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中考复习指导
阅读:363 2021-10-28
标签:
中考复习指导
九年级中考复习指导
202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学程单:山水游记
【学习目标】
1.品味文中精彩优美的语句,体会写景记游散文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对自然美的感受力。
2.联系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和思想认识,发展探究性阅读能力。
【前置学习】
一、回顾旧知:
1.思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用了什么手法,突出景色什么特点,可见作者心情如何?
2.思考:“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其中数量词“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为人称道,读读品品,发挥想象,说说好在哪里?
二、复习已经学过的山水游记散文,总结山水游记散文的特点。
三、下载阅读下列相关山水游记或阅读《山水有清音(闲雅小品丛书)》:
1. 南朝 江淹《报袁淑明书》
2. 唐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3. 北宋 欧阳修 《丰乐亭记》
4. 明代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
5. 明末清初 张岱《闰中秋》
要求:
1.查阅资料,借助注解,疏通字词解释,准确了解文章内容;
2.划出写景句,选择角度赏析品读,感受景色的特点;
3.划出议论抒情句,初步感知作者的所思所感。
【导学过程】
一、观山看水,品读景美。
1. 回顾旧知:
(1)思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用了什么手法,突出景色什么特点,可见作者心情如何?
(2)思考:“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其中数量词“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为人称道,读读品品,发挥想象,说说好在哪里?
2.小试牛刀:
报袁淑明书
南朝 江淹
方今仲秋风飞,平原彯①色,水鸟立于孤洲,苍葭变于河曲,寂然渊视②,忧心辞矣③。独念贤明早世④,英华殂落⑤,仆⑥亦何人,以堪长久!一旦松柏被⑦地,坟垄刺天,何时复能衔杯酒者乎?忽忽若狂,愿足下自爱。 (《江文通集》)
注:①彯(piāo):犹零落。②渊视:远望。③忧心辞矣:意谓忧心忡忡地离去,此书开头有云:“高皋为别,执手未期。”④早世:过早去世。⑤殂落:死亡,凋零。⑥仆:自我谦称。⑦被:覆盖。
阅读思考:“方今仲秋风飞,平原彯色,水鸟立于孤洲,苍葭变于河曲”,写了哪些景色,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二.抒情议论,触摸情思。
小石城山记
唐 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①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②当其垠。其上为③睥睨、梁④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⑤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①少:通“稍”,稍微,略微。②当:通“挡”,阻挡。③睥睨:同“埤堄”这里指城上如齿般的城墙。④欐:中梁⑤傥:同“倘”,或者
1.触摸情思:议论抒情句“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⑤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读到作者怎样的情思?
2.回顾旧知: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可见欧阳修怎样的情思?
三.知人论世,探究意蕴
展开全文阅读
1. 知人论世:《小石城山记》作者及写作背景
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革新运动,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到永州后,其母病故,王叔文被处死,他自己也不断受到统治者的诽谤和攻击,心情压抑。永州山水幽奇雄险,许多地方还鲜为人知。柳宗元在这漫长的戴罪期间,便到处游览,搜奇探胜,借以开拓胸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著名的《永州八记》就是这种心态之下的游历结晶,本文是其中的最后一篇。
思考:以上议论,柳宗元认为造物主是存在的;他思考其为何不将奇丽之景设置在人员密集的中州;又否定人们的猜测:一、以此安慰失意的贤者;二、造物主的安排就是要此地多奇丽的山石而少贤人。作者不赞同以上种种说法,那么作者认为造物主这样安置小石城山的目的是什么?结合以上背景资料探讨文章的深层意蕴:
1.回顾旧知:《小石潭记》属于《永州八记》之一,同属于作者被贬永州时所写,表达作者
之情。 3.拓展探究:
丰乐亭记
北宋 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辉、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辉、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链接材料: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三次遭贬使他对当时冷酷的社会现实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他向往恬静的归隐生活。滁州在长江与淮河之间,山高水清,风景宜人。他几乎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作者这时的人生观比较旷达的。《丰乐亭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思考探究:结合文中划线的议论抒情句及链接资料,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哪些感情?可见其怎样的胸怀?
【课后作业】
(一)晚游六桥待月记 袁宏道 〔明代〕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①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②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③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④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注:①岚(lán):山中雾气。②勒:制。③罗纨(wán):丝绸。这里指穿着绫罗的仕女游人。④舂(chōng):指落日。 链接材料: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袁宏道经过多次陈请,终于辞去了吴县知县,他好像脱笼之鸟,赴水之鱼,乘兴漫游吴越。他在西湖看花,在天目山访道,痛痛快快地玩了四个月。这年春天,他第一次游览向往已久的杭州西湖,留连于美丽的湖山之间,写下了十六篇西湖游记。此文是西湖游记中的第二篇。
(二)闰中秋
明末清初 张岱
崇祯七年闰中秋,仿虎丘故事,会各友于蕺山亭。每友携斗酒、五簋、十蔬果、红毡一床,席地鳞次坐。缘山七十余床,衰童塌妓,无席无之。在席者七百余人,能歌者百余人,同声唱“澄湖万顷”,声如潮涌,山为雷动。诸酒徒轰饮,酒行如泉。夜深客饥,借戒珠寺斋僧大锅煮饭饭客,长年以大桶担饭不继。命小傒岕竹、楚烟于山亭演剧十余出,妙入情理,拥观者千人,无蚊虻声,四鼓方散。月光泼地如水,人在月中,濯濯如新出浴。夜半,白云冉冉起脚下,前山俱失,香炉、鹅鼻、天柱诸峰,仅露髻尖而已,米家山雪景仿佛见之。
思考探究:
1.《晚游六桥待月记》中“西湖最盛”的美景是春景和月景,分别划出来,赏析各自特色。
2.《晚游六桥待月记》,题目突出“待月”,结合本文议论抒情句思考:月景为什么寥寥数语?
3.将《晚游六桥待月记》与张岱的《闰中秋》作比较阅读,(提示:回顾张岱生平及课文《湖心亭看雪》)说说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第十一讲答案
1.春景:“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赏析:从视觉角度,突出桃花色彩之艳丽,接着以游人之多,侧面烘托出桃花之盛。
月景:“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赏析:没有对月景做直接描写,以花柳山水简单勾勒出月下美景,侧面烘托月色,留给读者以丰富想象。
2.议论抒情句:“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寥寥数语写月景,表明月景虽美,但不是人人都能享受的,作为趣味高雅的士大夫,作者对红男绿女的凡夫俗子含有讥讽,故云:“安可为俗士道哉!”以表明自己高雅的审美情趣、超凡脱俗的人格。
3.《晚游六桥待月记》 抒发作者对杭州春天月景喜爱;突出高雅的审美情趣;超凡脱俗孤高自赏的高洁品质;缺少知音的落寞。
《闰中秋》缅怀故国繁华生活,流露深沉的故国之思,以及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感慨。
侯晓旭
标签:
中考复习指导
九年级中考复习指导
2022中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202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学程单:《资治通鉴》选篇
下一篇:
202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学程单:学写简单说明文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