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582  2018-07-21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归去来兮辞》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有这么一个诗人,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还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官僚家庭的影响,儒家学说的熏陶,使他少年时就有一种“猛志逸四海”“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可是东晋末年战乱频繁,官场黑暗,他的理想被击得粉碎。据文载,当时郡中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他“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他最终选择了归隐桃花源。他把桃花源描绘成一个鲜花盛开,绿树成行,男女老幼,辛勤耕织,祥和无忧的安定社会.他以此寄托他的美好向往,以及对当时混乱时世、黑暗政治现实的不满.

      【教学目标】

      1.知识教育目标

      ①了解作者及其影响     ②.了解关于辞这种体裁的常识

      ③.背诵全文      ④了解本文创作背景和作者守志归隐的思想

      2.能力培养目标

      ①诵读文言文能力      ②陶渊明经典材料在作文中的运用能力

      3.德育渗透目标

      学习陶渊明的优秀的品质、气质和修养,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 教学重点】

      1.背诵全文

      2.学会经典作文材料“陶渊明”的运用

      【教学难点】

      1.陶渊明守志归隐的思想的理解

      2.陶渊明经典材料的运用

      3 陶渊明的名言名句对同学们的影响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举例法          3.小组讨论法

      【预习准备】

      1. 熟读课文。读出语调、语气、语顿、语速和语意。

      2.了解作者生平及背景材料。

      3 .参照课文注释,疏通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1.题解

      归去来兮辞是回去吧的意思,归是回去,来是助词无义,兮是语气助词,辞是一种文体。

      辞是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用的是楚地方言,内容又跟楚地的社会生活,山川风物有关,故又称楚辞。又因屈原写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又称“骚体”。其特点是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大体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六字句为主,间有长、短句,多用语气词“兮”,每句三拍。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或: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到了西汉,赋在辞的影响下产生,是有韵的散文,讲究铺排。而辞仍是诗,重在抒情。

      二、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 正文

      (1)集体诵读课文

      (2)朗读常规指导:

      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本文属“辞”体,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可作较长停顿。少数四字句按二拍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按三拍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在每段的换韵处,停顿的时间应稍长一些。

      出示生字词

      惆怅chóuchànɡ:失意状。  谏:劝止使改正。    

      飏yánɡ:舟慢行状。 熹xī微:微明,天未大亮。     衡宇:简陋的房子。 樽zūn:盛酒器。

      眄miǎn:斜视,本文指随意看。    

      庭柯kē:院中树木。   

      容膝:指简陋的居室。策扶老:拄手杖。     

      矫jiǎo首:抬头。  

      岫xiù:山洞。          翳翳yì:阴暗的样子。      

      盘桓huán:徘徊不去。  

      棹zhào:船桨,本文指划船。

      窈窕yǎotiǎo:幽深曲折的样子。  

      皋ɡāo:高敞之地。   


展开全文阅读
      乘化:顺应死生变化,听其自然。

      (二)研读课文

      1.自由诵读序文

      序文叙述了作者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交代了写作的原由。

      思考:陶潜辞官归隐的原因是什么?(小组探讨)

      明确:一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二是“饥冻虽切,违已交病”; 

      三是“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四是“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

      结合全文看,奔程氏妹丧显然只是表层原因,另外三点才是根本原因。

      2.男生读第一段

      A.朗读指导:

      第一二句以反问的语气表示归田之志的诀绝。朗读时用升调“胡不归”重读。“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一种悔悟和庆幸溢于言外。 “悟、知、远、觉”应重读。

      B.思考:

      第一段写弃官归田的原因和弃官归田时的欢快心情。

      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小组探讨) 

      明确:“田园将芜”“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自责自悔,“迷途未远”“今是昨非”—自恕自慰。总的心情是“悲——乐”

      1.齐读二、三段

      A.朗读指导:

      第二、三段,自安自乐,有喜悦之情,也有自得之意,基调是静谧而愉悦的。应该读得“气满声高”。

      B.思考:

      本部分极力描写归田的生活乐趣。

      本部分的叙事线索及心情。(小组探讨)

      明确:抵家——居室——涉园——出游(欣喜若狂——舒适安逸——留连忘返——重审心志)

      2.4.女生齐读第四段

      本段抒发诗人“乐天安命”的情怀。

      5.5.再读课文

      思考:

      陶渊明为什么要选择归隐田园的道路?(小组探讨)

      明确:

      ⑴.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恬静的田园生活.

      ⑵.在当时的现实条件下,作者既不愿卖身求荣,又不愿服食求仙,顺乎自然、乘化而归就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⑶.作者显然是经过大彻大悟之后才作此决定的.

      6  内容小结

      7  在你的生命中,是否有一位对你至关重要的人?他可能是你的亲人、恋人、朋友、恩人、老师等等。由于种种原因,有一天他在你的生活中消失了,再也无法联系上。《等着我》聚合部委、明星、专家、志愿者以及全媒体等多方力量打造了具备国家力量的全方位权威"全媒体公益寻人平台",帮你找到那个人,助你寻回那份弥足珍贵的情感。《等着我》要做的就是:助力团圆梦,让心不再等待! 

      五、陶渊明经典材料运用

      1.如何使用“经典材料”?

      A、首先分析这材料的用途;

      B、其次要学会变换角度进行发散思维,头脑变得圆通一点。

      (2)2006辽宁高考作文题目(60分):

      题目:肩膀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陶渊明与“担当”或“承担”有何关系?或许你觉得,陶渊明跑进田园,看起来是逃避。但换个角度思考,他实际上是为了获得人格的独立,不愿与当时污浊的官场同流合污,因而他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而那些缺少道德担当的人,则可能与世浮沉。这样,陶渊明就你塑造成一个有所担当的榜样,顺理成章地写进这篇作文中了。

      不过,你也可以产生另一种立意:陶渊明躲进田园,是逃避社会责任,只顾独善其身。

      陶渊明归隐田园,也许他对自己算是负责了,但他的肩膀似乎有些柔弱,挑起了自己的人生,却卸下了社会的责任。一个人去喝酒,去采菊,固然可以“悠然见南山”,“而无车马喧”;然而,这种悠然和寂静中,恐怕只是自私的人生态度,给弱者以精神空间,却无法呈现出人类伟大的精神力量。杰出人物有时也难免作出世之想,孔子就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之类的话,但他最终还是觉得“鸟兽不可与同群”——他有使命感、责任感,不愿做退耕的“荷蓧丈人”,不愿躲进桃花源般的乌托邦。在孔子看来,任何时候,人都必须以自己的肩膀,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孔子比陶渊明更为伟大的的原因,就在这里。

      六、小结

      陶潜,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读《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潜的隐士情怀,了解中国古代的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归去来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归去来兮辞》精品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下一篇:陈情表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