国国事的深切忧念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 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它为诗人的自叙传。
2. 楚辞及《楚辞》
①诗体名。屈原吸收楚地民间语言和民歌形式而创作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骚”体。
②总集名。西汉刘向所辑,收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 、王褒、刘向等人的诗歌作品,主要是屈原的作品。
③特色:“楚辞”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溶化神话传说,塑造鲜明形象;以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
后人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风骚: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屈原所作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在文坛居于领袖地位或在某方面领先叫领风骚。
3.《离骚》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373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也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前部分追忆往事,表明洁身自好,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和九死未悔的坚定信念。后两部分描写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 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离骚》的主题表现了诗人为实 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 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
二、自学质疑
1、自读课文,掌握重要词句。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肇锡余以嘉名
扈江离与 辟芷兮
来吾道夫先路
(2)、指出词类活用并解释
名余曰正则兮
字余曰灵均
纫秋兰以为佩
朝搴阰之木兰兮
夕揽洲之宿莽
不抚壮而弃秽兮
(3)、指出特殊句式并还原
恐年岁之不吾与
肇锡余以嘉名
2、熟读并理解文意,将有疑问的字词 句整理在下面方框内。
3、熟读全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曾意。
三、检测 反馈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 )
2.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 )( )
3.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展开全文阅读
( )( )( )( )( )
4.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 )( )( )( )( )
5.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 )( )( )( )
6.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 )( )
7.朝搴阰之木兰兮, 夕揽洲之宿莽
( )( )( )( )
8.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 )( )( )
第二 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诗比喻和移情手法的运用
2、学习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一、互动研讨
1、作者从远古帝颛顼写起,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世有什么作用?
2、诗中的“香草”“美人”比喻什么?
3、诗人用“扈江离与辟芷”和“纫秋兰以为佩”比喻什么?
4、“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又比喻什么?
5、“乘骐骥以驰 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6、节选部分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7、本诗在写作上有什么艺术特点?
总结反思:
学习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二、检测反馈
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颛顼(zhuānfán) 孟陬(zōu)
揆余初度(kuí) 肇事(zhào)
B.扈江离(hù) 纫秋兰(rèn)
重之以修能(chónɡ)搴阰(qiānpí) 宿莽(sù) 污秽(huì)
C.道夫先路(dǎo) 骐骥(qí jì)
纯粹(cuì) 申椒(jiāo)
D.窘步(jiǒnɡ) 险隘(ài)
踵武(zhǒnɡ) 荃不察(quán)
2、下列各项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皇考(大) 嘉名(美、善)
扈江离(被、披) 搴阰(攀折)
B.修能(长、美好) 抚壮(持,凭借)
纯粹(美德) 耿介(大)
C.踵武(脚步) 惮灾(怕)
中情(内心) 灵修(远)
D.羌中道(楚辞中特有的语气词)
齌怒(疾速) 捷径(邪出)皇舆(喻国家)
3、屈原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最后抱石沉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
侯晓旭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离骚(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登高》优秀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下一篇:
《雨霖铃》优秀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