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案例
阅读:1575  2018-11-16
标签:教学案例
沉潜到深处的词语教学——肖培东语言教学探微(以《猫》教学片断为例)
浙江省长兴县夹浦镇中学 温晖明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词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词语进入学生的心灵,并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洞察力,提升学生的语言品读能力。肖培东老师课堂的文本语言教学,既巧妙灵动又不失大气,他的词语教学,环环相扣,逐层推进,能让学生在学习词语时,完全不自觉地沉浸在言语作品中,真切地感受到了语言的质地和芳香,细腻地触摸到了作品情感表达和主题蕴藏的“碧波深处”。

      【关键词】语言教学 词语教学 文本情感 作品主题

      在为肖培东老师的《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一文作序时,钱梦龙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碧波深处有珍奇”。语文教学只有潜向文本的“碧波深处”,才能求得语文的真谛。在《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一文中,肖老师的课堂教学活动都指向了一个目标:“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他的课堂教学的每一个重要环节,几乎都是围绕着语言教学展开,并巧妙地把对学生思想、情感、情趣的熏陶有机统一在一个个生动活泼的语言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真。肖老师的文本语言教学,特别是词语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理解、体悟,让学生真正抵达到文本深处的彼岸,潜入到文本思想和情感的“碧波深处”。

      一、词语教学,深在对文本情感的揣摩

      叶圣陶说:“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的解释定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句都不轻易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征。”因此,运用比较法进行词语教学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肖老师在课堂上极其善于抓住学生阅读中容易忽略的一些词语,通过反复比较阅读,引领学生揣摩出蕴含在“碧波深处”的言语意义。

      《猫》教学片断——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了猫亡失后“我”难过的句子:

      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个月来相伴的小侣!

      我也怅然的,愤然的,在咒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师:结合这三句话,你怎么就发现我对第三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呢?

      生:因为这里面有“我”的过失。

      师:“我”的过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不过我的要求是从这三个句子中去发现。

      生:因为第三次写难过的句子更多一些。

      师:你是从句子的长短上考虑的。还有没有发现?

      生:对于猫的亡失,第一句是说“我感到一缕酸辛”,第三句却说“我心里十分难过”。

      师:“一缕”和“十分”,这是数量上的对比,体现出“我”对第三只猫的亡失更加难过。

      生:对于第一只猫的亡失,“我”只是“感着一缕的酸辛”,对于第二只猫的亡失,“我”的情感是“怅然的,愤然的”,第三只猫亡失后,“我心里十分难过,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师:你抓住了“我”的心理活动,理解了“我”对猫的亡失的情感心理程度在逐步地加深。其他同学还有发现吗?

      生:第一只猫亡失时,“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第二只猫亡失时,“我也怅然的,愤然的,”第三只猫亡失后,“我心里十分难过……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师:我在听你朗读时,发现你重读了三句话中的副词,第一句、第二句是“也”,第三句是“益”和“更”。没有“也”,只有“更”,说明我对于第三只猫的亡失更加的难过。请大家再次朗读文中三只猫亡失后表现我难过的句子。(学生齐读)

      在理解“对第三只猫的亡失,我心里更难过得多”一句中,肖老师紧紧抓住“我”的心理情感,引导学生从数量词的对比、表现心理程度词语的对比以及副词的对比,并通过真情地朗读,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我”当时备受煎熬、深感内疚的难过心理,从而深深抵达到词语意义的内核,探寻到了语言“碧波深处”的意义。

      二、词语教学,深在对人物形象的透析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有些经典的文本,往往通过一个普通的句子或一个不起眼的词语,便生动地展现出其中的思想感情,甚至是人物的内在精神品质。肖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擅长抓住一个主问题引爆课堂,让学生在对主问题的思考探究中,通过对词语的反复品析,既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有不自觉地感受到了一个个具体的人物形象。

      《斑羚飞渡》教学片断——

      老师指导男生朗读文中写“灿烂”的句子: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声音浑厚沉郁)


展开全文阅读
      师:镰刀头羊走向了这片灿烂,留给我们一个远去的背影。那么,凝望这片“灿烂”,拨开这片“灿烂”,从那片“灿烂”里我们能看到什么呢?想一想,在这片灿烂里你们能看到什么?别急着举手,好好想想。

      生:应该是镰刀头羊的一种精神,一种伟大的的精神,它的智慧。

      师:是什么精神呢?什么智慧呢?

      生:为了集体而敢于牺牲自己的精神。

      生:生死关头能想出飞渡的办法。

      师:敢于牺牲的精神,伟大的智慧。还有没有?在那片灿烂里我们还能看到什么?你来说。

      生:团结的精神。

      师:嗯,团结的精神。

      生:对种族不舍的那种精神。

      师:对种族不舍的那种精神。这些精神其实就体现在我们先前对飞渡的理解中。拨开这片灿烂,我们看到一种精神,一种生存的智慧。还能看到些什么?

      学生陷入思考。

      师:联系全文来看,抓住那个背影,想一想,灿烂在对面,我们还能读出些什么?来,你来说。

      生:对人的残酷无情的控诉。

      师:对猎人暴行的控诉?小说中,我们读出了猎人的什么来?你来说。

      生:猎人的无情,残暴。

      生:为私利而杀害这些动物。

      师:无情,残暴,自私,贪婪。是这意思吧。所以同学们,那片灿烂里,即有斑羚的伟大,又显示着猎人的渺小。

      “拨开这片‘灿烂’,从那片‘灿烂’里我们能看到什么呢?”肖老师通过对“灿烂”一词的反复深敲细推,让学生不仅体会出镰刀头羊敢于牺牲的精神和从容不迫的智慧,更让学生从灿烂的对面理解了猎人的无情残暴、自私贪婪。一个“灿烂”既展现了斑斓的伟大,又显示出人类的渺小。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在肖老师的不断引导下,学生品读出了“灿烂”背后隐藏的“碧波深处”的意义。

      三、词语教学,深在对作品主题的挖掘

      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加深对词语和文意的理解和感悟,并逐渐领悟到文本表达的主题。在课堂上,肖老师特别善于指导学生朗读,特别是对某些重点的语句,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品味词语,把握文意,理解主旨。对于这一点,在《皇帝的新装》课例中可见一斑——

      全城的人都听说了这织品有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所以大家也渴望借着这个机会测验一下。

      城里的所有人都在讨论着这美丽的布料。

      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

      “一点也不错。”所有的骑士都说。

      “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

      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起衣裙似的。

      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漂亮!”

      (教师抽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上句子)

      师:这些句子出现在文章不同的地方,但是有一个字是相同的,哪个字?一起喊!

      生(齐):都。

      师:每个句子里都出现了一个“都”字,这里的“都”说明什么问题?

      生:全城的大人都在说谎话。

      生:是全城的大人造就了这个荒唐的闹剧。

      生:我觉得这样就可以体现出全城的大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很笨,不称职。

      师:所有的大人,无论是有权利的,还是没权利的,无论是高高在上的,还是贴着地气的善良百姓,都卷入了这场闹剧当中。

      生:我认为是全城的大人都有虚荣心,不愿意承认看不见布料,所以才产生了这场闹剧。

      师:那你知道老百姓为什么要有虚荣心吗?

      生:因为他们不愿意在皇帝面前显示出自己的愚蠢,皇帝如果听见他们说看不见,就是认为他的国家的百姓太愚蠢了。

      师:也就是说百姓不敢说真话,是迫于压力。他说了假话,是迫于生存的需要。同学们,这个时候是不是更能发现《皇帝的新装》其实讲的是一个成人世界的故事。

      教师出示多媒体:“皇帝的新装”对皇帝,对官员,对百姓等,与其说是新装,不如说是——?(学生思考。)

      生:不如说是一场闹剧。

      生:不如说是一个谎言。

      生:不如说是一个诚信的试金石。

      生:不如说是大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生:不如说是大人们内心世界的一块透视镜。

      生:不如说是一张对诚实的考卷。

      师:原来这是给大人们准备的一道测试,一面镜子。通过这件新衣,我们看到了虚荣,看到了私心,也看到了社会的复杂,看到了功利世故,甚至看到了成人世界的人性黑洞。所以,这里与其说是皇帝的新装,不如说是大人的“心装”。

      《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的主题,我们以前更多地定位在对皇帝昏庸腐朽、大臣愚蠢自私的揭露。但是肖老师通过对文本相关语句的整理归类,让学生在情感朗读中发现句子中隐藏的“都”这一副词,引导学生从表层含义入手,再到人物性格的理解,最后深入到文本的主题,从而挖掘到了更加灿烂的“碧波深处”——对成人复杂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

      著名美学教育家朱光潜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际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因此,词语教学应渗透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训练和情感熏陶上,真正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字词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强化,还促进了学生其他能力与素养的形成,开拓了思维,培养了语感,激发了兴趣,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和辉煌灿烂,从而让词语教学显得情趣盎然。
标签:教学案例 沉潜到深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肖培东老师情感启悟教法初探(教师随笔)
下一篇:秋天的遗憾,散落一地——肖培东《美丽的颜色》诗歌创作教学案例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