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1430  2021-07-01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二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二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大学之道》优质课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理解并把握《大学之道》的要旨。

      3.把握本文中的“三纲”“八目”,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借助相关工具书理解并背诵本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2.整体阅读,点面结合。在弄懂重点语句的基础上,理清各句和各段之间的联系,把握本文主旨。

      3.通过诵读和讨论,体会“修身养性”的重要性,明白每个人都应追求高尚的品德。

      三、知识拓展

      1.作者简介

      戴圣(生卒年不详),字次君,祖籍梁国甾县(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出生于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西汉时期学者、礼学家、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后世称其为“小戴”。

      戴圣与叔父戴德曾跟随后苍学《礼》,两人被后人合称为“大小戴”。汉宣帝时,戴圣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官至九江太守。著作有《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汉书》记载成书于汉建初七年。

      2.背景资料

      《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在宋代以前,《大学》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但由于它论述了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则、方针和步骤,所以中唐之后,它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到南宋时,朱熹力作《大学章句》,使《大学》成为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后朱熹又将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成一书,进行注解,这就是《四书章句集注》。后来,《四书章句集注》被历代统治者推崇,甚至被作为学官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原属于《礼记》中的《大学》,也从此获得了官方的正式认可与推崇,这对古代教育,甚至中国的传统文化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文题解读

      “大学之道”是儒学经典《大学》开篇第一句。《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 “四书”之首。 朱熹又认为收在《礼记》中的《大学》本子有错乱,便把它重新编排了一番,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其中“经”一章,是孔子的原话,由孔子的学生曾子记录;“传”十章,是曾子对 “经”的理解和阐述,由曾子的学生记录。这样一编排,便有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大学》版本。

      四、整体感知

      1.预习检查

      (1)古今异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古文:两种含义,1.博学;2.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今义: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的一种,包括综合大学和专科大学、学院)

      (2)一词多义

      在明明德(动词,彰明)

      在明明德(形容词,美好的)

      则近道矣(名词,规律、道理)

      不足为外人道也(动词,说)

      道芷阳间行(动词,取道)

      会天大雨,道不通(名词,道路)

      先修其身(动词,修养)

      修守战之具(动词,修理、整治)

      邹忌修八尺有余(名词,长,这里指身高)

      (3)词类活用

      形容词的活用

      在明明德(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彰明)

      先齐其家(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整齐有序)

      (4)特殊句式

      倒装句

      在止于至善(即“在于至善止”)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即“古之欲于天下明明德者”)

      2.图文导航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三纲 知止 定 静 安 虑 得

      大学之道

       国 家 身

       八目 修身的方法: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

       修身的功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3.主旨点睛

      《大学之道)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齐家、洽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其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修己以安百娃”,并以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题。


展开全文阅读
      4.重点难点

      重点 :本文第一段告诉人们什么道理?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第一段将三纲领依次展开之后,紧接着用一连串的逻辑推理,论述了“知止”,也就是说明了明确目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在思想道德修养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所止,但殊途同归,他们最终的目标应是“止于至善”。人若不知其所止,就会成为随波逐流的过客,碌碌无为,虚度此生。

      难点:①“三纲”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还是层层递进的?

      “三纲”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明明德”,就是要彰显人性中美好的品德,这是儒家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的根本要求。“亲民”,有一种解释就是要使人去旧立新、去恶向善,强调只有不断革新,永不停滞地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使人性中美好的品德得以弘扬。“止于至善”,就是要使人达到善的最高境界,告诉人们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这三者之间是一个循序渐进、有始有终的过程。

      ②本文阐述了什么道理?具有怎样的意义和作用?

      本文第一段阐明“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从“知止”到“能得”,“知止”是开端,“能得”是结果。这告诉人们要明白每件事物都有本末始终,要知道事物发展的规律。第二段从明德修身和治国理政方面层层推进,最终推到人要学习并掌握知识、明白事理、修身养性、培养道德情操。这段话强调通是学习知识建立自己的道德人格,修养自己的品性,仁德修养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也是关键。本文阐述的是“修己以安百姓”的道理,将“大学之道”阐述得非常透彻。

      本文深刻地体现了儒家学派“内圣外王”的思想,打通了个人与社会、道德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带有强烈的道德理想主义色彩。这一思想经宋明理学的大力提倡,对以后的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五、阅读指导                           

      1.层次解读

      第一段:开篇阐明宗旨,阐述儒学追求的“三纲”,交代达到“至善”的途径。

      第二段:点名《大学》的“八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六、相关链接

      (一)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指“四书”与“五经”的合称,是历代儒客学子研学的核心书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诸多文学作品当中,四书五经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四书五经详细的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

      四书名单:《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五经名单:《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作品。《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2008年7月,清华大学入藏了一批战国竹简,经专家鉴定,其内容全部都是古书,其中有许多经、史一类的文献,此次公布的清华简中,《傅说之命》三篇引发关注,其内容与东晋时期出现的伪古文《尚书》的《说命》篇完全不同,再次证明,传世的伪古文《尚书》系后人伪作。此外,《周礼》实际上成书于两汉之间。

      (二)礼记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主要的内容是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地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不仅阐述了精湛的学术思想,而且展示了一种纯熟、凝练而又文采绚烂的文学语言。《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行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名句

      1.古之君子、举大事,必慎其终始。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3.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4.是故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以求处情。

      5.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6.是故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7.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9.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10.论其诗不如听其声,听其声不如察其形。

      11.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1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四)文本特色

      深邃隽永哲理深刻

      (1)大量凝练而意蕴深刻的语句,使文章呈现出深邃隽永的审美特征。

      本文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用语凝练,言简义丰。这些凝练而意蕴深刻的语句是博学的儒者对思想加工锤炼的精神产品,也是他们艺术思维的智慧结晶。

      (2)顶真的使用,使文章逻辑更加严密。

      《大学之道》属于议论文,说理时使用顶真的修辞手法,使逻辑推理性强,论证条理清渐,表达周密准确。如文章在阐述治国平天下与修身正心之理时,先连用顶真的修辞手法,从“天下”“国”“家”到“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由社会治理到个人修养,层层深入、句句推进、环环相扣,周详严密地论证了深刻的治国之理。句与句首尾蝉联,形成了严密的逻辑和不容置疑的说理气势。 

侯晓旭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二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二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大学之道》名师导学案
下一篇: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名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