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阅读:881  2020-03-12
标签:备课资料 高一备课资料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备课素材
 1.素材积累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教育家,他对子路、曾皙等学生的几次回答,以亲切和蔼的长者作风,给谈话带来轻松和谐的气氛,表现了他教育学生时循循善诱的教学态度。同时,他对学生言志的评论,也各有侧重点,反映了他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他也曾哂笑子路,但并不是认为他的政治主张不对,而是用委婉的态度批评“其言不让”。曾皙的话似乎与政治无关,不过,他描绘的是一个太平社会的缩影,即形象化了的礼乐之治的盛世,所以深受孔子的赞扬。

      【应用角度】 “循循善诱”“因材施教”“谦虚”“教学相长”等。

      2.素材应用

      遥想千年前大教育家孔子,面对个性化的学生,给予的评价各不相同,有默许的“吾与点也”,有大赞的“贤哉,回也”,也有委婉否定的“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没有简单粗暴,只有循循善诱。想要我们的教育不再停留于分数的表面,便要明白爱因斯坦那句教育箴言的真谛:“学校的目标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图画小儿赏与罚,应由社会明眼察。不囿分数殇教育,急功近利最可怕”。希望一幅轻松幽默的漫画,能敲醒更多沉醉不知归路的“大家”,还教育一个包容博大的天地,给孩子一个快乐完满的明天!

      二

      1.素材积累

      孟子晚年和齐宣王有一次关于“王道”问题的谈话。在孟子的层层诱导之下,齐宣王侧耳恭听了儒家“保民而王”的“仁政”学说。孟子在论说的主动权的把握上和迂回前进、游刃有余的说理过程上,为人称道。他牵着齐宣王的鼻子,使其一步步地走到自己的“仁政”之路上来,其中运用的谈话艺术令人叫绝:弃“齐桓晋文之事”,谈“保民而王”之术——避实就虚,弃异求同的话题选择;用“以羊易牛”的小事,发掘对方长处,给予对方信心——缩短双方距离的心理战术;要说道理,先打比方,“引而不发,跃如也”,并逐层推进的启发方式;明知故问,有纵有擒,因势利导,引人入彀,由齐宣王高高在上的问询,到自己承认“吾惛,不能进于是矣”的“围剿”。

      【应用角度】 “忠言未必逆耳”“做事要讲究方式方法”“批评要讲究艺术”等。

      2.素材应用

      忠言未必只能逆耳,顺耳忠言往往更易被人们所接受,这就需要说话的艺术。孟子在建议齐宣王时,并没有慷慨激昂地批评宣王,而是由平凡小故事联系到国家治理,以小见大,深入浅出地陈明利害,使宣王最终明白了推行王道才是称王天下的佳径。而商容、比干等忠臣在进谏时与国君针锋相对,结果触怒龙颜,非但意见不为国君所接受,自己也被降罪或遭杀身之祸。在改革开放,大力进行经济建设的今天,就更需要人们多提建议和意见。正确意见能被及时接纳并付诸行动,将大大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而讲究提意见的艺术对意见能否被及时采纳是至关重要的。运用说话的艺术,使忠言不必逆耳,于人,于己,于社会都大有益处。

      三

      1.素材积累

      同样的刀子,同样是用来剔割牛肉,有的厨师只用了一个月便刀刃缺损,只好再换新的;技术好的厨师可以一年换一次;有一个高明的厨师,一把刀子用了十九年,刀刃依旧锋利。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我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庄子,就以厨师用的刀子使用时间长短,来形象地说明养生的大道理。他在《庖丁解牛》中通过厨师与文惠王的对话,婉转而又风趣地说明养生的要领。这个要领就是了解自然、顺应自然。

      【应用角度】 “顺应自然”“无为与有为”“修养”“智慧”等。

      2.素材应用

      有时高明的智慧,并不存在于史书中跌宕起伏的英雄人物身上,反而存在于籍籍无名的布衣百姓身上。智慧到了这种地步,已然接近自然和哲学。青山绿水中的简陋居室,渔樵江渚的朴实生活,摒除了逐鹿中原的刀光剑影,余下了清贫安逸的闲云野鹤。古代智者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顺应自然、游刃有余的智慧。庖丁解牛“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这正是因为他“以无厚入有间”,这种超越技艺的境界,不正是顺应自然、追求自由的体现吗?这种超然一切的心态与生活,就是智慧。智慧至此脱掉了华贵的外衣,露出了亲和、质朴、自然的真实面貌。人人都向往这种境界,但大多数人却还未拨开心头的迷雾。

      [群文阅读]

      导读:春秋战国是一个动荡剧烈的时代,生产力的发展,政治制度的变革,兼并战争的频繁,社会风俗的变化,推动了学术的发展,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那些聪慧睿智的哲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争相提出各自的治国良方。他们凭着强烈的责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奔波于大地上,为实现伟大的理想和抱负而奋然前行。他们又是大地上诗意的栖居者,孔子的洒脱,孟子的激情,庄子的轻盈,不能不令我们肃然起敬。

      孔子的洒脱

      ⊙周国平

      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

      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这两个方面,可以用两句话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展开全文阅读
      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一般读书人寒窗苦读,心中都悬着一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成器,即成为某方面的专家,好在社会上混一个稳定的职业。说一个人不成器,就等于说他没出息,这是很忌讳的。孔子却坦然地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也确实有人讥他博学而无所专长,他听了自嘲说,那么我就以赶马车为专长吧。

      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还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

      “君子不器”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孔子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的人生观。有一回,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聊天,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其中三人志向远大。唯有曾点说,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轻装出发,约若干大小朋友,到河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歌回来。孔子听罢,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圣人的这一叹,叹出了他的未染的性灵,使得两千年后一位极重性灵的文论家大受感动,竟改名“圣叹”,以志纪念。人生在世,何必成个什么器,做个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悠闲自在,岂非胜似一切?

      学界大抵认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至于什么是“仁”,众说不一,但都不出伦理道德的范围。孔子重人伦是一个事实,不过他到底是一个聪明人,而一个人只要足够聪明,就决不会看不透一切伦理规范的相对性质。所以,“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这句话竟出自孔子之口,他不把“仁”看作理想人格的必备条件,也就不足为怪了。有人把“仁”归结为“忠恕”二字,其实孔子决不主张愚忠和滥恕。他总是区别对待“邦有道”和“邦无道”两种情况,“邦无道”之时,能逃就逃(“乘桴浮于海”),逃不了则少说话为妙(“言孙”),会装傻更妙(“愚不可及”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其本义不是形容愚蠢透顶,而是孔子夸奖某人装傻装得高明至极的话,相当于郑板桥说的“难得糊涂”)。他也不主张,当你的左脸挨打时,要你把右脸也伸过去。有人问他该不该“以德报怨”,他反问:“那么用什么来报德呢?”然后说:“应该是用公正回报怨仇,用恩德回报恩德。”

      孔子实在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人,他有学识,知分寸,丝毫没有显现出偏执狂的特征。“信”是他亲自规定的“仁”的内涵之一,然而他明明说,“言必信,行必果”,乃是僵化小人的行径(“然小人哉”)。要害是那两个“必”字,毫无变通的余地,把这位老先生惹火了。他还反对遇事过分谨慎。我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这句话也出自《论语》,只是孔子并不赞成,他说再思就可以了。

      也许孔子还有不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有这一面毕竟是令人高兴的,它使我可以放心承认孔子是一位够格的哲学家了,因为哲学家就是有智慧的人,而有智慧的人怎么会一点不洒脱呢?

      (有删改)

      孟子:我们的文化宝藏

      ⊙鹿义霞

      带着一颗朝拜的心,我又一次走进经典聆听孟子。书香扑面的时候,心被虔诚塞得满满。沿着岁月的河道溯源,不觉间仿佛已走过千年。作为一代儒家宗师的孟子并没有走远,他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依然穿越时空给后人启迪,给后人震撼!

      这是一个不惧忧患、心怀天下的孟子——生于乱世,勇于济世;游于列国,长途跋涉;晓之以理,苦口婆心:他奔走在游说的路上,执着而坚定,焦灼而真诚。倡导仁政,反对战争,主张以德服人,抨击暴力治国,纵然屡屡碰壁却依然不失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人皆可以为尧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行仁义而王天下”……20多年的游说生涯,他辗转奔走,不辞劳苦,留下了悠长的足迹,留下了经典的语句,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激情的孟子。那份知识分子的良知,给后人留下经久的感动。

      这是一个满怀智慧、为民呼号的孟子——民生的艰辛与百姓的困苦触动着他的心灵。他重视民心的向背,深谙人民与天下的载舟覆舟关系;他向往理想社会图景,规劝统治者安定人民,善待民生。听:“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的话精邃而深情。锲而不舍宣扬民本思想,持之以恒做百姓的代言人,他那份深刻,他那份执着,他那份大爱,让千年后的我们读到岁月的回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每当读到孟子这段话,心里就会猛然升腾起大片温暖,大片美好。

      这是一个气节超然、卓然出众的孟子——呼唤高尚人格,是《孟子》不变的主题;保持气节超然,是孟子永恒的追求;注重人格修养,是孟子真挚的宣言。“养心莫善于寡欲”“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样的语言烙在心灵深处,指导着我们的做人,影响着我们的做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成了很多人的精神坐标,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塑造,尤其对中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的性格塑造,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想到孟子,常常想到这样四个字:浩然正气。

      这是一个才学渊博、文采飞扬的孟子——《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孟子的言辞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并耐人寻味。那些精彩的比喻,那些巧妙的构思,那些练达的语句,构成了孟子作品特别的气象。“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五十步笑百步”“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的作品乃中国文坛之瑰宝。

      这是一个提倡社会和谐的孟子,他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一个睿智理性的孟子,他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这是一个自信的孟子,他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是一个笑傲困难的孟子,他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被尊为“亚圣”,儒家文化亦被称为“孔孟之道”。孟子在修身养性、治国安民、教育学习、交友处世、孝亲敬老等方面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警世名言,警醒后人反刍,引发后人思考。作为思想家的孟子,作为教育家的孟子,作为政治家的孟子,作为文学家的孟子,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忽然想起有本书上这样说过:阅读孟子,让经典进入民间,让传统回归现实,让历史告诉未来。

      庄子的翅膀

      ⊙叶春雷



展开余文      人到中年,活着感觉越来越沉重。这种沉重就像一个人陷入沼泽地,你拼命想挣脱泥水的围困,想让自己的身体变得轻盈,从泥沼中挣脱出来,但是越挣扎,陷得就越深。

      我感觉自己正陷入这种恐惧。我周围的生活就像一个巨大的泥沼,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时候我想到了庄子,这是蝴蝶,或者大鹏。这是长翅膀的庄子,从人世的巨大泥沼中超脱出来从而变得轻盈无比的庄子。比起我生活的时代,庄子的周围才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泥沼,一个恐怖的陷阱。庄子,包括和庄子一样地位卑微的“士”以及比庄子地位更加卑微的“庶”,他们只是君主的猎物,被围困在君主的苑囿里,君主什么时候高兴了或者不高兴了,就宰杀一只,纯粹为了娱乐。那是一个毫无生命尊严的时代,那是一个人命低于草菅的时代。

      庄子也是一只猎物呀,被君主围捕,但却冲破君主的包围圈,胜利大逃亡了。对于“士”,君主并不是纯粹用刀剑来对付的,他们还用蜂蜜和甜酒,用玉帛和铜币。他们要让一部分猎物成为自己的宠物,供自己取乐,同时也会让他们为自己充当爪牙,去猎杀更低级的“庶”。

      楚王派使者持千金来了。楚王要降服庄子这只桀骜不驯的猎物。温柔的大网张开了,暗藏杀机。但庄子就是不入其彀中。庄子选择了突围。庄子冲天而起。庄子就是这样被逼出了一双翅膀。

      庄子从此不再是一只猎物。庄子完成了自己。因为有了翅膀,因为舍弃,庄子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自由是什么?自由是你一无所有之后,还能自信地对所有的人说:“我富甲天下。”我们有这种气魄吗?没有。所以我们成不了庄子。

      庄子曾经向监河侯借粮,因为庄子家贫。庄子不是迂腐的伯夷、叔齐,庄子知道生命的可贵。但庄子从不像那些被豢养的哈巴狗那样向君主摇尾乞怜。庄子是有翅膀的人。庄子的灵魂在天上,在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浩渺宇宙间。庄子是能够吞吐宇宙的人,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哪会下作到向君主摇尾乞怜的地步。庄子宁愿在污泥中曳尾,因为曳尾污泥,那是在与大自然肌肤相亲。

      庄子就这样拔地而起。庄子在我们灵魂的仰望中翩翩起舞。庄子是雄浑的,也是妩媚的。庄子一会儿是大鹏,力拔山兮气盖世;一会儿是蝴蝶,留连戏蝶时时舞。生有翅膀的庄子是永垂不朽的。这个长着翅膀的怪物,滑过阴暗的宫廷,滑过君主的刀丛,竟然毫发无损。凭什么?凭他的一对翅膀。

      人到中年,我感到生命的沉重。因为我没有庄子的翅膀。说到底,我没有庄子那样的思想。思想使人轻盈,金钱使人沉重。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每个人都被捆缚在欲望的战车上,每个人都在冲锋陷阵,都在拼命厮杀。这是另一个尸横遍野的战场,没有硝烟,但比起战国的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毫不逊色。我们没有翅膀,我们只有欲望。

      庄子是战国时期最伟大的散文家。因为庄子的散文也有一双翅膀。能够飞翔的散文才是好散文,而能够在飞翔中不被大风刮散架的散文才是散文中的珍品。庄子的散文在历史的大风中飞翔了两千多年,不仅没有散架,没有像羽毛一样被刮得无影无踪,反而在风沙的打磨中日益锃亮,这得益于庄子翅膀的轻盈,还有坚实。

      我飞不起来,因为我的沉重。这种沉重是污浊的,散发着生活的枯枝败叶的腐朽气息。我的生活中堆积着那么多腐朽的枯枝败叶,但我一点也不舍得丢弃,反而视若珍宝,所以我注定无法轻盈。

      还是不要胡言乱语了。让我们的心,老老实实地在生活的浮沉中飞翔吧!

      推荐作品:

      《解读孟子》 傅佩荣

      《庄子,会飞翔的人》 朱以撒

      [积文化常识]

      1.古代车马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1)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2)轻车:也称驰车,用以冲锋陷阵。

      (3)苹车:车厢围有苇草皮革,以为屏蔽,作战时可以避飞矢流石。“苹”同“屏”。

      2.宗法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1)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祭祀在古代是大事。

      (2)太庙:天子的祖庙。

      (3)七庙:历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祖庙居中,左三昭,右三穆。

      3.古代学校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1)庠、序:古代地方开设的学校,后泛指学校。

      (2)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即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3)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

      (4)国子监:汉魏设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如明代设“国子监”,而《送东阳马生序》中则称之为“太学”。

      (5)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曾培养了杨涟、左光斗这样一批不畏阉党权势、正直刚硬廉洁的进步人士,他们被称为“东林党”。

      [诵国学经典]

      [先贤语录]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选自《论语学而》)

      [古文今译]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知行启迪]

      和是儒家所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礼记中庸》写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有子认为,礼的推行和应用要以和谐为贵。但是,凡事都要讲和谐,或者为和谐而和谐,不受礼的约束,也是行不通的。既要遵守礼的规定,相互之间又不要出现不和。我们强调以和为贵,又不能单纯为和而和,要把握合适的度。一味地调和,搞得一团和气,上下满意,左右逢源,丧失原则和尺度,就成了孔子所说的“乡愿”,就成为“德之贼也”。 

侯晓旭

标签:备课资料 高一备课资料 子路、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13—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文言文注释翻译(全国卷)
下一篇:《鸿门宴》备课素材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