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975  2021-07-01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名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教学目标

      1、了解孟子及其作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把握文章内容。

      2、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赏析本文写法方面的特点。

      3、思考孟子的思想——性善论和仁政论在当下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文言基础知识,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齐读以前学过的孟子语录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生而取义者也。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也。

      2.教师小结:子-民贵君轻不愧圣,性善气证真完人。

      2、写作背景

      孟子生活的战国中期,各国互相攻伐,强者称霸,割据混乱的书面已成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尖锐激烈的社会变革和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激起了新旧势力和各种不同政治主张的剧烈斗争,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孟子针对社会现状阐述自己的观点,宣扬他的“仁政”“王道”学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即是其一。

      3、作者介绍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 ,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荀子是先秦儒家的三位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孟子的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7篇,一般认为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属先秦语录体散文集。书中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富贵不能淫》等篇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

      4、题目解说

      孔子所创的儒家学说,在他去世一百多年后,由于孟子的继承和发展而变得更丰富,更系统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园囿里,终于长成了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孟子》作为中国儒家思想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

      5、层次结构

      第一层(开头一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提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尽”的观点,指出"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理天下就很容易了。

      第二层(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一非恶其声而然也),举例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观点。

      第三层(由是观之一不足以事父母),阐述人要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扩充它们,就足以安定天下。

      6、全文分析

      1、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但又要求“知皆扩而充之”,两者是否矛盾?

      不矛盾。因为在孟子看来,即使“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然而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仍存在私欲膨胀的问题,这会导致善的本性逐渐泯灭,所以必须在后天的教育中指导人们自觉地扩大充实自己的“四端”。

      2、本文是如何进行逻辑推理论证的?

      本文开篇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为前提,推导出“不忍人之政”,继而推导出以“不忍人之政”治理天下,就如同“运之掌上”那样容易。接下来,孟子以“孺子将入于井”举例论证,展开了进一步的论述,说明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乃是人的本能。之后,孟子指出了“四心”与“四端”的关系。最后运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强调了扩充“四端”的重要性。

      3、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在人生修养中居于核心地位,你是否认可孟子的观点?

      观点一认可。孟子首先强调人都具有“不忍人之心”,从“四心”推导出“四端”,再推导出“不忍人之政"(仁政)。“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一切的基础和出发点。

      观点二不认可。孟子虽然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展开自己的论证,但是在本文最后还是强调“知皆扩而充之矣”。“苟能充之”“苟不充之”的正反对比,更是说明一个人即使有善的本性,离开后天的努力也不行。所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只是提供了一个基础,真正起到决定作用的还是后天的努力。


展开全文阅读
      7、写作特点

      1、文章逻辑性强,很有说服力。

      本文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出发,以人突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入井里的反应为依据,论证了“不忍人之心”存在的合理性,并由此提出人都有“四端”,进而论述“四端”对为人外世、治理天下的重要性。全篇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层层推进

      2、文章善于运用论证手法。

      本文虽然篇幅较短,但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强调了人性本善及施行仁政的重要性,形象生动,论证灵活。如文章列举的“孺子将入于并”的例子,以及文中由“犹”“若”引出的比喻论证,成功有力,使整篇文章逻辑严谨,一气呵成。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大学之道》优质课导学案
下一篇: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优质课教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