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346 2021-04-15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部编七(下)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竹里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意,体会诗境。
2.学会诗歌赏析的方法,提高古诗赏析能力。
3.在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品味诗歌的美感。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意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诗歌的意境与言外之意。
教学方法:朗诵法、提问法、讨论法。
授课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同学们,苏东坡曾这样评价王维的诗歌:“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人王维的《竹里馆》,看看这里面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一、板书:竹里馆
说说竹里馆指的是什么?
竹里馆,辋川别墅的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二、品读诗歌
1、古典诗歌的学习第一步是读,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凝练文字中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和思想情感。 学生齐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里感觉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回答:幽篁、琴、人、明月……琴声悠扬、啸声轻快、溪水潺潺……】 【感觉可能会有:孤独、寂寞、优美、悠闲等等】
2.全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学生自由发言。(可从风格、构图、色彩等方面谈)
3.选择留在此处愿意么? 盛唐的夜晚是这样的:
长安柳絮飞,箜篌响,路人醉, 花坊湖上游,饮一杯来还一杯. 水绣齐针美,平金法,画山水, 诗人笔言飞,胭脂扫娥眉. 烟花随流水,入夜寒,寒者醉, 今朝花灯会,提画灯迷猜一对阳羡茶浮水,琵琶绕,玉笛回, 丁祭佾[yì]舞备,铜镜云鬓美.
——《盛唐夜唱》补充王维生平
4.为什么这样一个著名诗人,身居要职却甘愿隐居山林,甚至当值一结束便匆匆回归山林,过长安而置繁华于不顾?诗中有没有隐隐点明原因的文字呢?
人不知——字面意思:别人不知道我在这儿
“知”——了解,别人不了解我。不了解我的什么呢? 以诗中人的行动为抓手,比照竹里馆与长安城夜生活 ★为何“独坐”—“反义词联想”—多——
因为长安之夜的人太多了,应酬来往未必真心(有人就有江湖)勾心斗角让人烦恼。VS此处无人打扰,心灵得以喘息放松。
长安之夜的诱惑太多了,让人沉迷声色享乐,不能坚守本心。VS此处那么简单纯净,能让灵台清明不至于忘乎所以。
他见识过的繁华太多了(“繁华落尽”今日章台走马,明日可能肠断天涯。今日红颜正好,明日或许未老恩先绝。今日王侯座上宾,明日可能是江湖落拓人。) VS世事无常,但是此处自然恒永,轮回有时。可以安心寄托心灵,繁华落尽方见真淳。
尘世里的俗人太多,诗人与俗人之间的交流必然是痛苦的,甚至会被世俗羁绊做违心不喜之事。VS草木无言,诗人反能轻松思考,与大自然,也与自己对话。 此时的“坐”不是朝堂议事的正襟危坐,也不是宴饮场所的起坐喧哗,是真正的身心放松。 为何“弹琴”
比较,长安城中的曲乐都是繁弦急管,音色鲜亮入耳。不像古琴这样中正平和,平心静气(和雅)。
听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白居易:“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 王维爱古琴,自尊自爱,不随流俗
这些音乐的目的是取悦他人,而王维弹琴的目的是陶冶情操、自娱自乐、抒发心声……为自己而弹。——不论这琴声幽怨还是高亢,随乐曲而飞散的是我的自由心声。
★为何“复长啸”?
弹琴还不够,毕竟要受限于音律指法。长啸更自由。
在竹林独坐中感受到了某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心情兴奋。 言为心声但语言总是一种雕琢,长啸无言,更为真挚。 呼啸的方式可以很自由,口哨、手指、叶子均可,很好玩。
呼啸出的是人的气息,人在模仿自然的节奏——风。一种与自然沟通的…… 在长安城夜啸恐怕会被当成神经病吧。
展开全文阅读
【小结】他人哪里知道竹里馆生活平淡自然的妙处,哪里知道王维那追求本真,洗净繁华,自由脱俗的心呀。
5.读一读这一句“深林人不知”。你觉得伤感么?
淡淡的伤感无奈之外有一种不肯流于世俗的孤高(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消极处世态度。也比喻同流合污。)
6.“人不知”有没有关系呢?没关系——因为【板书明月】 读读最后一句 明月∕来∕ 相照。 问题又来了:明月真的特地投照到诗人身上吗?当然不是,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其实是诗人在观赏月光呢。诗人有明月相伴,之前淡淡的伤感无奈也消失了,更多的与自然对话、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惬意。
三、总结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侯晓旭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部编七(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部编七(下)第三单元《逢入京使》教学设计
下一篇:
七年级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竹里馆》——王维山水诗品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