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备课资料
阅读:758 2020-03-12
标签:
备课资料
高一备课资料
《烛之武退秦师》备课素材
[素材采撷]
1.素材积累
烛之武作为郑国的一位老臣,却一直未被重用,真可谓不得志至极。在秦、晋两国大举攻郑之际,他却抛弃个人恩怨,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只身赴敌营。面对强悍的秦穆公,他一开始就注定了胜局,几十年积蓄的能量终于在瞬间得到了释放和爆发。他不卑不亢,斗智斗勇,凭借自己的胆量和智慧,保全了郑国。能在国家危亡面前不避不让、甘心赴汤蹈火的动力和根源是他那火热的爱国之心和强烈的爱国意识。
【应用角度】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个人与国家”“默默积蓄与一鸣惊人”等。
2.素材应用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样一个才华长久没有显露出来的人,当国家有难的时候他还是站出来解国家之围了。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须发尽白的老者,夜缒而出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当他拄着拐杖走进秦营时又是怎样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岁月给了烛之武太多的落寞与不甘,同时也磨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他与秦伯的交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胜局,几十年积蓄的能量终于在瞬间有了释放和爆发的闪亮时刻。“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只是这机遇来得太迟了一点儿,而且是冒着亡国的危险。但如果不是秦、晋围郑,烛之武恐怕真得“骈死于槽枥之间”,湮灭于历史的风雨之中了。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那些鲜活的身影却依然存留在人们的心头。像烛之武这样的识大体顾大局、临危受命的勇士,可以说就是国家的脊梁!
[群文阅读]
导读:岁月给了烛之武太多的落寞与不甘,同时也磨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当国家面临危难之际,他义无反顾地担起责任,只身前往强大的秦国,不辱使命,使秦军退却。他是力挽狂澜的国家英雄,还是充当了维护腐朽统治集团利益的角色?让我们走近烛之武,再度领略不同作者对他的感悟和评价。
永远的烛之武
⊙刘明珠
秦、晋联军兵临城下,郑国危如累卵。国难面前,烛之武临危受命,孤身出城;强秦帐内,烛之武不卑不亢、字字珠玑。终于,谈笑间,干戈化为玉帛。烛之武深明大义不计个人得失的爱国情操,烛之武义无反顾独闯秦营的英雄气概,虽经两千多年时光流水的冲刷,依然放射出熠熠夺目的光华!
命运对烛之武并不公允,几十载的饱受冷落,大半生的怀才不遇,满腹经纶的烛之武,只是郑国一个小小的负责养马的“圉正”。在他俯下苍老的身躯拾起艰辛的时候,没有人记起他;当他仰起斑白的头颅呼出抑郁的时候,没有人记起他。
当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时候,有人想起了他;当大军压境“国危矣”的时候,有人推出了他。就这样,“今老矣”的烛之武,踉跄着,被推到了两军对峙的刀锋前,被推到了生死难测的境地前。
没有多少抱怨,说的只是谦逊的“无能为也已”;没有怎么推辞,做的只是慨然“许之”,“夜缒而出”。于是,一个一直模糊的身影,在历史的这一刻,变大、变高、变清晰。当一个须发尽白、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在月隐风高的夜晚,被人用绳子拴着放到围有层层虎狼之师的孤城外;当一个步履蹒跚、牙落齿摇的老人,在冰冷刺骨的寒风里,揉着酸痛的腰肢走进剑拔弩张的秦军大营,这该需要怎样的坚定和无畏?无论他是成功还是失败,千载之后的我们都该为他的忠诚和勇敢高声喝彩!
面对雄心勃勃的秦穆公,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要有智慧。慷慨陈词间,有烛之武对郑国的一片赤诚,还有对局势的准确掌控;寥寥数语里,有烛之武对人情的自如练达,还有对世事的深刻洞明。所以,一场思想的碰撞之后,“秦伯说,与郑人盟”,一场灭国的灾难,就这样化为无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感谢《左传》为我们记下了这位忠勇睿智的老人,纵然隔着千年看去,他依然傲然屹立在历史长河中,他就是烛之武。
永远的烛之武。
烛之武是个胜利者?
⊙张宪峰
烛之武是不是一个胜利者?这要看他退没退秦军。课文的题目“烛之武退秦师”先入为主地告诉读者,烛之武退却了秦军,这就为烛之武的形象定位于一个爱国者奠定了基础。课文的内容到底是不是这回事呢?且听下文慢慢道来。
古人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秦晋围郑这场战事倒是兵不血刃,骤起骤落。然而,究竟是谁“不战而屈人之兵”?肯定的回答是:秦军。秦晋两国以大兵压境之势,逼迫郑国就范,因而秦军并不急于采取军事行动,在静观事变。终于,秦军等来了机会。烛之武作为郑国的全权代表出使秦军,进行政治谈判,欲以和平谈判的方式来解决目前的军事问题。这样的谈判能是平等的吗?郑国可是被逼到谈判桌上的啊,没有军事为后盾的谈判是毫无平等可言的。谈判桌上,秦伯话语不多,然而是一语定乾坤。秦军做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达到了用兵作战的最高境界。
有军事专家说,分析问题的最好切入点是利益。谁从这场战事中取得利益呢?秦军。秦军捞取的好处很多:一是把一个政治上独立的郑国变为一个政治上的依附国,在郑国建立了一个东方军事基地;二是一战而改变了国际军事战略格局,形成了对另一个对手晋国造成东西夹攻的战略格局,确立了秦国的大国地位。而晋国呢,不但空手而归,而且战略上已经处于被动地位。郑国呢,虽然免遭战火的涂炭,但是,这暂时的和平却是以丧失国家主权和领土的独立完整为惨重代价的。烛之武的最大“功劳”,是以郑国的独立主权为交换条件,换取了一个腐朽的统治集团对郑国人民的统治权,维护了这个腐朽统治集团的利益。这是一个怎样腐朽的集团啊?当国家利益遭到侵犯时,竟然组织不起来一次有效的抵抗。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那些军人呢?那些高官呢?偌大的朝廷竟然空空荡荡。国家无人啊!烛之武,你站出来了,可你担当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啊!
展开全文阅读
烛之武,你痛苦吗?
推荐作品:
《烛之武为什么要出使秦国》 史晓中
[积文化常识]
1.秦伯说,与郑人盟
盟:国家或个人等相互约定协同办事称“盟”。国家遇急难时,诸侯间临时约定会见,举行盟礼,共同约定,互相援助,称“会盟”。会盟时一般要杀生、歃(shà)血(会盟时饮牲畜的血或涂牲畜的血在口旁,以示诚信),并宣读盟书,向神发誓。
2.晋侯、秦伯围郑
侯、伯:古代爵位名。爵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先秦爵制与世袭的宗法、分封等制度互为表里,爵位往往就是政治权力的标志。秦以后的爵制(分赐爵与封爵),与先秦爵制的性质有所不同。爵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西周春秋爵称,可大致分为王、公、侯、伯、子、男六级。
[诵国学经典]
[先贤语录]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选自《论语季氏》)
[古文今译]
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惕戒备:年轻的时候,正在长筋骨,气血尚未定型,在男女问题上必须警戒;到了壮年时期,身强力不亏,精力旺盛,要警戒无原则的纠纷和争斗;到了老年,体力和精力都差了,要警戒贪得无厌。
[知行启迪]
这句话对于我们身处现代社会的人来说,仍然具有相当大的警示作用。它提出了人在不同的年龄段要注意“戒色”“戒斗”“戒得”,这对于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侯晓旭
标签:
备课资料
高一备课资料
烛之武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鸿门宴》备课素材
下一篇: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第1单元《中华传统文化——与经典对话》单元导读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