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高考范文
阅读:880 2020-11-19
标签:
高考范文
高三高考范文
2020年11月温州高三语文一模作文范文《破前见之锢》(52分)
中国的美学家曾指出,美感的体现在于独立其客观的物质形态。诚然,正如唯有客观观念淡化才能重新体会事物的美感一般,真正的理解也该建立在破前见之锢的基础上。
前见是我们的预先判断和理解,其本身带有的猜测性和不确定性,注定了它与事物真正本质间偏差的存在。这无可厚非,但通过前见从而做好心理准备的我们,面对此类偏差也应提醒自己破除惯有的前见的约束。
需要正视的一点是我们需要前见,人之所以被定义为群体性动物其实也是定义者看到了人身上的不安感。所以前见作为一种预先提醒,其作用便在于安抚人的慌乱,使之不至于因患有弱视症,而在佩索阿所言的由海角尖峰组成的世界里手足无措。
可是它所有的先入为主的属性也不可忽视。陈丹青曾在《陌生的经验》中坦言喜欢瓦拉东身上的野性,便是破除了原有的美感体会的表现。前见暗含着我们潜意识里的价值取向,不可避免地会引导我们给自己绑上绳子,从而教我们大喊“我被绑架了”。其实这可以看作是人类社会的固有现象——现世只是一个密密无缝的利害网,许多人终其一生极力挣脱,也只是无力扑跌,最终仍被利害两个大字系住。而这些结果其实也是我们受了前见指引从而束手束脚的结果。瓦拉东没有像我们一样在塔西佗陷阱里内卷,不是因为幸运,而是因为她破除了前见的桎梏,从而使自己身上肆意张扬的野性之火,能够在二十世纪所谓正统高贵的艺术各列其位的巴黎烧出一条新路来。撕碎美恶原有界定从而刷新审美观的《恶之花》,打破理性主义者现有判断从而成为浪漫主义之父的卢梭,这些成功破前见之锢的人和事实在太多,既如此,又如何可言前见不可破呢?
数据和算法无时无刻不在精准定义我们的判断和理解,瞬息万变的信息推送也无时不在固化我们原有的前见。我们的头脑不应也不能成为价值偏化的恶之花肆意生长的秘密花园。
“我有根,但我流动。”伍尔夫曾这样说。唯有破前见之锢,方可使远方的道路干干净净。
标签:
高考范文
高三高考范文
2020年11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2020年11月温州高三语文“一模”作文范文《秉持己见,不囿于前》(53分)
下一篇:
2020年11月温州高三语文“一模”作文高分范文汇编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