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备课资料
阅读:2017  2020-06-15
标签:备课资料 高二备课资料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课文原文之求诸己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4?14)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评析】

      这是孔子对自己和自己的学生经常谈论的问题,是他立身处世的基本态度。孔子并非不想成名成家,并非不想身居要职,而是希望他的学生必须首先立足于自身的学问、修养、才能的培养,具备足以胜任官职的各方面素质。这种思路是可取的。

      【原文】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1)。”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2)。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14?42)

      【注释】

      (1)安人:使上层人物安乐。

      (2)安百姓:使老百姓安乐。

      【译文】

      子路问什么叫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周围的人们安乐。”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尧舜还怕难于做到呢?”

      【评析】

      本章里孔子再谈君子的标准问题。他认为,修养自己是君子立身处世和管理政事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做,才可以使上层人物和老百姓都得到安乐,所以孔子的修身,更重要的在于治国平天下。

      【原文】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1),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7?3)

      【注释】

      (1)徙:音xǐ,迁移。此处指靠近义、做到义。

      【译文】

      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评析】

      春秋末年,天下大乱。孔子慨叹世人不能自见其过而自责,对此,他万分忧虑。他把道德修养、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面的问题相提并论,在他看来,三者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因为进行道德修养和学习各种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或“不善”,只有这样,修养才可以完善,知识才可以丰富。

      【原文】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7?30)

      【译文】

      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

      【评析】

      从本章孔子的言论来看,仁是人天生的本性,因此为仁就全靠自身的努力,不能依靠外界的力量,“我欲仁,斯仁至矣。”这种认识的基础,仍然是靠道德的自觉,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就有可能达到仁。这里,孔子强调了人进行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有其重要意义。

      【原文】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1)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2),百乘之家(3),可使为之宰(4)也,不知其仁也。”“赤(5)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6),可使与宾客(7)言也,不知其仁也。”(5?8)

      【注释】

      (1)赋:兵赋,向居民征收的军事费用。

      (2)千室之邑,邑是古代居民的聚居点,大致相当于后来城镇。有一千户人家的大邑。

      (3)百乘之家:指卿大夫的采地,当时大夫有车百乘,是采地中的较大者。

      (4)宰:家臣、总管。

      (5)赤:姓公西名赤,字子华,生于公元前509年,孔子的学生。

      (6)束带立于朝:指穿着礼服立于朝廷。

      (7)宾客:指一般客人和来宾。

      【译文】

      孟武伯问孔子:“子路做到了仁吧?”孔子说:“我不知道。”孟武伯又问。孔子说:“仲由嘛,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可以让他管理军事,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冉求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在一个有千户人家的公邑或有一百辆兵车的采邑里当总管,但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公西赤又怎么样呢?”孔子说:“公西赤嘛,可以让他穿着礼服,站在朝廷上,接待贵宾,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评析】


展开全文阅读
      在这段文字中,孔子对自己的三个学生进行评价,其评价标准就是“仁”。他说,他们有的可以管理军事,有的可以管理内政,有的可以办理外交。在孔子看来,,他们虽然各有自己的专长,但所有这些专长都必须服务于礼制、德治的政治需要,必须以具备仁德情操为前提。实际上,他把“仁”放在更高的地位。

      【原文】

      冉求曰:“非不说(1)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2)。”(6?12)

      【注释】

      (1)说:音yuè,同悦。

      (2)画:划定界限,停止前进。

      【译文】

      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您所讲的道,而是我的能力不够呀。”孔子说:“能力不够是到半路才停下来,现在你是自己给自己划了界限不想前进。”

      【评析】

      从本章里孔子与冉求师生二人的对话来看,冉求对于学习孔子所讲授的理论产生了畏难情绪,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非常吃力。但孔子认为,冉求并非能力的问题,而是他思想上的畏难情绪做怪,所以对他提出批评。

      【原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9?17)

      【译文】

      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原文】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9?23)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默默无闻,那他就没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

      【评析】

      这就是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社会在发展,人类在前进,后代一定会超过前人,这种今胜于昔的观念是正确的,说明孔子的思想并不完全是顽固守旧的。

      【原文】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17?22)

      【译文】

      孔子说:“整天吃饱了饭,什么心思也不用,真太难了!不是还有玩博和下棋的游戏吗?干这个,也比闲着好。”

      【原文】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5?27)

      【译文】

      孔子说:“完了,我还没有看见过能够看到自己的错误而又能从内心责备自己的人。”

      【评析】

      古往今来,人们往往能够一眼看到别人的错误与缺点,却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即使有人明知自己有错,也因顾及面子或其他原因而拒绝承认错误,更谈不上从内心去责备自己了。甚至有的人,自己犯了错误,不去认真检查自己,反而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这是一种十足的伪君子。孔子说他没有见过有自知之明、有错即改的人。其实,在现实社会生活当中,我们见到的伪君子这种人还少吗?

      【原文】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19?21)

      【译文】

      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他犯过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

      【原文】

      子夏说:“小人之过也必文。”(19?8)

      【译文】

      子夏说:“小人犯了过错一定要掩饰。”

      【原文】

      陈司败(1)问:“昭公(2)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3)巫马期(4)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5),君子亦党乎?君取(6)于吴,为同姓(7),谓之吴孟子(8)。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7?31)

      【注释】

      (1)陈司败:陈国主管司法的官,姓名不详,也有人说是齐国大夫,姓陈名司败。

      (2)昭公:鲁国的君主,名惆,音chóu,公元前541 ̄前510年在位。“昭”是谥号。

      (3)揖:做揖,行拱手礼。

      (4)巫马期:姓巫马名施,字子期,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30岁。

      (5)党:偏袒、包庇的意思。

      (6)取:同娶。

      (7)为同姓:鲁国和吴国的国君同姓姬。周礼规定:同姓不婚,昭公娶同姓女,是违礼的行为。

      (8)吴孟子:鲁昭公夫人。春秋时代,国君夫人的称号,一般是她出生的国名加上她的姓,但因她姓姬,故称为吴孟子,而不称吴姬。

      【译文】

      陈司败问:“鲁昭公懂得礼吗?”孔子说:“懂得礼。”孔子出来后,陈司败向巫马其作了个揖,请他走近自己,对他说:“我听说,君子是没有偏私的,难道君子还包庇别人吗?鲁君在吴国娶了一个同姓的女子为做夫人,是国君的同姓,称她为吴孟子。如果鲁君算是知礼,还有谁不知礼呢?”巫马期把这句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真是幸运。如果有错,人家一定会知道。”

      【评析】

      鲁昭公娶同姓女为夫人,违反了礼的规定,而孔子却说他懂礼。这表明孔子的确在为鲁昭公袒护,即“为尊者讳”。孔子以维护当时的宗法等级制度为最高原则,所以他自身出现了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孔子又不得不自嘲似地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事实上,他已经承认偏袒鲁昭公是自己的过错,只是无法解决这个矛盾而已。

      【原文】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14?27)

      【译文】

      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评析】

      这句话极为精炼,但含义深刻。孔子希望人们少说多做,而不要只说不做或多说少做。在社会生活中,总有一些夸夸其谈的人,他们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说尽了大话、套话、虚话,但到头来,一件实事未做,给集体和他人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对照孔子所说的这句话,有此类习惯的人,似乎应当有所警戒了。
标签:备课资料 高二备课资料 高中语文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课文原文之克己复礼
下一篇: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课文原文之仁者爱人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