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341  2020-11-02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优质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教学目标

      1、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风格

      2、学习本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艺术手法

      3、培养朗读感悟、品味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五幅画的解读,把握故都的秋的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文本精致细腻的悲凉美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学习借鉴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说到秋,它的魅力总能吸引古今无数文人墨客,同学们你们不妨略举几例有关秋的诗句。(略)可见,人们怨秋哀秋,或喜秋颂秋,都能让秋尽显风流。而面对这么多的精彩,郁达夫会怎样独运匠心,另辟蹊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共同赏析郁达夫先生的著名散文《故都的秋》。

      二、整体感知故都秋

      1、解题

      2、在作者的笔下,“故都的秋”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找出文章的文眼)课文写了哪些景物来表现“故都的秋”的特点的?

      三、初步分析清静景

      探究一: 在这五幅秋景图中,故都的秋“清”、“静”分别体现在哪里?请大家品味语言,体会秋景,结合具体的景物进行赏析。

      明确:

      “清”在秋色

      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清净、清朗

      牵牛花的颜色——清冷

      着青布单衣的闲人——清冷、清闲

      淡绿微黄的枣子——清冷

      “静”在秋声

      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静谧

      秋蝉残鸣——安静

      秋槐落蕊,铺得满地——环境的寂静

      扫帚声——空旷的静

      四、悲凉情景深探究

      探究二:作者为何会对“故都的秋”产生“悲凉”的感受,您能说一说作者悲凉的原因吗?

      明确:

      1、社会环境的黑暗。白色恐怖,使郁达夫心境不好;他心境不好,所以喜好冷色调,总想找宁静处”。作者选用这些色彩词不仅体现了故都的秋“清”的特点,也是作者情感色彩的外显。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北平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在生活上,他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受人生的愁苦和哀痛。郁达夫虽蛰居远离北平的杭州,一样会感受到国事危急。因而,当他到达北平,触景伤情,写下此文,描绘的是“悲凉”景物,流露的是“悲凉”心绪。

      2、作家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郁达夫早年(三岁)丧父,饱受生活的艰辛,养成了忧郁、沉寂的性格。在日本十年的异地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又增添苦闷、消沉的心理,所以他的文风具有一种感伤的、灰冷的调子。

      3、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郁达夫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多是“静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学”。

      五、课堂小结 :

      艺术的魅力在于客观生活的真实与主观情感的完美结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本文将故都的秋色,与作家个人的心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大家在以后的写作中也要注意运用这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六、延伸迁移秋何处

      湘乡一中校园里的秋在哪里?请写上1-3个句子,要求突出秋的特色。

      校园的秋,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故都的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故都的秋》简明教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下一篇:统编版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