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699  2018-09-16
标签: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怀疑与学问》名师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文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 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的语言。 

      3.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本文是怎样引用古人的话作为道理的论据来论证的?

      难点:本文引用的句子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个人从事学习,总是希望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并非所有的求学者其最终收效都一样,其最后成果都相同,有的人收效好,成果大,而有的人却收效差,成果小,彼此有差异,有的甚至差异很大,非常悬殊。无论历史上,无论现实中,都存在这种情况。这是什么缘故呢?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收效好些,成果大些呢?研究 这个问题,吸取有益的经验,对我们搞好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十分重要的。《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些很有启发,很有价值的见解,学好这篇文章对我们很有意义。 

      二、预习查评

      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检查课文诵读和字词掌握情况。

      3. 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情况。

      顾颉刚(1893 ~1980),我国当代史学家,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先后在厦门、中山、北京等大学任教。解放后,担任过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和学术委员、中国史学会理事等职务。主持 《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的标点工作。他一生坚持记笔记66年,即使在十年动乱受到迫害以及住院治病期间也不中断。他一共写了500多万字笔记,共1200多册。其中有不少“创见”,为祖国的历史学作出了宝贵的贡献。主要著作有《顾颉刚文集》、《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三、初读课文,理清结构

      1. 读课文

      (1)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互读课文,并指出错误的地方。

      2. 思考以下问题:    

      本文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这篇文章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引用名言,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者“学者先要会疑”)。

      第二部分第一层:(3、4段),论述对于传说,都应该经过一番 思考,不应当顺顺便便就信了。

      第二部分第二层:(5段),论述对于不论哪一本书,那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第二部分(3—5段),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第三部分(6段),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四、细读分析

      1. 第1、2段提出了文章的总论点,这个总论点是什么?     

      本文的总论点是借用古代学者的名言提出的,总论点是“学者先要会疑”,或者是“学则须疑”。如果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表达,总论点是“研究学问必须 有怀疑精神”。     

      2. 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这种写法,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这就使得论点的说服力更为增强。    

      3. 第3段共4句话,这4句话之间层次关系怎么理解?为什么? 

      ① 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 ②而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这种可靠; 自然就要出现一个问题——如何对待这“传说”,而下文紧接着就谈论这个问题。

      (2)形成层进,使文章论说深入一步,进了一层。这段讲学问的基础是什么,下面进一步讲如何对待这个基础,内容深入了。

      (3)铺石垫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这个关系到全篇中心议题的问题,本段虽未加以论说,而“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这点已在本段得到说明,这就为后文论述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垫下了基石,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6. 第4段分三层意思,是哪三层?     


展开全文阅读
      这段分三层:

      第一层(开头到“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指出“怀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种“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怀疑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第二层(“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有什么科学根据”)举二例(“三皇、五帝”的传说、“腐草为萤”的记载)具体说明如何以怀疑的精神对待传说。

      第三层(末句“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指出怀疑的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7. 第4段的中心在哪层?为什么?     

      本段的中心在第三层。第一层提出文章的总论点:“怀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第二层是举例说明在做学问中如何以怀疑精神对待传说;第三层则是在第二层说明的基础上作出结论,指出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在于攻破一切虚妄的学说。本文是在提出总论点后设立分论点加以论证,第3段以一个方面论证总论点,阐明为什么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这是第一个分论点的内容,本段第三层说的就是这个内容。     

      8. 第5段和第4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4段还写第5段?两段的内容有何相异?    

      第4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 疑精神对待,第5段则说“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各种各样的书本,各家各派的学问,做学问者时时在评判,常常要弃取,这方面论及了,文章的论述才算是全面,漏掉了,将是缺陷。写了第4段,又写第5段 ,可见作者构思的周到。

      第4段侧重说怀疑思索是为了取“是”弃“非”,攻破“一切虚妄的学说”,第5段侧重说怀疑思索的三个步骤及其目的:“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9. 第5段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本段用了正反对比(“因怀疑而思索……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和引用名言(孟子所谓“尽信书 不如无书”)两种论证方法。     

      10.第6段第一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在文章中起何作用? 

      这句在文章中起两个作用:  

      (1)揭示第一个分论点,提出第1个分论点。第3、4、5段在 总论点提出后,先作论述,然后在这句 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地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3 )(“许多大学问家……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举实例论证论点。这一层分两小层:第一小层是“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以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书向塾师发问的事例为证;第二小层概括指出“一切学问家, 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4)(“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到段末)归纳总结,照应论点。先从正面作结:“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再从反面强调:“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五、归纳总结

      1. 试归纳本文的中心。     

      本文论述 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作者关于怀疑与学问之间关系的论述对今天的治学者或读者都是富有教益的。     

      2. 讨论:

      本文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1)本文多次运用对比论证。     

      本文共有四处运用对比论证。

      第4段“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从正反两方面说理,阐明“我们对 于传说 

      (2)本文的语言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

      如:“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短短两句,15个字,把对传说“信”与“不信”,“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的理由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其理服人,无可置疑。“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 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这是一个长句,70余字,对“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的产生”,作了准确的精辟的论述,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一切学问家”中的“一切”包括古今中外的学问家,无一例外。“不但……,就是……”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意思;“抱怀疑的态度”,“和书中的学说辩论”,“评判书中的学说”,“修正书中的学说”,具体、细致、深入、有序地说明学问家是如何才把“新学说”“建设”起来的;四个“常常”,多次重复词语,突出说明学问家是经常这样做的,表明这样做,这种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这句是对上面论述的一个精当的总结,准确指出“这样”做是“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的必要条件,阐明了分论点“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更新”、针对“过去”的学说而言,“更善”,说明优于“过去”的学说,“更新更善”,精当地说明了“新学说”的发展性,优越性。这70余字的长句,字 字相宜,句句有用。 

      六、拓展延伸

      在治学方面有许多格言,你能不能列举一些?     

      1.“学贵心悟,守旧无功。”(张载)     

      2.“所以观书者,释己之疑,明己之未达,每见每知所益,则学进矣;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张载)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怀疑与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谈创造性思维》名师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下一篇: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