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作文素材
阅读:1165  2021-12-12
标签:作文素材 高三作文素材
2022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敬业奉献,责任担当
 一、含义阐释

敬业: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及学习负责的态度。道德就是人们在不同的集体中,为了我们集体的利益而约定组成的,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所以,敬业就是人们在某集体的工作及学习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的工作学习态度。

构成:

1.职业理想:即人们对所从事的职业和要达到的成就的向往和追求,是成就事业的前提,能引导从业者高瞻远瞩,志向远大。

2.立业意识:即确立职业和实现目标的愿望。其意义在于利用职业理想目标的激励导向作用,激发从业者的奋斗热情并指引其成才方向。

3.职业信念:即对职业的敬重和热爱之心,表示对事业的迷恋和执著的追求。

4.从业态度:即持恒稳定的工作态度。勤勉工作,笃行不倦,脚踏实地,任劳任怨。

5.职业情感:即人们对所从事职业的愉悦的情绪体验,包括职业荣誉感和职业幸福感。

6.职业道德:人们在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行为规范

7.奉献:“奉”,即“捧”,意思是“给、献给”;“献”,原意为“献祭”,指“把实物或意见等恭敬庄严地送给集体或尊敬的人”。两个字和起来,奉献,就是“恭敬的交付,呈献”。这是一种爱,是对自己事业的不求回报的爱和全身心的付出。对个人而言,就是要在这份爱的召唤之下,把本职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热爱和完成,从点点滴滴中寻找乐趣;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善待每一个人。

8.其他表述:奉献是不计报酬的给予,是“有一分热放一分光”,是“我为人人”。奉献者付出的是青春,是汗水,是热情,是一种无私的爱心,甚至是无价的生命。因为有人奉献,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会不断增加,人类才会不断前进。奉献者收获的是一种幸福,一种崇高的情感,是他人的尊敬与爱戴,是自己生命的延长。简单的说,“奉献”指满怀感情地为他人服务,做出贡献,是不计回报的无偿服务。

9.责任从字面上理解,有两层意思:

①对事对他人对己对社会都有应尽的义务。责任义务体现在于公于私之上。②应承担的过失。

10.担当:指承担;担负任务、责任等。

顾名思义,责任与担当都是指身为人而需承担的一些于公于私的义务。

何谓“担当”?担当是一种态度。它需要我们有“铁肩担道义”的气魄,有舍我其谁的大公大勇之心,不计较得失,不踌躇功过,不在乎流言,让自己成为基石,担当起家庭、社会、民族、国家赋予我们的使命。不躲避、不推诿、不迷失,坦荡荡,此乃大丈夫也。

怎样“担当”?担当需要勇气,更需要行动、能力和智慧。担当不仅仅是匹夫逞一时之勇,莽夫抒一时之气,它更需要我们有敏锐的判断,有坚实的双肩。

二、反面现象

1.啃老:指的是年轻人由于不思进取,不想努力而选择靠父母生活。也称"襁褓青年"“巨婴”。

2.躺平:新兴的网络流行词。指无论对方做出什么反应,你内心都毫无波澜,对此不会有任何反应或者反抗,表示顺从心理。在部分语境中也可以表示为:瘫倒在地,不再鸡血沸腾、渴求成功了。

3佛系:是指无欲无求、不悲不喜、云淡风轻而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佛系是网络流行词,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它并没有准确的定义,大致是指今天的一些年轻人热衷颓废和绝望,并着力表现那种麻木不仁、冷漠无情、行尸走肉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前一段时间网上流行的“葛优躺”“北京瘫”就是这种“丧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事实上它并不新鲜。西方的“嬉皮士”运动,上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发生的由潘晓的一封信引发的“人生”大讨论等等,都与此种“丧文化”有相似之处。

三、相关名言

1.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安其居,乐其业。——《论语》

2.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中庸》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4.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孔子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6.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林肯

7.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成人者必先自成。——恽代英

8.真理的发现,或道德责任的完成,都引起我们的欢欣,使我们整个生命震颤。——克罗齐

9.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李大钊《新青年》

四、事例素材

1.黄文秀:兰谷遗芳远

【颁奖词】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

2.樊锦诗:扎根大漠,守护敦煌

【颁奖词】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

3.舍弃300倍高薪毅然回国的南仁东

“美丽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进入它无垠的广袤。”这是他写给自己和这个世界的美丽诗句。他是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一生默默无闻,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是他留给祖国的骄傲。他舍弃300倍高薪毅然回国,许多人说他傻,可他心里明白,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4.陈金水:高原赤子,献身祖国气象事业

上世纪50年代,陈金水从气象学院毕业后,离开山清水秀的浙江只身来到青藏高原。他在世界屋脊建立起世界上最高的气象站。在卧室里悬挂着“祖国的气象事业高于一切”的横幅,以表明自己的心迹。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青藏高原一干就是30年。青藏高原生活环境极为艰苦,终年积雪,万里无人。由于低压高寒,他吃不上煮熟的饭,吃不到新鲜蔬菜。由于缺氧,落下了心血管疾病。他为青藏高原的气象事业,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展开全文阅读
5.古往今来的责任担当

回溯历史,烛之武、触龙用智慧和巧言来担当国家的危难,司马迁用忍辱负重、用史记来担当历史赋予他的良史之职,谭嗣同用流血为中国之变法担当起自己的历史使命,鲁迅用如椽大笔担当起刺破黑暗的重任。今天,面对国外叫嚣的反华势力,中国人怎样挥舞爱国的大旗,怎样担当起匹夫的责任。面对网络色情泛滥、游戏成灾的现状,青年人应该有怎样的担当。面对父母,面对生活的重负,啃老族是否还在襁褓中嘤嘤啼哭,不识担当为何物。担当是一种行动,面对可以赚得盆满钵的网络游戏,马云用拒绝来“担当”;面对河南农村的艾滋病人和孤童,杜聪用无疆的大爱、陈为军用冷峻的镜头来“担当”;面对韩国首尔崇礼门失火,官员用引咎辞职来“担当”;面对被无辜屠杀的中国人,被屡次掩盖、遗忘的历史,王选用正视来“担当”,张纯如用真相和年轻的生命来“担当”……太多太多的人用不同的行动高唱着同一首“担当”之歌。

6.作家们不仅在作品中批判现实,更在生活中承担起道义责任。

震惊法国的“德雷福斯事件”引起了舆论纷争,作家左拉不畏强权,挥毫写就《我控诉》,为德雷福斯发声鸣冤。同样在法国,以“存在主义”闻名于世的哲学家萨特提出文学必须干预、介入现实,为此,他创作了《恶心》、《禁闭》等振聋发聩的文学作品,敲醒了一代人。萨特认为,个体被“抛”在世上时,是被动的,无从选择生死,但个体却能通过自由的选择、决绝的行动,担负生而为人的责任,从而实现真正的自由。在众多青年人误以为存在哲学表明一切意义皆空无的时候,萨特明确声明,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它关心人类社会最根本的问题,而存在主义的信徒们不仅要思辨,更要勇于投身到革命中去。在两次世界大战、全人类面临精神危机之时,以萨特为代表的知识分子,能以文学的方式关心人和世界之命运,尤其可贵可敬。

五、经典时评

时评之一:

向构成国家根基的人们致敬

近日,有媒体同行提出问题:70周年庆典时刻,你选择向谁致敬?此问令人动容,无法回避,尤其是在眼下,当功勋和荣耀被反复提及,当国家正翻检得失,谋略将来,我们尝试回答这个提问,并以此文向那些重要而默默无闻的可敬者表达衷肠。

我们向平凡的人们致敬,向那些构成我们国家伟大根基的人致敬。尽管作为个体,他们多半平凡无华,很少被无关者提起和记起,也几乎从未披戴过什么耀眼光环。

在我们的土地上,在中国,这样的人比比皆是。有的在东三省的秋风里收拾田地,有的在山西的地下敲打煤床,有的在城市里挥动铁锤、操纵机器,或者夹着皮包来回奔走。以及更多的人,就在这篇文字发表的时候,正在为大大小小的事情,忙碌,流汗,耗费心神,甚至也许根本没有时间来接受别人的致敬。

但在这总结和回顾的时刻,我们必须记住,在过去,正是这样的人,既为这个国家的所有成就提供基础,也在灾难来临时,沉默坚韧地承受最大恶果,为复兴提供护佑。

是的,我们承认,相比伟人和精英,他们无比普通,也可以说渺小卑微。他们很难被贴上“伟大”的标签,因为大多数人不会呼喊豪言壮语。相反,他们通常为一些看似微末的目标奋斗,为了一亩庄稼的丰歉和一月工资的增减而耿耿于怀。

但无可否认,正是这些属于个人的微小追求,长久以来构成这个国家得以前行的最大动力。我们的进步,正是基于个体对幸福、尊严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多数时候,只有当这些个体的意愿汇成洪流,历史才被簇拥,向着某一个方向前进。

这是我们向他们致敬的理由。我们当然承认重要历史人物影响着社会进程,但我们也愿意向那些平凡的大多数,向他们的坚韧和勇敢,向他们的容忍和宽厚,致以敬意。并且,我们相信这是更重要的。

在历史进程中,有人脱颖而出,留下名字和功绩,更多人则沉入普通生活的底层。他们或许也有过宏大的梦想,有过澎湃激情,但最终屈服于生活,甘于接受寻常的命运。

我们无法在致敬的时候,忘记这样的人。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样的人是我们的父辈、兄弟和姐妹;这样的人赋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也养育这个国家。作为个体,他们也许不够成功,既没有获得荣耀的人生,也没有给社会留下独特的印记。但是对他们,我们心存感激,也心存敬意。因为我们相信,只要足够努力,没有人可以被称作失败者。我们还相信,相比而言,面对平凡人生而依旧坚持需要更大勇气。

还有些人,尤其应该提及,他们在苦难来临的时候,有的首当其冲凭勇气对抗,有的选择做沉默的拒绝者。他们中,有的人坚持下来,也有的人没有。他们有可敬的信仰,也有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沉热爱。我们无法忘记他们,因为,一个国家通常是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得以进步,而那些与错误对抗,甚至为此遭难和牺牲的人,在灾难和更多平凡者之间实现了缓冲,并为错误得以改正提供了契机和推动力。在我们品尝美好生活的时候,我们感谢他们,并且向他们致敬。

的的确确,我们想致以敬意的那些人,是并不出众,却构成这个社会底色的人;是虽然沉默,却在事实上坚守美德、对抗污秽的人;是在艰苦中不肯放弃希望的人。我们在此时,在这个回顾的时刻,特意重申对他们的敬意,基于我们一贯的信念,基于我们对寻常人生的关怀和敬佩。(《中国青年报》)

时评之二:

中国精神,到底在哪里?我们必须要搞清楚!(节选)

国家精神,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魂。 国之魂者,立国之本!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惟有“国魂”立中间!

“国魂”是什么?

国魂就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不倒,也绝不可撼动的 “中国精神”!

而千千万万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千千万万在生活中闪耀真善美的人,都是“中国精神”的造就者!

今天,我们就找一找真正的中国精神,到底在哪儿!

中国精神在哪里?在英雄的生命和鲜血里!

1840年以来,中国受尽列强欺辱,14年的艰苦抗战,打败日本侵略者,新中国成立后,抗美援朝,打得艰苦卓绝,打得可歌可泣!

中国精神在哪儿?

中国精神深藏在这一个个覆盖着国旗的小小的棺椁里!

68年前朝鲜战场,仗打赢了!可197653名中国军人再也没能回来,六十多年,他们栖身异国冰冷的土地!

中国精神在哪儿?

中国精神在死鹰岭高地,这125座保持战斗姿态的“冰雕”里!中国精神在391高地燃烧在士兵邱少云身上的熊熊烈焰里!

英雄们钢铁般的战斗意志,更早已铸就成“军魂”融入每位中国军人的血液里!

中国精神在哪儿?

中国精神在盛大阅兵式中,那一位位头发花白的老兵的深情敬礼里!

他们身体上的每个弹孔都是一枚勋章,他们扛起一把大刀就跟日军拼个你死我活!

还有太多的人甚至没有留下名姓,他们用鲜血、生命,和那一次次为中华民族奋不顾身的冲锋,化作这庄严肃穆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他们的姓名,无人知晓,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

……

中国精神在哪里?在大国脊梁隐姓埋名的奉献里!

他叫高伯龙,86岁时穿着跨栏背心编程的镜头上了央视,有人笑着说:中国又出了一位“扫地僧”,有人又哭着说:这才是真正的中国精神!

2017年12月6日,89岁的高伯龙走了,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名字,但想告诉大家,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老头,用一辈子的隐姓埋名和默默奉献,给中国的尖端武器装上了“眼睛”!让咱们中国的武器做到了指哪儿打哪儿!

中国精神在哪儿?

中国精神在林俊德院士生命最后的冲锋里!

林俊德,参加过中国全部45次核试验的将军科学家!被查出癌症后,死神只留给了他27天时间,他不肯手术,更不肯休息,因为在他的电脑里,藏着几万个关系国家利益的保密文件,直到生命最后的几个小时,他还在坚持!


展开余文
中国精神在哪儿?

中国精神在李小文院士的布鞋里!这位主持NASA基础研究项目,堪称国内地理信息学领域的泰斗,朴素得就像一位农民,直到生命中的最后一节课,他还坚持站着讲了整整两个小时!

中国精神在哪儿?

中国精神在“中国量子之父”潘建伟的眼泪里!

每当想起“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飞机失事时与勤务员紧紧抱在一起,人都烧焦了,却完好保存了数据,潘建伟就泪流满面。他坚决放弃国外优越的研究条件回到祖国建设实验室,并劝说在国外的学生一起回国!

当年,钱三强、郭永怀、钱学森、赵忠尧等数百位科学家都是冲破重重阻力,坚决回到祖国!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祖国!

正是因为有他们,神州11号、国产航母、大飞机等一个个大国重器震惊世界!

中国精神,更在南仁东倾尽一生打造的“天眼”里!

中国精神,也在钟扬教授一颗颗为自然延续物种的种子里!

中国精神,也必将凝聚在那枚小小的写着中国芯的芯片里!

我有国士、天下无双。是他们,用自己的默默无闻支撑起中国的强国梦,是他们,用自己的无私奉献支撑起社会的一次次变革一次次进步!

他们是国之栋才,是民族脊梁;他们,才是最值得我们崇拜的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在哪里?在几代中国人的拼搏和坚守里!

在两年前的里约奥运会上,有多少中国人因为这一个镜头,哭成了孩子,哭成了泪人!

中国精神在哪儿?

中国精神在几代女排姑娘不放弃就有奇迹的顽强拼搏里!

中国精神在郎平,把34年青春都奉献给女排的铿锵执着里!

中国精神,就在三代人塞罕坝人,用55年创造世界奇迹里!

半个多世纪呀,多少艰难、多少泪与汗,他们硬是把只有荒漠的沙地,变成112万亩林田。

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 /有一位女孩 她曾经来过……

还记得牺牲在沼泽中的养鹤女孩徐秀娟吗?

在徐秀娟牺牲后,弟弟徐建峰接过姐姐的接力棒,2014年悲剧降临,徐建峰陷入那片沼泽,再也没能出来,年仅47岁。

如今,徐建峰的女儿徐卓成为第三代守鹤人,从爷爷那代人起,到姑姑和父亲都将生命献给那片沼泽,徐家三代人,把一切都献给了丹顶鹤!

一个人做一件事,坚持一辈子已经很难,三代人坚持做一件事,创造的一定是中国奇迹!为什么中国女排、塞罕坝人、三代守鹤人的故事总让我们泪流满面,因为中国精神就在他们一代又一代的奉献与坚守里!

中国精神在哪里?在平民英雄的英勇无畏里!

保安李国武生命的最后一秒,他高高举起双手,下一秒,他跟坠楼的女子,一起倒在了血泊之中!

真正的英雄,从不穿铠甲披披风,他们都是平凡人,在岁月静好时,他们默默奉献爱与温暖,最危急出现时,他们化身英雄挺身而出!这,不是中国精神是什么?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把中国精神安放内心,把中国精神付诸行为,把中国精神讲给孩子,把中国精神视为使命! 因为这是历史, 赋予我们的责任!(《人民日报》)

时评之三:

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谆谆话语、殷殷嘱托,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激发了广大青年为梦想不懈奋斗的澎湃力量。

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在疫情防控斗争中,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倾情投入、奉献自我,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在基层工作岗位上,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中国青年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青年,是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是有伟大创造力的青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也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要珍惜这个时代、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让青春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中绽放,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追逐中展现出勇敢奔跑的英姿,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广大青年要爱国爱民,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要锤炼品德,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加强道德修养,明辨是非曲直,增强自我定力,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要勇于创新,深刻理解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要实学实干,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孜孜不倦、如饥似渴,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广大青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确要求,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就一定能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

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争先,广大青年必能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我们的奋斗中梦想成真。

时评之四:

“躺平”可耻,哪来的正义感?

近日,一篇《躺平即是正义》的文章火了。作者在文中大谈“躺平即正义”,描述了自己是如何在两年没有稳定工作的情况下,通过极低的生活消费跟有一搭没一搭的打零工,维持一种“自由”的状态。不少网友读罢如获至宝,引得“躺平学”风行一时。

不知几时起,年轻人中流行的“小确幸”变成了“小确丧”,每隔一段时间就迭代出“摸鱼学”“躺平学”这样的新话语。一些本该活力四射的年轻人变成“佛系青年”,动不动发出“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什么都不想干”“做条咸鱼,有什么不好”的奇谈怪论,满脑子都是怎么舒服怎么来,不由得让人纳闷:这些人到底怎么了?

从挤成罐头的地铁里,从越来越高的房价里,从“鸡娃”式的教育里,我们不难读懂年轻人面临的压力和困惑——在这样一个突飞猛进的时代,城市中的年轻人面临着父辈完全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境,的确会自然而然地生出渺小感、无力感、无奈感。当他们用各种解构式的语言互相调侃和宣泄时,我们可以理解这些行为所承载的实际功能和价值。

但我们仍要善意地提醒,语言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如果长期浸淫在“丧文化”的语言框架中,就不免会沾染上消极的情绪,其实真实的世界并非如此。君不见,在少数人轻言放弃的同时,有更多年轻人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选择挥洒汗水、逐梦前行,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丰满的人生。

无论如何,年轻人应该对未来抱有信心。尽管有人认为,年轻一代正在“低欲化”,并且影响整个社会慢慢进入低欲望状态。但事实上,这是一种毫无根据的猜测。学界认为,低欲望的本质原因是发展动力不足。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充沛,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也就是说,在这片土地上,只要足够勤奋依然能自我实现、自我成就。

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虽然来自外部的压力不容忽视,但与其嗟叹抱怨,不如奋起直追,有志青年大都会正视压力,用奋斗闯出自己的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困难和挑战,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动不动就被小困难打败,时不时受“丧文化”所左右,显然不是一个当代青年应有的气质。如果一遇到压力就喊“内卷”,一遇到挫折就想“躺平”,我们又怎能改变人生呢?

无论任何时候,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奋斗始终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在压力面前选择“躺平”不仅不正义,还是可耻的,这样的“毒鸡汤”没有任何价值。相信大多数年轻人还是能对此保持清醒认识,一哂之后仍然砥砺前行、勇于逐梦。(南方日报/王庆峰)

时评之五:

莫用“躺平”误读奋斗着的年轻一代

近期,“躺平”成为流行语,且衍生出大量段子和表情包。这也招致一些学者、企业家的轮番批评,有人甚至喊话年轻人“躺平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努力工作的纳税人”。不过这类喊话似乎没有赢得共鸣,反而招致舆论反弹。一时间,围绕如何看待“躺平”众说纷纭。

何谓“躺平”?这个网友自造的词汇,本无权威解释,大抵是指一种无欲无求、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状态。仔细咂摸,这其实跟之前流行的“丧”“宅”“佛系”等异曲同工。混日子、图清闲,这种状态与中国传统文化推崇的自强不息、奋斗向上显然相悖。在“前浪”看来,“后浪”如此当然令人忧虑。

“躺平”很“丧”,然而,“躺平”真的在年轻人中成为一种风气了吗?大家的亲身经历和现实观感真的如此吗?看一看夜晚的校园,图书馆自习室灯火明亮,多少学子埋头苦读;早晚高峰的地铁,多少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抓紧碎片时间看着在线课程;写字楼的格子间、创业大街的咖啡馆,多少年轻人独当一面,意气风发在拼在干;抗疫一线,多少逆行出征的白衣战士和志愿者成为中坚?“躺平”一词虽然火了,但绝大多数年轻人都在努力奋斗更是事实。行胜于言,某种程度上,左一句“躺平”右一句“躺平”,多是年轻人自嘲与解压的打趣方式,却从来没有成为现实的主流选择。读不懂这种吐槽,反倒随时随地都想给谁上一课,实在幽默感太少,对奋斗着的年轻人也是一种不公。

拉长视线可以发现,似乎所有“过来人”,都习惯从自身经历出发,品评褒贬“后浪”的行为表现、精神状态,“80后”“90后”“00后”,几乎每一代都曾被担心要“垮掉”。但事实证明,哪一代中国人都没有“垮掉”,都扛起了属于自己的时代责任。而这一代年轻人之所以看似“更让人操心”,很大程度上源于一种全新的代际特点。相较于父辈,当代青年有着更活跃的思维、更张扬的个性、更外向的表达。“谁的人生不奋斗?谁的青春不奔忙?”但他们在奋斗和奔忙的同时,更喜欢以吐槽、解构等方式来自我排遣。这个意义上,“前浪”也好,“后浪”也罢,其实存在着“奋斗共识”,“躺平说”之所以引发风波,更多是两代人因沟通方式“错位”导致的。


展开余文
退一步讲,如果少数人真的“躺平”,在“对不起父母”等等之外,最对不起的难道不是自己吗?快速前进的中国,压力无处不在,机会同样无处不在,新技术搅动一池春水,新产业时时更迭洗牌,新职业打开了人们对于未来的想象空间。全球争向东看,“海归”屡创新高,都是因为这片土地生机盎然。国家层面不断祭出改革实招,为“无形之手”松绑,给“有形之手”加力,为的都是不断畅通社会流动渠道,夯实“奋斗改变命运”的公平基石。“谁的青春不宝贵”?“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舞台和机遇依然存在,又有多少年轻人甘于“躺平”呢?

奋斗,从来都是中国人的行动哲学。但每一代人面对的环境机遇、遭遇的压力挑战、设想的路径姿态,又必然是不同的。“躺平说”背后,当然也有当代青年的现实困惑,也反映了这样那样的现实问题,但不能因为年轻人有困惑、有诉求,就一概以“躺平”误读之、否定之。应当看到,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工作不只是一个“饭碗”,也包括对职业前景、兴趣爱好、工作效能、劳动尊严、权益保障等多重维度的考量,这种关注,恰恰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前浪”既然关心“后浪”,就应当放下身段去倾听交流,正视年轻人的时代特征和表达方式,重视劳动者的现实压力和权益诉求,不断优化奋斗的大环境,让嘴上“躺平”的年轻人更能轻装前行。

很大程度上,“躺平青年”就是个伪命题。我们应该做的,是帮助奋斗者在现实土壤中葆有不变的初心与激情。为追梦人护航、为奋斗者助力,撑起的将是这个国家的光明未来。

数年轻人还是能对此保持清醒认识,一哂之后仍然砥砺前行、勇于逐梦。(雨馨) 

五、经典时评

时评之六:

世界需要青年的气质与担当

青年人身上所富含的拼搏意识、挑战精神、创新活力等特质,必将更为深刻地影响人类文明的进程与走势。

  “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是未来的领导者和建设者”“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九届青年论坛日前在法国巴黎开幕,习近平主席致论坛的贺词,正呼应了“推动可持续发展,塑造全球公民”的会议主题。

  歌德有句名言,“创造一切非凡事物的那种神圣的爽朗精神,总是同青年时代的创造力联系在一起的”。如今的青年一代,置身全球化与互联网的双重语境,他们中的许多人接受过良好教育,拥有国际化视野,掌握了快速获取知识、信息的技能,既充满活力又锐意进取。他们立足当下,指向未来。前不久,航天“大力士”长征六号创造了“一箭二十星”的发射纪录,其研制团队平均年龄仅为34.5岁,科研一线的年轻人被誉为“中国航天最值得骄傲的财富”;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在热火朝天的中关村创业大街分会场,压轴活动便是“寻找30岁以下改变世界的创业者”。在不同领域里奔跑的青年群体,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源。

  青春,堪称青年最宝贵的资本。青年如同新鲜的血液、新生的细胞,其能力和影响往往超出预期。在中国,一个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三年,就有可能让整个村子的面貌发生改变。因为年轻,犯错的成本相对较低,总能找到改变自己、超越自我的时间与空间;因为年轻,可能性的空间总是敞开,常会迸发化腐朽为神奇的强大力量。但也应看到,现实中有不少年轻人,满怀梦想,但缺乏实现梦想的能力;渴望成功,却没有披荆斩棘的勇气。还有些年轻人嘴上满不在乎,内心却敏感脆弱;脸上写满世故,胸中遍布秋意。奋斗的青春最可贵,唯有不畏艰难、砥砺前行,用行动成就理想,才能迎来人生之春、人生之华,最终成为“人生之王”。

  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共有12亿青年人,其中87%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城市的角落,一些人可能在为下个月的房租而发愁;贫困的山乡,一些人或许还在跟饥饿作斗争。有网友自嘲,以前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现在则是“一代更比一代难”。“北漂”“蚁族”“毕业即失业”……这些关键词,刻录着新时代青春的艰辛,也提示全社会更应当信任青年、关爱青年,为青年群体多搭建平台、多提供机会,为其成长成才创造更有利的外部环境。

  当今世界,经济不景气的阴霾久久不散,恐怖主义的威胁此起彼伏,气候变化的难题亟待应对,减除贫困的使命任重道远……今天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呼唤青年肩负起重任,也更需要播撒青年的气质与担当。到2030年,预计全球青年人数量将增长7%。“未来属于年轻一代”,不仅仅是代际更替上的必然,意味着青年人迟早要掌握话语权,成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在另一层面上,也意味着青年人身上所富含的拼搏意识、挑战精神、创新活力等特质,必将更为深刻地影响人类文明的进程与走势。

“我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不过没关系,道路就是生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以青春作桨、让梦想为帆,不断涵养世界公民意识,更加坚定、清醒、有为,人类的美好未来必将紧紧握在青年自己的手中。( 《人民日报》/李浩燃)

时评之七:

责任与担当

近日,杭州滨江的黄女士的宝马被一辆三轮车撞了,交通事故认定书判定:三轮车负主要责任。4S店表示更换原装车灯大概要13000多元,对方拒绝赔偿,黄女士做了让步,由于三轮车驾驶员只有15岁,协商后她打算去修理厂维修,要4000块钱,在对方垫付了1000元后,却迟迟不把原本答应一周内把剩下的3000元还给她,黄女士打电话过去对方却跟她讲:“你这么有钱,你也不差这点钱,为什么一定要让我赔,而且说上次撞了保时捷都没有赔这么多,你为什么让我赔这么多?”

同样是撞了宝马车,2月5日凌晨,河南省新密市一中学生陈奕帆骑车不慎撞上了路边停靠的宝马车,匿名留下字条和打寒假工挣来的300多元钱向车主道歉。这位中学生并没有逃避责任,而是留下了道歉信和钱,钱虽少,但学生的诚实和担当却让人感动。

责任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是天经地义的,伴随着人的一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有多少、轻重之分,而无有无之别。人只要在社会中生存,就必须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工作、对社会、对国家,承担并履行相应的责任。

担当责任,简单的讲,就是做好分内应当做的事。顺其自然,根据所处环境、岗位、对象的不同,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担当好责任,就要求我们要承担好应当承担的义务,完成好应当完成的任务,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自出生时起,就生活在社会群体中,担当着各种社会角色,有着各自的社会分工,互相之间是依存的关系。每个人都应该对他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发展进步负有责任,每个人只有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才能推动社会正常运转,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反之,如果有人懈怠或逃避自身所应担当的责任,就会给别人带来不便和麻烦,甚至是生命的威胁。如果大家都逃避责任,整个社会就会停滞、倒退,个人生存也将无法得到保障。所以说,无论是为了他人,还是为了自己,我们都要主动地担当起责任,为社会发展做我们应该做的。(四川时评/陈慧琳)

时评之八:

流浪地球用世界语言讲中国之道

今年新春一大燃点是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在国内得到很多赞赏,在海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这部体现着新时代文化自信的作品,实至名归。

《流浪地球》是用世界听得懂的电影语言讲述的中国科幻故事。电影的构思、讲述手法和拍摄技术等借鉴了好莱坞等西方经验,但又没有照搬照抄,而是消化吸收再创新。它胜就胜在,将中国的“道”与西方的“术”有机融合。中国文化、中国视角和中国价值观赋予了《流浪地球》不同于好莱坞大片的精神和灵魂。尽管电影仍有不少瑕疵,有很大改进空间,但充分证明了中国电影正步上与世界一流水平作品相比肩之路。

《流浪地球》用中国语言告诉世界“中国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从古代的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到近现代的救亡图存、长征、抗战、工业化、改革开放……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生生不息,一代代中国人砥砺前行。“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正是拥有五千年文化底蕴,中华民族才能有改天换地的气魄和胆量,电影中也正体现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民族气度。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孜孜不倦的科技人员、挥洒汗水的农民工、兢兢业业的基层工作人员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奉献。如果没有新时代海纳百川的文化自信,如果没有新中国成立70年来工业化的巨大积累,就创作不出这样的电影。《流浪地球》换种方法告诉世界:愚公移球,中国人将子子孙孙努力下去,为更美好的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流浪地球》也在启迪西方,怎样建设一个更好的新世界。好莱坞的科幻片剧情几乎都是逃离地球,孤胆英雄以一己之力拯救地球,而《流浪地球》展示的是用集体协作的办法带领几十亿同胞一起拯救地球。西方个人主义与中国集体主义、家国天下情怀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对比恰恰反映了当代西方的困境。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罗默是新增长理论的主要建立者之一。他说:我们犯的错误就是总认为所有的问题都是由于资源短缺所导致的,其实最大的问题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不协同。个人最优并不能自动实现总体最优,这就是美国今天遇到的问题,这也是今天美国的焦虑。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有国才有家,有地球才有人类。(文/ 望海楼)

时评之九:

求致大尽微,怀家国天下

——白春礼在国科大2018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100多年前,英国作家威尔斯出版了著名的科幻小说《时间机器》,被拍成科幻电影热映。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之后,更加引起了人类对时间旅行的无限向往。如果 “时光机”能带我们回到60年前,我们今天站立的地方,还是一片无名的荒野。但就是在这里,钱学森、郭永怀等一批著名科学家建立了中国科学院怀柔火箭试验基地,使我们的校园成为了“两弹一星”事业的发源地之一。在长城脚下的这片隐秘山谷,老一辈科学家不仅铸就国之重器,也铸就了“两弹一星”精神。希望同学们走在这片土地上,时常缅怀他们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继承他们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民族复兴紧紧联系起来。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你们这一代青年将书写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今天,我请同学们认真思考:未来,你们怎样真正地成长为“强国一代”?

同学们正对面的图书馆墙壁上,悬挂着“致大尽微”“家国天下”两副条幅。这是国科大“博学笃志、格物明德”校训的具体要求,也是国科大步履不停的时代精神。“致广大而尽精微”,出自《中庸》一书。“广大”需要“博学笃志”去延展,“精微”需要“格物明德”去修炼。同学们要汲取古人的智慧,在实践中不断磨砺自己。在此,我提几点希望。

要培育“致大”的眼界与胸怀。“致大”就是致力于达到广博深厚的境界,要有一种“总体的智慧”。它既是对问题的总体把握能力的提升,也是一种自我精神气象的培植。中科院“上天入地下海、宏观微观贯通、顶天立地结合”的学科布局,建院69年文化传统与精神积淀,为同学们提供了“致大”的宽广平台与丰厚营养。同学们要有大视野、大格局、大情怀,要敢于站在科学的最前沿与制高点,勇于探索科学研究的“无人区”。

要耐心打磨“尽微”的心性和心境。“尽微”就是努力达到精细微妙的境界。“细密”和“踏实”是科学工作者必备的素养,也是科研成果产出的前提。“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只有在每个细节上求真、唯实,创新突破才能成功。“专注一时者众,数载如一日者寡”,希望同学们能够坚守工匠精神,把“尽微”的心志落实在为实现科学理想而奋斗的每一个日夜。“尽微”,也体现在内心的感受中,能够在寂静中倾听内心的声音。“雁栖湖是一个有历史积淀的地方,是一个启迪思想的地方”,国科大的校园文化中流淌着一种宁静平和的“尽微”精神,希望同学们珍惜雁栖湖畔的宁静,“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始终胸怀“家国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的先贤将个人修为、社会理想与人类命运融为一体,形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家国天下”情怀。几十年来,中科院涌现出一大批抱持深厚家国情怀的优秀科学家。你们1978级的学长、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天眼之父”南仁东先生,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在贵州深山里呕心沥血20多年,最终建成了世界上单口径最大、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FAST)。他生前写下这样一句诗:“美丽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进入它无垠的广袤。”南仁东学长以其厚重的一生向我们展示了:科学家赤诚的家国情怀,与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探寻热情,可以完美交融。

同学们,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没有一个国家和民族可以成为与世隔绝的孤岛。人类历史始终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相遇相知中向前发展。外国留学生是国科大的一支活跃力量,其中博士生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一。希望大家相互学习、携手并进,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共同创造出人类共享的科技成果。

同学们,老师们!今天的雁栖湖畔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北京怀柔科学城。这里,将成为世界科学新地标。希望全校师生始终坚持科教融合,把握机遇、笃定执着,为将国科大率先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开启纯粹的科学求真之旅!未来,“国有疑难可问谁?”我希望国科大的同学们能够响亮而自信地回答:“‘强国一代’有我在!”

时评之十:

娱乐明星该怎样承担社会责任

近期,连续几个报道拨动着娱乐界众生的心,江一燕的“支教”、胡歌的豪宅、黄晓明的婚礼,都在媒体的传播下昭示于人前,并引起了舆论对明星“道德”的审视、对明星示范效应的探讨。

作为普通公民,大众认同多劳者多得的基本社会规则。生于斯、长于斯、成于斯的众明星,在同一个商业社会的娱乐产业领域中,努力工作获得相应报酬,合法处置私有财产,这些都是现代社会所坚守的底线原则。在这个意义上,花钱是私人的事,无论是为自己、为家人,还是为公益,均无不妥。

唯一需要提醒的是,作为社会一分子的娱乐明星,公众要求其不仅了解社会规则,更要对社会规则怀有一颗敬畏之心。此类规则并不因明星的特殊身份而有所不同。黄晓明团队在进行婚礼策划时需思虑周全,鉴于场内的观礼人数已达2000人之多,规模已然超过大型群众性活动1000人规定的范畴,从婚礼活动安全保障的角度出发,团队必然应履行相关的报批程序。

此外,作为公众人物,娱乐明星获取的商业回报与其公众形象有着密切关联。娱乐明星的商业模式决定了其品牌形象的塑造来源于公众与媒体的合力。在品牌塑造的过程中,“粉丝”与明星之间的独特黏性,尤其是粉丝人群的低龄化现象的存在,导致公众人物对社会产生了显著的垂范效应。在现代社会的商业运作中,明星品牌塑造的过度商业化易造成消费受众的普遍性心里抵触,最终导致明星品牌的贬损。因此,仅从明星个体利益考虑,也应重视“垂范”二字,因为强化自身对社会的担当,最终会提升明星的品牌价值。

娱乐公众人物该怎样承担社会责任?笔者认为,重心之一是坚守构建商业信用的契约精神。现实中,常常出现娱乐名人既不履行合同,也不承担违约后果的现象。此类行为,即使能在短期内获得“粉丝”的包容乃至偏袒,但对一个公众人物而言始终是事业中的污点。

重心之二是秉持维系产业生命力的职业精神。胡歌等青年影视明星的职业精神是在人生跌宕中成就的,这种职业精神又带来了演技的升华。同样,尊重自己的职业,尊重同行的付出,遵守行业的规则,敬业乐业,也是陈道明、斯琴高娃、周润发等老辈演技派明星一生的职业标准。个体的职业精神是行业整体生态的基石,而职业精神的缺失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桎梏。

重心之三是追求成就行业辉煌的公益精神。娱乐行业的公众人物在聚光灯下生活,若镜头里呈现的始终是远远异于常人的物质财富,而财富又来源于普通民众,时日一久,台上、台下的人都会倦怠。对于娱乐公众人物而言,无论为己为人,以公益精神充盈自身不失为取之于社会,回馈于社会的良法。

事实上,今天的商业社会已过了以极端逐利为最高准则的阶段。随着90后人群在社会生活中日趋中坚化,社会的消费观已悄然发生变化,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在合法追求私人财富的同时有节制的消费、有意识的回馈社会已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这个理念,比那些针对明星提出的苛刻道德要求更值得一思。(《光明日报》)

时评之十一:

中国青年: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年轻时的记忆是一颗种子,一代人的命运就是这颗种子的生长。

  “80后”还记得2001年,申奥成功那一刻我们在大街上、广场上欢呼拥抱,紧接着中国就加入了WTO,世界真的向我们走来了;“90”后是第一代互联网原住民,从第一次碰到网络时的新奇和兴奋,到亲历整个互联网时代席卷的浪潮,世界已经不过是一根网线的距离、一个屏幕的大小;“00”后见惯了2008年鸟巢上空的华丽焰火,上海世博会上的人山人海,G20时西子湖上的醉人夜色,世界就在这里,世界就在中国。

  过往任何一个时代的年轻人,恐怕都没有像今天这样,从一出生开始,就具有令人称羡的国际化基因,这是现代中国在这代青年人身上打下的最鲜明烙印。

  时代在变,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从“观察世界”,到“融入世界”,再到“影响世界”,年轻人由被动到主动,背后更彰显着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已悄然改变。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中国走入新时代,也同样为你提供了一个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机会。

  得天独厚的开阔眼界,让你能够站在历史的塔尖,张望更加遥远的未来;中西古今的比较视野,让你手握丈量世界的工具,观察和理解更为复杂的人和事。也正因此,知识渊博、思想开放、头脑灵活的我们,肩上自然也就多了一份使命。

  2011年,一位耶鲁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回到中国小山村,走进基层当起村官;4年后他发起黑土麦田公益计划,支持和培养杰出的农村创业者、公共服务者;2017年,他获评感动中国人物、入选“全球青年领袖”——他叫秦玥飞,一位“85后”年轻人,用国际化的知识储备与思维方式,尝试改变原始落后的中国乡村。今天,越来越多年轻人和秦玥飞一样,从中国走向世界,又从世界回到中国,他们兼具国际化的智力资源、本土化的问题意识以及直面挑战的社会担当,为中国的未来开辟出无限可能。

  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宽。在大国崛起的时代背景下,国际化的视野不仅意味着一种能力,更赋予你们自信、包容、担当的精神气质。如果说百年前,仁人志士走出国门,只为求一纸救国良方,虽有所得,却难掩心中的屈辱和无奈;那么今天,伴随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你的心中早已有了十足底气,去勾画和塑造整个世界的明天。中国思考、中国方案、中国行动,正跟随中国青年遍及全球的脚步,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掀起波澜。

  “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十九大报告中有这样激情澎湃的字句,激励青年人再次审视自己的人生坐标。就像我们面对波澜起伏的海面、连绵不绝的群山,很难抚平内心激荡起的豪情一样,当身处这样一个转型与崛起的新时代,我们也很难抑制窥探其全貌、参与其进程的内心冲动。几代青年,皆以梦为马,不断探索中国未来。而今天的我们,则有机会把整个世界作为想象和行动的空间,去一展拳脚、实现抱负。

  影响世界,年轻的你我或许都该这样追求。

  你好,新时代;携手,再出发!

时评之十二:

胡适《社会不朽论》(节选)

我这个“小我”不是独立存在的,是和无量数小我有直接或间接的交互关系;是和社会的全体和世界的全体都有互为影响的关系的;是和社会世界的过去和未来都有因果关系的。种种从前的因,种种现在无数“小我”和无数他种势力所造成的因,都成了我这个“小我”的一部分。我这个“小我”,加上了种种从前的因,又加上了种种现在的因,传递下去,又要造成无数将来的“小我”。这种种过去的“小我”,和种种现在的“小我”,和种种将来无穷的“小我”,一代传一代,一点加一滴;一线相传,连绵不断;一水奔流,滔滔不绝:——这便是一个“大我”。“小我”是会消灭的,“大我”是永远不灭的。“小我”是有死的, “大我”是永远不死的。“小我”虽然会死,但是每一个“小我”的一切作为,一切功德罪恶,一切语言行事,无论大小,无论是非,无论善恶,一一都永远留存在那个“大我”之中。那个“大我”便是古往今来一切“小我”的纪功碑。

一千五六百年前有一个人叫做范缜说了几句话道:“神之于形,犹利之于刀;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这几句话在当时受了无数人的攻击。到了宋朝有个司马光把这几句话记在他的《资治通鉴》里。一千五六百年之后,有一个十一岁的小孩子,——就是我,——看《通鉴》到这几句话,心里受了一大感动,后来便影响了他半生的思想行事。然而那说话的范缜早已死了一千五六百年了!

所以世界上的人,每人受着全世界一切动作的影响。如果他有周知万物的智慧,他可以在每人的身上看出世间一切施为,无论过去未来都可看得出,在这一个现在里面便有无穷时间空间的影子。……我的宗教的教旨是:我这个现在的“小我”,对于那永远不朽的“大我”的无穷过去,须负重大的责任。对于那永远不朽的“大我”的无穷未来,也须负重大的责任。我须要时时想着,我应该如何努力利用现在的“小我”,方才可以不辜负了那“大我”的无穷过去,方才可以不遗害那“大我”的无穷未来!

[解读] 胡适“小我”“大我”之说,形象总结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小我”在绵延的时间之中,不断被大我影响,而他的一点一滴又融入“大我”,如此交互关系说明传统与现代、个人与社会皆是紧密联系的整体。胡适所据范缜、司马光与我之例,甚为巧妙,说明了传统代代相传,不断产生意义。我们且不可随波逐流、自暴自弃,而应有“小我”的意识、担负“小我”的责任,正是千千万万个“小我”使“大我”光辉,换言之,正是每个人地传承令传统文化永葆“青春”。

六、作文训练

1.(2019高三广州调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世纪80年代,首批官派留学生被召回国,他们发愤图强,为国家带来新气象。

20世纪20年代,大批留学生回到祖国,他们赴汤蹈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20世纪50年代,一批批留学生冲破重重阻碍,投身新中国建设,创造无数奇迹。

20世纪80年代,大量中国青年远赴海外,谋求发展,书写别样人生。

21世纪,出现留学生“归国潮”;同时,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

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作为一名正在求学路上努力奋斗的当代青年,读了上述材料,你会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与你的同龄人分享。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构思论题角度与写作框架。

20出头的瑶族姑娘小卜,是瑶寨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临近毕业时,小卜犯难了:父老乡亲希望她能回去做教师,传播知识,为改变家乡的贫穷状况尽一份力;对小卜有录用意向的一家著名外企,则鼓励小卜加盟公司,发挥专业特长,创造优质生活;而小卜自己认为当前创业环境好,很想创办一家民族服装设计公司,实现自己的创业梦。

面对小卜的就业选择,你会给出什么建议?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2020厦门市质检)

高校招生宣讲会在学校礼堂举行,来自西安交大的老师讲述了当年交大西迁的故事。上世纪 50 年代,国家从大局出发,决定将交通大学从上海迁往西安。一批交大人响应国家部署,克服重重困难,随学校西迁。他们将先进知识和文化带入西部,也将毕生的精力奉献西部开发。如今,西安交通大学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高等学府,持续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

宣讲在同学们当中引起了广泛的反响。有的同学说:要弘扬西迁精神,像老一辈交大人一样,到西部去。也有的同学说,现在与过去不同了,弘扬西迁精神不一定非要到西部去,通过信息和科技也能改变西部。有人认为,应先提升自己,发展自己,才能随时响应国家的需要……

请结合材料内容,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1)以当年西迁交大人身份,临行前给亲友写一封告别信。

(2)以高三学子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在“弘扬西迁精神”主题班会上交流。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1.审题:

(1)材料分析

第一段西迁精神的具体内涵:响应国家的需要,放弃个人优渥的生活环境,以科技与文化、汗水与智慧助力西部发展,毕生奉献等。在前人的艰难抉择里观照自身,进而触发青年关于家与国、舍与得、先进与落后、生命的有限与无限的深层思考。

第二段介绍宣讲交大西迁在当代学子间引起的反响:1.“要弘扬西迁精神,像老一辈交大人一样,到西部去。”,这一言论指向对“西迁精神”的继承,学习前辈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西部;舍弃小我、舍弃繁华、艰苦奋斗、甘于奉献。2.“现在与过去不同了,弘扬西迁精神不一定非要到西部去,通过信息和科技也能改变西部。”这一言论指向发扬“西迁精神”,以先进的科技与文化助力西部发展,是西迁精神的当代阐释;3.“应先提升自己,发展自己,才能随时响应国家的需要…… ”这一言论指向践行“西迁精神”的条件,提升自我实力才能更好地奉献国家需要,当然,也可以理解为精致利己主义者缺乏奉献精神的托辞。

结合两段材料分析,作文的核心主题是“弘扬西迁精神 ”。其命题用意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个体发展与国家需求之间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2)任务分析

①写作任务一:以当年西迁交大人身份,临行前给亲友写一封告别信。

核心话题与关键问题:“西迁”,如何正确处理个体人生选择与家国需要的关系。

写作主体:当年西迁的交大人

写作对象:亲友

写作文体:一封信

交流目的:感召,寻求理解与认同,抚慰与告别 。

交流语体:宜议论与记叙、抒情相结合,兼具理性与感性。

②写作任务二:以高三学子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在“弘扬西迁精神”主题班会上交流。

核心话题与关键问题:“弘扬西迁精神”,如何正确处理个体人生选择与家国需要的关系。

写作主体:高三学子

写作对象:同学

写作文体:发言稿

交流目的:感召与呼唤,匡正与劝导,倡议与希望 。

交流语体:议论为主,情理兼备。

2.写作立意

西迁精神的今与昔,个体的去与留,现代信息科技能否取代实地建设,个体发展与国家发展的辩证关系,同学们理解的局限性和积极意义,哪些可以认同,哪些可以存疑,如何权衡取舍,皆为写作提供了充分的审辨空间。由对“西迁精神”的认知激发出写作主体对未来,对人生选择的深入思考,把“西迁精神”和青年学子的价值观关联起来,就找到了立意的生发点。

无论是交大故事,还是同学们的讨论,对于弘扬“西迁精神”是有共识的,弘扬“西迁精神”就是弘扬“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精神。但对于如何弘扬却有着不同的思考。伴随着弘扬方式的不同,每种观念又有其鲜明的两面性,这就为写作者提供了充分的审辨空间。写作者可以结合自身经历体验和认知围绕弘扬怎样的“西迁精神”,如何弘扬“西迁精神”构思立意,结合具体任务要求,考虑言说情境,写出个性化的文章。

3.优秀例文:

少年心事当拏云

亲爱的同学们:

听了西安交大老师们叙说的西迁的故事,我的心受到了震动。

交大人克服重重困难向西迁的历程,让我不禁想起史铁生的话,命运把我推到悬崖边, 那我就坐下来,看崖下的流岚雾霭,唱支歌给你听。在时代的推动下,他们响应号召,与时代同频共振,铸就了伟大的西迁精神。是在困难面前永不低头的乐观主义情怀,也是跨越千年来自轴心时代的人文关怀。新时代的我们该如何弘扬西迁精神?这是时代抛出的命题,需要诸君共同铸就。

修学储能,而后坚忍。我想,弘扬西迁精神首先要提升自我。为何国家会决定让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向西安,应当是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浓厚的学术氛围在其东方之珠上熠熠生辉。我们而今作为高三学子,最重要之事不就是将自己化为海绵不断吸收知识汲取力量吗?青年人在年轻时打下的坚实基础有利于我们走好一生的路。知识的沉淀是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点滴积累,是我们扬起梦想帆船的有力风帆。

众力聚则万钧不足举也。我想,只有当涓涓细流汇成江河,当个体凝聚成合力,西迁精神的生命才能源源不变亘古长流。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在西迁路上的交大人相互支撑,相互鼓励,在高考的征途中我们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以期为国家奉献我们的力量。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头星。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我们从不同的黑暗而来,但可以将民族引向一个相同的光明。

树立广厦千万间的济世情怀。人文关怀在中国亘古长流,轴心时代墨子的兼爱非攻,而今的脱贫攻坚决胜战、西部大开发。有的同学认为西部大开发要到西部去。与我而言,不尽然也。横有四海,纵有八荒,无论我们身在何地,民族复兴的梦想都深深植于我们心中。每个个体的小小愿望都与宏大的时代语境息息相关,那便是在弘扬西迁精神,间接地促进了西部开发。

少年心事当擎云。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希望大家在奋斗中成长,在奋斗中向上。以西迁精神为风向标,一路高歌,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也有济世悲悯的情怀。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侯晓旭

标签:作文素材 高三作文素材 2022年高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22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科学素养
下一篇:2022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科技强国、金句、时评范文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