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554  2020-11-13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涉江采芙蓉》精品教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一、学习目标

      1.把握诗歌中的基本意象。

      2.鉴赏诗歌想象(对面着笔)的艺术手法。

      3.体会诗歌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

      二、学习重难点

      1.把握诗歌中的意象,体会乐景写哀景的手法;

      2.能够鉴赏诗歌中对面着笔(曲笔对写)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二、自主学习

      《古诗十九首》主要的思想内容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东汉宦官外戚专权,官僚集团垄断仕途。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前程,只得奔走交游。他们背井离乡,辞别父母,留下妻儿,然而往往一事无成,只落得满腹牢骚和乡愁。因此,《古诗十九首》主要抒写离愁别绪,或游子思归,或闺房怀远,其次是人生易逝的感叹,或及时行乐,或不甘贫贱。

      评价:

      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刘勰《文心雕龙》

      “惊心动魄,几乎可谓一字千金。”

      ——钟嵘《诗品》

      三、整体感知

      1.请一位同学来诵读一下这首诗歌,让我们初步感知这首诗歌。( 读准字音,句读)

      遗(wèi):赠。以义定音。

      还(huán)顾:回头看。

      谁(shuí):口语与书面语区分开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2. 整体感知

      (1)那这首诗歌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明确:一对男女分离互相思念对方的故事。

      (2)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明确:同心而离居

      (3)是谁在涉江采芙蓉呢?(两种都可以)我们把她当作一位女子,因为在古代男子外出女子守在家里,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状态。

      (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分析:

      1.采莲是江南的旧俗,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就有这样的描绘“采莲的是年少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男子一般在京都洛阳求取前程,不太可能回到江南去采莲。

      2.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往往暗关着“夫荣”,“莲子”即“怜子”。

      3.所思在"远道",离旧乡而走远道的人在古代大半是男子,那我们就可以由此推想说话人应是女子。

      (4)读懂大意

      渡过江去采摘荷花,生有兰草的沼泽地长着很多香草。

      采摘荷花想要送给谁呢?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地方。

      回头看那故乡啊,漫长的道路无边无际。

      感情深厚却两地分居,在愁苦忧伤中慢慢变老。 

      四、文本研读

      1.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描写的是一副怎样的景象?

      通过兰泽、芳草、芙蓉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夏日采莲图。

      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一问一答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欢快——失望

      3.夏秋时节,江南水乡,日暖花香,荷花盛开,女主人公在江中泽畔采集鲜艳的荷花,气氛是这样的愉快欢乐,可接下来的两句感情陡然一转,由欢乐转为悲哀,这里景与情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明确:以乐景写哀情

      诗歌1、2句通过兰泽、芳草、芙蓉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夏日采莲图,表现主人公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和内心的欢快之情。3、4句笔锋一转,转喜为悲,用夏季美景烘托出内心的孤寂,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伤。


展开全文阅读
      五、质疑探究

      (一)这两句除了情感的绵长,语言的魅力又体现在哪里呢?哪些词语最为传神?最能传达主人公的情感呢?

      还顾和望这两个词的动作性和画面性很强,让这种思念之情更加浓重。多少思念多少爱,全在这一深情的还顾里;多少忧伤多少桶,都在这悲情的回望里。

      漫浩浩8194;8194;8194;8194;运用了叠词,更突出道路的漫长(联系《声声慢》)

      (二)诗歌抒写离别相思之情是从游子和思妇两个角度交错叙写的,其实我们也可以说一个借采莲来表达思念的女子,想象自己的爱人也在远方回望故乡,思念自己,前4句为实写,5、6句为虚写。这种写法我们称之为“悬想”,也叫对面落笔。

      所谓“落笔对面”,就是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作者不直接抒发对对方的思念,而是反弹琵琶,从对方着笔,简单说就是不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着力描绘对方如何思念自己的一种手法。这样,就使得作者的怀远或思归之情,显得生动形象,富有意境。既深化感情,又强化主题。形式上,常用“忆”、“想得”、“遥知”、“遥怜”之类领字来结构全篇。

      例析: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末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分析:“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人站在妻子的角度展开想象,借着妻子的担忧焦虑,衬托出当时自己身陷险境生死难卜的处境;明明是自己对月思妻,反倒说成妻子对月忆夫,明明自己挂念妻小,夜深不寐,却写妻子望月久立,雾湿云鬟,月寒玉臂。如此,更显出他们夫妻深厚的爱,也显示出诗人对妻子独居孤村的怜惜。

      总结对面落笔的好处:

      形象真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将深沉的情思表达得委婉含蓄,真切动人,使诗歌意境更显深邃。

      六、拓展练习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问题:三四两句,明人陆时雍《诗坛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做具体分析。  

      ①运用了对面落笔的手法。

      ②诗人宕开一笔,不写自己的思念,转而由“忆君”引起,描写友人离别之后的种种愁绪,一个想像中的情境展现在读者面前:朋友远在异乡,夜泊潇湘,清凉的月色下,梦里充斥着凄冷的猿猴哀鸣。

      ③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友人抵达后的凄凉清冷处境和孤寂愁苦之情,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涉江采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邶风•静女》优秀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下一篇:《虞美人》教学简案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