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2886 2018-10-31
标签:
导学案设计
九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导学案设计
九(上)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行路难(学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知识与能力:初读诗歌,了解内容。
过程与方法:再读诗歌,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诗歌,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重点 反复朗读诗歌,把握含蓄的诗意。
难点 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学(教)记录
【自助学习】(我尝试自学)
1、注音或写字。
畔 ( ) 绮 ( ) 闻笛fǜ( ) 宫què ( )
( )qióng楼 chánjuān( )( )
2、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6),字。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的作者是,字,号 ,代文学家,和他的父亲,弟 ,同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3、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和《水调歌头》,试概括两首诗的内容。
【互助探究】(我参与互研)
诵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探讨: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3、颈联写的是什么的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诵读《水调歌头》,探讨:
1、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了什么?二者的联系何在?
2、诗人笔下的月亮是何种形象?诗人由月色的美好想到了什么?抒发了
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补助练兵】(我能用新知)
1、选出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不准确的一项______
A.这首词是写诗人对亲人的怀念,因此,整首词充满了感伤压抑的情调。
B.上片写词人“欢饮”时的想像,下片写“无眠”时对人生的探求,作者寓哲理与抒情之中。
C.词把“天”与“月”人格化了,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的境界。
D.“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低”,以月光变化表示夜已深,“无眠”表示想念亲人,难以入睡,由此引出下面“何时”一问。
2.填空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哪两句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
(2)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的诗句是:
(3)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的是: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
【共助反馈】(我能够达标)
请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诗句的哲理内涵。
13.诗词三首(第二课时)
助学目标
1.通过自主研讨,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
2.通过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3.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 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重点 诵读课文,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难点 赏析古诗中的经典名句。
学习过程 学(教)记录
【自助学习】(我尝试自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歧路( ) 金樽( ) 珍羞( ) 投箸( )
展开全文阅读
2.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
(1)金樽(zūn)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 金樽清酒斗十千 清酒:
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
直:
(3)长风破浪会有时 会:
(4)直挂云帆济沧海 云帆: 济:
【互助探究】(我参与互研)
1.诗中表现诗人内心苦闷抑郁和感情激荡变化的四个动作是: 、 、 、 。
2.诗中暗示世路坎坷难行的句子:
3.诗中用历史典故表现诗人仍心存被起用的希望(表现人生遭遇变幻莫测的句子): ,
。与此意境、创作手法相同的有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4.诗中比喻人生道路虽然曲折,但是人生理想终会实现的句子: , 。
5.诗中反映李白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道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的名句是:
【补助练兵】(我能用新知)
1.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撙清酒”“玉盘珍馐”不能食?
答:
2.诗中借用历史故事的作用:
3.诗歌的最后一句表达怎样的志向?
阅读《行路难》完成下面的练习。
1. 请你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动词的妙处。
答: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3.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
答:
4.请你用成语或俗语写出《行路难》中隐含的典故)。
答:
侯晓旭
标签:
导学案设计
九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导学案设计
九(上)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创造宣言》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下一篇:
《咏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