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213 2019-12-06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拿来主义》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拿来主义》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的是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具有代表性的杂文。因为杂文是文艺性的论文,属于议论文范畴,所以学习本文我们可以论文的学习方法来学习。鲁迅的杂文具有“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犀利幽默”的语言特点,并且善于运用因果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所以学习本文不仅可以从整体上初步感知议论文的写作特点,而且可以学习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以及议论文的多种论证方法。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课文,学习文章主要采用的两种论证方法:因果论证、比喻论证。
2、赏析鲁迅先生幽默讽刺的文风。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重要段落加强朗读背诵,以加深对文章主要观点的理解。
思维发展与提升:沉浸文本,互动探究,把握鲁迅杂文最突出的特点:对现象特征的高度概括和议论的形象化。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本文在批判中立论的方法,领会运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来论证论点的写作特色。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和学习鲁迅先生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发扬“拿来主义”精神,阅读中外作品时注意吸取精华,剔除糟粕;体会学习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责任感。
把握鲁迅杂文对现象的高度抽象概括和议论的形象化。
课前预习本文,积累字词,把本文和初中学习的鲁迅杂文进行比较阅读。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杂文《拿来主义》,看到鲁迅,很多同学望而生畏,语文有三怕。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拿来主义》,看上去很难,都上升到主义了吗。
实际上,我们不必害怕,鲁迅杂文的最突出的特点是形神兼备,不光深刻,还很形象,你看,“拿来”就很形象。用鲁迅先生自己的话说,是“论时事不留情面,砭痼弊常取类型”,前者说的是鲁迅写杂文的态度,针砭社会痼疾弊端常常一针见血;后者说的是鲁迅写作杂文的手段,所谓“常取类型”,就是对论说对象的特征做高度概括,进行分类,再把这一特征转化为典型的形象,议论出来,从而达到让读者深刻认识的目的。下面我们就来体会一下鲁迅先生杂文的这一特点。
二、分析文章内容,体会鲁迅杂文特点。
1、作者鼓吹对外来文化的拿来主义,源于近代中国社会的很多痼疾弊端,面对众多的痼弊,作者高度抽象概括为几类?或者说除了作者倡导“拿来主义”,还有哪些其它的“主义”?
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
2、对这几种“主义”,作者是怎样形象化的议论的呢?
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丧权辱国
(1)能做到吗?不去,不来?
——不能,枪炮打破大门,碰了一串钉子,丧权辱国。
(2)闭关主义导致的结果是什么?
——送去,送来。(自己不能不去,别人也不会不来)
——这是闭关主义导致的必然结果,作者第一句话就点中了问题的要害,这就是不留情面,一针见血。
送去主义:捧,几张,一路,挂过去,活人替代了古董——文化贫乏
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物产贫乏
(1)一生读(别的且不说罢……),他生思考:那句是很形象的议论。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诚惶诚恐地“捧”,描摹丑态;古画和新画加起来只有“几张”,却“一路”地“挂过去”,太可怜了,太寒酸了,这就暗示出中国学艺上的东西已相当贫乏,没什么能够代表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艺作品了,文化何其贫乏。
(2)第一段还有哪句也体现了这种文化上的贫乏?
快到没什么可送的地步了,只好“活人替代了古董,把国粹拿出来,我敢说,也可以算是显出一点进步了”。(四大发明,长城,京剧,脸谱,针灸,秧歌……)
(3)送去的只是学艺上的东西吗?真的像作者说的那样“别的且不说吧”,有没有说别的?
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
——物产贫乏
这就是鲁迅说话的艺术,我且不说他上课睡觉,下课胡闹,我单说他不交作业……
送来主义:鸦片,废枪炮,香粉,电影,“完全国货”的东西——经济损失,精神颓靡
(1)在这里,鲁迅辨析了几个词语,他是这样写的: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
展开全文阅读
“抛来”和“抛给”有何区别?(我朝你抛来一样东西,我抛给你一样东西)
“抛来”表示趋向,“抛给”表示目的,就是要给你,这一定是别有企图的。
(2)“抛给”了什么?有何危害?
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经济损失,精神颓靡
3、至此,鲁迅对社会种种痼弊概括完毕,所以接下来一句话,提出观点: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倡导对外来文化要采取拿来主义。
4、对于拿来主义,鲁迅是怎样高度概括,形象化的议论出来的呢?
拿来主义:
孱头:徘徊不敢走进门——害怕恐惧
混蛋:放一把火烧光——盲目排斥
废物:蹩进卧室大吸鸦片——全盘接受
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占有,挑选,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1)生读第8节,他生思考。这里写了什么?
对待外来文化的几种错误态度,这个问题很大,要对此做一番分析批判,要花多少字?而鲁迅先生只是画了一所大宅子和三个人,就说清楚了。
(2)怎样“拿来”,正确的态度是什么呢?
外来文化中也就是大宅子里有哪些东西?——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
作者提出了什么主张?——占有,挑选,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先后顺序)
——这样,主人才是新主人,文艺才能成为新文艺。
三、小结。
这就是鲁迅杂文最突出的特点,他总是能高度抽象概括出事物、现象的本质特征,然后把它情景化,故事化,漫画化,形象的议论出来。正是因为此,他的文章才那样深刻锐利,让我们警醒。据统计,从我们开始奉行鲁迅的“拿来主义”以来,中国共翻译了十万多册西方书籍,而西方翻译中国的书籍只有一千多本,两者相差100倍,这就是鲁迅杂文的价值。
四、再读体会。
五、延伸。
本文已发表七十多年,文章中提出的观点有没有过时?请分析阐述。
六、作业。
对待外来文化如何“拿来”,作者是怎样高度归纳概括并形象化地议论出来的呢?请分析阐述。
侯晓旭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拿来主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拿来主义》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下一篇:
高攀龙《可楼记》原文、译文及赏析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课程名称:
高中议论文快速构思(40分钟写满800字)
课程形式:12节课,14个word文档打包下载
是否收费:收费
有需要的,请添加尹老师微信13958889955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