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3453 2018-11-22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中国石拱桥》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材来源:八年级《语文(上册)》教科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来源: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设计者:张美丽(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二中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阅读中了解说明的表达方式;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2、教材分析
《中国石拱桥》是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在这之前,学生学习的课文绝大多数是记叙文,对说明文是陌生的,学生学习中一定会有困难,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有思想准备,一定要动脑筋、想办法,将教学设计好,把学习说明文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学好说明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在单元提示中已明确指出: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升是一位桥梁专家,他虽然只是向普通读者介绍有关中国石拱桥的一般性的知识,却显得高屋建瓴,游刃有余。作者抓住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举例说明,要言不烦。多处运用具体数字来说明问题,体现了作者谨严的治学态度。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不少说明文,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继续深入了解说明文的文体特征,突出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这两个重点,引导学生细读文章,体会作者思维的清晰与严密,以学习阅读更加复杂的说明文。
学习目标:
1.通过细读文本,学会概括、筛选信息,明确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2.通过品味具体语句,学习常见的说明方法,体会它们的作用。
3. 通过品读文章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重难点:目标2、3
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圈点勾画法和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教师在关键处和难点要给予及时点拨;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刚刚学习说明文,所以本文的学习贵在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逐步体会说明文的文体特点而不是教师强行灌输。 2.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同时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重视总结提升。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几个关键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评价任务
1.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石拱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2.对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有体会并能表述
3.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述常见的说明方法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中国石拱桥》,通过课前的预习,我们认识了我国著名的石拱桥---赵州桥和卢沟桥,大家能不看书说出这两座桥的样子吗?老师有几张石拱桥的照片,你们能从这些照片里面准确的找出赵州桥和卢沟桥吗?如果能,请说说你是怎么找出的?
(PPT出示四张石拱桥的图片)
二、回顾衔接:
1. 说明事物时,要抓住特点
(1)同学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出依据。
(2)归纳概括两座桥外形上的特点。
三、自主探究,归纳总结
1. 重点研读4-5段,学生大声朗读后,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赵州桥的?
(2)作者是怎么表现赵州桥的特点的?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 学生默读6-8段:
(1)总结卢沟桥的特点
(2)总结提炼:赵州桥和卢沟桥有哪些相同特点?
全班讨论:
(1)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时,可以只举一座桥的例子吗?
(2)能先介绍卢沟桥再介绍赵州桥吗?
师生总结:
选材时,要选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还要注意材料的全面性,按照合理的顺序安排材料
3. 齐读第9段,了解石拱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1)理清说明顺序
(2)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品味语言特点
学生品读第3段,思考: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1)“大约”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2)“可能”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3)“有记载的”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以相同的方式合作研读4、5段,体会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2)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3)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4)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教师总结:
说明文的语言有准确、严密的特点,综观以上语句,可以发现本文:
1.介绍事物时使用准确的数字;没办法用准确数字的,就用表示估计或推测的数字;
2.对暂时还无法肯定的意思,就用表示推测的语言来表达;
3.恰当地使用限制性的词语,从时间,程度,范围等方面限制,使表达的意思趋于准确。
四、拓展延伸
介绍我国石拱桥在现当代突飞猛进的发展,感受桥梁事业的巨大成就。(PPT展示图片)
五、布置作业
课后:积累拓展五(引导学生体会叙述性语言同说明性语言的区别)
阅读下面的两段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对卢沟桥的介绍,与课文相比,说明的内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所不同?
2.材料(二)主要写的是什么?与课文里对卢沟桥的介绍相比,它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六、板书设计
学习说明文:
1.抓住特征
2.理清顺序
3.了解方法
4.揣摩语言
张美丽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中国石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故乡》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下一篇:
《诫子书》原文赏析及相关备课资料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