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72 2021-09-23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部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优质课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对鲁迅先生平和的一面有一定了解,有进一步了其人和其文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通过拆解传主社会身份把握传主形象,信息的提取、筛选与整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建立起 “顾及全人”的认识评价观。
【导入】美国学者丹尼尔·S·伯特编著了一本《世界100位文学大师排行榜》,前三位分别是莎士比亚、但丁、荷马。中国有三位入选:唐代大诗人杜甫,《红楼梦》作者曹雪芹、鲁迅。书后还列有100位获得荣誉提名的作家,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入选提名。
美国出版了一本随笔选,时间跨度是从古希腊到现代,选择范围是全世界。中国被选取了3篇,分别是苏东坡1篇,鲁迅《死》《这也是生活》2篇。
有人甚至指出:“有没有鲁迅,中国人的品性是不一样的。”(林贤治《人间鲁迅》)
他们的关注点都在题目的哪些词上?(“伟大”、“平和”),今天,我们要关注的是题目真正的关键词——“平和”。
PPT——盲人摸象(图片),思考原因。
其实每个瞎子摸到的,都是对的了。瞎子可笑的地方,在于他们都固守自己的认识,不愿相信大象有另外的一面。我们笑话他们,只因为我们睁了眼看,但是,“睁了眼看”的我们就已经把大象看清楚了吗?了解一个人就像瞎子摸象,一个社会人,角色永远是多重的立体的,而不是单一片面的。这个道理我们都明白,可是我们今天还在犯同样的错误。我们能接受“一千个哈姆雷特”,却只读出了“几个鲁迅”。于是,先生成了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今天,我们一起随着萧红的回忆,去触摸大象的另一面,争取在摸到尾巴之后,能摸到他的耳朵。虽然这离大象的全貌还差得很远,但毕竟我们对这只大象多一份了解。
【问题】萧红眼中的鲁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请结合课文具体事例加以体会。
1. 人之父的鲁迅 父亲——海婴
电影回来(33)、品尝鱼丸(P35—36)、37油画像、38玩沙搭房、45玩药瓶明朝会
鲁迅自编的童谣:小红,小象,小红象,//小象,红红,小象红,小象,小红,小红象,//小红,小象,小红红。 一个理解相信儿子的好爸爸
2. 人之夫的鲁迅 丈夫——许广平
(包饺子(P29)简单的饮食(P32)生活的朴素与俭约(P33)许先生的精心护理(P41—42)昵称“小白象”,情书164封(经受考验,情投意合,对彼此高度的责任感)
一个尊重体贴妻子的好丈夫
3. 人之友的鲁迅 师友(亦师亦友)——萧红,其他人
( 对穿衣裳的看法(P27—29);对X先生的感情;对文学青年的关怀)
一个辛勤培植晚辈作家的慈祥宽厚的长者 好客……
4. 生活中的鲁迅 节俭、潇洒、幽默、极富生活化、可亲、可敬……
其他角色:4、病人——日本、美国医生 5、主人——主客,主仆——两位保姆
【小结】鲁迅除了一个战士的刚强之外,还有平易近人的一面。他不仅是一个作家,还是一个辛苦工作的丈夫,一个孝顺的儿子,一个内心也常存彷徨充满怀疑时常挣扎于痛苦之中的人。
——钱理群《和鲁迅相遇》
鲁迅先生在《死》一文中写给亲属的“七条遗嘱”。
【思考】每一条遗嘱以什么社会身份说,说给谁,从中能看出鲁迅先生的什么特点?
【生活启示】
当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自己的亲人、朋友、尊长还有另外一面时,应具有必要的理性对待和成熟态度:第一,思想上有准备,能理解;第二,行动上能宽容,愿接纳。
大家在初中已经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故乡》《风筝》《阿长与山海经》《孔乙己》《藤野先生》《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雪》等9篇作品,进入高中后,我们也刚刚学过了《记念刘和珍君》,今天我们学习了《回忆鲁迅先生》。但是,这些作品和鲁迅先生350万字的创作量相比,显得多么微不足道,我们对他的了解,是多么的不足啊。
虽然,无论从作品还是传记的角度,我们离小白象的全貌还差得远,小白象的拼图还很不完整,但我们毕竟对这只小白象多了一份了解。对自己,对身边的人,对这个世界,多了一个方面的认识。这种塑造和提升,将让我们终生受益,也许,这就叫做成熟与长大,这也许就是我们学习人物传记的意义之所在吧。
【知识小结】“回忆录性质的传记”:
1、见证者:管中窥豹,“我”眼观人事,细节点染+片段截取
2、评价者:就事论事,“我”心感人事,主观评价+抒情渲染
朱丹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部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深刻与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优质课教学设计
下一篇: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包身工》名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