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阅读:300  2021-06-17
标签:备课资料 高二备课资料
2021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期末复习:材料作文专题(中)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画出最好的自己

      致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你们问:如何为自己画好像,我想,其实一个人是怎样的,过去我认为别人的问答足够客观,我们应当相信;后来我明白,一个人是什么样的,终究还是自己说了算。

      学弟学妹们,有一句话说得好,“不尽狂澜走沧海,一拳天与压潮头”,确实,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里,你们的自画像,该由你们自己画。

      你们会绘出更好的理想中的自己。我们的价值如何实现?我们可以绘出那个理想的自我吗?当然,这个时代赐予我们无数资源,我们亦可循着找到自己的光芒。写作、绘画、舞蹈,我们可尽情去学习。无数人的价值正被看到与发掘,袁隆平扎根田间为苍生福祉,钟南山逆行武汉护国人,张桂梅创办女子高中,为云南山区的女孩带去希望……。你们会以此为镜,绘出那个你理想中的自己。如果没有实现,那也多问自己:“我还需要做些什么?现在的我是我想要的样子吗?”答案其实就在你心底。

      你们会绘出更好的现实中的自己。你们会在即将到来的高一遇见友谊、师生情。我希望你以他们为镜,找出自己的不足。你或许更喜欢看网上周立波的那段“你的青春被狗吃了么”的激昂言论,你或许更喜欢看网上关于某省高考状元从来不上课外补习班的报道,你或许看着班级后黑板上的倒计时,还在默默安慰自己“没事,高考还早”……但是你有没有想过那些高考状元或许比你少了那两三个小时的课外补习,但他们比你多的,是高效的学习策略、良好的思考习惯,和自己默默的用功努力?你有没有担心过或许就是那句安慰性的“没事,高考还早”,让你略过你不想做的那道函数放缩,而你放弃的这道题,可能就是6月你哭都哭不回来的14分……亲爱的学弟学妹们,人总是在他人身上才能够准确的认识自己,我希望在即将到来的高一,你能找到自己的镜子,比照他们,画出更好的自己。

      你们会在祖国的大背景中画出最好的自己。今年,将完成全面小康的目标,而祖国的明天,将由你们来绘制。在今年,我们遭遇到了疫情,但是我们亦不畏惧,大家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漫长的冬天也会过去,而祖国的明天,就在你我手中。习近平总书记言:“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愿我们接继奋斗,共绘美丽中国,也在为祖国的奋斗中,画出最好的自己。

      学弟学妹们,自己的人生由自己掌握,是老话,也是至理,以后,当你们遇见挫折,当你迷茫时,一定要回头望,问自己,“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多找出适合自己的“镜子”,不断参照,不断反思。唯有如此,才能画好自己的像。

      《大秦帝国》里有句话:“敬那大争之世,敬这小酌之时。”希望我的话,能给大家一些帮助,在这个奔腾的时代里,愿你们,能绘出自己最好的自画像。

      谢谢大家地聆听。

      高三学姐

      2020年7月7日

      【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先看材料,“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说明还需要借助他人,即“镜子”全面的认识自我。要写好这篇作文,最重要的是紧扣材料中的“镜子”。镜子有平面镜、曲面镜乃至哈哈镜之分,既可以直观呈现原初的模样,也可以曲线反映客观场景,核心不仅在于镜子本身的质地,更取决于自我本身的认识与善于甄别的眼光。“镜子”可以理解为为后浪起示范、榜样、引领作用的偶像、英雄,反观出自我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也可以理解为与自己一起激扬文字、同窗苦读、相伴成长的平辈,映射出自我的劣势与优势;还可以是那些蝇营狗苟、苟活偷生的奸佞之徒,警醒自己不要做怎样的人。

      题目要求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考生作为高三学生写信给高一新生,书信方式是一个限制,书信体也因书信主体和书信对象之间的关系而呈现出相应的差异性。写作的内容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要思考“如何”和“画好”,要切中“为自己”。考生需要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思考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这要求考生在写作中融入自己的人生经历,比如高中三年生活怎样度过,如何在高中三年中过好学习生活,把你的成功经验、教训传递给高一学生。

      参考立意:

      1.“内省”+“外省”=最好的自己;

      2.在最好的年纪,请选择奋斗;

      3.选好“镜子”,画出最好的自己;


展开全文阅读
      参考素材:

      1. 可以用到的材料,有苏轼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也可以有唐太宗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镜子可以是现实中的镜子也可以是历史,也可以是人。

      2. 时间犹如白驹过隙,三年时间转眼悄然而逝。写到这里都有点想笑,想必这两句话大家写作文都快用滥了吧?中考刚刚结束,经历过人生中的一次大考,不知道大家是什么感觉。是终于可以好好玩了的放松?是等待成绩的紧张?还是对高中新生活的期待?回想十五六岁的年纪,青春无敌,身边有太多的诱惑。你会不会认为,在游戏中酣战,在漫画中陶醉,在偶像剧中沉迷……这些才是青春啊!我年轻我任性,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什么的,见鬼去吧。

      3.成就最好的自己,不轻言放弃,学会等待,学会豁达,为最好的那个自己奋斗。就像吉鸿昌说的:“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用自己的脚步,为自己写一部成长的史书。

      参考结构:题目“画出最好的自己”。开头即阐明,画好自己的像,自己说了算。接着分出三个分论点来论述:你们会绘出更好的理想中的自己,你们会绘出更好的现实中的自己,你们会在祖国的大背景中画出最好的自己。这样层次清晰地阐明了“如何画出最好的自己”。画出理想中的自己,其实就是以英雄、偶像为榜样,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不断充实自己;画好现实的自己,就是要以身边那些优秀同学为榜样,不断磨练自己;以祖国为背景画好自己,就是要在为祖国奋斗中成就最好的自己。结尾提出,“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多找出适合自己的“镜子”,不断参照,不断反思。唯有如此,才能画好自己的像。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共创同一世界的美好未来

      各位嘉宾:

      大家好!

      2020年,一场突发的新冠疫情让原本高度发达的全球一体化进程仿佛一下子放慢了脚步。但是我相信:这根本阻挡不了全人类共谋发展的大趋势,更加阻挡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我们仍将朝着人类美好未来的星辰大海继续努力地前进。

      纵观中国历史,我们就会发现:中国始终和世界保持着密切广泛的联系。有些联系有时甚至能够改变中国历史的进程。在商周时代,很多来自两河流域的人类族群就曾迁徙到中国的腹地,带来了很多先进的文化与技术。汉代时,张骞开通了西域的丝绸之路,不仅带回来了很多植物的种子,还让凯撒穿上了来自中国的丝绸。唐代时以西域的风物为时尚;宋代时中国的海船走遍南洋。马可波罗在元代时来到中国,开启了欧洲对东方的向往。三宝太监的宝船多次下西洋,甚至到达了非洲沿岸。正是由于来自美洲的土豆和玉米,使清代的人口大幅增加,活人无数……中国的历史说明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从人类存在的一刻就已经开始了!这一进程不可阻挡,更不能逆转,因为这是全人类的福祉和未来!

      世界是全人类的世界,不是某个国家或某个个人的。如果某些国家或个人因为一己的私利而剥削、欺诈、侵略、蹂躏其他国家或个人的话,那他们必将成为全人类的公敌,而受到全人类的唾弃。只有在“同一世界”的理念下,才能让经济落后的地区慢慢发展起来;才能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安居乐业;才能共同面对未来的挑战。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就是要全人类共同进步,共同走向和谐幸福。

      尽管在新冠疫情下,我们不得不各自封闭了国门。但交通可以封闭,世界人民团结一心的精神联系却从未断绝。各国对中国的援助,我们牢记在心;我们也开始援助世界各国,世界人民的友谊在礼尚往来中逐步加深。这时,我们离“同一世界”的梦便更近了!

      作为中国青年,我们有幸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全球一体化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会继承历史的经验,运用“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先进的思路方法,和全世界的青年人携起手来,共同创造更加先进、更加幸福、更加和谐的“同一个世界”!为人类的未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希望大家都能认同这一现实,一起携手,共创未来!

      “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审题立意及写作方法: 1、时事新闻类材料,有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2、评论一般可分为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所谓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另立炉灶,否则就会出现离题或偏题问题;所谓就事论理,就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就事论理,还要求“开口要小”,抓住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必须从“小”中评析出大道理来,所谓“着眼大处,落笔小处”。

      【审题】

      从材料来看,古今中外都有涉及,正好切合“同一世界”的主题;

      第一段,中国古代墨子是说:看待别人国家就像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像自己之身。这段话表达了天下大同的观念,可以说中国自古以来就视世界为一体;而英国诗人的话,则表达每个人都是世界的一部分,与世界休戚与共,即每个人都有对整个世界责任。这一段选择中外名人的言论,正好说明世界一体化是世界共同的意识。

      第二段,是中国接受其他国家的援助,是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第三段,则是中国对其他国家的援助和对整个世界的祝福;这两段材料有互动关系,体现出灾难之下命运与共,互帮互助的精神。这不仅是“礼尚往来”,还有“情谊往来”,世界人民的情谊也在一来一往中加深,为缔造“同一世界”提供了感情基础。


展开余文
      任务要求学生以“中国青年代表”的身份,在“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上发表“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的主题演讲,是写一篇演讲稿。这一主题要紧扣“青年”“同一世界”“未来”等词,既要体现世界命运共同体的发展趋势,又要强调青年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还要牢记自己“中国青年代表”的身份,以青年肩负责任,推进“同一世界”的发展,从而开创美好未来为基本立意。注意演讲稿的格式与语言要求。

      【立意】

      1.中国青年当仁不让。

      2. 中国一梦,世界大同。

      3.礼尚往来,互帮互助,缔结深情。

      4.青年携手,实现大同。

      5.世界未来,由我们创造。

      6.青年要有共创未来的理想。

      【素材】

      1.天下为公

      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

      安全世界

      人类生存在同一个地球上,一国安全不能建立在别国不安全之上,别国面临的威胁也可能成为本国的挑战。面对日益复杂化、综合化的安全威胁,单打独斗不行,迷信武力更不行。

      共同繁荣

      如果奉行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老一套逻辑,如果采取尔虞我诈、以邻为壑的老一套办法,结果必然是封上了别人的门,也堵上了自己的路,侵蚀的是自己发展的根基,损害的是全人类的未来。

      2.合则强,孤则弱。——《管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汉崔骃《达旨》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古今贤文》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清魏源(一个人往上托举重物是很难举起的,众人一起走路很容易走得快。)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全世界各种文明如果能相互尊重、和谐相处,那么人类社会就能和平有序、共同繁荣。)

      汉字“人”就是一个相互支撑的形状,“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梦想,始终是中国人心中不灭的灯火。

      找到同呼吸、共命运的朋友是人世间最大的幸福。——施皮特勒[瑞士诗人]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约翰多恩[英国诗人]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且介亭杂文末集》

      3.疫情爆发,中国人民深受其害,世界人民感同身受,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现在疫情已经跨越国界,需要全球担当。整个人类明白,面对疫情,每个国家不能置身事外。中国战胜疫情,世界才能更健康;中国好,世界才更好。日本捐献口罩防护服,派出医疗队;韩国伸出援手,捐献物资;巴基斯坦,用军机向中国空运急需物资。这些国家人民与中国守望相助、共克时艰,谱写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赞歌。

      4.当今世界,全球范围内的互动和融合越来越深化,世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防疫,我们面临全球挑战;全球气候变化,我们面临全球挑战。需众人携手努力、同舟共济。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迎接全球挑战,创建美好人类社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

      5.今天时代的主角,仍旧是青年。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们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有着伟大的目标,年轻人“生逢其时,责任重大”;“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有志不在年高,英雄不问出处。青年有敏锐的眼光,创新的头脑,世界的未来将由我们创造!

      【结构】

      文章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识为立足点,先从历史上肯定了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世界一体化对于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意义,再从现实中否定了某些国家阻碍一体化进程的做法,并结合新冠疫情中,世界各国之间相互帮助的实情,证明“同一世界”是世界人民共同的愿望;最后发出呼吁,请全世界青年携手共创未来。

      【点睛】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多样:一、提炼中心法。这是最常见且最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句可以作为立意的突破口。它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三、由果溯因法。事物有时是以因果关系互相联系的。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它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四、由物及人法写。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五、分析关系法。六、明确褒贬法。材料中的语句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确立最佳的立意。七、多向辐射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可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着眼于甲事物或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联系事物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八、舍次求主法。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材料的主要人物(事件)或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次立主。九、求异同法。十、寻互补法。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十七世纪的犹太哲学家斯宾诺莎说:“保持健康是做人的责任。”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教育大会时做出重要指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然而,现在很多学生以“学业重,没时间运动”“太累了,不想运动”等为借口不参加体育活动。我国青少年体质下滑已引起各方关注。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奋进中学”)同学写一篇倡仪书,倡议大家“强身健体,逐梦未来”,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强身健体,逐梦未来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近来,因学业繁重,很多同学都减少了体育运动,甚至连户外活动时间也大为缩减。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要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呀!如果没有强健的体魄,我们便很容易被疾病、衰弱打倒,“好好学习”也就无从谈起了。伟人曾说过:“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为了让我们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学习,我倡议,让“强身健体”成为我们筑梦未来的坚实基础!

      “生命在于运动”,健康的身体人人都可以得到,秘诀就是坚持运动;坚强的意志人人都可以得到,秘诀更是坚持运动。古希腊山岩上刻着这样一句格言:“如果你想变得睿智,跑步吧;如果你想健康,跑步吧;如果你想更加健美,跑步吧。”由此可见,体育不仅能提高人的运动技巧,而且还能陶冶人的情操、培养健康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我们只有参与丰富多彩的健身活动,才能不断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只有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才能做到精力充沛,赢得和谐幸福生活。为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倡导新理念,形成新风尚。有了健康的体质,我们才能认真地学习;有了健康的体质,我们才能辛勤地工作;有了健康的体质,我们才能幸福地生活。倡导“每天健身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理念,强化“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意识,在全校形成自觉锻炼、主动健身、追求健康的良好风尚。

      二、倡导常健身,形成好习惯。坚持“因人而宜、适时适度”的原则,选择适合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的慢跑、健身操、乒乓球、毽球等健身活动,为自己的身体健康充电。我们同学们每天要有1小时锻炼时间,学习强体两不误。

      三、倡导健好身,形成好方法。要树立科学健身意识,学习健身知识,制定健身计划;要循序渐进,适宜运动,讲究方法,避免运动疲劳;要注意增加营养,保持充沛体力,提高防病能力;要提倡以户外健身为主的有氧运动,到空气清新、阳光充足的地方参加健身活动。

      同学们,体育是跃动的音符,体育是舞动的旋律,体育是运动的艺术!让我们走入操场,走进阳光,融入大自然,吸收新鲜的空气,“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学习二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运动吧,在运动中领略体育的魅力,在运动中感受体育的美丽,在运动中享受运动的快乐!


展开余文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审题立意及写作方法: 1、时事新闻类材料,有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2、评论一般可分为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所谓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另立炉灶,否则就会出现离题或偏题问题;所谓就事论理,就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就事论理,还要求“开口要小”,抓住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必须从“小”中评析出大道理来,所谓“着眼大处,落笔小处”。

      【审题】

      前两则材料都指出“健康”的重要性,第三则材料则指出现实中青年学生缺乏锻炼,身体素质下降的情况。任务要求写倡议书,倡议大家“强身健体,逐梦未来”,中心应该十分明确,一是针对现实情况批判不愿运动的错误观点,二是对强身健体作出积极评价,以带动同学们参加运动的积极性。角度可以多种多样,如强身健体才能更有精力学习,强身健体能锤炼意志,体力运动与脑力劳动交替更能促进思维等,只要观点合理,富有感染力,符合格式即可。

      【立意】

      1.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2.要想学习好,更要身体好。

      3.劳逸结合,头脑敏锐。

      4.每天运动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

      5.生命在于运动。

      【素材】

      1.“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强壮的体质是我们一辈子的财富,只有拥有健康强壮的体质,才能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更出色高效的完成任务。而且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缓解我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压力,同学们在一起锻炼的过程中,还可以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增强班级友谊与凝聚力。

      2.“生命在于运动”。没有扎实的根基,万丈高楼无从崛起;没有强健的体魄,平生之志只能成为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及。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人人参与体育锻炼,为今后的工作、学习打下结实的基础。

      3.有些同学会说,我很喜欢体育锻炼,可作业这么多,没有时间锻炼呀!同学们,你们知道8-1>8的道理吗?就是说一个人在安排一天紧张的学习和工作的时间里,一定要留出一定量的身体活动的时间,比例大概在八分之一左右。现在参加体育锻炼,学习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技术,虽然会占去你们一点学习时间,但是你们所获得的将是体质的增强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并能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独立锻炼的能力。这不仅仅保证了你们学习,最重要的是满足了你们将来升学就业的终身需要。

      4.体育锻炼将使我们矫健、端庄!体育锻炼将使我们坚强、勇敢!体育锻炼将使我们敏捷、聪明!体育锻炼将使我们愉悦、欢畅!请大家走进操场,沐浴阳光;融入自然,享受生活!梦想会与阳光齐飞,健康能与体育同行!

      【结构】

      文章以现实情况入手,用名言警句引入倡议内容:强身健体,坚持运动。接着从理念风尚、健身习惯、健身方法等几个角度分别阐述了强身健体的具体方法,最后对全体同学发出呼吁,富有感染力。

      【点睛】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多样:一、提炼中心法。这是最常见且最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句可以作为立意的突破口。它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三、由果溯因法。事物有时是以因果关系互相联系的。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它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四、由物及人法写。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五、分析关系法。六、明确褒贬法。材料中的语句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确立最佳的立意。七、多向辐射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可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着眼于甲事物或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联系事物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八、舍次求主法。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材料的主要人物(事件)或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次立主。九、求异同法。十、寻互补法。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爱因斯坦曾说:“我担心总有一天技术将超越我们的人际互动,那么,这个世界将出现一个充满傻瓜的时代。”

      《2016年全球灾难风险报告》概述了人类面临的最紧迫的全球风险,其中人工智能等被视为最危险的因素。

      马云在第14届国际校长联盟大会上发言称:“AI时代就是需要爱的时代。只有这样,人类才不会被机器取代,才不会在变革中被淘汰。”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你对科技是否有过担忧?我们该怎么面对科技的发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善假于物

      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人类首次用望远镜成功求索了追寻百年的黑洞真容。日新月异的时代,如何正确处理人类发展与现代科技之间的关系显得愈发重要。而这正如荀子在《劝学篇》中所言的:“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古人穿越千年的智慧来对待科学技术,以我之拙见,那便是,善假于现代之科技,为我们,也为子孙后代们造福。

      哲学家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一言以蔽之,这句话就是说任何事物的价值与作用于人类而言都是相对的。在我看来这尤其体现在科技上。便利出行的汽车,带来了大气污染的烦恼;对话世界的互联网,带来了隐私泄露的问题:丰富生活的荧屏光线,摧毁了无数人的眼睛。

      似乎这真的如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在《塔楼之诗》中所说的:“总是使人间变成地狱的东西恰恰是人们曾试图将其变成天堂。”难道只有彻底摈弃现代科技才是我们的生存之道吗?恐怕未必,我们自古以来便有铸剑为犁的哲理,也有道法自然和谐共生劝勉,更有“祸福相依”的先人智慧。又如在当今,拥有摧毁世界力量的核能,也能被人类和平开发利用;新能源汽车正让我们的天空越发的湛蓝;墨子号量子卫星可通过加密钥匙让信息运输绝对安全。“合则留,不合则去。”再加上一颗直面困难的坦然之心或许是对待现代科技的最佳态度。

      当然,如何处理与现代科技关系的问题不仅仅止步于留与弃,更关乎如何守住伦理道德底线。众所周知的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严重违反伦理道德和科研诚信,在国内外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这也正好反映了易中天先生在《当代中国最缺什么》一文中所指出的“在我看来,当代中国人最缺底线。”(“如果你问中国当下的缺什么,我看最缺底线。这很可怕。-一个人,没了底线,就什么都敢干;一个社会,没了底线,就什么都会发生。”)而这又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守住伦理道德的底线,善假于器,方能让科技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让我们重温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名,善假于器去杀死庸碌的情怀,照亮前方的黯淡,时常带着怦然心动如往昔般的感觉,不做纵容的悲怆与哭喊,一起拥抱科技新时代。

      君子使物,不以物使。

      【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审题】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

      审题要点: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既有事实的陈述,又有观点的表达。以科技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对于科技的认识和看法。

      考生要把握好题干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过程:我们先来看一下材料,题目给出了三则材料,可以清晰地看出,这前两个材料属于同类,都是近年来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隐忧,第三则材料的着眼点,从更为广大更高的角度指出了解决这一隐忧的办法:爱。要写好这道作文题,我们需要对科技有自己的思辨,清晰地认识到科技的益处和弊端分别在哪里,并提出正确对待科技的方式方法。构思行文的过程中,可以紧紧围绕剖析科技的利弊和如何对待科技进行表达和论证。本次作文具有一定的限制性。

      【立意】

      ①携手科技共建美丽家园;

      ②携手新科技,展望新生活;

      ③美好生活,科技为帆;

      ④创新科技成就美好生活;

      ⑤科技兴则民族兴。

      【素材】

      科学的不朽荣誉,在于它通过对人类心灵的作用,克服了人们在自己面前和在自然界面前的不安全感。一爱因斯坦

      只有有效地继承人类知识,同时把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拿到手,我们再向前迈出半步,就是最先进的水平,第一流的科学家。一温伯格

      天才跟科学结合,才能产生最大的效果。一斯宾塞

      科学家的成要是全人类的财产,而科学是最无私的领域。一高尔基

      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硕果,展望科学的未来,人类将高举科学的火炬登上宇宙的天堂。一霍金

      1969年7月21日2点56分,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25年后,人类登月的奇迹首次以实物形式出现在上海。上海体育馆举办了“太空时代”展览会,吸引了5万观众观看了月球车、登月舱、月球岩石、月球探测器等。曾在月球上留下脚印的美国宇航员尤金舍南特应邀来上海。

      从根本,上看来,科学革命就是从“经验的东西向着实验的东西转变”。一美  杜威

      【结构】

      首先题目化用了《劝学》中的“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既能够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也非常契合材料中人类和科技的关系。前两段辩证地指出科技的利与弊,第三段开始说明“科技是把双刃剑”,也引出下文正确对待科技的态度和做法。

      【点睛】

      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必须全面理解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了解材料所涉及的几个方面或层次。另外,材料作文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另外材料所蕴含的观点可能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在动笔前,还要对所得到的观点进行适当的筛选。

      1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当代正经历复杂而深刻的变革,风险挑战与之相随,危和机总是同生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要危中寻机,化危为机。

      ②疫情期间,在线办公、云端上课、线上消费等“宅经济“迅速崛起,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这些都是危中有机的现实写照。

      ③老字号餐馆主动“触网”,增设外卖窗口,打通线上线下;农业部门推出网上订购、网上培训、网上贷款等春耕备耕新方式……虽然疫情给经济发展带来严峻考验,但及时反应、应对有方,有助于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④俗话说:“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疫情结束后,面向未来,也要善于化危为机,更要善于创造和把握发展的新机遇。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以某校高三学生的身份给校报“时事论坛”栏目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时代的新号令:善化危为机,也善创造把握新机遇

      《时事论坛》栏目:

      编辑好,下面是我给栏目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时代的新号令:善化危为机,也善创造把握新机遇”。

      “病退风清日,已是万木春。”进入疫情防控后半段,对于国家、社会、个人来说,要何去何从呢?我以为,当前要着眼实际,运筹帷幄,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还是其它方面,既要善于化危为机,也要善于创造把握新机遇,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或最大限度降低损失!

      的确,疫情给我们国家、社会及个人带来了巨大挑战,也带来极大损失;但人是有积极能动性的,是能危中寻机、化危为机的。如疫情期间,在线办公、云端上课、线上消费等“宅经济”迅速崛起,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这些都验证了人们在灾难、磨难面前也不是束手待毙的,也是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的。

      但要危中寻机、化危为机,需要的是超前的智慧、眼光与谋略。可以想象一下,若灾难磨难扑面而来,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人惊慌失措,缺乏主心骨,没有超前智慧、眼光和谋略,怎能自如应对危机,更遑论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应对这次疫情,我们国家、社会及绝大多数公民做得很好,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就成功控制住疫情,并顺利分阶段复工复产,将经济发展损失降到了最低,为国际社会树立了典范,这体现了我们国家和社会强大危机治理能力和高超危机处置智慧,这也是我们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体现!

      或许有人会问,危中寻机、化危为机需要超前智慧、眼光和谋略,仅此而已吗?答案是否定的,除此之外,还需要对灾难、磨难要及时反应和应对有方。大年初一,最高决策机构一声令下,“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这就是及时反应和应对有方;中央防控指导组和院士领衔的医护组千里驰援武汉,汇集八方力量,这就是及时反应和应对有方;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冲锋在前,构筑起社区防控的第一道防线,赢得了小区的赞许,这就是及时反应和应对有方;还有老字号餐馆主动“触网”,农机部门推出网上订购、网上贷款等等,这些也是及时反应和应对有方……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放眼未来,要突破,要发展,要实现伟大中国梦,仅仅危中寻机和化危为机、及时反应和应对有方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善于创造把握新机遇。疫情过后,国家要乘势而上,创造领先时代和世界的时机,把握好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带来的新机遇;社会要激浊扬清,创造风清气正的时机,把握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带来的新机遇;个人要励精图治,创造凡事争先的时机,把握好个人梦想融汇大梦想的新机遇……

      对于我们高三学生而言,疫情让我们居家学习很长时间,使得这个学期备考复习极不完整,我们也要化危为机,搞好居家学习和到校学习的对接,把失去时间找补回来;更要创造把握新机遇,学习差一点的要向学习好一点的学生多请教,要把线上线下学习结合起来,把握好高考延期带来的到校学习的黄金期,我们高三每一位学生也能以最美姿态来跨越高考这道门槛的!

      变化的时代,孕育伟大精神;变化的时代,发出伟大的新号令,那就让我们则耳倾听吧——善于化危为机,也要善于创造把握新机遇,国家便是强盛国家,社会便是和谐社会,人民便是幸福人民!

      高三学生×××

      2020年4月21日

      【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

      【审题】

      “文以载道,文以弘道”。该题目着眼于社会时事,审视疫情,超前谋划,引发前瞻思考,引导学生关注窗外世界,属于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

      材料由四句话构成,第一句和第四句属于观点型材料,合二为一可提炼出行文论点——既要善化危为机,也善创造把握新机遇——考查学生思维整合能力,引导学生辩证思考危与机之间关系,并要有前瞻意识;第二句话和第三句话属于事例型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危中有机”和“应对有方”的时代内涵,为学生写作开阔思路并提供写作“弹药”。

      驱动任务有三:身份驱动,以高三学生身份给校报栏目写作,要结合学生和学校的生活实际。主旨驱动,要结合四句话材料内容写作,观点提炼要吻合材料内容。思考与认识驱动,要对材料有清晰思考,要展现对问题的认识深度,要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与办法。另外,该作文题在限制性基础上给学生留下了较大写作空间。

      【立意】

      1.化“危”为“机”,是一种生存之道;

      2.危机变转机,眼光和智慧是王道;

      3.善于化“危”为“机”,方能扬帆远航;

      4.危中寻机天地宽。

      【素材】

      1.善于化危为机其实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思想,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比如,疫情期间,我们居家学习,学习方式的改变,给我们带了诸多不适应和困难,但也正是这些不适应和困难,促使更多的学生思考如何更加有效地收看老师的线上直播,如何精准地跟老师进行线上讨论,如何进一步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变被动为主动,从根本上提升自我。同时,面对大灾大难,也促使更多的学生思考个人的责任与担当,从而更加自觉地培养家国情怀,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动力。再如,在应对疫情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公共卫生设施、应急能力建设、物资储备体系投入不足等问题,从而提醒我们加快堵漏洞、强弱项,把短板变成“潜力板”,为发展开辟新空间。

      2.善于化危为机,我国诸多事业在疫情期间大大拓展了发展空间,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新冠疫情来势汹汹,我国一些传统行业受到较大冲击,而在线办公、云端上课、线上消费等“宅经济”迅速崛起,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则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网络购物、生鲜电商、在线教育等新兴服务业态快速扩张。一些老字号餐馆主动“触网”,增设外卖窗口,打通线上线下;农业部门推出网上订购、网上培训、网上贷款等春耕备耕新方式;市长、县长通过网上直播帮助农民推销农产品……事实证明,风险和挑战相随,危难跟机遇并存,善于化危为机才能实现新的突破。

      3.当然,善于化危为机绝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也不会自动实现,需要我们付出加倍的努力。机遇总是青睐于有准备的人,我们要学会通过敏锐的嗅觉、宽广的视野、独到的眼光,去发现新的机遇,并主动地抓住新的机遇。

      4.“沉舟侧畔千帆过”,“危”中寻“机”才能有所作为。黎明时刻也最黑,但是光明也是这时候酝酿出来的。苏轼在黄州时,可谓人生至暗时刻,可是他却在黄州的天地自然间悟出了天地相谐,人生无穷的真理,成就了宋代文学的高峰。红军遭遇堵截,危难重重。可是国民党的残暴,失去民心,让红军赢得了民意支持;新冠疫情让很多人隔离在家,不能上班,但直播带货,线上售卖,这些人发现了新的天地。承认危机并存,能够危中寻机,是事业扬帆远航的前提。

      5.“守得云开见月明”,危机到来不可怕,沉着应战,从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最终能跨过疾风暴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新冠疫情,让我们国家遭遇重大损失。疫情被有效控制,终至会逐渐战胜疫情。国家积极组织复工复产,因疫情带来的生产空缺,又给市场和企业带来巨大的生机。认识危与机的关系,转化危与机的关系,事业也就会扬帆起航了。

      【结构】

      例文题目“时代的新号令:善化危为机,也善创造把握新机遇”。开头由诗句“病退风清日,已是万木春”引入话题,提出论点:当前要着眼实际,运筹帷幄,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还是其它方面,既要善于化危为机,也要善于创造把握新机遇,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或最大限度降低损失!论述疫情期间我们的正确做法,论证疫情期间给我们国家、社会及个人带来了巨大挑战,也带来极大损失;但人是有积极能动性的,是能危中寻机、化危为机的,并举例论证;接着分论点进行论证:“危中寻机、化危为机,需要的是超前的智慧、眼光与谋略”“需要对灾难、磨难要及时反应和应对有方”“善于创造把握新机遇”。最后提出倡议:善于化危为机,也要善于创造把握新机遇,国家便是强盛国家,社会便是和谐社会,人民便是幸福人民!

      【点睛】

      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浙江农林大学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被授予“2019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杰出贡献人物”。他们把论文写在林间山头。把科研成果搬在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发挥科技优势,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围绕林业主导产业与优势特色产业,他们用一根“科技竹”、两颗“富民果”,一株“扶贫草”研创出“一亩山万元钱”科技富民模式。“竹子研究团队”走进全国各地的山区竹海,为当地竹农送服务、送技术,做竹农的“智囊团”;“干果研究团队”多年攻关,解决了山核桃,香蕉等南方特色干果长期以来良种缺乏、繁育困难,结实迟、产量低等问题,有力推动了南方特色干果产业发展;“森林药材团队”组建产学研结合的科技特派员团队,为农民送技术,送服务。让数以万计的贫困农民通过林下种铁皮石槲找到了不砍一棵树也能脱贫致富的“法宝”。

      一个个“点石成金”的科技扶贫案例,是他们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探索成果。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联系时代背景,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以科技绿水,润脱贫青山

      一片科技竹海、一颗良种核桃、一把高产香榧、一株铁皮石斛……一项项振奋人心的成就让浙农亚热森林实验室团队的“2019年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杰出贡献人物”的称号实至名归。当“科技扶贫”的春风润泽大地,我们欣喜地发现,在扶贫路上,我们可以以科技绿水,润脱贫青山。

      2020年是中国全面小康建成之年,四十年实践,四十年求索,我们不满足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扬汤止沸,我们不懈追求直击根本,除弊治穷的釜底抽薪!科技扶贫、一跃成为脱贫致富的优质铁皮石斛,它自思想发端,以行动落实,终架起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间的桥梁。以科技绿水,润脱贫青山!

      用科技,重塑脱贫观念。在扶贫路上,我们曾跌跌撞撞、且摸且行,而探索实证则告诉我们:在贫困面前,为了收入而盲目开采千年古木无异于救经引足,为了耕种而一味松土松沙恰恰是治丝益棼。而科技扶贫的出现,正是关上了剥削自然的门,打开了因地制宜的窗。林下种铁皮石斛,让农民发现不砍一棵树也能脱贫致富;南方开桑葚鱼塘,让百姓明白绿水青山与走向小康并不相悖。若无科技,又怎来我国飞速脱贫的佳话呢?

      用科技,打造脱贫妙法。“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而科技的加入,正是这“变”字的具体阐述,是科技,让因地制宜有了依托,是科技,让优势引导有了方向。你看,天命之年的朱有勇院士毅然放弃高校职位,投身扶贫一线,利用技术特长带领贫困县两年摘帽;你瞧,无数大学生村干部乘着“互联网+”的春风,带领百姓或电商经营,或带货促销。是科技,为脱贫带来了千万种妙方。

      用科技,架起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桥梁。长久以来,在面对脱贫问题时我们常要从两难中抉择,一方面是为了收入而对自然资源的征取,一方面是为了环保而对山野生灵的保护,如何做到合理征取而不掠夺剥削,如何做到爱护自然而不裹足不前?是科技扶贫给了我们答案:你看那“科技竹”,竹林似海为青山点翠,产品多销为百姓添福;你看那“改良苇”,苇浪如练为绿水增色,苇纸张张赋人民笑颜!得益于科技,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得以并道而行。

      李大钊曾振臂高呼:“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扶贫面前,科技是“擎天白玉柱”,科技是“架海紫金梁”,是迈向“黄金时代”的钥匙。让我们以科技绿水,润脱贫青山!

      【详解】

      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

      材料由三段话组成:①第一自然段,概述事件整体,核心信息集中在第二句话“他们把论文写在林间山头,把科研成果撒在农民政富奔小康的大道上,发挥科技优势,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关键词是“林间山头”“科技优势”“助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②第二自然段是对核心事件的具体叙述。第一句是中心句,“他们用一根“科技竹”、两颗“富民果”、一株“扶贫草”研创出“一亩山万元钱”科技富民模式”;后面列举三个科技扶贫案例,关键词为“送服务”“送技术”“智囊团”“攻关”“解决”“产学研结合”“团队”,主要强调“科技扶贫”的方式与效果。③第三段是对第二段的概括,关键词是“点石成金”(价值)、“绿水青山”(乡村生态)、“金山银山”(乡村经济)。命题材料的核心内容可概括为:农林科技团队,通过科技扶贫行动,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实现农村的生态和经济发展。考生要提取出材料的核心话题,要养成梳理命题材料组接的习惯,分析得越透彻精准,审题立意越精准。分析梳理时,既要注意层次的内容,也要注意层间的关系,从而明确材料重点,把握命题材料的中心。这道作文题的核心话题——“农业科技扶贫,助力乡村振兴”;材料涉及到的关键要素——“科技优势”“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全面小康”,要素组合与辨析,会得出不同的观点。写作的重点是“科技扶贫”。谈一谈科技扶贫的重要性,即科技扶贫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谈一谈科技扶贫的必要性,即科技优势对乡村生态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富农强农对乡村振兴、全面小康的战略意义;谈一谈科技扶贫的方法论,何如促进“青山绿水”的乡村生态的发展,如何促进“金山银山”的乡村经济的发展;谈一谈科技扶贫的引领性,由农林团队的成功案例,普及到科技富农强农的普遍认识,肯定科技对富农强农、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从而启示乡村振兴要依靠科技优势。写作重点明确,写作中集中笔力,展开来写,写丰富,写深刻,文章自然就内容丰富充实,道理深刻隽永。

      【立意】

      1.从科技扶贫、振兴乡村的重要性角度立意,可拟题为《科技助农,带给乡村“青山绿水”“金山银山”》

      2.从科技富农强农的必要性角度立意,可拟题为《没有科技加速助力,何来乡村的发展振兴》。

      3.从科技富农强农的方法论角度立意,可拟题为《一枝“科技笔”,两颗“富民心”(爱心、用心),三条“发展路”(扶贫之路、生态之路、经济之路)》《把科技撒在山头林间,换取“绿水”“金山”》。

      4.从科技富农强农的引领作用角度立意,可拟题为《扶贫要扶智,强国先强农》《用科技之笔描画“美丽乡村”,用富民之心大写“小康中国”》

      【结构】

      本文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无论是从谋篇布局的整体架构,还是从遣词造句的细节来看,在考场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这样的作文,实属难得,考生的语言功底很好。开篇引述材料经过处理压缩,突出要素,句子精练,功底立见,“我们欣喜地发现,在扶贫路上,我们可以以科技绿水,润脱贫青山”。第二段“扬汤止沸”“釜底抽薪”两个成语的运用准确恰当,句式有上下照应也有长短变化,节奏感好;第三段为了“用科技,重塑脱贫观念”论述,论证语言纯熟,既有例证的严谨对应,也做到了形象生动;第四段围绕“用科技,打造脱贫妙法”论述,有理有据,整散结合,语言美感很好;第五段围绕“用科技,架起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桥梁”论述,反问带出排比例子,显出论证的丰富;恰当的修辞手法,使论证生动。最后一段强调“让我们以科技绿水,润脱贫青山”。

      【素材】

      1.实现扶贫与扶智并举,要精确找到贫困原因。在以往的扶贫政策中大多集中在以输血式扶贫为主要手段,国家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资金,虽然可以在一定意义上解决暂时的贫困问题,却不是长久之计。更有甚者个别下村帮扶干部无视群众贫困的症结所在,只是大而化之的进行帮扶,许多扶贫政策与当时实际相背离,导致群众不但获得相应的经济收入,反而花费更多资金,在本就困难的生活雪上加霜。就是本质原因在于地方干部扶贫思维不正确,没有对症下药找到贫困病根,因此要探索出一条精准扶贫之路,针对不同困难家庭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精准发力。通过技术帮扶、就业帮扶、创业扶持等措施为贫困户“输血”。

      2.精准扶贫更要重在“扶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单纯地依靠外部“输血式”扶贫,给钱给物,虽然可以解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时之困,但没有脱贫致富的勇气和信心,没有脱贫致富的一技之长,没有“造血功能”,贫困地区就不能够从根本上断掉穷根,就不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途径,要从根本上实现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必须要增加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要改变过去“输血式”扶贫的模式,转向“造血式”扶贫,从单纯的物质资金支持转变到重视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让群众充分认识到掌握脱贫技能的重要性,提升群众的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通过创业就业、产业发展来增强脱贫致富的技能。

      3.“足寒伤心,民寒伤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贫困地区。由于地理环境、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等条件差异巨大,各地致贫原因也不尽相同,所以开展扶贫开发工作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唯有用科学的态度营造脱贫扶志扶智的制度环境,转变“等、靠、要”观念,扶志与扶智相结合,才能增强贫困人口的脱贫能力,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点睛】

      根据这次作文,备考建议:

      1.审题方面,通过训练提高学生把握题意、读懂写作要求的能力,因为高考题的命题形式是灵活多变的,考生能不能准确把握题目的含意和写作要求,是写好作文的关键。考前要为学生提供各种题材、命题形式和写作要求的作文题,提高其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2.持续关注热会热点,了解热点题材的社会背景,关注事件的矛盾焦点,通过备课组的力量为学生提供热点素材的积累,拉网推进,查漏补缺。特别关注社会发展、社会生态与国家发展密切相关的热点事件与政策观点,为学生写作提供政治背景和社会背景。

      3.强化发展等级四个维度的认识与训练,把文章写丰富,写深刻,写出文采,写出创意。强化高分作文特征在训练中的落实,培养学生的中心意识、结构意识、充实意识、深刻意识。

      4.加强学生的思维模式的构建,人人学会写作文前的构思提纲,落实重点段落重点写,思维展开要有层次,有厚度,有深度。训练学生多种角度的论述方法,不仅仅限于证明思维。让学生明确,没有分析,就无法深刻,没有分析,就无法丰富。

      5、感性情感与理性思维并重,重视近三年全国卷作文的命题导向,注重学生的读题能力和成文能力的巩固,切忌猜题押题。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精神”包括人们常说的爱国报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内涵,这种精神鲜明地体现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孙中山,林则徐、鲁迅、茅盾、闻一多等人的作品中。而在国难当头的时刻,中国精神也让“弄潮诗人”康白情在“和平的春里”看到饿绿了眼的穷人和野火;让曾沉迷于“画梦”的现代派诗人何其芳奔赴延安,写下“我把我当作一个兵士”;让“雨巷诗人”戴望舒不再歌咏个人的悲欢离合,而唱出了民族的觉醒、群众的感情。

      近期出版的新书《中国精神读本》收录了自1839年到改革开放一百四十年来,一百多名政治家、文学家、革命家的代表作。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这些作品都曾经影响了时代,照耀了历史的天空,很多篇目至仍是我们前行的指路明灯。你读过哪些能够反映“中国精神”的作品?请选择其中的一部书或一篇诗文,结合材料内容和自身体会,写一篇推介性的文章,说明推荐的理由,为践行“中国精神”鼓与呼。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

      多难固邦国,凝心铸忠魂

      ——推荐周总理《或多难以固邦国论》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历史,中华民族备受欺辱。丧权辱国的条约不计其数,割地赔款也成了“家常便饭”。危难关头,周总理发出救亡图存的呐喊。他化笔为刀,于此篇中写道:“鸦片之役,英人侵我;越南之战,法人欺我;布楚之约,俄人噬我;马关之约,日人凌我;及乎庚子,诸国协力以谋我。”他呐喊:“事急矣!时逼矣!”“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吾甚望国人之勿负是期也。”

      于彼时,“多难固邦国”警醒了民族,唤醒了昏昏欲睡的民心;而于今夕,此文也有更深层次的意义——折射凝心聚力兴国的中国精神。

      “卧榻岂容人酣睡”,周总理在文章中阐明命运共同之理。中国是团结凝聚的国家,中华民族是有凝聚力的民族。古有刘安“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今有众志成城,同心抗疫;古有“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今有共同富裕,齐奔小康;古有孙权“能用众力,则无敌之于天下矣”;今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人心齐,泰山移,《或多难以固邦国论》文章中命运共同的民族凝聚观值得一读。

      “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周总理于文章中论述砥砺前行,奋进拼搏的中国精神。“夫有非常之时势,然后有非常之英雄;有非常之英雄,然后建非常之功业。”时势造英雄,因为只有在黑夜的呼吸中,明亮才格外珍贵,呼喊才格外警醒。中国的强大,是靠困苦中奋进的民族脊梁支撑而起的,砥砺前行才会长风破浪,披荆斩棘才能愈加茁壮。

      “发愤以图强,立志以自振”,周总理在文章中描绘了爱国报国的中国精神。诚如基辛格在《论中国》中所言:“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03年非典如此,20年的新冠亦然。从史康曦放弃婚假的个体爱国心,到援鄂医护队的群体报国心;从钟南山院士主动请缨逆行的爱国仁心,到清明各族人民的哀悼的尊重之心,无不诠释中华民族对脚下土地,对所处富强之国的赤子拳拳之心。

      无论天灾还是人祸,都不会使中华大地上的人民气馁,只会让生命的火种愈发耀目。百年前,周总理于《或多难以固邦国》中呼唤觉醒;如今,重读此篇,人民将从苦难中成长,国家将从灾难中砥砺奋进筑脊梁。屹立于世界之林的中华民族,将以多难固邦国,凝心铸忠魂,携中国精神奔向兴盛未来。

      【详解】

      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

      材料总共两句话,各为一层。(1)第一层首先诠释概念,“中国精神”的内涵有材料中的“爱国报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可以任选三项中的一项或多项立意,也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如为国为民等,但是不可偏离“中国精神”。在诠释概念之后,材料举出具体人物为例,意在引导考生回忆并思考这些伟人的作品,让思考有一个落脚点,不至于临时手足无措。但在注重限制性的同时也强调开放性,所以并不直接点出具体著作或篇章,以免考生先入为主,不做深思,形成“千人一书”“千人一文”“千文一诗”的局面。(2)第二层侧重描述一些著作者(三位诗人)思想转变的历程,背景是“国难当头”,转变则指从象牙塔走向现实(康白情)、从幻梦走向战斗(何其芳)、从个人走向家国(戴望舒)。这也体现了国学大师钱穆的看法,即“中国精神”在承平盛世往往不太彰显,反倒是在危难乱世,它“更为壮旺而健伉,坚强而有力。亦如松柏之长青,并不见异于阳春和煦之日,而更益见异于严冬大寒之天”,“必待岁寒,始为人知”。提示语分析:(1)内容方面,要注意考生作文中所选择的具体作品。①提示语中提到《中国精神读本》,考生可以“就地取材”,就本书阐发自己的感悟,但要注意是否存在“抄袭原材料之外别无新意”的问题,也就是根本未曾阅读过此书的问题。②提示语中提到“自1839年到改革开放一百四十年来”,但并未要求所选作品一定出自这一时期,表面上看可不做限制;但“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这一限定,表明实际上还是要求所选作品出自这一时期为佳。因此,所选作品大致出自这一时期,应当作为“一类作文”的基本要求。③提示语中说:“这些作品都曾经影响了时代,照耀了历史的天空,很多篇目至今仍是我们前行的指路明灯。”所选作品应当具有重要甚至重大的历史意义,或者具有代表性。④所选作品除了要注意是否在时间段之内、是否具有思想意义之外,还要区分所选作品思想意义的深浅和现实意义的大小,以及考生对思想深度和现实意义阐释的逻辑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立意】

      中国精神永传承;践行“中国精神”;多难固邦国,凝心铸忠魂等等。

      【结构】

      标题切合题意,《多难固邦国,凝心铸忠魂》,推荐的是周总理《或多难以固邦国论》一书。一二段为什么推荐这本书,整体解释,“而于今夕,此文也有更深层次的意义——折射凝心聚力兴国的中国精神”。中间三段并列式论述,“‘卧榻岂容人酣睡’,周总理在文章中阐明命运共同之理”;“‘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周总理于文章中论述砥砺前行,奋进拼搏的中国精神”;“‘发愤以图强,立志以自振’,周总理在文章中描绘了爱国报国的中国精神”。最后一段强调“如今,重读此篇,人民将从苦难中成长,国家将从灾难中砥砺奋进筑脊梁”。结构清晰,逻辑性强。

      【素材】

      1. 浩浩华夏,文明流长!泱泱中国,精神永继!怀着这份自信与骄傲,我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追寻你精神的源头;从卷帙浩繁的古籍中接受你精神的濡养;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感受你精神的内涵;从日益喷薄的现在展望你光辉的未来。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像一首古老的诗篇,也像一幅长长的画卷,每一节每一段都书写着中华精神。北京人取自然火的智慧,神农氏尝百草的坚韧,尧舜禅让的谦和,文王待民的仁爱,文景之治的和谐,贞观长歌的励精图治,康乾盛世从容大度,中华文明的步伐与中国精神的传承血脉相连。

      2.传承中国精神,还要传承“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铮铮铁骨。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面求索”的执著,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赤诚,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无畏。 正是这种种精神,挺起了我们中国人的脊梁。我们要像范仲俺“先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像岳飞“精忠报国”,要像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更要像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绵延万里的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人间天堂的苏州园林;有巍峨的青藏高原,广袤的塞北高原;更有如玉带般翩飞的长江,锋芒般倚天的珠峰。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我们的祖国日新月异,翻天巨变,科学技术,经济文化,一日千里。由于您的强大,长江三峡工程得以建成;由于您的强大,08年奥运会得以在北京举行;由于您的强大,2010年世博得以成功举办;由于您强大,“神舟号”和“嫦娥号”得以成功发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雄厚的物质基础,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精神内涵,是您开拓创新的羽翼,相信您你的未来将与日同辉!

      【点睛】

      作文写作方法:(1)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来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2)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3)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4)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5)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求。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1969年年初,15岁的习近平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村插队落户,直至1975年10月离开。“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习近平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深情回忆。

      材料二: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族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投身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真情奉献,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担当精神,赢得了党和人民高度赞誉。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2020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寄语当代青年

      材料三:

      少年之人如朝阳,如乳虎,如春前之草,如长江之初发源。

      ——梁启超

      材料四: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

      ——李大钊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正值美好的青春年华。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班里要举行“我的青春我做主”的主题班会,请你参考以上材料,写一篇发言稿。可以写自己的青春经历,可以抒发自己的青春情怀,也可以谈自己对青春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符合发言稿的格式要求,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振兴国家,不负韶华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振兴国家,不负韶华》。

      无论在哪个时代,青年人都是肩扛社会大任,推动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今年突发的新冠疫情中,有很多青年担当了重要的责任。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责任的大旗正向我们递来,我们应不负韶华,共同振兴国家。

      历史上,对青春年华的赞美从不缺乏,正如梁启超和李大钊赞美的那样,青春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同时,有志的青年对同胞的呼号也从不缺乏。周恩来发出“安忍坐视而不一教耶?”的呼声,燕园学子提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无不是在向当世青年呼吁:莫负韶华,与我同振国家。

      青年人为何要担此重任?因为青年拥有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处在一个最具活力、创造力、冲劲的时期,易被时代感染,易无惧迈上征程,能扛时代大旗,能“教日月换新天”。有能力者若不发挥其能力,会终生懊悔;青年人若不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便是辜负了上天的馈赠。所以青年应秉承先辈精神,发扬责任意识,勇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像习近平主席那样,树立坚定的理想,不负韶华,振兴国家。

      现如今,中国不乏勇扛国家大任的青年。“蛟龙号”总设计师、潜航员叶聪,付出常人十倍百倍的努力,让大国重器落地;嫦娥团队中那些90后的年轻人,同先辈合作将中国的兔子送上月球背面;哈工大那群二十几岁的青年,成功在轨抢回了“龙江二号”并拍下了被世界称赞的“最棒的地月合照”;那些推迟了婚礼奔赴武汉参加抗疫斗争的青年,书写了最美的青春……这些走在时代前列的年轻人,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振兴国家,不负韶华”。

      可青年人也不全是如此有担当的。近来竟有青年网红宣称人生最重要的排序是:自己、伴侣、孩子、父母!生他养他育他的父母竟排在末位,而更重要的是他的排序里竟然不见社会与国家!这哪里是青年人该有的样子?整日沉迷于声色犬马,只想“娱乐至死”“佛系度日”,从未想过对他人和社会做一点贡献,这是多么令人震惊和绝望的自堕心态。而这种人竟成为“网红”,此理论一旦扩散传播,将污染多少青年的心灵!诚应止之。

      “你所站立的地方便是你的中国”“你怎样,中国便怎样”,我们青年人应胸怀祖国,奋发困强。像鲁迅曾说的那样:“摆脱冷气, 只顾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的话,有一份热发一份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若没有炬火,我使是唯一的光。”我们应抛开尘俗浮华,勇担起自己的责任, 不辜负韶华,敢于在汶汶世俗中喝出:“我便是唯一的光!”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关于“青年”“青春”的作文题目。材料共有四则。第一则是关于青年习近平在黄土高原插队的,关键句是“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回望习近平的青年时期,正是在梁家河村里树立的远大理想指引了他日后的人生方向,“为民做实事”的信念萌生、扎根生长并且在创业奋斗中不断升华,他向着目标一步步砥砺走来。第二则是2020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寄语当代青年的一段话,关键词是“真情奉献”“担当精神”。第三则是梁启超的名言,是对青春的热情歌颂,青年朝气蓬勃,毫不畏惧,有着长久的美好未来。第四则是李大钊的名言,歌颂青年的无畏、自由,思想的活跃,敢于创新与征服。

      纵观这几则材料,可从青年要有理想、有担当,敢于创造等各个角度来立意。题目要求是写一篇“我的青春我做主”的主题班会发言稿,只要是围绕“青春”来写都可以,可以写自己的青春经历,可以抒发自己的青春情怀,也可以谈自己对青春的认识与思考。

      参考立意:

      1.以青春托举时代中国;

      2.舞青年姿态,唱责任之歌;

      3.且以青春报国家;

      4.以青春为笔,画创新画卷。

      参考素材:

      1. 人人都拥有青春。但是,不是人人的青春都是由他们自己做主。有的人,被电子游戏做了主;有的人被父母做了主;有的人,被社会不良风气做了主。而被游戏做了主的人则被游戏毁了一生,被父母做了主的人,只知道听父母的话,去补习,去找家教,而被社会不良风气做了主的人,以后只会走上黑暗甚至犯罪的道路。

      2. 青年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主体。纵观人类历史发展,任何一次伟大的社会变革和历史演进都离不开进步青年的积极参与和有力推动。恩格斯在分析德国革命时深刻指出:“实现这一变革的将是德国的青年。”中国近代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历次救亡图存爱国运动,都是大批新青年的振臂疾呼和迅猛行动。红军长征更是一批革命青年创造的历史奇迹,长征开始时9位元帅平均年龄36.5岁,8位大将31.7岁,48位上将25.9岁,157位中将23.8岁。当代中国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时代,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新时代青年必将勇敢地承担起这一神圣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先锋队和排头兵作用,推动中国实现历史跨越。

      3. 青年是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希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青年研究的国际信息交流“动员项目”中提出:“青年塑造未来”。青年的发展有着强烈的世界意义,具有塑造世界、塑造未来的深层含义。“国之交在于民之亲”,青年是“民之亲”的重要基础。当代青年在推动国际交往和世界发展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当代青年成长于全球化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他们思维开放,价值观更加包容,在跨文化交流中更愿意接受不同民族的文化,对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着更加深刻的认同,有更加强烈的意愿。面对变革和调整不断加速的当今世界,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我们党着眼于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强调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为新时代青年深化国际交流、参与国际事务提供了重大契机和广阔舞台。青年将在促进国家沟通交流,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推进世界文明进步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 国家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坚实基础。新中国经历了70年建设发展、40年改革开放,国家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党的十八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外交等各个方面均取得重大成就,这为青年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和基础。青年在思想政治状况、物质生活条件、精神文化生活、健康水平等方面都有很大进步,在教育、就业、创业,政治参与、社会参与等方面获得更加便利的条件。国家发展的巨大成就为青年的发展和成长成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结构:题目是《振兴国家,不负韶华》。本文立意精准,观点明确,标题即为全文的中心论点。首段开门见山,直入话题,点明青年人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主体部分,首先结合材料从历史伟人写起,点出周恩来、燕园学子留给我们年轻人的重要启示;然后探究青年人承担振兴中华大任的原因;接下来,利用叶聪、嫦娥团队、哈工大学生的例子证明当今社会不乏勇扛国家大任的青年。文章所举的事例中既有个人也有团队,更具说服力。最后反面论证,分析青年网红的例子,点明其自私自利、不顾家国的恶劣品行。文章最后巧妙引用鲁迅名言发出倡议,收柬全篇。此文思路清晰.脉络分明,结构严谨,自然流畅。

      【点睛】

      高考作文技巧点拨:把握五个层面,即把握时代、社会、生活、人文、哲理五个层面。高考作文命题,始终体现着时代性、社会性、生活性、人文性和哲理性。虽然命题本身不一定体现高考当年的热点,但作文肯定要体现出生活年代的特征,所以高考作文即使不考热点问题,仍然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事件的看法,考查学生对社会上一些现象的看法,这些都是和学生的所学、所思、所想分不开的。高考既然提倡学生说真话、抒真情,那就离不开学生的实际,同时也离不开时代生活和时代精神。另外,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辨是文章走向深刻的标志,也是高分佳作的亮点所在,考生在备考时应予以高度重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论语》

      ②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朱熹

      ③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④人不能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那样一个人就不能进步。——毛泽东

      ⑤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挪威]

      ⑥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那就是希望。

      ——《肖申克的救赎》[美]

      对上面六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发言稿,作为学生代表在今年学校召开的“十八岁成人礼”上发言。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出现学校名称;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青春进步希望

      ——写在“十八岁成人礼”上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青春进步希望》,作为十八岁的一份子,站在学校的演播厅,发表自己的所思、所感,内心是无比喜悦和激动的。青春花季,如诗如梦。十八岁,从法律意义上意味着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应该履行和承担一切法律范围的权利和义务了。十八岁是分水岭,左边是过去的岁月里由幼稚和梦想堆砌的美丽的梦幻庄园,而右边,是我们即将踏上的,充满神奇和未知诱惑的,一条终点由自己决定的人生之路。十八岁,远去了童年的烂漫,淡去了少年的轻狂,十八岁,生命绽开最灿烂的微笑,血脉里奔流着活力,心头铭刻雄心壮志。是的,风华正茂的我们已经长大,我们应该有责任和担当的意识,为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挪威的艺术家易卜生说过,“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在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我们也要稳稳地驾驭号“社会主义中国号”这艘巨轮。而稳稳地驾驭需要我们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把握船行的方向和速度,才能稳稳地抵达共产主义的港湾。而要掌握建设社会主义的本领,需要我们现在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只是,不断地追求学业、思想的进步,努力地把自己锻造成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学习上的进步,思想上的进步,能力的提升并非朝夕之功,需要我们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干。在学习中不断地激浊扬清,取长补短才能真正的取得实质性的进步,才能真正的掌握过硬的建设本领。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过,“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我们要在学习中吸取新鲜的营养,有价值的东西,摒弃糟粕和渣滓,才能成为真正的“四有”青年。

      同学们,十八岁的我们,有对梦想的追求,有不断进步的渴望。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真正地实现个人的进步与国家的腾飞同步呢?我国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告诉我们: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先生的意思是我们国家要有真的发展和进步,必须要弘扬民族魂。而这个民族魂的内核就是同舟共济、齐心协力;排除万难、与时俱进。不断地超越和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说明,我们一直稳稳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弘扬社会主义民族魂的道路上,而且在不断地发扬它,光大它,这个民族魂本质就是具有“家国情怀、责任担当”。

      亲爱的同学们,十八岁,不仅是一个年龄,一个数字符号,更是一种担当和责任,需要我们不断地弃旧扬新、不断超越自我才能迎来自身的进步和才能成就国家的繁荣富强。岁月不居,韶华易逝,让我们为国家的希望和未来,不懈地奋斗吧。最后,让我们举起右手,向含辛茹苦抚育我们的父母,向谆谆教诲我们的老师郑重宣告:我们成年了,我们一定不会辜负您们的希望!我们一定会不断进步,争做国家的栋梁!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完毕。

      【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过程及要点: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由毛泽东、朱熹、易卜生等六个伟人的名言组成。我们首先要读懂每则材料的大意,然后采取求同存异的原则进行重新组合。第①句: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说明了青年是社会的生力军,前途不可限量。第②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这句话强调人要不断地激浊扬清,不断地自我完善。第③句: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该句强调中国的进步有赖于民族魂的弘扬。第④句说明:个人的进步,需要批评与自我批评。第⑤句说明:个人要掌握本领,要有责任担当的意识。第⑥句说明:拥有希望或梦想的意义和作用。根据题干将二至三句话进行组合成一个话题,进行立意即可。同时,要注意发言稿的形式要求。

      立意角度:

      1.不断进步,超越自我。

      2.革故鼎新,激浊扬清,才能真正进步。 

      3.弘扬民族魂,中国才能真正进步。 

      4.个人有进步,民族有希望。

      结构层次:

      这是一组名句串式的材料。首先要读懂每则材料的大意,然后进行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有共性的话题。范文《青春进步希望》,紧扣“18岁成人礼”这个活动背景,抓住“青春”这个字眼。名句方面结合了第三、四、六句,即“进步”与“希望”。这之间的内在关系是: 18岁正值青春年华,从发展的角度看,需要不断进步,才能成就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开篇点出发言的主题,写到18岁的美好和责任担当意识;中间部分具体论述:青春年华当大有作为,不断追求进步;而要取得真正进步,需要不断地革故鼎新、激浊扬清,还要弘扬“民族魂”,即有家国情怀。最后,再次呼吁青春年少的同学,不辜负父母师长的养育和教诲,为民族的希望做出自己的贡献。整篇文章脉络清晰,紧扣标题;语言很有激情和感染力,符合发言稿的要求。

      素材积累:

      1.韶光易逝,青春难觅。哲人说,时间很短,一个人从生到死也不过三天:昨天,今天,明天。是的,昨天已经过去,今天正在进行,而明天,属于自己。18岁的青春同样如此,过去的已经过去,而未来,正等待着我们去耕耘,父母创造的只能是我们的此刻,而我们,要创造的却是自己的未来。没有谁能够掌握我们的命运,是我们,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那世界。

      2. 18岁,代表着心智上的成熟,是一种能够放眼未来,能够正视逆境和现实的宽阔胸襟。18年的成长历程中,有很多自己不愿见到的发生的事情和一些相对来说是逆境的境遇。但是,我们18岁了,不能再去想着如何逃避和摆脱这些烦扰。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茁壮,而那些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18岁了,应该拥有一些实际的想法和对生活的希望,不需要说一些豪冲天的话语,也不需要轰轰烈烈地做一番大事,18岁,是一个人迈向成功的坚挺基石。

      3.谁都不希望在以后漫长的人生岁月里虚度光阴,所以,前18年已经过去,后面的精彩将由我们自己去呈献,用自己的汗水写下人生的宣言,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自己的诺言,老矣时,还能够想起自己在18岁成人礼上的庄严宣誓:十八而志,青春万岁!

      【点睛】

      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标签:备课资料 高二备课资料 2021学年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21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期末复习:材料作文专题(上)
下一篇:2021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期末复习:材料作文专题(下)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