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4274 2021-07-08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百合花》《哦,香雪》对比阅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着重把握小说对于人性美的赞美这一主旨。
2. 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并体会其效果。
【学习重难点】
1. 咀嚼本小说的语言,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握人物形象,感知人物身上洋溢的人性美、青春美。
2. 理解小说主旨,理解小说历史文化内涵。
【学习过程】
(一)请结合小说的主要内容,分析两篇小说各表现出怎样的主旨意蕴
【明确】《百合花》:
讲述战争年代围绕“百合花被子”发生的故事,塑造了涉世未深、天真淳朴、热爱生活的小通讯员以及俊俏腼腆、善良淳朴的新媳妇形象。小说中的人物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舍己救人、勇于奉献的精神,时至今日仍熠熠生辉。小说的主题——军民团结、生死与共,通过描写和讴歌子弟兵对人民的忠诚和人民对子弟宾的敬爱表现出来。
《哦,香雪》:
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了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尊自爱和她们纯美的心灵。小说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建、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
(二)分析两篇小说中的标题。
【明确】《百合花》:
“百合花”是新媳妇嫁妆被子上的花,百合花象征了军民间纯洁的感情,赞美了普通人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人民对革命英雄的崇敬与热爱,赞扬了人物的人性美,人情美。
《哦,香雪》:
“哦”表现了作者香雪种种举动的理解与赞美,洋溢着以香雪为代表的山村姑娘纯洁善良品性的歌颂。
(三)两篇小说在叙述角度上有什么不同,的那个有怎样的效果
【明确】《百合花》:
以“我”为视点,娓娓动听地叙述故事,栩栩如生地描绘人物。并从“我”的感情变化中逐步完成人物性格的塑造。“我”是本文的线索人物,也是叙事者,还是一个充满情感,具有性格的人物。“我”与通讯员由生气、好奇、捉弄到亲热、牵肠挂肚地关爱的情感变化贯穿始终,但“我”更见证了通讯员和新媳妇的美好心灵,感受到两颗火热的心。作品不仅通过“我”带有女性特征的细微观察,使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跃然纸上,而且,通过富于浪漫气质的想象,使作品充满抒情色彩。
《哦,香雪》:
采用了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叙述角度,居高临下俯瞰远观,又探幽入微细品细察,一切景象都自然顺畅而灵巧地摆在读者面前。这样的叙述方式既表现出自由性,又表现出精致性。小说不断调整观察和描写的焦距,有点有面、由面到点地表现台儿沟山村、台儿沟姑娘、台儿沟的香雪和香雪的铅笔盒既的多重又单一的形象。从台儿沟的眼光看外面的世界,从外人的眼光看台儿沟,这两种视界或两种叙述角度给小说增添了意趣,给读者创造了更广阔的审美空间。
(四)两篇小说有多处细节描写,找出一部分进行对比分析,并说出其作用。
【明确】《百合花》:
这些树枝和野菊花插在枪杆里与拿在手上或开在在山上不同,它表现了小通讯员热爱生活、热爱和平、热爱自然,但是为了人民的和平与幸福,他毅然背上了枪杆,他们对敌人有无比的恨,同时,对生活无限热爱的优美情操跃然纸上,令人肃然起敬。
衣服上的破洞:
几处衣服破洞,细节描写,通篇一气贯穿,收尾灵活,对通讯员的印象一次比一次加深。
百合花被:
百合花被三处细节描写是文章的灵魂,象征着军民情意的百合被,象征着纯洁与感情的百合花,也倾注了美丽善良新媳妇的情感。
《哦,香雪》:
这部作品人物少,情节也不复杂,它的主要魅力就在于用诗一样的语言、散文化的笔法、精彩的生活细节写活了山村女孩纯真、率直、清丽的情怀。如,
香雪的同村姐妹凤娇认识了火车上白白净净的年轻乘务员“北京话”,并从与他的接触中产生了朦胧的情愫。
凤娇与“北京话”做买卖,故意磨蹭,车开动时塞鸡蛋给他,是故意不让他有付钱机会,这种细节充分体现了山村女孩可望不可及的爱情特有的含蓄与执着。
还有一处细节:
香雪下火车前,“北京话”无意提到了他的爱人,让香雪感到委屈,替凤娇感到委屈,如此妙笔,写到山村少女心里去了,因为这儿的姑娘只能梦想幸福,却很难真正得到幸福。
【课后作业】
分别找出两篇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
侯晓旭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部编版高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2021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一单元“为青春举杯”现代诗群文阅读教案
下一篇:
逻辑的力量:议论文反证法与归谬法的区别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