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阅读:1006  2020-06-06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近五年(2015-2019)各省高考作文真题分析及范文欣赏(三)
12.(2016江苏,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70分)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言论类材料作文题,提供了一则俗语以及与这则俗语观点相反的一种解说,并对这种解说提出了一种观点。对这样一则材料,我们该怎样“选取角度”呢?

先仔细审读材料,找出其中所蕴含的可供选择的角度。

材料中的俗语和“有人”的观点截然相反。俗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是人们对于语言的智慧性认识,口耳相传已证明其价值。这应该是一种普遍认识,惯性思维。而“有人”则认为“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这是从“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这个角度进行阐释的。前者属于中规中矩,后者却是“个性的彰显”“创新意识的闪现”。

对这两种观点,命题人有一种偏向暗示,就是对后一种观点进行了评价。看来,命题人的导向是希望考生能抛开俗语,从“有人”说的角度切入,重点思考对“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进行评价的那句话“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你对这样的评价怎么看?要做出自己的分析评价,得出自己的结论。因此,可以围绕“有人”的观点是否“彰显个性”和“闪现创新意识”来立意。

如此说来,便可以有三种不同方向的立意了。

第一,认为这样的观点是正确的,论证或说明“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确实体现了“彰显个性”“闪现创新意识”。

第二,认为这种观点不合逻辑:明明有话可说,你却偏偏不说;别人无话说,你却有话要说。世间很多人不屑说,是因为蔑视对方;世间很多人自说自话,是因为自大,独霸了话语权。这本就荒谬无理,怎能说是“彰显个性”“闪现创新意识”呢?

第三,跳出非此即彼的惯性思维看问题。对“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这句话,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命题人在题目中也暗含了这种意思,加了一个“有时”进行限制,即暗含了不同情况,区别对待的意思。要看在什么情况下,要说的是什么话。有时,有些话不可乱说;有时,有些该说的话又不能不说。

立意参考角度:

记叙类:

①从正面叙写,彰显人的个性,体现创新意识。

②从反面以讽喻方式叙写人云亦云,亦步亦趋。

③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写区别对待的故事。

议论类:

①论述“个性的魅力”“个性的张扬”或“创新”。

②不要随大流,人云亦云,亦步亦趋。

③不要坐享其成,要勇于开拓创新。

④批判“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论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例文]

烟火蓝边碗

今早喝粥的时候我用的是一只白底素净的蓝边碗,你或许会问,如此平淡无奇的碗有什么好说的?错矣,此中考究可大着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新居落成,我与父母前往景德镇购买瓷器布置新居。

这里瓷器种类繁多,有白瓷、骨瓷、斗彩瓷等,让人眼花缭乱。

买什么好呢?有人说,只要票子够多,只管选造型奇特的买,显得荣华富贵的买,这还不简单?

又错啦!器皿的选择体现了主人的生活态度,不可不慎重。

有的瓷器过于大且富丽堂皇,赤红,明黄,宝蓝,与我家简约的装修风格不符;有的过于小巧,家人并无英国绅士贵妇那般品下午茶的闲情;有的瓷器上绘有泼墨山水工笔花鸟,我们一行人中并无行家不知如何鉴赏……如此看来,竟无我们能买的瓷器了!

突然,这平淡无奇的突兀的蓝边碗闯入我的眼帘。如此简陋的碗会在这里出售?我要走,爸爸却在这碗前驻足。

为何?

这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家户户都用的碗,这是盛放了父亲的记忆的碗。

据销售人员介绍,这蓝边碗在传统工艺上进行了细节上的改良与创新。我拿起一只端详,发现手感极好,分量厚重让人踏实。底足的角度略微加大,让碗显得端庄典雅且不失大气,而且这碗极易清洗,深受妈妈们喜欢。

蓝边碗没有繁复精致的花纹,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复杂的工艺。可当你凝视它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一家人围在一起乐呵呵地吃热腾腾的饭菜的情景;就会想起苦日子里生活的精打细算的不易;就会想起寻常百姓家充满人间烟火的温暖……

曾在书中读到过这样一句话,“纯棉衬衫就像爱人”,让我感动了好久。一件物品使用久了,就会产生难以割舍的情感,对我来说,蓝边碗亦是如此。

景德镇作为瓷都,常有瓷器新品推出,我却独爱这蓝边碗。因为它注重细节上的改良,把创新的点子用在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上,而不是争一时的噱头。

距离人们生活太远的创意并不是人们真正想要的,新鲜感过后便失了兴趣,只能束之高阁。

每日捧着这只蓝边碗吃饭,我仿佛能听到它那无声的诉说,它在诉说着生活的真谛。这,才是它的精魂。

听我如此道来,你可有话反驳?

[点评] 此文为议论性散文,朴素而又有韵味,寓丰腴于平淡之中。本来,面对一只白底素净的蓝边碗,应该是“无话可说”,可作者却“无话则长”,表达了富有启示意义的主旨:“选择应该适合自己,生活应该认真踏实。”

此外,本文构思极具特色。“错矣”“又错啦”“如此看来,竟无我们能买的瓷器了”,可谓处处蓄势,层层铺垫,“蓝边碗”前加上“烟火”二字,寓意丰富,激发联想,实属巧慧之举。

13.(2016浙江,2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展开全文阅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题目紧贴现实生活中的一个问题: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考题提供了对网络虚拟世界这种新生事物的三种态度,要求考生就这个问题谈自己的看法。考生作文具有可选择性,但是,又有明确的任务性和文体规定。这道作文题不同于以往的材料作文题,不再是就材料中的某一点生发联想,引出文章核心的题目了,而是必须按照题目指定的任务,完成“规定动作”。题目驱动着考生去思考应该如何对待网络虚拟世界的问题。题目一改过去“文体不限”的宽泛要求,而规定写议论类文章,体现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命题特点,重点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性思辨的能力,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生活、思考人生。

题目列出了三种态度:拥抱这个新世界;刻意远离;保持适当距离。考生怎样选择,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态度。一旦做出选择,就需要为自己的选择寻找论据,进行论证。

但是,千万不要粗心,不要看到有三种选择,便草率决定。要仔细阅读材料,材料的第一段明确写着“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人认为,从这里可以看到命题者明确的主导意向,既然已经肯定了“不可或缺”,那么,面对网络虚拟世界,逃避是枉然的,抗拒是徒劳的,那就只能拥抱了。其实不然,因为材料中还有“很多人”一词,即这三种态度均可作为立意角度,要理性、思辨地对待网络虚拟世界。

思路举例:

①面对任何一种新事物,首先需要接近它、认识它、了解它、掌握它,而不是远离它,张开双臂拥抱才是最佳选择,但怎么拥抱却有讲究。虚拟世界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于人有利、于世有补,若不分青红皂白,不辨利弊得失,不顾人伦情理,则可能毁坏世道,甚至毁灭人类。所以,需要提出拥抱网络世界的几条原则:提升个人素养,建立必要秩序,完善保障机制,严格禁止犯规。

②从现实生活切入,引出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以生活实例为论据,论证虚拟世界的不可抗拒性,论述其对人类的有益作用(正面论证)→以生活实例为论据,论证远离虚拟世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反面论证)→理性论辩我们只要理性对待、科学控制,就能运用虚拟网络为人类服务。

③拥抱现实,适度虚拟。现实毕竟是现实,虚拟毕竟是虚拟,虚拟代替不了现实,这是谁都无法改变的。那么,人们为何沉溺于虚拟世界?是因为逃避,懒惰,空虚?其实,人们战胜现实生活中种种困难的办法不止一个,不一定非要沉溺于虚拟。但是我们也没有必要害怕虚拟甚至拒绝虚拟,适度利用虚拟为人类服务,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例文]

扬其之利,避其之弊

纵览古今,便不难发现,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比现在更加真实:引力波的发现,来自超级细菌的挑战,新元素的合成……人类竭尽全力地去认识身处的这个真实世界,这一切都在要求我们更加关注现实。可同时,历史上也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比当今更加虚幻:“虚拟现实”技术的普及,科幻电影的冲击,更加逼真的网络游戏……当以服务业和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成为国家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我们发现,世界正要求我们用更丰富的想象力去幻想并描绘未来的图景。身处这样的时代,对待虚幻之梦,保持一定的距离,扬其之利,避其之弊,或为上计。

活在21世纪的新潮中,虚拟现实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不可小觑。在VR技术中所谓的“沉浸式”体验,就是旨在让使用者在虚拟现实中获得正如现实中一般的感受。细究其中的道理,便不难发现,虚拟现实是以补充现实生活为目的的一种技术。这一切都以现实生活为根基,没有现实,便谈不上虚拟。自虚拟现实诞生时起,科研人员便为实现它的初衷而不懈努力着。如今我们可以发现,虚拟现实技术被应用在社会的许多方面:有了虚拟现实,医生可以在手术前对医疗过程进行模拟操作,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有了虚拟现实,生物老师可以将3D动物标本在课堂上展示给每一个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了虚拟现实,残疾人可以通过科技设备获得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体验。在现实中难以实现的“平等”命题,在虚拟现实中却可以轻易实现。既然虚拟现实有这么多的优点,我们便没有理由去刻意回避它。新的时代需要我们用全新的眼界去认识世界,而面对虚拟现实,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它的优势,正是我们当下最需要思考的问题。

然而当虚拟越来越接近现实时,我们开始重新思考虚拟现实的意义。有的人把虚拟现实看作“世外桃源”,有的人则把虚拟现实看作“娱乐的天堂”。化用林建华先生的话来说就是,虚拟现实可以让你自由纵横驰骋,可以使你沉迷于虚幻和虚荣,也可以让你忘却现实世界的艰辛和应担当的家国责任。诚然,在现实生活中事业低迷、没有家庭的人在游戏世界中,通过娱乐手段能够收获到现实中难以获得的尊重和成就感。但当他们重新回到现实世界中来时,这个苛刻的世界,又会对他们如何定义呢?柏拉图著名的洞穴寓言讲的就是这个问题,当一群洞穴里的人将火光的影子当作现实,那么就算他们走出洞穴,面对日光,也只是一片虚无,只好恐惧地跑回原来的洞穴里去。因而一旦我们习惯了生活在虚拟现实中,那么离开了它之后,便只会不可遏制地感到现实的残酷。另一方面,哲学家希拉里普特南曾提出过著名的“缸中之脑”的命题:如果一个人的大脑被培养在一个容器中,连接在电脑上,这台电脑向人脑传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那么,电脑的虚拟就成了他的现实。如果“虚拟现实”足够真实,我们是否要在未来的某天,开始怀疑自己身处的这个世界呢?

由此看来,面对虚拟世界,我们需要的是理性与冷静,纵使这是一项全新的技术,我们也需要从历史中去寻求答案。与几年前兴起的“互联网”技术一样,“虚拟现实”技术需要政府的监管和指引,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对其不能一味地惧怕与抵触。与虚拟保持适度的距离,让自己始终保持清醒,便可不被无尽的虚幻所扰。而巧用虚拟,趋利避害,方可借其之力,为我们身处的现实增光添彩。

[点评] 本文从现实与虚拟的矛盾入题,由虚拟现实的利弊谈起,辩证地认识“虚拟现实”,有力地论证了对待虚拟现实需要“扬其之利,避其之弊”的观点。在论证虚拟现实的弊端时,连着提出两个疑问引人深思回味,为文章拓宽了思维的容量。

本文材料涉及前沿的“沉浸式”体验技术,也涉及“洞穴寓言”和“缸中之脑”的哲学命题,化用了林建华先生的话,多方面多层次地论证了本文的论题。可见作者平时对素材的积累和对国家时事的认识。敢于从哲学命题角度论证,可见作者的思维广度和深度,从中也可见作者对前沿技术的认识和文学积淀。总体而言,这是一篇很优秀的考场作文。

14.(2016山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写作指导] 2016年高考山东卷作文题,选取了一段富有哲思的材料,集中探讨“人生的漫漫旅程上,我们的行囊中到底需要准备些什么”。这段材料最鲜明的特征是极富思辨性,即“准备好的却没有用到”“没有准备的却可能有用”,对“有用”与“无用”的分析,恰好可以体现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情感体验。

立意方向:

①做什么事都要有充分的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许多时候,一踏上征程,就会发现困难重重,充分的准备则会使你从容面对困难,有备无患。

②要适当地减负。沉重的行囊是一种负担,还有可能是终生的负担。有时候,我们可以就地取材或拓宽思路,谁能事事都考虑周到呢?有时候,再大的困难也会被克服,要记住“柳暗花明又一村”。

③保持好的心态,缺东西不灰心,东西用得上也不得意。世界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你敢走,很多时候“船到桥头自然直”。

[例文]

行囊已定,征途精彩


展开余文
——致四年后的自己

亲爱的大姐姐:

你好!

很冒昧地打扰你,如果我没猜错的话,现在你应该面临着大学毕业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吧!学习生涯将要远去,锦绣前程将在你眼前徐徐展开。迷茫、困惑,这是你们现在的通病,但不妨听听我这个小妹妹的建议:行囊既已定,征途便精彩。

相信在过去的四年中,你应该已经为你将来的人生做了周密的规划,学习了许多有用的知识,实现了曾经的梦想。如果是这样,那我就要恭喜你了,你的这些经历、所学到的知识都会成为你“行囊”中的一部分,伴你踏上人生之路。

但从你去意已决的那刻起,你便不能胆怯,只可凭着一己之力和你准备的“行囊”,披荆斩棘,闯出一片天地!在这期间,有的东西或许很快就用上了,比如毕业文凭、获奖证书等等。它们是你走向这个社会的敲门砖,帮你有机会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出发。对于这部分“行李”,你就该好好地利用,以把握更好的机遇。

无可例外,每个人的“行囊”中也都有一些暂时用不上的“行李”,它们或是你那纯真善良、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或是你某项潜在的能力,又或是你的好人缘。一时用不上也不必懊恼,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正如“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直至创业时才收到自己为舍友打了四年水的回报。还有影帝周润发,演戏时才晓得自己在年轻时的苦难经历竟是如此宝贵。

还有一些呢,是你想用却未曾准备的“行李”,俗话说:百密必有一疏。人生的不确定性更为这次旅程蒙上了神秘的面纱。但这也不必太过忧心,倒不妨试着利用自己已有的“行李”去创造、去转化。孔明有船无箭,却可草船借箭;周星驰开始对演戏一窍不通,却凭借自己的毅力与好学登上“喜剧”巅峰。他们不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剩下的一些“行李”,或许不会一鸣惊人,却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健康的身体、宽广的胸怀、坚毅的性格,它们会一直伴随你走向远方,成为你最坚实的依靠。

前路,浩瀚如海;前路,缥缈如烟。鹰带上它的翅膀与勇气,向苍穹低吼出自己的宣言;溪带上它的柔软与刚毅,向波浪滔天的大海冲去;蝶带上它的美丽与骄傲破茧而出,拥抱多彩的新天地!

行囊已在肩,你既已尽你所能,不论其有用与否,便无须畏惧,无须悔恨。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姐姐,我等着你的好消息!

永远爱你的妹妹

2016.6.7

[点评] 这篇文章采用书信体的方式,使用第二人称,在众多的作文中可谓独树一帜。文贵情真,考生以妹妹的口吻给四年后的自己写信,在谈话交流中就把个人观点准确鲜明地表达出来,字里行间透露的是浓浓的情义,读来亲切感人。无论是物质行囊——大学期间的毕业文凭、获奖证书,还是精神行囊——例如优秀品质,如责任、勤奋、潜在的能力,都切中材料主旨;俞敏洪、周润发、孔明、周星驰等论据,典型有力。文中还运用比喻、反问等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15.(2016北京,26)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胸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

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书签,与书相伴,形式多样。设想你有这样一枚神奇的书签:它能与你交流,还能助你实现读书的愿望……你与它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请展开想象,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

①[写作指导] 写作本文应从以下几方面思考。确定写作重心。“‘老腔’何以令人震撼”这个题目,提示了议论的重点应当放在“何以”二字上,对“‘老腔’令人震撼”的原因的解读与分析是写作的重点。

中心的阐释。“‘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提示议论的层次不应局限于将老腔作为艺术形式,更应思考它在地域、历史、民族和生命等层面的象征意义。

选材的拓展。“要求”中的“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提示了文章的切入点和展开方向。由此来看,本题可写的内容是比较多的。

本题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传统文化中的其他事物(如唢呐、京剧、秦腔等)都可作为参照;一定要以“老腔”为切入点展开,否则会有偏题之嫌。

[例文]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中山音乐堂,当主持人濮存昕快步走到台前,从正在吼唱的张四季手中夺下长条板凳,夺取木砖,在长条板凳上猛砸起来,高声吼唱时,当观众席沸腾起来时,我的心在随之沸腾的同时,也产生一个大大的疑问:“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或许是它那古老原始的“乐器”让人们重拾生命最初的记忆。人类区别于猿始于使用工具,始于钻木取火。古老的人们坐着小板凳,围在一起敲打着、吟唱着,诉说着生活的不易,还有那最质朴的对于活着的激情。情至深处,从板凳上一跃而起,眉眼间跳动着的俱是欢喜。

或许是老腔那毫无藻饰的唱词、那从心里吼出的曲调,唱出了生命的质感与厚度。我将那唱词定义为“拙劣”的、不拘文法的。纯正的关中东府地方的发音并非人人都能听懂,但正是这“不为沟通交流”的语言沟通了各方听老腔的人。老腔里的“喜乐”仿佛让人们听到了千百年前飘荡在黄土高原上空的鼓舞士气的汉家军歌,它像史诗般辉煌;老腔里的“哀怒”之音仿佛让人们听到了从黄河边飘来的船工喊的号子,它似苍凉的叹息。生命的质感与厚度就这样被唱了出来,历史的沧桑和个人生命的苍凉就这样呈现在我们的脑海里。除了震撼还是震撼,穿越千年,那些流淌在我们血液中的文化符号永远撞击着我们的心!

又或许是老腔那“一人唱满台吼”的表达直击心扉,将我们重新置于“生活”面前。说是唱,其实更算吼。前有嵇康临渊而啸,连山谷也给以回应;后有鲁迅题书名为“呐喊”,振聋发聩,警醒世人。老腔呢?这一声吼,仿佛在与自然、与生活对话——说说这些年风调雨顺麦子黄时,聊聊风沙漫天面目模糊……“一人唱满台吼”的表达就像一个严厉的妈妈,揪着孩子的耳朵站在“生活”面前质问:“你看看,你有多久没有回应过生活了?”

风云变幻,现世嘈杂。我们每每加快了脚步去适应所谓现代化节奏,去实现所谓生命的价值,最终却总像拉磨的驴一样不停地在原地打转。我们正在“激情满怀”地“着急生活”,每天身体都疲惫不堪,心灵也在无边的黑暗中苦苦挣扎,不知怎样才能找到心灵的栖息之地。当有一天,我们学会停下脚步,像老腔一样用最原始的曲调、用最粗犷的吼叫和最拙劣的唱词去回应生活,才可能收获生活的意义,重塑生命的姿态。

艺术让我们震撼的不仅是艺术本身,还有艺术之外的生命的姿态和生活的样态。老腔打动人心不只是因为老腔本身,还因为心灵与之产生了情感的共鸣。“老腔”何以令人震撼?我想,恰是那最原始、最拙劣、最质朴的情怀吧!不信,你听,在那漫天黄沙里,响彻黄土高原的、直击人心的、令人震撼的是“老腔”啊!

[点评] 本文主要优点有二:第一,立意明确,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本文的论点是“老腔情怀是最大的震撼”。围绕此论点,作者分述老腔从“乐器”到“唱词”再到“表达的震撼力”,由浅入深阐释作者的观点,结尾再次扣题。第二,知识储备丰厚,想象力丰富,能娴熟地驾驭文字,论证兼具情理之美。老腔时间跨度大,故作者驰骋想象,将濮存昕、古老的人民、嵇康、鲁迅等人物,将武帝的军歌、三河口的号子、风调雨顺的闲聊、妈妈的耳提面命等事件虚实结合地娓娓道来,有一种文化自信和激情。

②[写作指导] 写作本文应从以下几方面思考。明确文体(是记叙文)。文章一定要以“故事”为主体,“故事”中的人物要鲜明,情节要曲折,还要有描写;“有细节,有描写”则提示了评价故事的标准。

明确中心。突出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不能跑题或偏题。

明确构思。引导语提示了想象的方向:“它能与你交流”——书签会跟你聊什么呢?是关于与主人公的邂逅场景,还是关于书签曾经的经历,还是你的困惑、思考与茫然?……“还能助你实现读书的愿望”——你有什么愿望呢?是与古人的偶遇,还是现代与传统的交流?……这些都能帮助考生设计情节,构思成文。

[例文]

神奇的书签

一书生醉心功名,苦读诗书十二载却对其记忆不深,理解甚浅,遂于暇日专去蓬莱山祈福,以求来年金榜题名。

书生所拜祠庙在偏僻危崖之上,披荒草,攀古木,蜿蜒而上,半日之后方抵大雄宝殿。到此殿进香者,俱有诚意。

临别之际,知客僧送一书签,密嘱曰:“君得此签,来年必定高中。”

归家看签,签面乃魁星点斗,有独占鳌头之意。魁星本文曲星下凡,连中三元,后为人间才子钦慕供奉,以求借其才华。正沉吟间,书签突然幻化,竟凌空飘起,魁星真容,宛然在前,整体大小,不过寸许。

书生恍然悚惧,急急便要下拜。魁星曰:“等来年高中,再拜不迟。如今要务,不在多礼。”

书生急问高中之法。

魁星跳落至桌,足底现鳌,身形虽小却厚重无匹。魁星站定鳌背,左手叉腰,右手一指书生,竟开口大骂:“似汝等一心只为功名,不思利人,岂有高中之理?利欲熏心之徒、利令智昏之辈,如何做得了股肱之臣?似汝这般,位卑则为蝼蚁,位高则为蛀虫。可有半点范希文‘庙堂之高忧其民、江湖之远忧其君’之风?平日所看之书,淫盗怪谈,大失本心。以世俗为真趣,视仁义为迂腐,叫本星如何点斗与尔?”

书生赧然,羞惭不语。

魁星左手虚晃,手中已多了支毛笔。古往今来不知多少状元举子,出于这支笔下。毛笔一挥,语气渐和。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行为差错,青年常有。你良知未泯,肯听真言,本星方有缘化身书签助你。自今日起,养正固志,尊道贵德,治国方略,文艺生趣,一一扎实学来,明年必定高中。”

书生喜惭交加,详聆其教。

翌日,晨光熹微,书生已手捧诗书;夜色沉沉,烛影深处人影深。魁星书签,案头常伴,却不再见魁星现形。每遇细节昏惑难解处,常生请教之意,奈何书签并无异状。心志懈怠处,灵台浑浊时,书签常径自飘起,所落书页,所载之文,莫不戳中心病,读毕志气顿复,昏昧尽消。

过得数月,书生境界大进,乃悟明心见性之理,修齐治平之序,三坟五典,读之生乐,深明魁星苦心。握签在手,深感再造之德。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至。”明哉斯言!

岁余,书生登科。返归欲谢,案头已空。怅然之下,书生梦醒。

我耶?非我耶?

昨夜之梦,颇有所悟,遂于今晨记之。

[点评] 本文情节完整离奇,想象大胆新奇,细节生动传神,语言古典风雅,浩气沛然,实为难得之佳作。

文章主旨所言,不爱读书因功利,爱上读书因志气,实乃中华千古文化之精髓,古今治学入门之锁钥。间以批评不良之书毁人心志,更是戳中时代弊病。如今网络科技发达,各种门类之书俯拾皆是,随处可得,若择书失误,易入歧途。作者若无心系苍生之气度,怎会有针砭时弊之赤诚?


展开余文
结尾借梦境再生波澜,余韵悠长,发人深省。

16.(2016上海,27)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70分)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本题要求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做出思考,引导考生对有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的问题展开思考。

考题虽然没有像以往几年的题目用两个概念构成比较明确的关系让考生在辨析中做出思考,而是要求对一个现象做出思考,但题意中依然隐含着几组关系,如:评价他人与反省自身、发表评价与坚守底线、评价与个体成长。

首先,别人的生活是可以评价的,至于“怎样评价”“如何评价”,可以赞同,可以不赞同,或部分赞同,部分不赞同,要有自己的观点。

其次,现在评价变得更容易了,评价别人要有思考,要有深度。负面的评价可能造成对他人的伤害,因此,要避免情绪化、无逻辑的评价。

再次,对人的评价需要对其有更多、更深、更广的了解,避免碎片化的信息造成不准确、不周全的评价。

参考立意:

(1)评价无处不在,评价有优有劣,要正确看待,说得对的我们照着做,说得不对的我们引以为戒,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2)他人的中肯评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掌握社会规则,赢得社会的认可。我们虽然很累但依然会把公交车上的座位让给老人,因为我们期待得到有礼貌、有教养的评价;到一个新班级,我们会注意新同学的一言一行,模仿他们待人接物的态度和方式,以免在懵然无知中触犯众怒。

(3)过度在意他人的评价会让人患得患失,是不自信的表现。特别在意别人的负面评价,会让一个人无所适从,情绪低落。人,不管何时何地,都要做到自信而不自负。

(4)可以几种观点兼而有之,但要有所侧重。

[例文]

知者不言,知者须言

人类,从本源而言,是群居动物,思想的发展出现了社会。人从一个客观实在的动物变成了主观存在的映像,评价必然存在。

中国古代的阶级社会中,政治上的上位者,知,而不言。自古以来虚心纳谏并不因此而愠的贤君毕竟是少数。因此,古代的大臣多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他们知,而不言。而那些思想上的智者,他们不言,因为他们无意去相争,犹如将士看小儿打架。他们智,而不言。

然而中国古代的小市民,生活在凡世之中,他们的言论无足轻重,他们随意而言,不用顾忌什么。而现代,互联网等科技的发展,使人们发表言论的自由度大大增加,责任的追究也变得愈益困难。这么一来,随意评价他人的生活的劣根性就被保留了下来,而且在这个时代被放大了。

现代网络言论的自由化,责任追究的困难化,使得人们发表言论的随意程度大大增加,随意发表言论的劣根性在个体上被放大了;而社交网络在生活中所占比重的增大,使得舆论的煽动力大大增强,随意言论的劣根性在效果上被放大了。由此可见,现代社会的评价与言论似乎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而周濂曾言,现代社会有一些笑而不语者。周濂评价他们为:“至于那些笑而不语者,我猜想是因为他们自认为早就洞彻了社会现实的丑陋、有限人生的无聊以及世俗权力的愚蠢。”我更倾向于用其另外一句话形容:“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除非那个装睡的人自己决定醒来。”

而现代社会的发展却需要一个更加高效的言论环境,也需要有人站出来,以更有力的言论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对于社会如此,对于个人更是如此。

对于对应的人、事、物,如果我们只是一个无知者,那么我们还是保持一个局外人的身份,不知,不言,不要随意应和大众言论,以免增大错误舆论的煽动力;那些不智者,则不要随意发表不恰当的言论,以免误导无知者;面对知情者,我们需要的是他所知的客观事实;而那些智者,我们需要你们站出来,引领正确的言论,也无需装作笑而不语者,而被混为伪智者一类了。

正如鲁迅所写的那个铁笼一样,现代社会同样需要一个个振臂高呼者站出来。鲁迅是一个知者,更是一个智者,然而他没有闭口缄默,也没有笑而不语,而是站了出来,振臂高呼。

而作为评价的接收者,我们需要有独舞者的心态,在别人眼中,我在聚光灯下;在我眼中,我只是在舞台上的舞蹈者,喝彩是鼓励,倒彩是激励。

我们需要言论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进步,我们需要无知者置身事外,不智者谦作学者,知者言其所知,智者振臂高呼。

[点评] 本文标题拟得贴切、别致,借助题目,亮出作者的观点,引发读者的阅读期待,并充满辩证的色彩。此外,视角新颖,立意高远,作者没有人云亦云,而是紧扣文题,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从而得出“我们需要言论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进步,我们需要无知者置身事外,不智者谦作学者,知者言其所知,智者振臂高呼”的结论,给人启悟,引人思考。

17.(2015江苏,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70分)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

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写作指导] 这则材料语言简洁,层次鲜明。材料由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构成了这则材料的两个层次。在审题立意上,我们可以从第一个层次入手,抓住材料中的“排比”,围绕“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来写,可以以其中任意一句为立意依据,可以使三者形成并列或递进关系,也可以综合来写。还可以抓住材料两个层次之间的关系,综合思辨。“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抓住“智慧”与“大自然”的相似性(共性),抓住“大自然”的景象去想象“智慧”的景象。如运用形象思维:智慧是一种经验,是一种能力,而这种经验和能力形成的景象就如同大自然的……景象。再如运用类比思维:大自然是智慧的源泉,大自然的……景象,就如同智慧的……景象。但是,这类立意不可偏,我们的写作重点还应在“智慧的景象”上,这就要求考生必须联系现实,借助自己的学习或生活体验,有所想象和描写,表达自己对“智慧”的理解。审题立意要综合材料内容与生活实际。

[例文]

智慧是一种境界

高粱成熟了,它在夕阳下悄悄羞红了脸;麦子成熟了,它在晚风中低下沉甸甸的头;莲藕成熟了,它静静地躺在黑黑的淤泥里……智慧就像这多姿多彩、千姿百态的大自然一样,它是在四季风雨和岁月流转中历练出的能力和经验,也是一种无声的积淀和静默的奉献,它如自然一般自有其本身的景象。

智慧自有其姿态和表情。它不同于当代“达人”“赢家”“土豪”“暴发户”“贵族”的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生活中,也许它只是一种寂寞,平易、朴素而谦卑,甚至只是一种“真实”。

犹记得托尔斯泰在亚先基火车站望着捡煤渣的孩子流下眼泪。这位为了离开“老爷的王国”,抛弃家庭和自己的庄园,以悲壮的“出走”在历史上定格,被誉为“19世纪世界的良心”的老人,把毕生智慧都奉献给了他的农民兄弟。在他的作品里,有泥土的芬芳,有白桦树早春绽放的花儿,有农妇、孩子的歌与泪、哭与笑……而他只为自己留下了波利亚纳树林间那一方最朴素的坟墓。这种智慧不是生活的小技巧,不是生活经验的简单总结,而是将生活的真实和生命的朴素标记成永恒的文化符号的一种大境界。

生活中总有“智慧”的人,能解决问题,能高瞻远瞩,能转变局势。汪曾祺只是一个“普通人”。可是,当汪曾祺在《葡萄月令》中对葡萄的栽培技术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时,却感动了一代人。他朴素的文字中没有对那场历史浩劫的抨击批判,他也没有因个人身世沉沦而满腹牢骚,但是他在葡萄架下的慈祥天真却如阵阵春风抚平了人世间许多伤口。“树枝软了。树绿了。雪化了,土地是黑的。”“黑色的土地里,长出了茵陈蒿。碧绿。”这种智慧不是技术性的,而是一种灵心慧性。这是生活历练后的返璞归真,也是繁华过后归于平淡的纯真。所有的知识、能力、经验都只是它的基础,如果没有对“人”的关注,没有对生命的敬畏,没有对生活的热爱,没有一颗超越个人与现实的悲悯之心,就难以成就这样朴实的伟大。

这种智慧成熟而大气,明亮如月,皎洁清澈,能用朴素的生活细节弥补历史与现实的残损,能用诗性与平和涤荡世情人心的浮躁悲苦。

是的,智慧自有其颜色和温度。它不同于“机敏”“机智”“机变”,相对而言,它似乎更符合中国古人所说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它不机巧、不灵活、不会随机应变,路子不野、手段不多,甚至危机来临时,它不懂得逃避和躲藏。它只是把自己放在生活的最低点,默默地坚持,而后在自己的坚守中自成境界。

在我看来,今天的中国“聪明人”太多了,但“聪明人”不一定就是智者。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竞争残酷激烈,我们必须能力强,有野心,敢历练,不断去积累更多能够取胜的社会经验,提高竞争技巧。但是,我们似乎恰恰也因此忘记了——这都不是真正的智慧。因为它缺少一点成熟、一点天真、一点平易、一点默不作声的伟岸。

[点评] 本文主要以“智慧是一种境界”“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作为立意依据。先简单利用类比,从自然现象中总结出对“智慧”的初步理解;然后从“智慧”的姿态、表情、颜色、温度等角度入手,将智者与现代社会中的成功者、“智慧”与现代社会中的“聪明”对比,借助托尔斯泰和汪曾祺的正面事例,明确“智慧”的境界和“智慧”的来源,凸显考生对“智慧”的独特感悟和思考,展现“智慧的景象”。全文在语言运用上注重调动词语,形成考生自己独有的语言风格。

18.(2015山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辨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和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写作指导] 此材料出自林清玄的文章《无风絮自飞》,林先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得到了两点启示:①努力向上生长,结出果实,一切纠缠就无足轻重了;②顺应自然,我们只要做好自己即可。这两点启示都是很有深度的,是作者本人的经验认知和感悟。考生在审读材料时可以抓住关键句“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从而得出上面两点启示。但单纯看这则材料,考生可能会用多角度分析的方法来立意。比如从父亲的角度看,可以肯定父亲的生活经验,也可以否定父亲的实用主义;从儿子的角度看,可以肯定儿子的探究精神,也可以建议儿子向生活学习;等等。总之,这则作文材料可写的角度非常宽泛,考生可以通过开放式思维进行个性化写作。

[例文]

顺其自然,努力生长

生活本是一场辛苦的历练。人总会有烦心事,伤害与误解,烦恼并纠缠,挫败连着艰难。倘若凡事无论大小都紧紧抓住不放,留在心里,怎能不让人负重难行?我们要认清生活的本质,该忘记的忘记,该坚强的坚强,时刻保持努力生长的姿态,其他的交给岁月。阴郁的日子总会过去,美好的明天终会到来。

丝瓜藤与肉豆须,藤蔓纠缠何须在意?与其纠结,倒不如修炼自己,对于未来的路,努力去走,人生终会柳暗花明。

顺其自然,要有一份积极乐观的心态。苏轼一生仕途不畅,屡遭贬谪,但其乐观旷达的天性始终不曾改变。他保持着随遇而安的心态,最终凭借着诗文上的艺术成就扬名天下,成为一代文豪。苏轼的一生虽历经坎坷,但仍过得十分快乐,无所畏惧,宛若清风。这正是顺其自然的力量。顺应自己的真性情,不阿权贵,回归本我。顺其自然,还自己一颗宁静的心。远离了世俗尔虞我诈的纷争,心中更增添了一份恬淡的安逸。

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或变故,智者会积极去适应,因势利导,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他们不是抱怨成功的船不来,而是将自己修建成最好的停靠码头。顺其自然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智慧。

顺其自然,更要坚定地向着梦想前进。“文化大革命”期间,沈从文的身心遭受沉重打击。但他手中的笔没有放下,文学的梦没有被摧毁。他在痛苦中开启了人生的另一条传奇之路。面对困苦,他安之若素,将全部身心投入文物研究,最终他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著作填补了国内空白,为中国的文物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一个人面对挫折和痛苦的态度,往往决定了他人生的高度和成就。顺其自然,把挫折、痛苦研磨,把叹息、抱怨升华,坚定地向梦想前进,让实力更加强大。

长路艰辛,但我们不会抱怨,不会气馁,因为路在脚下,成功便不再遥不可及!

生活向前,不为纠缠恼人,不为小事抓狂。在困境中保持头脑清醒,用坚定不移的步伐代替叹息,用昂扬向上的姿态代替抱怨,让生活轻装前行。记得一句忠告:不管生活是什么脸色,不要和生活撕破脸,尝试着把生活活得友好。

[点评] 本文立意深刻,思路清晰,文采飞扬。开篇联系生活,结尾是全文的点睛段落。结尾段在语言上能高度提炼,意蕴丰富,如两个“不为”点出生活中的典型现象,“保持”和两个“用”给出解决生活困扰的办法,简洁凝练;最后以一句忠告作结,采用拟人修辞,“不管生活是什么脸色,不要和生活撕破脸,尝试着把生活活得友好”,好似一个长辈在和你亲切交谈,生动而具有感染力。

19.(2015湖北,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泉水在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但人们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喷涌。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

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关系型材料作文题。材料中涉及三方:泉水、喷泉、人们。材料叙述泉水的关键性内容有“蓄积”“默默不语”“不断聚集”;对喷泉的描述用了“骄傲”“众人瞩目”“不停喷涌”等;对人们则用“鲜有关注”。参考立意:从泉水的角度分析,甘做幕后英雄(默默奉献),厚积才能薄发;从喷泉角度分析,成功的背后有他人的付出;从人们的角度分析,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要深入实质;综合分析,只有充分地准备,才能华丽地转身(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例文]

深厚积累铸就一鸣惊人

著名诗人贾岛曾写下了“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的名句,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为国所用的跃跃欲试之情。后来有人对这两句诗进行了修改,成了“十年磨一剑,一剑惊江湖”。不管怎么改,这两句诗始终强调深厚积累的重要性。正如材料中的泉水,只有经过“不断聚集”,最后才能冲出地面,成为人人赞叹的喷泉。

积累是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重要过程。

荀子在《劝学》中这样强调积累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一步一步地积累,一溪一河地汇聚,才能抵达千里之外,才能形成无垠的江海。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人,都离不开一点一滴的积累。马克思阅读了1500多种书,留下了100多本读书笔记,正是由于他的头脑里积累储存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才有了《资本论》的问世;诗人李贺随身携带锦囊,一有灵感便记在纸上,放入囊中,晚上再将纸片拿出来整理,这样就积累了许多创作素材,他虽只活到27岁,但却留下了许多优秀诗篇。这些都充分说明,只有重视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

积累是心怀梦想不懈奋斗的具体表现,梦想是积累的内驱。

楚庄王留下“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励精图治以复楚国的传奇;更有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历经数十载,终于吞并吴国,成为春秋霸主的美谈。这两位古代名君,励精图治,休养生息,养精蓄锐,最终让自己的梦想得以实现。所谓的一夜成名,终将是昙花一现。如今有谁还记得多少届世界小姐的姓名?没有长期的修炼,没有升华的内质,外在的光鲜终归昙花一现;没有不懈的奋斗,没有坚定信念的支撑,终难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积累不是小和尚敲钟,漫无目的,而是心怀梦想;积累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是持之以恒。只有带着目标,带着恒心,积累才能深厚。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一鸣惊人的背后是长期坚持不懈的付出,一鸣惊人的背后是静心的等待。上世纪八十年代,《天龙八部》热播的时候,周星驰还是个跑龙套的,十年后,他已经是红极一时的重量级港星。李安沉寂了多年,潜心电影制片学习,人到中年才有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

名人都曾有过黯淡的生活,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没有人一出生就光彩夺目,他们像泉水一样默默蓄积,抓住机会后,像喷泉涌出一样震撼世人。只有深厚的积累才能取得一鸣惊人的成绩。

  [点评] 文章开篇紧扣主题“只有深厚的积累才能取得一鸣惊人的成绩”,强调积累的重要性,指出积累是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重要过程,积累是心怀梦想不懈奋斗的具体表现;然后指出积累需要目标,需要坚持,需要等待;最后回归材料,首尾圆合。本文层次分明,逻辑清晰,观点鲜明,有理有据,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语言流畅优美。

20.(2015重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请公交司机等一等他妈妈。过了一分钟,孩子妈妈还没到,车上乘客开始埋怨,说母子俩耽误了大家时间。这时,那位腿有残疾的母亲一瘸一拐地上了车,所有人都沉默了。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此作文题材料短、事件小,贴近生活、紧扣现实,能很好地弘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材料最后写乘客们都沉默了,表现出人们的宽容、同情、关爱,展示了亲情的可贵、宽容的宝贵和等待的珍贵,真正体现了社会的和谐与温暖,渗透着时代的正能量,发扬着民族的优良传统,宣传着良好的道德情操。

阅读材料后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①乘客角度。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是宽容精神。他们停止埋怨,从材料中的美好结局可以看出,所有的乘客内心都有着一种宽容的“善心”和“爱心”,这是当下社会最需要的。②男孩角度。亲情是最关键的,孩子央求司机的行为恰是母子之爱的写照。③生命角度。任何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包括残疾人,每个人都应当得到尊重、爱护。④道德角度。人活着,应当有怜悯之心,保持对善良的渴望。⑤和谐角度。这则材料从侧面揭示了和谐的重要性,提醒生活中的人们,要注重和谐,促进和谐。

总的来说,审题的门槛并不高,不易跑题,但是要写出材料蕴含的情意、深意、趣意,却需要平时眼观社会、思考社会、心系他人、胸襟开阔、情感饱满。写作时,既可以从情感上入手,也可以从思辨性上落笔。要力争立意深远、视角独特、拟题新颖、思维清晰、语言流畅,写出“人情味”。

[例文]

常怀敬畏之心

敬畏是对世间万物心怀宽容、尊重、善意的态度,以崇高的道德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自我心灵宁静、满足,同时也使世界逐渐丢掉丑陋的一面,实现人与自然、社会、他人的和谐相处。我们每个个体都要常怀敬畏之心。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常怀敬畏之心,德国大哲学家康德的墓碑上刻着“天上的繁星和心中的道德法则”,以此表明人对天地生民的敬畏之情;“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以此表明自己对天的敬畏之情;孔子强调要“知天命”,就是心存敬畏,并要躬身行之而不可有丝毫懈怠与侮慢之心……智者、圣人,之所以不凡,是因为有所畏惧,也有所敬仰。平凡之人,常怀敬畏之心,就不会轻易浮躁,而自然生出一些正气、庄严与崇高。

常怀敬畏之心,要始终尊重生命,无论生命是多么的卑微、渺小或残缺。

特蕾莎修女曾把一个濒临死亡的老人带回救护所,老人躺在床上,紧紧地握住修女的手说:“我一生活得像条狗,如今我活得像个人,谢谢你!”正是特蕾莎修女,让无数被社会抛弃的人,在生命最后的几个小时里,获得了尊严的补偿。尊重人的生命,平等对待他人的生命与自我的生命,看到每个人的价值与尊严,而不因他的种族、财富、地位等而鄙视他、漠视他。特蕾莎修女用敬畏生命的准则使自己成为“上帝的沉思者”,获得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也用自己的一生践行这个准则,用“伟大的人爱做小小的事”的理念唤起世界的良知。

敬畏不仅体现在对生命的尊重上,还表现在悲悯和爱心上。“非洲圣人”施韦泽在蛮荒丛林中行医50余年,把自己的一生都贡献到捍卫人道与生命尊严的事业之中。1952年,他以自己对人类和平做出的伟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施韦泽之所以受人尊敬,在于他把作为人道主义的爱和悲悯,给了我们周围生存着的所有生命。他有着一颗“大慈大悲”之心,这正是古今中外一切圣者的共同特征。

不久前,“化缘校长”莫振高的事迹感动了全国。他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以及先后筹集到的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近两万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最后累倒在工作岗位上。人生来渺小,生命短促,然而正是因为有了敬畏之心,我们的人生才更加庄严而崇高。

常怀敬畏之心,拒绝冷漠,以一颗平等的心去宽容、尊重生命,以一颗虔诚的心去善待、关爱生命,人生才会更加充实,生活才会更加多姿多彩,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美好!

[点评] 本文思路严谨,素材典型,论述深刻,是不可多得的考场佳作。开篇先定义“敬畏”,然后举例论述其重要作用。接着核心部分论述敬畏之心的表现,层层递进,思路严谨。举例丰富且典型,其中莫振高校长的事例新颖且说服力强,显示了作者善于积累素材的能力。结尾重申论点,排比用语,十分有力。

21.(2015浙江,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探讨人品与文品关系的材料作文题,立意难度不大。材料比较契合考生的认知水平,考生对此有话可说。你可以同意第一则材料的观点。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古人言,言为心声,文如其人。题目可以包含两个意思:一是文载道,诗言志。诗文应当直抒胸臆,发自肺腑,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二是文如其人,从作家的作品中可见其人品、志向、情趣。你也可以同意第二则材料的观点。

参考立意:艺术家笔下的文雅并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

可选择的素材很多,如沈从文、史铁生、三毛、张爱玲、摩西奶奶、柴田丰、村上春树、顾城、伊丽莎白毕肖普、木心、余秀华、辛弃疾、纳兰容若等。正面的文如其人的例子:柴田丰作品乐观积极,正像她孩童一般的心境;三毛的作品灵性自由,无牵无挂,不受拘束,正像她浪迹天涯,四海为家;史铁生的作品《命若琴弦》《务虚笔记》向人们昭示了他坦然面对生死,追问人生意义的生命历程。反面的例子,比如顾城、周作人、毛姆、巴尔扎克。

[例文]

似曾相识燕归来

现代刑侦理论中有凭笔迹辨人一说,因为一个人再怎么隐藏、伪装,流淌在骨中的血液是不变的,笔迹如是,文章亦如此,于书山稗海中沉潜含玩,钩没扶隐,一旦发而为文,纵有千万般隐匿修饰,字里行间总是风流个性,不可抑勒。

普鲁斯特早年时发表过一些小说与评论,纵然与举世闻名的《追忆似水年华》相差颇多,不论语气还是行文方式都有不同,但若仔细品味,他那对于细微事物的把握自始至终都融在了文章的骨子里。“气味与滋味却会在形销之后长期存在”,它们“以几乎无从辨别的蛛丝马迹坚强不屈地撑起回忆的巨厦”。他的风格就如同他的气味,别人模仿不来,他也去除不了,无论是什么内容,挥之不去的总是“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感。

所以,不论是作家还是平凡人,一旦拿着笔写下字,就把自己的思维、人格的一部分展现了出来,而历史洪流可以湮没人的生理存在,却永远无法改变人的思想存在,那么文字便是传递思考与精神的最好载体,即使手稿丢失,复本重印,一个人留在文章中深层次的精华却会在时间的积淀下长盛不衰。哪怕他故意戏弄人世,隐藏自我,句式可以转换,语气可能颠覆,但文字中埋藏的个性总会在不经意间表露出来,令我们玩味深思。或许我们可以这样想,所谓的大师如果没有这些可以彰显其风骨的经典之作,他们又怎能令我们钦慕?“似曾相识”的绝不只是表达方式,还包括一个人的血的烙印、思想的高度、思考的方式及其独特的“掌纹”。

就像伍尔芙自然流露的女权主义思想哪怕在《墙上的斑点》中也略有体现;而古斯塔夫福楼丁的细致与抑郁即使在明快的“我注定了要做诗歌风琴的手摇柄,而你要为你爱的生活而生”诗句中都能流露。当年法国一位著名批评家模仿意识流大师乔伊斯的笔法挑战意识流小说,大众仍能从一个个细微之处看出他的独有风格。毕竟,“似曾相识”不只是一个普通的词语,它能让人们闻着气味,找到当年给你以震撼的那只燕来,无论它是否回归,熟悉之感早已汇入骨血,化为纯酿,让你在作品中沉醉入迷。

纪伯伦曾写道:“死亡改变的只是覆盖在我们脸上的面具,农夫依然是农夫,林居者依旧是林居者,而将歌声融入微风中的人,他依然会对着运转的星球歌唱。”作品就如同那个歌唱微风的人,无论面具怎么多样,你仍然可以看见那最本质的东西,毕竟“似曾相识燕归来”。

[点评] 本文开篇从刑侦依笔迹辨人引出“文如其人”“字里行间总是风流个性,不可抑勒”的思想观点。接着举了普鲁斯特的例子,指出他早年发表过的一些小说、评论,与举世闻名的《追忆似水年华》语气和行文虽有不同,但“对于细微事物的把握自始至终都融在了文章的骨子里”,其个性风格始终挥之不去。在此基础上归结:“似曾相识”的绝不只是表达方式,还包括一个人的血的烙印、思想的高度、思考的方式及其独特的“掌纹”。然后又谈到伍尔芙的女权主义思想、古斯塔夫福楼丁的细致与抑郁。结尾再次强调:“作品就如同那个歌唱微风的人,无论面具怎么多样,你仍然可以看见那最本质的东西。”

本文素材丰富,论证严密,内容丰富,是一篇考场佳作。

22.(2015湖南,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憩息场所。飞禽、走兽们经常讲它们旅行的见闻。大树听了,请飞禽带自己去旅行,飞禽说大树没有翅膀,拒绝了;请走兽帮助,走兽说大树没有腿,也拒绝了。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中包着种子。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大树的种子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寓言类作文材料,飞禽和走兽拒绝了带大树去旅行的请求,大树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自己想办法,最后不仅实现了旅行的愿望,而且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材料中飞禽和走兽拒绝大树的理由是“大树没有翅膀”“大树没有腿”,这些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大树并没有屈从于这个事实,而是通过其他途径,达成了夙愿。材料强调的是不要因为自身缺陷而放弃那些看似无法实现的理想,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理想最终会实现。因此,可从大树的角度立意:①学会变通;②善于借助外力;③换个角度看问题;④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特点,去获得成功;⑤要学会合作共赢;⑥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也可从飞禽和走兽的角度立意:不要拿自己的尺度去衡量别人。还可从综合的角度立意:成功之路不止一条,心随路转,心路常宽。

[例文]

心随路转,心路常宽

大树没有飞禽强劲的翅膀,没有走兽善跑的腿,却能环游世界。大树没有因为自身的缺陷而放弃对梦想的追求,而是巧妙借助外力,取长补短,最终达成了夙愿。树犹如此,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更不应因缺陷而自甘平庸。成功的路不止一条,心随路转,路才能越走越宽。

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了一口的苹果,我们不能因为被咬了一口而留下的缺陷,就停止对人生更高的追求。

  崔万志说:“台风来了,猪都能飞起来。”今天很残酷,明天也许更残酷,但是我们却不能放弃梦想,所以崔万志虽然口齿不清,走路歪歪扭扭,但是他通过自身的努力,借助新时代的网络平台成了阿里巴巴全球十大网商之一,不仅如此,他还成为一名超级演说家。崔万志面对自身的缺陷,没有怨天尤人,没有屈从命运,而是成功地跨越了身体上的障碍,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康庄大道。

面对自身不足,要善于借助外力,取长补短。

荀子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毋庸置疑,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各有其长,各有其短,如果我们能认清自身的不足,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然后将他人之长为我所用,那么我们的追求之路将会越走越宽,越走越亮。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是资源配置上的优劣互补,欧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国家与国家(或地区)之间经济上的优劣互补,这些取长补短的措施不仅实现了资源合理利用的最大化,而且也有利于国家的进一步繁荣。

面对自身劣势,要善于智慧应对,变劣势为优势。

众所周知,2022年世界杯的主办权交给了地域小、人口少、气候恶劣的中东小国卡塔尔,因为卡塔尔人认为,地域小可以免除运动员的舟车劳顿,人口少能把更多的票留给国外球迷,气候恶劣可以催生国人改变现状的决心。

卡塔尔取得世界杯主办权的故事启示我们:在很多时候,劣势未必就一定是不足,如果能用积极的心态,换个思维方式和角度去审视,那么劣势也许就变成了别人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

人生在世,总会遇到来自自身或外界的障碍,只要我们勇于面对,清醒分析,智慧应对,就有可能变绊脚石为垫脚石,最终摘取胜利的果实。正所谓“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要我们有追求,勇于追求,一切的障碍都将化为坦途,梦想之花一定会绽放!

[点评] 本文大量运用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使全文论证说理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第二段“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了一口的苹果”的比喻论证,生动形象,说理自然流畅,成功地引出下文对巧借外力、化劣势为优势的论证。

23.(2015广东,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材料中“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一句,是审题立意的关键。“看天光云影”“漫步林间”是亲身体验,调动生活经验,用欣赏的眼光和方式去感知自然,可以欣赏自然之美,可以获得生活的乐趣,但是对自然的了解却是有限的;而“打开电视”“轻点鼠标”是借助科技手段了解自然,我们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但是也失去了真实的生活体验和人生乐趣。这样两种方式,在感知自然方面各有优势,又各有局限,在立意时可以有所选择地从这两个角度分别立意,也可以综合立意。比较而言,综合立意能更好地体现出题人的意图。在“如何亲近自然”方面,这两种方式可以互相促进,增进我们与自然的联系,使我们可以和大自然更好地和谐相处,当然,如果我们以欣赏、体验、亲近和爱为本,而以科技为用,也许我们与大自然的联系将会更加密切。

[例文]

渐行渐近,渐行渐远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不言”,汇成一种朴素之美,传达着神圣而令人敬畏的道德力量,给予人一种规律性的启示,招引着我们去追求,去亲近,去体验。

古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面对巍峨的群山,人们高歌“踏遍青山人未老”,也曾感叹“关山难越”,自警“高山仰止”;今天的探险者仍在不断尝试挑战与超越,女登山家王静成功登顶珠峰的事件就曾一度引发国际上关于挑战、规则、专业、人生乐趣等问题的热议。

古人“轻舟短楫去如飞”,面对奔腾的江河,人们思悟“上善若水”,也曾慨叹“逝者如斯夫”“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今天的建设者借助高科技,可以创造世界最大水利工程、最长跨海大桥等诸多奇迹。但江河截流、穿山跨海等百年大计、惠民工程却也一再引起专家和大众关于“环境和生态保护”的忧虑。

我们在用心解读自然、亲身体验自然外,借助科技手段超越感官局限,利用现代技术打破认知的藩篱,弥补了过去的遗憾。可是,为什么我们仍然深感那美丽的自然与我们渐行渐近又渐行渐远呢?

我们打破山水阻隔,缩短时空距离,发展高铁、航空、航天技术,可在浩荡长空、崇山峻岭间自由来去,但过度的工业化也使大自然失去了曾经的神秘、古朴、厚重;我们超越物质的局限,伐林移山建设城市,围海造田扩张土地……成功地在天地间建立起只属于“我们”的家园,而大自然却也在过度的开采、开发、掠夺中,遗失了曾经田园牧歌式的温馨;我们从慢节奏的生活走向快节奏的生活,社会高速发展,我们不用在自然面前静观默想,打开电视电脑,就可以随时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和信息,但曾经的哲理与诗意,也在海量信息的拥塞下慢慢干枯……

那令人敬畏又向往的神秘未知被我们破解了,但似乎还有更多未知而又神秘的信息恰恰隐藏起来了。科技弥补了体验和感知的不足,却也因此让我们失去了心灵的归宿和情感的寄托。

吴良镛说,诗意的栖居,是因地制宜,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美籍华裔建筑师林璎为美国设计的纪念碑“什么在消逝空屋”,是为了告诉下一代什么是意义,而不是“丢掉一些东西,又丢掉另一些东西”。

其实,与自然相处,除了亲身体验,或借助科技等手段外,我们还应多听听心灵的声音:我们在得到什么的同时,也曾奉献了什么?我们在将得到什么的同时,亦将失掉什么?

当你亲近了它却失去了对它的欣赏与爱时,一切体验和感知都将变得苍白!

[点评] 本文扣住材料中的“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选取名句反映古人的“亲身体验”,选择典型事例和现象表现今人“借助科技手段”的自我感知,从这两种途径的不同引发深入的思考:“为什么我们仍然深感那美丽的自然与我们渐行渐近又渐行渐远呢?”围绕这一问题,选取工业化社会、科技信息时代的典型事例构成排比,表达我们内心的“遗憾”,从而引出对原因的探寻:“科技弥补了体验和感知的不足,却也因此让我们失去了心灵的归宿和情感的寄托。”最后水到渠成地表明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即亲近自然的方式和途径都必须符合自然发展规律和人类的情感需求。

24.(2015四川,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围绕“学会做人:我看老实和聪明”展开了讨论。

甲:老实是实诚、忠厚,聪明是机智、敏锐。

乙:老实和聪明能为一个人兼而有之。

丙: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未必是真聪明。

…………

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写作指导] 此材料言简而义丰,文小而旨大,着重考查对社会、人生和人际关系的认识。“老实”和“聪明”是两种人生态度,既可以选择谈“老实”,也可以选择谈“聪明”,还可以选择谈“老实又聪明”。话题带有辩证性、哲理性。“老实”可以理解为实诚、忠厚、努力等,“聪明”可以理解为机智、敏锐、精明等。对“聪明”或“老实”可褒可贬,可辩证分析,可联系古今中外事例、社会热点来议论,也可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来记叙。关键是要表现考生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很好的思辨能力和写作水平。

[例文]

珠联璧合,熠熠生辉

聪明是珍珠,晶莹闪耀;老实是珠串,厚实绵长,唯有把珍珠穿成串,才更熠熠生辉,也唯有在老实的穿引下,聪明才更加灿烂。

聪明如猎豹,动物世界里我们常看见猎豹用它独有的极限速度追捕猎物。它们总是认准一个目标全力追捕,若不断更换狩猎目标,只会耗尽体力,两手空空。作为闻名遐迩的“草原猎人”,猎豹不善于长跑,可它的瞬间爆发力是陆地第一,所以其狩猎方式,使它处在不败之地。这就是老实的聪明。

忠厚的老实人,不能仅凭一股韧劲儿而立足于天下;会耍手段的聪明人也不能走得远。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把蚕丝织成华丽绸缎。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和强健的筋骨,却能钻入三尺厚土。由此可见,老实的人往往最接近成功,老实也是一种聪明。

马云知“老实”汗水的甘甜,亦能聪慧地把握时机,铸造电商的辉煌;俞敏洪凭“老实”勇敢地探索,亦能借助聪慧选择机遇,书写新东方的传奇;褚时健靠“老实”不停攀登,靠着聪慧进取与挑战,使得“褚橙”香满神州。

可太老实就成了愚蠢,太聪明就成了狭隘。唯有串起两者,珠联璧合,方能让人生熠熠生辉。

契诃夫笔下的别里科夫,太老实地钻进自己精心编制的笼子里,一生都惊恐不安,埋葬了自己。韩国“世越”号永远沉入大海后,“聪明人”船长趁着夜色逃跑,多么“聪慧”,之后却锒铛入狱,多么可悲。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我们为那些不知变通、不知制衡的人遗憾不已,亦为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老实与聪明并持的人鼓掌。

古今中外,隐逸于故人庄的孟浩然,漫步于清泉边的王维,徘徊于瓦尔登湖的梭罗,穿梭于向日葵地的梵高,无不老实地面对压迫他们的窘境,用聪明拽稳了那根风筝线,也拽住了人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避开街上摔倒的老人,只顾逃走……人们的确聪慧,却将自己的良心、自己的灵魂摒弃,华夏民族世代忠实的那颗心已不复存在,令人痛惜,令人扼腕,一个民族的兴衰与心的忠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正如泰戈尔所言,寂静在喧嚣里低头不语,沉默在黑夜里与目光结交,于是,我们看错了世界,却说世界欺骗了我们。唯有以聪明为珠,老实为线,聪明做事,老实做人,生命之珠才不会暗淡,珠联璧合,人生才会更加灿烂。

[点评] 作者首先对材料进行了精准的概括和总结,对比鲜明,思辨性强。在素材的运用上,正面素材与反面素材交错使用,逻辑性强,最后又以正面素材总结,层层推进,将“老实”与“聪明”的辩证关系分析得全面而深刻。

巧用比喻,生动形象。比喻的恰当运用为文章增色不少,“聪明是珍珠”“老实是珠串”精当地体现了两者的辩证关系,也体现了考生的思维能力。

材料丰富,时代气息浓郁。素材跨度广泛,列举了古今中外的名人,又以平凡人的事迹加以佐证,从自然到社会,从课内到课外,最后引用泰戈尔的话结尾,深化了中心,充分展示了灵活运用材料和处理素材的能力。

25.(2015福建,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有时,走错路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没有走错了路,就不会发现新的路。

●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上面三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指导] 本题提供了三则关于“路”的话题材料,让考生来写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审题难度不大。考生可以综合三句话来写,也可以只选用一句话来写。但为了写作中心更加集中,主旨更加鲜明,选用一句话较为妥当。这时候就需要考生做出选择,选择自己感悟最深的、最有生活体验的,或最有阅读体验的一句话、一段经历、一段感悟来写。在写作时既可以写自己的感悟,也可以写古今中外的人的人生感悟。

第一则材料是鲁迅《故乡》里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有了理想,还要靠行动去实现,事在人为,只要去努力,去奋斗拼搏,就会有实现理想的那一天。

第二则材料的意思是,要辩证看待“错路”,可理解为走错路时要时刻总结、反思,才能走正确;也可理解为错路中蕴含新的转机,只有你耐心观察、体悟,才能领会。

第三则材料主要表达的意思是,具体的行动很重要,敢闯实干才会有出路,否则理想就是幻想,就是空谈。

考生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构思,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关键要学会联想、善于联想、大胆联想,这样就能在写作时如虎添翼。要注意的是,不管什么样的感悟和联想,都不能脱离原材料。

写作时注意不能只停留在一个简单的层面,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且思考要有深度。既有时代气息,又能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正确价值观,并有生动事例的作文,才是好作文。

[例文]

富贵险中求

古人所说的“富贵险中求”,意思是说,无论是富还是贵,不冒险是得不到的。所以成就事业胆子要大,要不惧风险,敢闯敢干,不怕失败。

人们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中多些快乐,少些痛苦,多些顺利,少些挫折。可是命运总爱捉弄人、折磨人,总是给人很多的失落、痛苦和挫折。但挫折是铺就成功之路的石子,机遇往往垂青那些敢于挑战的人。余佳文,一个互联网界“90后”CEO,他的成长过程就验证了这个道理。高二那年,余佳文自学大学计算机课程,并设计出了第一款产品——邮件客户端,可产品推向市场后便无人问津了。随后,他又设计了一款闹钟程序,同样以失败告终。大三时,他用了一周时间,做出了一个能显示课程名称、地点和老师姓名的课程表,这款产品得到了几千名在校大学生的青睐。现在,他的团队得到了阿里巴巴集团的投资,他也成了互联网界的新宠。通往成功的道路确实崎岖,但只有在坎坷泥泞中拼搏,在惊涛骇浪中前进,才能让美丽的生命奏出一曲响彻云端的凯歌。

很多人做事放不开手脚,因为怕犯错,怕被人耻笑,而总是畏首畏尾。不要怕,勇敢地挣脱枷锁,摘掉面具,敢于去定义、去创造自己的人生,你就会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互联网领军人物马云并不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帅哥,但他却是一个能闯敢干的有魅力的真男人。1988年,大学毕业后马云发起西湖边上第一个英语角,为外国游客担任导游赚钱,四处接课做兼职。1992年,已经成为杭州市优秀青年教师的马云不安于现状,又开起了翻译社。翻译社一个月的利润只有200元,但房租就得700元。为了维持生存,马云背着麻袋去义乌、广州进货,贩卖鲜花、礼品、服装,做小贩来养活翻译社。后来他又做“中国黄页”,还被人当骗子轰……1999年,马云正式辞去公职,开始做电子商务网站,后来越做越大,这个网站就是现在全球著名的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曾经,他的做法被许多人嘲笑,说他简直是个“疯子”,但他自己清楚他没有疯,他只是勇于创新,敢于尝试。如今,他的事业越发“疯狂”起来。

敢闯不是硬干、蛮干,更不是顽固、僵化,它是一种奋发有为的信念,是一种不屈不挠的斗志,更是一种容忍失败的宽阔胸怀。

不管结果怎样,只要敢尝试就是一种成功。“偏安一隅”或“躲进小楼”,不愿去尝试,不敢迈出第一步,把梦想停在口头,把激情埋在心里,就会使机遇丧失,这样的人生是可悲的。成功,往往存于险中,只敢在平静的小河中行驶,永远无法成为强悍的水手。走“老路”,还是走“邪路”,你如何选择?

[点评] 本文立意精准,举例典型,论述深刻,是一篇较为成功的考场作文。标题即文章中心,观点鲜明突出。运用余佳文、马云的例子正面论述,又结合生活实际从反面论述,说理充分。

侯晓旭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近五年(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近五年(2015-2019)高考各省作文真题分析及范文欣赏(二)
下一篇:2020年高考作文必背模板之并列式结构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