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868 2018-07-06
标签:
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创造宣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
2.理解并学会运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
过程与方法
1.学会从分析题目、把握文体的角度来整体感知课文。
2.快速阅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自信心与创造力的因果关系及自信心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批驳错误观点的方法。
2.文章的语言特色:大量排比句的运用及作用。
3.引导学生了解运用典型事例驳斥错误观点的方法。
【教学工具】
教学PPT,朗读音频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归纳要点,掌握方法。
2.通过让学生搜集资料,对比体会,感悟自信。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导入
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有的同学对自己缺乏自信,而许多人在遭遇到人生挫折或陷入事业、人生的低谷时,难免会丧失自信心。如何重树自信,创造或重新开创自己灿烂的人生 ,是许多人,也包括今天我们许多进入职业学校的同学所关注的 问题。陶行知先生的这篇《创造宣言》,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二、知识卡片
1.作者档案
陶行知(1891—1946) ,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推行平民教育。“五8226;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1934年7月,正式宣布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
陶行知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一生著 作宏富,论述精当,堪称中 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2.背景链接
本文创作于1943年10月13日,选自《陶行知全集》第四卷(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陶行知在文中的基本观点: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先生写此文,着重启发青年人,去掉在科学创造方面的妄自菲薄、无所作为的五大思想障碍:环境平凡,生活单调,年龄幼小,能力薄弱,困难当道。3.语基积累
( 1)生难字
樵(qiáo)夫 豢(huàn)养 陡(dǒu)然 烟囱(cōng) 繁殖(zhí)
灌(guàn)溉 崇(chóng)拜 伤痕(hén) 中(zhòng)伤
走投(tóu)无路 玄奘(zàng) 懦(nuò)夫 塑(sù)像
遁(dùn)词 鲁钝(dùn) 自暴自弃(qì) 哑(yǎ)口无言
(2)重点词语
中伤:诬陷或恶意造谣,旨在毁坏人的名誉。
遁词:指理屈词穷或不愿吐露真意时,用来支吾搪塞的话。
画龙点睛: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哑口无言: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
自暴自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暴,糟蹋、损害。弃,鄙弃。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投, 投奔。
众叛亲离:众人反对,亲人背 离。形容完全孤立。叛,背叛。离,离开。
三、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新课
二、初步感知
1.文题探讨
展开全文阅读
“创造宣言”这一文题可以理解为“有关创造的 宣言”,是一个偏正短语。从这一文题可以看出本文主要论说了“创造”这一话题 。宣言是一种很正式的文体,是国家或政治团体用以表明自己的政治纲领和重大问题的立场。在教育家中,用宣言的形式表明自己的教育主张,无论在国内或是国外并不多见。仅此一点,就可以看出作者对创造教育是非常重视的,对创造教育的追求又是十分的执着的。
2.分层解读
第一部分(第1~3段):由艺术家造石像谈起,引出教育家的创造不同于前两者,“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第二部分(第4~10段):作者罗列出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以一连串的不可争辩的实例,一一予以反驳,从中确立起“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
第一层(第4~7段):批驳了 “平凡”“单调”不能创造的观点。
第二层(第8~10段):批驳了“年纪太小”“太无能”“陷入绝境”不能创造的观点。
第三部分(第11~15段):以东山樵夫的故事为喻,说明丧失创造力的可悲下场。
第四部分(第16段):作者以排比的手法,鲜明地指出“死人才无意于创造”,只要你是一个“活人”,“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 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三、深层领悟
1.第一部分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
美术家(罗丹)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
教育的最大成功是学生先生合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2.第二部分中,作者是怎样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的?
作者主要运用了典型事例与名言警句来进行反驳。八大山人朱耷挥毫画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法国企业家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伊士运河;惠能据说本是目不识丁的樵夫,偶听人讲经,顿悟佛理,后来成为禅宗的南宗开创者;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
3.文章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结合课文加以分析。
文章主要运用了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
记叙主要指文中摆出具体事例时所运用的表达方式。议论则是对事例进行分析或表达观 点时采用的表达方式,如批驳了第二个错误观点后的简单总结,又如批驳了第五个错误观点后的分析。
4.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么作者的宣言是什么?
作者在文章结尾,充满激情地道出:“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 繁殖创造之森林。”【结束语】
观点进行了有力的批驳,从而得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强调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激励我们发掘潜能,创造美好未来。
大家看到了、也听到了许多环境不如我们,健康不如我们,或者和我们一样平凡的人,都创造出了自己的不平凡的人生。所以只要我们有勇气,有自信,敢创造,同样也能书写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的人生篇章。当然,正如陶行知先生在文中所言,除了勇气、自信之外,要创造还得有智慧,而智慧,主要来源于学习。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好好努力,为将来更好地创造奠定厚实的基础。
【板书设计】
创造宣言 陶行知
引出论题 否定无自信的崇拜
肯定创造的重要性
批驳五种错误观点 环境太平凡
生活太单调
年纪太小太无能
山穷水尽,陷入绝境
主观因素
从正面阐明观点 人人是创造之人
侯晓旭
标签:
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设计
下一篇:
《行路难》教案(部编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