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452  2021-03-01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声声慢》优质课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
 一、检查预习情况,导入“愁”

      学生齐读《武陵春》

      教师提问:哪一句写得最好()

      《武陵春》中李清照形象地写出了内心的忧愁,那么在同一时期的《声声慢》中她又是怎样表现“愁”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学生齐读,教师正音

      学生自由分享李清照生平,其他同学补充,教师最后总结。

      二、初读感知愁情

      男女学生分别诵读全词,初步感知李清照的婉约风格

      教师播放朗读配音,在情境中感知词作的情感

      三、以意象感知愁景

      四、析愁因

      1.创设情景、歌曲导入。播放化用了李清照前期词作《一剪梅》的歌曲《一剪梅》导入。

      2.作家作品知识积累。走近李清照:请两位同学以李清照的身份来一个自我介绍。课件展示李清照的简介。

      3.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并看注释疏通词义。乍暖还寒:忽暖忽寒,气候变化无常。将息:调养、保养。敌:对付、抵挡。损:词中相当于“煞”,很、极的意思。堪:可。怎生:怎么,怎样。

      4.用现代语言改写这首词。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一切清冷惨淡 ,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乍暖还寒的季节里最难休息调养。饮下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傍晚之时骤降的冷风寒意。南飞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尤感伤心的是,原来却是旧时相识。园中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萎殆尽。如今还有谁能与我共同采摘呢?静坐窗前,独自一人怎能熬到天色昏黑?梧桐凄凄,细雨沥沥,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在点点滴滴敲打不停。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得尽?

      5.思考:这首词最能体现作者感情的关键字是哪一个?愁。全词的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

      1.体会“愁”情。

      ⑴指名朗读,要求读出愁情。

      师生评议:语速要缓慢,表情感的词重音要读出,断句要注意,感情要带出浓浓的愁绪。

      ⑵请找出词中直接抒发“愁情”的句子。

      清照起笔就哭诉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清照在寻觅什么呢?

      动作:若有所失寻觅无果。

      冷冷清清,是什么冷清呢?

      环境:处境冷清,心境清冷。

      凄凄惨惨戚戚,又写出了清照什么样的心理呢?

      心理:沉痛凄厉。

      所以,清照起笔就给我们定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基调?

      悲苦愁绝。

      ⑶赏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表达情感上的不同以及连用7个叠词的表达效果。

      讨论明确:叠词运用的表达效果:一是直接抒情,极有层次地表达了词人在遭受重创巨痛后的愁苦的心情,为全词渲染了一种的悲凉的氛围,奠定了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二是增强词的音韵效果,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2.品味愁景。

      ⑴《读你》引入分析。

      秋风萧瑟,梧桐婆娑,

      这样的黄昏,更适合读你。

      再读你,如花落满地,冷冷凄凄。

      如何寻觅,那些笑靥(yè)如水的日子?

      如何承受,那些痛彻心扉的生死别离?

      风住尘香,物是人非,再读你,

      在《声声慢》的( )中,读到了你满纸悲戚。

      ⑵思考:能否在空白处填入适合的意象,并试着说明理由。

      意象:淡酒 晚风 孤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酒 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

      风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渲染愁情。

      雁 象征悼亡之悲、怀乡之思。

      黄花 喻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

      梧桐 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细雨 雨滴梧桐,却敲碎人心,哀伤﹑愁丝的象征。

      ⑶教师强调。

      古典诗词中传统的意象有着特定的内涵——酒:愁文化。风:渲染愁情。雁:怀乡之思,音信之盼。黄花:憔悴的容颜。梧桐:牵愁惹恨。雨:哀伤愁丝。


展开全文阅读
      作者的心情不同,相同意象会传递不同的情感——黄花:战地黄花分外香。雁:长空雁叫霜晨月。

      ⑷、总结本词的意象、和情感:全词通过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意象营造了冷清凄美的意境,传递出孤寂愁苦的心境。

      3.分析愁因。

      当清照沉浸在这种冷清凄美的意境中不能自拔之时,她发出了绝望地呼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的。让我们突破诗词的显性层面,进入到作者苦闷,复杂的心灵,看看作者为何而生愁?到底命运在清照身上刻下了哪些烙印呢,让时间老人来告诉我们答案吧!

      1084年:李清照生于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

      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婚后两人情投意合,共赏文物。

      1127年:金灭北宋,夫妇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此时李清照46岁。

      1130年:李清照追随帝踪流徙浙东一带,孤苦飘零。

      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由亡国到丧失,可谓祸不单行、孤苦飘零。晚景凄凉,没有子嗣的清照就这么去了,带着一腔悲愤,悄无声息的去了,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连最公正的时间老人也没有记录。

      了解这些史实之后,你能更深刻地理解李清照的愁了吧?到底《声声慢》中的愁是一种什么样的愁呢?

      明确:情愁--独居之寂寞

      家愁--丧夫之哀

      国愁--亡国之恨

      清代沈谦赞叹道:“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因此有“词家二李”之说。清代王士嫘将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与辛弃疾(字幼安)并称为“济南二安”。

      我们仔细看李清照国亡南渡、夫死孀居阶段的词,就会发现那简直就是一个愁的天地,就是一个愁的牢笼,可说是愁云惨淡,愁肠百结。老师读题目,同学们读词句:

      悼亡凄惨的《临江仙》: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

      感时伤身的《永遇乐》:

      如今憔悴,风鬓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思乡借醉的《菩萨蛮》: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愁苦无眠的《添字采桑子》: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愁,不仅重得载不动,浓得化不开,也多得数不清,广得没有边。即使浩荡的历史长河也装不下她的无限忧愁——千年之下的我们不还被她的愁情深深感染、感动吗?因为词人有一颗“愁”心,所以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就都带有了愁的色彩,从而无物而非愁,无时而不愁啊!可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已决非平常愁情,实在是词人无比悲愁的人生最痛苦的哀叹。——所以,在这概括性的语句中,也有“形象”,——那就是无限凄惨的词人本身!

      最后,我想化用她的同乡,同样是南渡词人辛弃疾的词句,对风华绝代却命运凄惨的李清照掬一把心酸的敬仰的泪水——“更几番风雨能消?!”

      李清照,你无限的悲愁,要经历几番风雨才能消解?

      李清照,你绝代的才情,又岂是几番风雨所能消磨! 

陈春芬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声声慢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议论文引用、化用名句之汪增祺篇(高一习作)
下一篇:统编版必修下册《窦娥冤(节选)》预习案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