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作文素材
阅读:1507 2022-01-07
标签:
作文素材
高三作文素材
2022年高考作文素材:双十一,从流量为王迈向高质量发展
今年的“双十一”已拉下帷幕。和往年不同的是,各大电商并没有公布实时成交额,诸如“几分钟成交额突破多少亿”的“喜报”不再复现。从天猫、京东最终公布的成交总额来看,今年的“双十一”成交额仍旧实现了增长。其中,天猫成交总额从去年的4982亿元增长至5403亿元,京东成交总额从去年的2715亿元增长至3491亿元,凸显出疫情影响下,中国消费者仍旧保有的需求和活力。
【点评】
火热“双十一”折射高质量发展底气
今年的“双十一”电商大战提前打响。数据显示,11月1日零点开场1分钟,天猫平台便有品牌成交额破亿元,第111分钟,“破亿”品牌达到100个。国家邮政局初步预计,“双十一”期间快递业务量将达29亿件。疫情之下,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由负转正,势头强劲的“双十一”成为最鲜活的证明。
如今可能已经很少有人会想起,2009年刚开张时,“双十一”成交额仅5000多万元,彼时,电商尚被视为清出尾货的低端渠道,卖货还靠简单的网页呈现,最受欢迎的家用电器是电热水壶和电热毯。短短十余年,“双十一”成为全球瞩目的消费盛景,在成交额连年刷新的同时,消费结构亦发生深层嬗变:“智能”“创新”需求热度飙升,品质生活服务成为新宠……“双十一”的变迁,是商业形态的蝶变,更折射出中国消费“马车”的强劲势头以及经济增长的广阔空间。
一个电商购物节成为现象级消费窗口,背后是中国消费结构与供给创新的“双重升级”。中国人日趋差异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向生产端传递着“应该制造什么”的强烈信号,倒逼供给侧提升效率与品质。曾几何时,还有许多国人不辞辛苦海淘马桶盖、电饭煲,如今,以新制造为代表的国货绽放光彩,“中国质造”“中国智造”乘势而上,扭转着中国货“价廉质差”的刻板印象,满足着人们从“能用”“实用”到“好用”“爱用”的要求。反过来,供给侧的升级又塑造着消费者更新的审美和追求,进一步激活消费的“一池春水”。《2020中国消费品牌发展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中国消费者购物车里装着的,八成以上是国产品牌。科技创新的迅速迭代,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不仅更新着传统生产方式,更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这样的大背景下,“双十一”像是一次供需能量的集中展示与释放,成为中国制造爬坡过坎、开辟新天地的侧影。
支撑天量“双十一”的,绝不仅仅是供需两旺,更是与之配套的硬核实力。这些年,“双十一”购物体验越来越好,提升网速的攻略与后台崩溃的担忧早已消失,快递“爆仓”与“龟速”物流成为历史。数据显示,“双十一”付尾款后5分钟送达、6时33分进口清关突破1000万单、18小时内337个城市收到包裹……效率提升的背后,是中国物流网络系统迁入“云端”、智能机器人负责分拣、自动化流水线加速出库、“复兴号”首开货运专列等一套基础设施的护航。信号塔建上高原、高速路延伸到山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且更加均等,带动的新型消费又反过来推进着这一轰轰烈烈的建设进程,最终形成了良性的发展大循环。
消费是整个经济循环的起点和终点,既是生产的目的也是生产的动力。庞大的消费体量、升级的消费结构,背后是更多人享用到“发展蛋糕”、靠双手追求幸福生活。无论是深山中声情并茂为“家乡宝藏”视频带货的老农,还是都市里呼朋唤友拼单抢货的主妇,还是兢兢业业穿梭在大街小巷的配送员,都见证着中国经济社会的点滴动能,见证着中国高质量发展的优势与底气。
“当欧美面对新一波新冠疫情时,中国却是另一番景象。”有外媒感慨,中国经济增速走出了一个漂亮的V字型,“刺破了西方的傲慢”。身为发展大局中的一分子,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十几亿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有十几亿人为光明未来的打拼,中国消费“马车”必然越跑越好,“漂亮的V字型”必然越来越稳。
不能让“双十一”营销套路成为“连续剧”
每年的双十一都让不少网友翘首以盼,今年也是如此。然而,一些平台、商家“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套路,不禁让人感慨“复杂规则难坏‘尾款人’”“没点奥数功底都不配过‘双11’了”。近日媒体调查发现,今年双十一,“商家先涨价再降价,最终折扣商品比原来还贵”“说是满减,当次购物不能使用,还得等到下次购物才能优惠”等问题依然存在,各种优惠规则让人很是“心累”。
双十一旧套路未去,又添了新套路,且不少套路变得越来越隐蔽,越来越具有欺骗性、误导性。无论是虚构原价、先涨后降、虚假宣传“低价”或“最低价”、以配件价格误导消费者,还是把预付款纳入“定金”范畴、隐藏优惠渠道、玩“买一送一”的文字游戏、商家单方解释限定优惠券的使用范围、使用时间和使用方式、以复杂的优惠规则“绕”消费者,都让消费者防不胜防,倍感无奈。
这些套路普遍拉低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侵犯了消费者权益,扰乱了双十一的市场秩序,损害了双十一的市场信誉。实际上,其中不少套路都触碰了诚信和法律双重底线。
双十一被冠以“网络购物节”,吸引了商家和消费者广泛参与,每年都以创纪录的巨大交易量将电商交易推向高潮。双十一已经成了电商市场的一面旗帜、一台引擎,成了消费者消费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双十一的市场环境关乎消费者的消费质量、消费信心、消费热情,关乎整个电商市场的发展环境。在双十一期间,维护市场秩序、净化市场环境、呵护市场信誉已经成了消费者的普遍诉求,也符合电商市场健康发展的需求,符合市场监管的履职需求。
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中消协等连年在双十一之前向电商平台及商家提出维权要求,向消费者发布消费提示或警示,这些措施对于规范商家营销行为、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安全消费起到了一定作用。(在此基础上,消费者还需要监管维权部门以及电商平台拿出更多有效的治理行动。
展开全文阅读
双十一堪称电商市场的晴雨表,双十一的市场环境颇具代表性,双十一期间也是各类违法侵权问题的活跃期、集中爆发期。市场监管部门、消保组织、电商平台等应该从治理“双十一”的套路乱象入手,摸清电商交易中的营销问题和侵权规律,健全完善监管机制,提升监管治理能力。
一是依法对营销套路和陷阱进行全面排查,拉出促销的“正面清单”“负面清单”,确保促销行为的简单、诚信、透明,针对违法侵权套路,不仅要告诫商家、警示消费者,还要立案查处,多动动真格。二是完善促销价格监管机制,绘制“电商价格走势图”,实现商品交易历史价格留痕,给消费者提供比价便利和选择便利,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和监督权。三是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认真受理处置每一起消费者投诉举报。对投诉举报信息挖掘监管线索,如消费者投诉举报属实,在解决消费争议、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对违法侵权商家进行问责。
应在电商平台的信誉管理系统和政府部门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系统进行联合失信惩戒,直至将商家拉入市场黑名单,让商家付出法律代价和失信代价,以此释放惩戒、震慑、教育、预防功能,倒逼商家增强底线意识,规范营销行为。还消费者一个没有套路和陷阱的双十一,现在就要下决心摁下“治理键”。
【拓展点评】
“双十一”保护好消费者购物车
又是一年“双十一”,“剁手党”们已开启购物狂欢。近期消费提示、规范网络促销经营活动等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举措密集出台,给购物车加上安全带。
为守护消费安全,中消协4日发布“双十一”六大消费提示,同时敦促各类电商经营者,多一些诚意、少一些套路,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实惠。市场监管总局6日下发《关于规范“双十一”网络促销经营活动的工作提示》,从八方面规范促销经营行为,切实维护“双十一”期间网络交易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电商平台开启“双十一”购物活动以来,销售额逐年攀升。与此同时,活动规则一年比一年复杂,从爆款直降、限时秒杀,到跨店满减,再到拉人组队比拼得红包……消费者直呼烧脑;先涨价后打折、大数据杀熟、玩“定金”“订金”文字游戏、借“电商专供”提供品质不一的商品等套路,也让部分消费者权益受损。针对网络零售种种不规范行为,切实需要进一步的规范措施来保护消费者权益。
保护好消费者的购物车,是在保护网络零售良好增长的态势。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2%,两年平均增长15.3%,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经测算,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拉动超过3个百分点。“双十一”是每年网络零售的波峰,有了落到实处的规范措施,波峰才有机会向上发展。
保护好消费者的购物车,也是在保护经济健康发展的动能。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需求具有稳定器、压舱石的作用。着力营造安全放心诚信消费环境,让消费者在“双十一”后顾无忧地在网上买买买、大胆消费,能有效拉动需求,进一步补齐消费短板,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潜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从流量为王迈向高质量发展
年年双十一,今年有不同。从市场供需两端到政策监管,都比往年有更高要求。特别是,今年双十一,各电商平台未如往年那样公布实时成交额。双十一走过多年,已经不再以流量取胜,而是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从供需两端看,不少的平台、商家不像往年那样浮躁功利,不再狂轰滥炸般发送优惠券,也不再设置各种迷宫式的优惠条件……理性的营销,实在的优惠,成为主流。不少消费者也比往年理性许多,不再熬夜消费。不少电商平台将预售商品时间改到了晚上8点,不再将零点作为商品价格的更新时间。这样,虽然双十一预售的“节庆”仪式感不再,但是给消费者提供了理性消费的时间与空间,也使更多消费者有了更为从容的消费选择。
双十一游戏规则的改变,既是消费端理性倒逼的结果,也是平台和商家顺应市场的正确选择。大数据时代,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大国,电商消费也成为大众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在此情势下,电商消费要转型升级,初级阶段的粗放式营销和野蛮化竞争不合时宜。若不改变游戏规则,就会面临政策面和监管层的刚性约束。
今年双十一,是《反垄断法(修正草案)》公布后的首个双十一。今年2月,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发布了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指南,对于外界尤为关注的垄断协议的形式,市场支配地位的确认,以及“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根据指南,“对于那些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平台,如果没有正当理由,以低于成本价销售商品,排除、限制市场竞争的”,可能被认定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而平台经营者通过补贴、折扣、优惠、流量资源支持等激励性方式实施的限制,如果有证据证明对市场竞争产生明显的排除、限制影响,也可能被认定构成限定交易行为。
不仅法治亮剑,监管层也依法对违规平台进行处罚。以往消费者调侃双十一“剁手”,指向的是被营销误导消费购买了非必需或是不优惠的商品。市场监管总局下发《关于规范“双十一”网络促销经营活动的工作提示》,通过八个方面的“提示”,规范促销经营行为,切实维护双十一期间网络交易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其中核心内容是禁止“先提价后打折”。
法治和监管两方面发力,使得今年双十一的游戏规则变得更加理性、务实、亲民。电商游戏规则的变化,让供给侧更规范,也让消费端更理性,凸显电商经济不仅要拼热闹走流量,也要讲门道和追求高质量发展。
今年双十一顺应大数据时代的技术更新,各大电商正在从商业模式演化红利走向技术更新红利。如阿里巴巴业务100%“上云”,成为一家所有业务跑在自家公有云上的科技公司;京东投用25座亚洲一号智能物流园区,一些分拣中心日订单处理能力超过100万单;苏宁发布“场景双十一”战略,让消费者体悟“从价格促销到体验革命”……各大平台各有奇招各显其能,从过去营销噱头的恶战,转向新技术应用的比拼。
从求量到高质,这既是电商销售的使命,也是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伴随着2021年双十一的收官,双十一电商销售也将成为今年四季度的消费亮点,体现内需主引擎的经济发展特色。
审视“双十一”,造节热潮还能走多远?
双十一的热潮驱散了近日持续降温带来的寒冷。据统计从11月1日到11日0点45分,已有382个品牌在天猫双11的成交额超过1亿元。尽管平台公布的交易总额相较去年有所增加,但是据《财经》报道,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的日子却不如以前好过了,“流量效应见顶”所带来的增长危机,正如乌云一般笼罩在造节平台的头顶。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购物节属实让消费者目不暇接。“双十一”之后有“双十二”,来年有“616”“618”,不行还有“818”,没有等不到的折扣,只有想不到的购物节。而这些购物节并非“天生丽质”,而是“人造需求”。为了给消费者找理由,商家可谓费尽心机,利用各种噱头,源源不断地创造节日,从前消费者是按需购物,如今却变成了看“节”买单。
展开余文
然平台如此乐此不疲地造“节”所之为何呢?首先,造节产生的巨大利润是促动平台的主要动力。从淘宝于2009年11月1日首次举办促销活动创造了0.52亿元的辉煌战绩,到2020年收获3723亿的巨额战果,与日俱增的收入和源源不断的利润,让各商家和平台尝到了“双十一”的甜头。其次,造节逐渐成为各电商品牌塑造的手段,京东有“618”,唯品会有“419”,天猫有“双11”,属于自己的消费节逐渐成为一个平台的符号和实力的象征,一方面能够巩固原有粉丝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用户“路转粉”,增加平台影响力。
造节作为一种营销手段固然有其合理性,但过度的造节让其被冠以“滥”的修饰词,反而让平台得不偿失。
造节之关键在于“造”,各平台通过铺天盖地的营销、狂轰滥炸的短信,营造出众人狂欢的氛围。消费者们沉浸在碎片化的广告中,痴迷于平台所营造的梦境,不由自主地移动手指,点击按钮,疯狂买买买。而消费过后,虚幻的泡影破灭,巨大的空虚袭来,在不断反思中,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对消费主义说“不”的队伍中。
随着造节的雪球越滚越大,平台们逐渐走向疯狂,单是天猫这一购物平台,在3月份一个月内就创造出“美妆春光节”“开学季”“家装节”“三八女王节”以及“春茶”节五个节日。但值得注意的是,花样百出的购物节,其背后却是同质化的营销手段,打折降价、满减优惠等千篇一律的“价格战”,滋生出平台间恶性竞争的丑相,导致受众渐渐对其脱敏,所谓的营销“万金油”也逐渐走向失灵。
造节作为企业的一种营销手段,本身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卷入更多场域,为其无处安放的需求找一个落脚点,但是过度造节却适得其反,既脱离了理性购物的实质,又偏离了满足消费者的目标。与往年大张旗鼓的晒实时成交额不同,今年天猫、京东等平台只在双11的最后一刻才公布了累计交易额,属实有些“静悄悄”。除了政策的限制之外,不如以往“好看”的成交额也是各平台藏着掖着的重要原因。根据中金公司统计,2019年双十一当天阿里系电商的交易份额占总额的65.5%,2020年下降为59.1%,到2021已经降低至57.8%。但这一下滑趋势并不只是出现在阿里一家平台,据《财经》报道,拼多多、京东等传统电商平台均感受到“明显的压力”。这可以从侧面说明造节营销已经到了临界点,其不可持续发展的特点逐渐浮出水面,“滥”造节的平台真可谓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如今的“双十一”消费狂欢夜如火如荼,但狂热的购物潮掩不住难以为继的消费隐患。造节营销失效的背后是对于消费的反思,在倡导生态发展的今天,购物由狂欢逐渐回归理性,绿色消费、断舍离不再只是一句口号。5年后,10年后,造节狂欢的热潮到底还能走多远呢?这一问题,应当成为摆在每一个造节者面前的必答题。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的“双十一”,淘宝网又成功地掀起了一场全民购物狂欢活动,然而狂欢之后,很多消费者发现买来一大堆商品,却很多用不上。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崇尚极简主义生活方式,推崇物质极简,提倡不买不需要的物品。
有人认为,购物有时也是舒缓我们生活压力的方式之一,如果保持物质极简的生活状态,反而会失去很多生活趣味。
也有人认为,物质极简不是“苦行僧”式的自虐,而是一种更为人性化、经济环保而轻松愉悦的生活方式。
这两种看法,你更支持哪一种?请写一篇发言稿,在“消费与极简”主题班会上交流,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
按需消费,极简而行
——断舍离,从“双十一”开始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
每年“双十一”“双十二”,淘宝网都能成功地掀起一场全民购物狂欢活动,然而狂欢之后是懊悔,人们发现买来的一大堆商品,真正能用到的少之又少。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崇尚极简主义生活方式,推崇物质极简,提倡不买不需要的物品;对确有必要的物品,买最好的,充分使用它。
愚以为,相比于狂热购物,极简主义是更应提倡的消费方式。
有人将极简主义片面地理解为“苦行僧”式的自虐,且无法享受购物的愉悦。此言差矣,极简消费可让消费者享受高质量商品,并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可谓一举两得。购物确实能让人体验快乐,排解压力,放松身心。但非理智地买买买,购物的短暂快乐之后要么是面对账单而烦恼,要么是面对一大堆无用的商品而懊恼。无法控制的购买欲,说白了其实是心为物所役罢了。
日本山下英子推出的“断舍离”概念便是极简主义的生活理念。
断,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舍,处理掉没用的东西;离,舍弃对物质的迷恋……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断舍离后得到的是心灵提升。在这个物欲膨胀的时代,现代人更需要做减法,不盲从,不跟风,不买不需要的物品,把家中长期不用的物品丢弃、送人、出售或捐赠。把精力用在最关切的事上,如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个人素养、发展兴趣、照顾亲人、关心朋友……心无杂念,专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不盲目浪费宝贵的时间与精力。
相比于狂热购物,极简主义消费是一种更为人性化、经济环保而又轻松愉悦的生活方式。
狂欢购物,必然不够理性,狂欢之后,才发现原来买的是无用的东西。无用的东西再便宜都不是合理消费。而极简主义者倡导合理支出,不过分追求物欲,在购买东西时以自己而不是以物品为主角,思考自己最需要什么东西或什么东西最适合自己。舍弃多余的物品,用简单的生活换取精神的丰盈,保持清新简朴的环境,保持淡然宁静的心境——“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苏轼说,“人间有味是清欢”;刘禹锡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做到极简消费很简单,购物前列出详细清单,既节省购物时间,也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弄明白哪些是我真正需要的,哪些是商业文化潜移默化的消费诱导。决定买单前,哪怕一元钱的物品,都要问自己:我是否有类似的东西?我会常常使用它吗?我真的需要它吗?我的工资与它的价值匹配吗?想清楚再下单,宁可错过一万,也不多买一分。人赤条条来,赤条条去,短短几十年,与其失智般地陷入买买买的泥潭,不如简单生活,享受自由舒适的人生,多多追求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努力爱护真正爱我们的人。
“双十一”来了,希望大家极简消费,理性支出,消费断舍离,享受极简生活的愉悦。
【详解】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题。“极简主义生活方式”就是“推崇物质极简,提倡不买不需要的物品;对确有必要的物品,买最好的,充分使用它。”考生对“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的理解不可超越这个定义限制。“这两种看法,你更支持哪一种?”“这两种看法”指的是关于“双十一”“双十二”购物狂欢的两个“有人认为”。“你更支持哪一种”,“更”是审题的重点,表明命题人并没有严格界定两种看法的是非界限,但考生需要在二者之间比较权衡,表达自己的认识。“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所谓“综合”,要求考生不可取某一关键词自为话题,自说自话,也不可展示观点后舍弃对立场景,只对其中的某一个“有人认为”进行论证,要在行文中体现对两种看法的思考、权衡与选择。引导语“这两种看法,你更支持哪一种?”“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将文体指向议论文体。支持前者,相比极简生活,可从购物缓解生活压力、提供生活便利、满足审美趣味等角度论证;支持后者,相比购物狂欢,可从极简生活并不失生活趣味,也非自虐,而是简约理性的生活方式,是更为人性化、经济环保又轻松愉悦的生活方式等角度来论证。至于先立后驳、先驳后立还是边驳边立、边立边驳,考生的选择是自由的。
【参考立意】
(1)购物是心灵的狂欢;
(2)购物狂欢,及时行乐;
(3)按需消费,极简而行;
(4)所需甚少,所求必精;
(5)消费断舍离,购物做减法;
(6)呼吁简约的生活,追求丰盈的灵魂。
侯晓旭
标签:
作文素材
高三作文素材
2022年高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古代诗歌经典“送别诗”精选(作文素材)
下一篇:
2022年高考作文素材:王亚平出舱,太空中的“她力量”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